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水的一家飯館
老板說
‘“有困難可以免費吃飯”
為何他會打出這樣的告示呢?
記者也前去看過

去年7月,三水這家小飯館的老板許大哥貼出了這一紙告示,幾個月來,他已經(jīng)接待了七八位需要幫助的人。
許大哥說他記得每一個來免費吃飯的人,第一個是廣西人,最困頓的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失敗,父親剛離世自己一個人找工作的臺灣同胞,而最近幫過的是一個失業(yè)付不起房租的貴州人。
許大哥不僅招呼這名男子吃完飯,還為他聯(lián)系了自己朋友,找到了份工地上的臨時工。
許大哥今年51歲,老家在河南駐馬店,他說1972年出生時剛好過了元宵節(jié),他太爺說家里過完年還剩2元,就給他改了個名叫“余糧”。從小窮到大,“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那種窘迫許大哥也遇到過,而當(dāng)時的他就遇上一位“好心人”。
許大哥2005年來到佛山,他收過廢品,開過五金廠,做過包工頭,2018年他愛人病逝,他一個人來到三水開小飯館,一路走過來經(jīng)歷了不少起起落落,對那些求助者的遭遇,他也感同身受。店主 許余糧
收廢品幾年掙了點小積蓄就開了一間五金廠,把原來掙的辛苦錢都賠完了。后來我親戚提攜,就在廣州這邊做水電工程。做了十年,不但沒有掙到錢,還欠了外債100多萬。所以我貼這個東西出來,就是讓有困難的人,有尊嚴地享受他的待遇。
正因為自己淋過雨,才更懂得為別人撐一把傘的意義。每次有人來說遇到困難了,許大哥都會征求對方意愿,可不可以錄視頻發(fā)上網(wǎng),他說只希望更多人知道,如果在小店附近實在沒錢吃飯了,可以隨時過來。老鄉(xiāng)擔(dān)心說會給我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的,很多人會找我吃飯的,吃完飯還要錢,我說不會的,他不是真遇到困難他不會來你這里免費吃飯的。你把這個東西看淡,沒有那么崇高,為了出名,不是那樣想的,沒意義。如果更多的人知道,我就能幫到更多的人,我會覺得用河南話說“安逸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