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南齊書

 

卷一 本紀第一

◎高帝上 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字紹伯,姓蕭氏,小諱斗將,漢相國蕭何二十四世孫也。何子酂定侯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御史大夫望之,望之生光祿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紹,紹生光祿勛閎,閎生濟陰太守闡,闡生吳郡太守永,永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長矯,矯生州從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廣陵府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陰令整,整生即丘令雋,雋生輔國參軍樂子,宋升明二年九月贈太常,生皇考。 蕭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東海蘭陵縣中都鄉(xiāng)中都里。晉元康元年,分東海為蘭陵郡。中朝亂,淮陰令整字公齊,過江居晉陵武進縣之東城里。寓居江左者,皆僑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為南蘭陵蘭陵人也。 皇考諱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過人,宗人丹陽尹摹之、北兗州刺史源之并見知重。初為建威府參軍。義熙中,蜀賊譙縱初平,皇考遷揚武將軍、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善于綏撫。元嘉初,徙為武烈將軍、濟南太守。七年,右將軍到彥之北伐大敗,虜乘勝破青部諸郡國。別帥安平公乙旃眷寇濟南,皇考率數百人拒戰(zhàn),退之。虜眾大集,皇考使偃兵開城門。眾諫曰:“賊眾我寡,何輕敵之甚!”皇考曰:“今日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惟當見強待之耳!碧斠捎蟹,遂引去。青州刺史蕭思話欲委鎮(zhèn)保險,皇考固諫不從,思話失據潰走。 明年,征南大將軍檀道濟于壽張轉戰(zhàn)班師,滑臺陷沒,兗州刺史竺靈秀抵罪。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書與都督長沙王義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擬為兗州刺史,檀征南詳之!被士寂c道濟無素故,事遂寢。遷輔國鎮(zhèn)北中兵參軍、員外郎。 十年,蕭思話為梁州刺史,皇考為其橫野府司馬、漢中太守。氐帥楊難當寇漢川,梁州刺史甄法護棄城走,思話至襄陽不進。皇考輕軍前行,攻氐偽魏興太守薛健于黃金山,克之。黃金山,張魯舊戍,南接漢川,北枕驛道,險固之極。健既潰散,皇考即據之。氐偽梁、秦二州刺史趙溫先據州城,聞皇考至,退據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營;士家娕c對壘,相去二里。健與偽馮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戰(zhàn),皇考大破之。健等閉營自守不敢出,思話繼至,賊乃稍退;士歼M至峨公山,為左衛(wèi)將軍、沙州刺史呂平大眾所圍積日,建武將軍蕭汪之、平西督護段虬等至,表里奮擊,大破之。難當又遣息和領步騎萬余人,夾漢水兩岸,援趙溫,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賊皆衣犀甲,刀箭不能傷。皇考命軍中斷槊長數尺,以大斧捶其后,賊不能當,乃焚營退。皇考追至南城,眾軍自后而進,連戰(zhàn)皆捷,梁州平。詔曰:“承之稟命先驅,蒙險深入,全軍屢克,奮其忠果,可龍驤將軍!彪S府轉寧朔司馬,太守如故。入為太子屯騎校尉。文帝以平氐之勞,青州缺,將欲授用。彭城王義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轉為江夏王司徒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南泰山太守,封晉興縣五等男,邑三百四十戶。遷右軍將軍。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梁土民思之,于峨公山立廟祭祀。升明二年,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太祖以元嘉四年丁卯歲生。姿表英異,龍顙鐘聲,鱗文遍體。儒士雷次宗立學于雞籠山,太祖年十三,受業(yè),治《禮》及《左氏春秋》。十七年,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被黜,鎮(zhèn)豫章,皇考領兵防守,太祖舍業(yè)南行。十九年,竟陵蠻動,文帝遣太祖領偏軍討沔北蠻。二十一年,伐索虜,至丘檻山,并破走。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zhèn)襄陽,啟太祖自隨,戍沔北,討樊、鄧諸山蠻,破其聚落。初為左軍中兵參軍。二十七年,索虜圍汝南戍主陳憲,臺遣寧朔將軍臧質、安蠻司馬劉康祖救之。文帝使太祖宣旨,授節(jié)度。聞虜主拓跋燾向彭城,質等回軍救援。至盱眙,太祖與質別軍主胡宗之等五軍,步騎數千人前驅。燾已潛過淮,卒相遇于莞山下。合戰(zhàn)敗績,緣淮奔退,宗之等皆陷沒。太祖還就質固守,為虜所攻圍,甚危急。事寧,還京師。 二十九年,領偏軍征仇池。梁州西界舊有武興戍,晉隆安中沒屬氐;武興西北有蘭皋戍,去仇池二百里。太祖擊二壘,皆破之。遂從谷口入關,未至長安八十里,梁州刺史劉秀之遣司馬馬注助太祖攻談堤城,拔之,虜偽河間公奔走。虜救兵至,太祖軍力疲少,又聞文帝崩,乃燒城還南鄭。襲爵晉興縣五等男。孝建初,除江夏王大司馬參軍,隨府轉太宰,遷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西陽王撫軍參軍、建康令。新安王子鸞有盛寵,簡選僚佐,為北中郎中兵參軍。陳太后憂,起為武烈將軍,復為建康令,中兵如故。景和世,除后軍將軍。值明帝立,為右軍將軍。 時四方反叛,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及東諸郡皆起兵。明帝加太祖輔國將軍,率眾東討。至晉陵,與賊前鋒將程捍、孫曇瓘等戰(zhàn),一日破賊十二壘。分軍定諸縣,晉陵太守袁摽棄城走,東境諸城相繼奔散。 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彭城,從子索兒寇淮陰,山陽太守程天祚舉城叛,徐州刺史申令孫又降,徵太祖討之。時太祖平東賊還,又將南討,出次新亭,前軍已發(fā),而索兒自睢陵渡淮,馬步萬余人,擊殺臺軍主孫耿,縱兵逼前軍張永營,告急。明帝聞賊渡,遽追太祖往救之,屯破釜。索兒向鐘離,永遣寧朔將軍王寬據盱眙,遏其歸路。索兒擊破臺軍主高道慶,走之于石鱉,將西歸。王寬與軍主任農夫先據白鵠澗,張永遣太祖馳督寬,索兒東要擊太祖,使不得前。太祖鼓行結陣,直入寬壘,索兒望見不敢發(fā)。經數日,索兒引軍頓石梁,太祖追之至葛冢,候騎還云賊至,太祖乃頓軍引管,分兩馬軍夾營外以待之。俄頃,賊馬步奄至,又推火車數道攻戰(zhàn)。相持移日,乃出輕兵攻賊西,使馬軍合擊其后,賊眾大敗,追奔獲其器仗。進屯石梁澗北。索兒夜遣千人來斫營,營中驚,太祖臥不起,宣令左右案部不得動,須臾賊散。太祖議欲于石梁西南高地筑壘通南道,斷賊走路,索兒果來爭之。太祖率軍擊破之,賊馬自相踐藉死。索兒走向鐘離,太祖追至黯黮而還。除驍騎將軍,封西陽縣侯,邑六百戶。遷巴陵王衛(wèi)軍司馬,隨鎮(zhèn)會稽。 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遣臨川內史張淹自鄱陽嶠道入三吳,臺軍主沈思仁與偽龍驤將軍任皇、鎮(zhèn)西參軍劉越緒各據險相守。明帝遣太祖領三千人討之。時朝廷器甲皆充南討,太祖軍容寡闕,乃編棕皮為馬具裝,析竹為寄生,夜舉火進軍。賊望見恐懼,未戰(zhàn)而走。還除桂陽王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初,明帝遣張永、沈攸之以眾喻降薛安都,謂太祖曰:“吾今因此北討,卿意以為何如?”太祖對曰:“安都才識不足,狡猾有余。若長轡緩御,則必遣子入朝;今以兵逼之,彼將懼而為計,恐非國之利也!钡墼唬骸氨娷娒弯J,何往不克!卿每杖策,幸勿多言!卑捕家姳,果引索虜,永等敗于彭城;茨瞎氯,以太祖為假冠軍將軍、持節(jié)、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zhèn)淮陰。 泰始三年,沈攸之、吳喜北敗于睢口。諸城戍大小悉奔歸,虜遂進至淮北,圍角城,戍主賈法度力弱不敵。諸將勸太祖渡岸救之,太祖不許;遣軍主高道慶將數百張弩浮艦淮中,遙射城外虜;弩一發(fā)數百箭俱去,虜騎相引避之,乃命進戰(zhàn),城圍即解。遷督南兗徐二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持節(jié)、假冠軍、督北討如故。五年,進督兗、青、冀三州。六年,除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不拜。復授冠軍將軍。留本任。 明帝常嫌太祖非人臣相,而民間流言,云“蕭道成當為天子”,明帝愈以為疑。遣冠軍將軍吳喜以三千人北使,令喜留軍破釜,自持銀壺酒封賜太祖。太祖戎衣出門迎,即酌飲之。喜還,帝意乃悅。七年,徵還京師;部下勸勿就徵,太祖曰:“諸卿暗于見事。主上自誅諸弟,為太子稚弱,作萬歲后計,何關佗族。惟應速發(fā),事緩必見疑。今骨肉相害,自非靈長之運,禍難將興,方與卿等戮力耳。”拜散騎常侍、太子左衛(wèi)率。時世祖以功當別封贛縣,太祖以一門二封,固辭不受,詔許之。加邑二百戶。明帝崩,遺詔為右衛(wèi)將軍,領衛(wèi)尉,加兵五百人。與尚書令袁粲、護軍褚淵、領軍劉勔共掌機事。又別領東北選事。尋解衛(wèi)尉,加侍中,領石頭戍軍事。 明帝誅戮蕃戚,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以人凡獲全。及蒼梧王立,更有窺窬之望,密與左右閹人于后堂習馳馬,招聚士眾。元徽二年五月,舉兵于尋陽,收略官民,數日得士眾二萬人,騎五百匹。發(fā)盆口,悉乘商旅船艦。大雷戍主杜道欣、鵲頭戍主劉諐期告變,朝廷惶駭。太祖與護軍褚淵、征北張永、領軍劉勔、仆射劉秉、游擊將軍戴明寶、驍騎將軍阮佃夫、右軍將軍王道隆、中書舍人孫千齡、員外郎楊運長集中書省計議,莫有言者。太祖曰:“昔上流謀逆,皆因淹緩,至于覆敗。休范必遠懲前失,輕兵急下,乘我無備。今應變之術,不宜念遠,若偏師失律,則大沮眾心。宜頓新亭、白下,堅守宮掖、東府、石頭以待。賊千里孤軍,后無委積,求戰(zhàn)不得,自然瓦解。我請頓新亭以當其鋒;征北可以見甲守白下;中堂舊是置兵地,領軍宜屯宣陽門為諸軍節(jié)度;諸貴安坐殿中,右軍諸人不須競出。我自前驅,破賊必矣。”因索筆下議,并注同。 中書舍人孫千齡與休范有密契,獨曰:“宜依舊遣軍據梁山、魯顯間,右衛(wèi)若不出白下,則應進頓南州!碧嬲唬骸百\今已近,梁山豈可得至!新亭既是兵沖,所以欲死報國耳。常日乃可屈曲相從,今不得也!弊穑骖欀^劉勔曰:“領軍已同鄙議,不可改易!蹦藛诬嚢追鲂峦。加太祖使持節(jié)、都督征討諸軍、平南將軍,加鼓吹一部。 治新亭城壘未畢,賊前軍已至。太祖方解衣高臥,以安眾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使寧朔將軍高道慶、羽林監(jiān)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浮舸與賊水戰(zhàn),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燒其船艦,死傷甚眾。賊步上新林,太祖馳使報劉勔,急開大小桁,撥淮中船舫,悉渡北岸。休范乘肩輿率眾至壘南,上遣寧朔將軍黃回、馬軍主周盤龍將步騎出壘對陣。休范分兵攻壘東,短兵接戰(zhàn),自巳至午,眾皆失色。太祖曰:“賊雖多而亂,尋破也。”楊運長領三齊射手七百人,引強命中,故賊不得逼城。未時,張敬兒斬休范首。太祖遣隊主陳靈寶送首還臺,靈寶路中遇賊軍,埋首道側。臺軍不見休范首,愈疑懼。賊眾亦不知休范已死,別率杜黑蠡急攻壘東;司空主簿蕭惠朗數百人突入東門,叫噪至堂下,城上守門兵披退。太祖挺身上馬,率數百人出戰(zhàn);賊皆推楯而前,相去數丈,分兵橫射。太祖引滿將發(fā),左右將戴仲緒舉楯捍之,箭應手飲羽,傷百余人。賊死戰(zhàn)不能當,乃卻。眾軍復得保城,與黑蠡拒戰(zhàn),自晡達明旦,矢石不息。其夜大雨,鼓叫不復相聞,將士積日不得寢食,軍中馬夜驚,城內亂走,太祖秉燭正坐,厲聲呵止之,如此者數四。 賊帥丁文豪設伏破臺軍于皂莢橋,直至朱雀桁,劉勔欲開桁,王道隆不從,勔及道隆并戰(zhàn)沒。初,勔高尚其意,托造園宅,名為“東山”,頗忽世務。太祖謂之曰:“將軍以顧命之重,任兼內外;主上春秋未幾,諸王并幼沖,上流聲議,遐邇所聞。此是將軍艱難之日,而將軍深尚從容,廢省羽翼,一朝事至,雖悔何追!”勔竟不納。賊進至杜姥宅,車騎典簽茅恬開東府納賊,冠軍將軍沈懷明于石頭奔散,張永潰于白下,宮內傳新亭亦陷。太后執(zhí)蒼梧王手泣曰:“天下敗矣!”太祖遣軍主陳顯達、任農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從石頭濟淮,間道從承明門入衛(wèi)宮闕。 休范即死,典簽許公與詐稱休范在新亭,士庶惶惑,詣壘投名者千數,太祖隨得輒燒之,乃列兵登城北,謂曰:“劉休范父子先昨皆已即戮,尸在南岡下。身是蕭平南,諸君善見觀。君等名皆已焚除,勿有懼也!迸_分遣眾軍擊杜姥宅、宣陽門諸賊,皆破平之。太祖振旅凱入,百姓緣道聚觀,曰:“全國家者此公也! 太祖與袁粲、褚淵、劉秉引咎解職,不許。遷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兗徐兗青冀五州軍事、鎮(zhèn)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持節(jié)如故。進爵為公,增邑二千戶。太祖欲分其功,請益粲等戶,更日入直決事,號為“四貴”。秦時有太后、穰侯、涇陽、高陵君,稱為“四貴”,至是乃復有焉。四年,加太祖尚書左仆射,本官如故。 休范平后,蒼梧王漸行兇暴。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少有令譽,朝野歸心。景素亦潛為自全之計,布款誠于太祖,太祖拒而不納。七月,羽林監(jiān)袁祗奔景素,便舉兵。太祖出屯玄武湖,遣眾軍北討,事平乃還。太祖威名既重,蒼梧王深相猜忌,幾加大禍。陳太妃罵之曰:“蕭道成有功于國,今若害之,后誰復為汝著力者?”乃止。 太祖密謀廢立。五年七月戊子,帝微行出北湖,常單馬先走,羽儀禁衛(wèi)隨后追之,于堤塘相蹈藉。左右張互兒馬墜湖,帝怒,取馬置光明亭前,自馳騎刺殺之,因共屠割,與左右作羌胡伎為樂。又于蠻岡賭跳。際夕乃還仁壽殿東阿氈屋中寢。語左右楊玉夫:“伺織女度,報我!睍r殺害無常,人懷危懼。玉夫與其黨陳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謀,于氈屋中取千牛刀殺蒼梧王,稱敕,使廂下奏伎,因將首出與王敬則,敬則送太祖。太祖夜從承明門乘常所騎赤馬入,殿內驚怖,即知蒼梧王死,咸稱萬歲。及太祖踐阼,號此馬為“龍驤將軍”,世謂為“龍驤赤”。 明日,太祖戎服出殿庭槐樹下,召四貴集議。太祖謂劉秉曰:“丹陽國家重戚,今日之事,屬有所歸!北尣划。太祖次讓袁粲,粲又不受。太祖乃下議,備法駕詣東城,迎立順帝。于是長刀遮粲、秉等,各失色而去。甲午,太祖移鎮(zhèn)東府,與袁粲、褚淵、劉秉各甲仗五十人入殿。丙申,進位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持節(jié)、都督、刺史如故,封竟陵郡公,邑五千戶,給油幢絡車,班劍三十人。太祖固辭上命,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庚戌,進督南徐州刺史。封楊玉夫等二十五人爵邑各有差。十月戊辰,又進督豫、司二州。 初,荊州刺史沈攸之與太祖于景和世同直殿省,申以歡好,以長女義興公主妻攸之第三子元和。攸之為郢州,值明帝晚運,陰有異圖,自郢州遷為荊州,聚斂兵力,將吏逃亡,輒討質鄰伍。養(yǎng)馬至二千馀匹,皆分賦戍邏將士,使耕田而食,廩財悉充倉儲。荊州作部歲送數千人仗,攸之割留,簿上供討四山蠻。裝治戰(zhàn)艦數百千艘,沈之靈溪里,錢帛器械巨積,朝廷畏之。高道慶家在華容,假還過江陵。道慶素便馬,攸之與宴飲,于聽事前合馬槊,道慶槊中破攸之馬鞍,攸之怒,索刃槊,道慶馳馬而出。還都,說攸之反狀,請三千人襲之。朝議慮其事難濟,太祖又保持不許。太祖既廢立,遣攸之子司徒左長史元琰赍蒼梧王諸虐害器物示之,攸之未得即起兵,乃上表稱慶,并與太祖書推功。攸之有素書十數行,常韜在裲襠角,云是明帝與己約誓。十二月,遂舉兵。其妾崔氏、許氏諫攸之曰:“官年已老,那不為百口計!”攸之指裲襠角示之,稱太后令召己下都。京師恐懼。乙卯,太祖入居朝堂,命諸將西討,平西將軍黃回為都督前驅。 前湘州刺史王蘊,太后兄子,少有膽力,以父楷名宦不達,欲以將途自奮。每撫刀曰:“龍淵、太阿,汝知我者!笔甯妇拔恼]之曰:“阿答,汝滅我門戶!”蘊曰:“答與童烏貴賤覺異!蓖癁,景文子絢小字;答,蘊小字也。蘊遭母喪罷任,還至巴陵,停舟一月,日與攸之密相交構。時攸之未便舉兵,蘊乃下達郢州。世祖為郢州長史,蘊期世祖出吊,因作亂據郢城,世祖知之,不出。蘊還至東府前,又期太祖出,太祖又不出吊,再計不行,外謀愈固。 司徒袁粲、尚書令劉秉見太祖威權稍盛,慮不自安,與蘊及黃回等相結舉事,殿內宿衛(wèi)主帥,無不協(xié)同。攸之反問初至,太祖往石頭與粲謀議,粲稱疾不相見?巳缮暌蛊鸨鴵^,劉秉恇怯,晡時,從丹陽郡載婦女入石頭,朝廷不知也。其夜,丹陽丞王遜告變,秉從弟領軍韞及直閣將軍卜伯興等嚴兵為內應。太祖命王敬則于宮內誅之。遣諸將攻石頭,王蘊將數百精手帶甲赴粲,城門已閉,官軍又至,乃散。眾軍攻石頭,斬粲。劉秉走雒檐湖,蘊逃斗場,并擒斬之。粲位任雖重,無經世之略,疏放好酒。步屟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大夫,便呼與酣飲。明日,此人謂被知顧,到門求通,粲曰:“昨飲酒無偶,聊相要耳!本共慌c相見。嘗作五言詩云:“訪跡雖中宇,循寄乃滄州!鄙w其志也。劉秉少以宗室清謹見知。孝武世,秉弟遐坐通嫡母殷氏養(yǎng)女,殷亡舌中血出,眾疑行毒害,孝武使秉從弟祗諷秉啟證其事。秉曰:“行路之人,尚不應爾,今日乃可一門同盡,無容奉敕!北娨源朔Q之,故為明帝所任。蒼梧廢,秉出集議,于路逢弟韞,韞開車迎問秉曰:“今日之事,固當歸兄邪?”秉曰:“吾等已讓領軍矣!表y槌胸曰:“君肉中詎有血!”粲典簽莫嗣祖知粲謀,太祖召問嗣祖:“袁謀反,何不啟聞?”嗣祖曰:“事主義無二心,雖死不敢泄也。”蘊嬖人張承伯藏匿蘊。太祖并赦而用之。黃回頓新亭,聞石頭鼓噪,率兵來赴之,朱雀珝有戍軍,受節(jié)度,不聽夜過,會石頭已平,因稱救援。太祖知而不言,撫之愈厚,遣回西上,流涕告別。 太祖屯閱武堂,馳結軍旅。閏月辛丑,詔假黃鉞,率大眾出屯新亭中興堂,治嚴筑壘。教曰:“河南稱慈,諒由掩胔,廣漢流仁,實存殯朽。近袤制茲營,崇溝浚塹,古墟曩隧,時有湮移,深松茂草,或致刊薙。憑軒動懷,巡隍增愴。宜并為收改葬,并設薄祀。” 二年正月,沈攸之攻郢城不克,眾潰,自經死,傳首京邑。丙子,太祖旋鎮(zhèn)東府。二月癸未,進太祖太尉,增封三千戶,都督南徐、南兗、徐、兗、青、冀、司、豫、荊、雍、湘、郢、梁、益、廣、越十六州諸軍事。太祖解驃騎,辭都督,不許,乃表送黃鉞。三月己酉,增班劍為四十人、甲仗百人入殿。丙子,加羽葆鼓吹,余并如故。 辛卯,太祖誅鎮(zhèn)北將軍黃回。 大明、泰始以來,相承奢侈,百姓成俗。太祖輔政,罷御府,省二尚方諸飾玩。至是,又上表禁民間華偽雜物:不得以金銀為箔,馬乘具不得金銀度,不得織成繡裙,道路不得著錦履,不得用紅色為幡蓋衣服,不得剪彩帛為雜花,不得以綾作雜服飾,不得作鹿行錦及局腳檉柏床、牙箱籠雜物、彩帛作屏鄣、錦緣薦席,不得私作器仗,不得以七寶飾樂器又諸雜漆物,不得以金銀為花獸,不得輒鑄金銅為像。皆須墨敕,凡十七條。其中宮及諸王服用,雖依舊例,亦請詳衷。 九月丙午,進位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使持節(jié)、太尉、驃騎大將軍、錄尚書、南徐州刺史如故。固辭,詔遣敦勸,乃受黃鉞,辭殊禮。甲寅,給三望車。 三年正月,乙巳,太祖表蠲百姓逋負。丙辰,加前部羽葆鼓吹。丁巳,命太傅府依舊辟召。丁卯,給太祖甲仗五百人,出入殿省。甲午,重申前命,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三月甲辰,詔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齊公,備九錫之禮,加璽紱遠游冠,位在諸侯王上,加相國綠綟綬,其驃騎大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太祖三讓,公卿敦勸固請,乃受。甲寅,策相國齊公曰: 天地變通,莫大乎炎涼;懸象著明,莫崇乎日月。嚴冬播氣,貞松之操自高;光景時昏,若華之映彌顯。是故英睿當亂而不移,忠賢臨危而盡節(jié)。自景和昏虐,王綱弛紊,太宗受命,紹開中興,運屬屯難,四郊多壘。蕭將軍震威華戎,實資義烈,康國濟民,于是乎在。朕以不造,夙罹閔兇。嗣君失德,書契未紀。威侮五行,虔劉九縣,神厭靈繹,海水群飛。彝器已塵,宗禋誰主?綴旒之殆,未足為譬,豈直《小宛》興刺,《黍離》作歌而已哉!天贊皇宋,實啟明宰,爰登寡昧,纂承大業(yè),鴻緒再維,閎基重造,高勛至德,振古絕倫。昔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今將授公典禮,其敬聽朕命。 乃者,袁鄧構禍,實繁有徒;子房不臣,稱兵協(xié)亂?绲肝搴瑧{陵吳、越,浮祲虧辰,沈氛晦景,桴鼓振于王畿,鋒鏑交乎天邑。顧瞻宮掖,將成茂草,言念邦國,翦為仇讎。當此之時,人無固志。公投袂殉難,超然奮發(fā),執(zhí)金板而先馳,登寅車而戒路,軍政端嚴,卒乘輯睦,麾皞一臨,兇黨冰泮。此則霸業(yè)之基,勤王之始也。 安都背叛,竊據徐方,敢率犬羊,陵虐淮滸;索兒愚悖,同惡相濟,天祚無象,背順歸逆;北鄙黔黎,奄墜涂炭,均人廢職,邊師告警。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jié)和門,氣逾霄漢,破釜之捷,斬馘蔽野,石梁之戰(zhàn),禽其渠帥,保境全民,江陽即序。此又公之功也。 張淹迷昧,弗顧本朝,爰自南區(qū),志圖東夏,潛軍間入,竊覬不虞。于時江服未夷,皇涂薦阻。公忠誠慷慨,在險彌亮,深識九變,妙察五色,以寡制眾,所向風偃。朝廷無東顧之憂,閩越有來蘇之慶。此又公之功也。 匈奴野心,侵掠疆場,前師失律,王旅崩撓,灑血成川,伏尸千里。丑羯亻舟張,勢振彭、泗,乘勝長驅,窺覦京甸,冠帶之軌將湮,被發(fā)之容行及。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征,兵車始交,氛祲時蕩,吊死撫傷,弘宣皇澤,俾我淮、肥,復沾盛化。此又公之功也。 自茲厥后,獫狁孔熾,封豕長蛇,重窺上國。而世故相仍,師出日老。戰(zhàn)士無臨陣之心,戎卒有懷歸之思。是以下邳精甲,望風振恐,角城高壘,指日淪陷。公眷言王事,發(fā)憤忘食,躬擐甲胄,視險若夷。短兵才接,巨猾鳥散,分疆畫界,開創(chuàng)青、兗。此又公之功也。 泰始之末,入參禁旅,任兼軍國,事同顧命。桂陽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機變倏忽,終古莫二,群后憂惶,元戎無主。公按劍凝神,則奇謀貫世;秉旄指麾,則懦夫成勇。曾不崇朝,新亭獻捷;信宿之間,宣陽底定。云霧廓清,區(qū)宇康鳷。此又公之功也。 皇室多難,釁起戚蕃。邗、晉、應、韓,翻為讎敵,建平失圖,興兵內侮。公又指授六師,義形乎色,役未逾旬,朱方寧晏。此又公之功也。 蒼梧肆虐,諸夏麋沸,淫刑以逞,誰則無罪?火炎昆岡,玉石俱焚,黔首相悲,朝不謀夕。高祖之業(yè)已淪,文、明之軌誰嗣?公遠稽殷、漢之義,近遵魏、晉之典,猥以眇身,入奉宗祏,七廟清謐,九區(qū)反政。此又公之功也。 袁粲無質,劉秉攜貳,韞、述相扇,成此亂階;丑圖潛構,危機竊發(fā),據有石頭,志犯應、路。公神謀內運,霜鋒外舉,妖沴載澄,國涂悅穆。此又公之功也。 沈攸之苞禍,歲月滋彰,蜂目豺聲,阻兵安忍。哀彼荊漢,獨為匪民,乃眷西顧,緬同異域。而經綸維始,九伐未申,長惡不悛,遂逞兇逆。驅合奸回,勢過虓虎,朝野憂疑,三軍沮氣。公秉皞出關,凝威江甸,正情與曒日同亮,明略與秋云競爽。至義所感,人百其心,鼖鼓一麾,夏首寧謐,云梯未舉,魯山克定。積年逋誅,一朝顯戮,沮浦安流,章臺順軌。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濟天下之勛,重之以明哲,道庇生民,志匡宇宙,戮力肆心,劬勞王室,自東徂西,靡有寧晏,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若乃締構宗稷之勤,造物資始之澤,云布霧散,光被六幽,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是以秬草騰芳于郊園,景星垂暉于清漢,遐方款關而慕義,荒服重譯而來庭。往哉邈乎!無得而名焉。 朕聞疇庸表德,前王盛典,崇樹侯伯,有國攸同。所以文命成功,玄珪顯錫;姬旦秉哲,曲阜啟蕃。或改玉以弘風,或胙土以宣化。禮絕常班,寵冠群辟,爰逮桓文,車服異數。惟公勛業(yè)超于先烈,而褒賞闕于舊章。古今之道,何其爽歟?靜言欽嘆,良有缺然。 今進授相國,以青州之齊郡,徐州之梁郡,南徐州之蘭陵、魯郡、瑯邪、東海、晉陵、義興,揚州之吳郡、會稽,凡十郡,封公為齊公。錫茲玄土,苴以白茅,定爾邦家,用建冢社。斯實尚父故蕃,世作盟主,紀綱侯甸,率由舊則。往者周、召建國,師保兼任,毛、畢執(zhí)珪,入作卿士,內外之寵,同規(guī)在昔。今命使持節(jié)、兼太尉、侍中、中書監(jiān)、司空、衛(wèi)將軍、雩都縣開國侯淵授公相國印綬,齊公璽紱;持節(jié)、兼司空副、守尚書令僧虔授齊公茅土,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相國位總百辟,秩逾三事,職以禮移,號隨事革。其以相國總百揆,去錄尚書之稱。送所假節(jié)、侍中貂蟬、中外都督太傅太尉印綬、竟陵公印策。其驃騎大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后命:以公執(zhí)禮弘律,儀刑區(qū)宇,遐邇一體,民無異業(yè),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公崇修南畝,所寶惟谷,王府充實,百姓繁阜,是用錫公袞冕之服,赤鋋副焉。公居身以謙,導物以義,熔鈞庶品,罔不和悅,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儛。公翼贊王猷,聲教遠洽,蠻夷竭歡,回首內附,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明鑒人倫,澄辨涇渭,官方與能,英鳷克舉,是用錫公納陛以登。公保佑皇朝,厲身化下,杜漸防萌,含生夤式,是用錫公虎賁之士三百人。公御宄以刑,御奸以德,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是用錫公鈇皞各一。公鳳舉四維,龍騫八表,威靈所振,異域同文,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枿弓十,枿矢千。公明發(fā)載懷,肅恭禋祀,孝敬之重,義感靈祗,是用錫公秬鬯一卣,珪瓚副焉。齊國置丞相以下,一遵舊式。往欽哉!其祗服朕命,經緯乾坤,宏亮洪業(yè),茂昭爾大德,闡揚我高祖之休命。 太祖三讓,公卿敦勸固請,乃受之。 丁巳,下令赦國內殊死以下;今月十五日昧爽以前,一皆原赦;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谷五斛,府州所領,亦同蕩然。 宋帝詔齊公十郡之外,隨宜除用。以齊國初建,給錢五百萬,布五千匹,絹五千匹。四月癸酉,詔進齊公爵為王,以豫州之南梁、陳郡、潁川、陳留,南兗州之盱眙、山陽、秦郡、廣陵、海陵、南沛十郡增封。使持節(jié)、司空、衛(wèi)將軍褚淵奉策授璽紱,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錫茲玄土,苴白茅,改立王社。相國、揚州牧、驃騎大將軍、南徐州刺史如故。丙戌,命齊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云罕,樂儛八佾,設鐘虡宮縣。王世子為太子,王女王孫爵命一如舊儀。 辛卯,宋帝禪位,下詔曰: 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宇宙,闡揚鴻烈,大庇生民;尥鱽,積代同軌,前王踵武,世必由之。 宋德湮微,昏毀相襲。景和騁悖于前,元徽肆虐于后,三光再霾,七廟將墜。璇極委馭,含識知泯,我文、武之祚,眇焉如綴。靜惟此紊,夕惕疚心。 相國齊王,天誕睿圣,河岳炳靈,拯傾提危,澄氛靜亂,匡濟艱難,功均造物。宏謀霜照,秘算云回,旌旆所臨,一麾必捷;英風所拂,無思不偃,表里清夷,遐邇寧謐。既而光啟憲章,弘宣禮教,奸宄之類,睹隆威而隔情,慕善之儔,仰徽猶而增厲。道邁于重華,勛超乎文命,蕩蕩乎無得而稱焉。是以辮發(fā)左衽之酋,款關請吏;木衣卉服之長,航海來庭。豈惟肅慎獻楛,越裳薦翚而已哉!故四奧載宅,六府克和;川陸效珍,禎祥鱗集;卿煙玉露,旦夕揚藻;嘉穟芝英,晷刻呈茂。革運斯炳,代終彌亮,負扆握樞,允歸明哲,固以獄訟去宋,謳歌適齊。 昔金政既淪,水德締構,天之歷數,皎焉攸徵。朕雖寡昧,暗于大道,稽覽隆替,為日已久,敢忘列代遺則,人神至愿乎?便遜位別宮,敬禪于齊,一依唐虞、魏晉故事。 是日宋帝遜于東邸。備羽儀,乘畫輪車,出東掖門,問今日何不奏鼓吹,左右莫有答者。壬辰,策命齊王曰: 伊太古初陳,萬物紛綸,開耀靈以鑒品物,立元后以馭蒸人。若夫容成、大庭之世,宓羲、五龍之辰,靡得而詳焉。自軒黃以降,墳素所紀,略可言者,莫崇乎堯舜。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德之休明,宸居靈極,期運有終,歸禪與能。所以大唐遜位,讠勞然興歌,有虞揖讓,卿云發(fā)采。亮符命之攸臻,坦至公以成務,懷生載懌,靈祗效祉,遺風馀烈,光被無垠。漢魏因循,弗敢失墜,爰逮晉氏,亦遵前儀。惟我祖宗英睿,勛格幽顯,從天人而齊七政,凝至德而撫四維。末葉不造,仍世多故,日蝕星隕,山淪川竭。 惟王圣哲淵明,榮鏡宇宙,體望日之威,資就云之澤,臨下以簡,御眾以寬,仁育群生,義征不譓,國涂薦阻,弘五慮而鳷寧,皇緒將湮,秉六術以匡濟。及至權臣內侮,蕃屏陵上,兵革云翔,萬邦震駭,裁之以武風,綏之以文化,遐邇清夷,表里肅穆。戢琱戈而事黼黻,委旌門而恭儒館,聲化遠洎,荒服無塵,殊類同規(guī),華戎一揆。是以五光來儀于軒庭,九穗含芳于郊牧。象緯昭澈,布新之符已顯;圖讖彪炳,受終之義既彰。靈祇乃眷,兆民引領。朕聞至道深微,惟人是弘,天命無常,惟德是與。所以仰鑒玄情,俯察群望,敬禪神器,授帝位于爾躬。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於戲!王其允執(zhí)厥中,儀刑前式,以副率土之欣望。命司裘而謁蒼昊,奏《云門》而升圜丘。時膺大禮,永保洪業(yè),豈不盛歟! 再命璽書曰: 皇帝敬問相國齊王。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朕雖暗昧,而有志焉。夫昏明相襲,晷景之恒度;春秋遞運,時歲之常序。求諸天數,猶且隆替,矧伊在人,能無終謝?是故勛華弘風于上葉,漢魏垂式于后昆。 昔我高祖,欽明文思,振民育德,皇靈眷命,奄有四海。晚世多難,奸宄實繁,鼖鼓宵聞,元戎旦警,億兆夷人,啟處靡厝。加以嗣君荒怠,敷虐萬方,神鼎將遷,寶策無主,實賴英圣,匡濟艱危。惟王體天則地,舍弘光大,明并日月,惠均云雨。國步斯梗,則棱威外發(fā),王猷不造,則淵謨內昭。重構閩、吳,再寧淮、濟,靜九江之洪波,卷海沂之氛沴。放斥兇昧,存我宗祀,舊物惟新,三光改照。逮至寵臣裂冠,則裁以廟略;荊漢反噬,則震以雷霆。麾旆所臨,風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云屬。諸夏廓清,戎翟思韙,興文偃武,闡揚洪烈。明保沖昧,翱翔禮樂之場;撫柔黔首,咸躋仁壽之域。自霜路所墜,星辰所經,正朔不通,人跡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稱蕃,款關重譯,修其職貢。是以禎祥發(fā)采,左史載其奇;玄象垂文,保章審其度。鳳書表肆類之運,龍圖顯班瑞之期。重以珠衡日角,神資特挺,君人之義,在事必彰。《書》不云乎,“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神祇之眷如彼,蒼生之愿如此。笙管變聲,鐘石改調。朕所以擁璇持衡,傾佇明哲。 昔金德既淪,而傳祚于我有宋,歷數告終,實在茲日,亦以水德而傳于齊。式遵前典,廣詢群議,王公卿士,咸曰惟宜。今遣使持節(jié)、兼太保、侍中、中書監(jiān)、司空、衛(wèi)將軍、雩都縣侯淵,兼太尉、守尚書令僧虔奉皇帝璽綬,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王其允副幽明,時登元后,寵綏八表,以酬昊天之休命。 太祖三辭,宋帝王公以下固請。兼太史令、將作匠陳文建奏符命曰:“六,亢位也。后漢自建武至建安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禪魏;魏自黃初至咸熙二年,四十六年而禪晉;晉自太始至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而禪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凡六十年。咸以六終六受。六,亢位也。驗往揆今,若斯昭著。敢以職任,備陳管穴。伏愿順天時,應符瑞!倍俦儆止陶。尚書右仆射王儉奏:“被宋詔遜位,臣等參議,宜克日輿駕受禪,撰立儀注。”太祖乃許焉。 史臣曰:案《太一九宮占》推漢高五年,太一在四宮,主人與客俱得吉,計先舉事者勝,是歲高祖破楚。晉元興二年,太一在七宮,太一為帝,天目為輔佐,迫脅太一,是年安帝為桓玄所逼出宮。大將在一宮,參相在三宮,格太一。經言,格者,已立政事,上下格之,不利有為,安居之世,不利舉動。元興三年,太一在七宮,宋武破桓玄。元嘉元年,太一在六宮,不利有為,徐、傅廢營陽王。七年,太一在八宮,關囚惡歲,大小將皆不得立,其年到彥之北伐,初勝后敗,客主俱不利。十八年,太一在二宮,客主俱不利,是歲氐楊難當寇梁、益,來年仇池破。十九年,大小將皆見關不立,兇,其年裴方明伐仇池,克百頃,明年失之。泰始元年,太一在二宮,為大小將奄擊之,其年景和廢。二年,太一在三宮,不利先起,主人勝,其年晉安王子勛反。元徽二年,太一在六宮,先起敗,是歲桂陽王休范反,并伏誅。四年,太一在七宮,先起者客,西北走,其年建平王景素敗。升明元年,太一在七宮,不利為客,安居之世,舉事為主人,應發(fā)為客,袁粲、沈攸之等反,伏誅。是歲太一在杜門,臨八宮,宋帝禪位,不利為客,安居之世,舉事為主人,禪代之應也。

 

南齊書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 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在蕭子顯撰寫齊史之前,已有多部齊史問世,如沈約所撰《齊紀》、劉陟所撰《齊紀》等,今只有蕭子顯的《南齊書》流傳下來!赌淆R書》成書時原名《齊書》,后亦稱《齊史》,至北宋,為區(qū)別于唐代李百藥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南齊書》,而稱后者為《北齊書》。 
  《南齊書》原有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計有本紀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另有序錄一卷,述作書義例和目錄,亡佚甚早。志基本沿襲《宋書》八志,唯去《律歷志》而增《輿服志》,改《符瑞志》為《祥瑞志》,其中以《州郡志》與《百官志》尤具史學價值,不過《州郡志》也因不著戶口而為人詬病!赌淆R書》還以“史臣曰”的形式闡發(fā)史論,亦具特色。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志第一 卷十 志第二
卷十一 志第三 卷十二 志第四
卷十三 志第五 卷十四 志第六
卷十五 志第七 卷十六 志第八
卷十七 志第九 卷十八 志第十
卷十九 志第十一 卷二十 列傳第一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二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卷三十三 列傳第十四 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
卷三十五 列傳第十六 卷三十六 列傳第十七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卷四十三 列傳第二十四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 卷四十六 列傳第二十七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卷五十四 列傳第三十五
卷五十五 列傳第三十六 卷五十六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五十八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