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堂書目》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虞稷撰。虞稷字俞邰,先世泉州人。崇禎末,流寓上元。書首自題曰閩人,不忘本也。所錄皆明一代之書。經(jīng)部分十一門,既以“四書”為一類,又以《論語》、《孟子》各為一類;又以說《大學(xué)》、《中庸》者入於《三禮類》中,蓋欲略存古例,用意頗深。然明人所說《大學(xué)》、《中庸》皆為“四書”而解,非為《禮記》而解。即《論語》、《孟子》亦因“四書”而說,非若古人之別為一經(jīng),專門授受。其分合殊為不當(dāng)!稑方(jīng)》雖亡,而不置此門,則律呂諸書無所附,其刪除亦未允也。史部分十八門,其《簿錄》一門,用尤袤《遂初堂書目》之例,以收錢譜、蟹錄之屬古來無類可歸者,最為允協(xié)。至於《典故》以外又立《食貨》、《刑政》二門則贅設(shè)矣。子部分十二門,其墨家、名家、法家、縱橫家并為一類,總名《雜家》,雖亦簡括,然名家、墨家、縱橫家傳述者稀,遺編無幾,并之可也。并法家刪之,不太簡乎?集部分八門,其《別集》以朝代科分為先后,無科分者則酌附於各朝之末。視唐宋二志之糅亂,特為清晰,體例可云最善。惟《制舉》一門可以不立。明以八比取士,工是技者隸首不能窮其數(shù)。即一日之中,伸紙搦管而作者,不知其幾億萬篇。其不久而化為故紙敗燼者,又不知其幾億萬篇。其生其滅,如煙云之變現(xiàn)、泡沫之聚散。虞稷乃徒據(jù)所見而列之,不亦傎耶?每類之末,各附以宋金元人之書,既不賅備,又不及於五代以前,其體例特異,亦不可解。然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既誕妄不足為憑,傅維鱗《明書經(jīng)籍志》、尤侗《明史藝文志稿》,尤冗雜無緒?济饕淮髡撸K以是書為可據(jù),所以欽定《明史·藝文志》頗采錄之。略其舛駁而取其賅贍可也。
卷八十五 史部四十一
○目錄類一
鄭玄有《三禮目錄》一卷,此名所昉也。其有解題,胡應(yīng)麟《經(jīng)義會通》謂始於唐之李肇。案《漢書》錄《七略》書名,不過一卷,而劉氏《七略別錄》至二十卷,此非有解題而何?《隋志》曰:“劉向《別錄》、劉歆《七略》,剖析條流,各有其序,推尋事跡。自是以后,不能辨其流別,但記書名而已!逼湮纳趺,應(yīng)麟誤也。今所傳者以《崇文總目》為古,晁公武、趙希弁、陳振孫并準為撰述之式。惟鄭樵作《通志·藝文略》,始無所詮釋,并建議廢《崇文總目》之解題,而尤袤《遂初堂書目》因之。自是以后,遂兩體并行。今亦兼收,以資考核。金石之文,隋唐《志》附《小學(xué)》,《宋志》乃附《目錄》。今用《宋志》之例,并列此門。而別為子目,不使與經(jīng)籍相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