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市歷下區(qū)青龍后街南段,有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修理鋪。主人叫劉洪民,今年72歲了。
小鋪不起眼,但周圍小區(qū)的人們都知道它。刀把斷了、電水壺不通電了、雨傘傘骨斷了……只要交到劉洪民手中,他都能想辦法修理好。采訪中,劉洪民告訴新黃河記者,只要人們還要修東西,只要他還能修得動,就會一直將店開下去。
劉洪民的小店是一間四五平方米的臨街房,門前就是青龍后街。過去,街上有集市,他在集上擺了個維修攤位,人們來趕集的時候,捎帶著家里壞了的東西讓他幫忙修理。等趕完集了,東西也修好了,集市上人來人往,來小店找他維修的人也絡繹不絕。
后來,集市取消,不能擺攤了!昂芏嗬暇用窦抑袞|西壞了舍不得扔掉,修修補補還能用,我不干了,他們的東西找誰修?”劉洪民說,感受到被居民們需要,他決定以每個月五百元的價格租下這個臨街小鋪。能找到他這里的,基本都是周圍小區(qū)的居民,還有一些長情的老顧客。
小店門上寫著“專業(yè)維修電磁爐、微波爐和各種小家電”。進去以后,狹窄的空間只能容下兩個人。右側是一個木質的簡易工作臺,堆著各種各樣的工具,一盞臺燈供他修理東西的時候照明。
右側墻面上掛著一排傘,有的剛修好,有的是別人淘汰下來的舊傘,如果修傘時候缺材料,他就從舊傘中取材。小店往里看,屋頂一個白色板子上寫著“磨菜刀”“螞蟻藥”“除垢劑”!斑@些小商品年輕人可能從網上就買了,中老年人想買就要四處打聽,我這里也備著,萬一他們需要我就能拿給他們!眲⒑槊裾f,自己服務的對象多數都是中老年人。
新黃河記者采訪過程中,在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奶奶提著一把電燒水壺過來了。她的水壺不能加熱了,立即想到找劉洪民來修一修。劉洪民拿起水壺看了看,很快找到了“病根”,用了十幾分鐘就擺弄好了。
在她眼里,劉洪民“無所不能”。“他什么都能拾掇,態(tài)度也很好,現在很難找到這種能人了!老奶奶舉起水壺左看看右看看,很是滿意。她告訴新黃河記者,自家所有東西都是找劉洪民維修的。
劉洪民維修收費不高,幾元錢、十幾元錢,就賺個手工費。如果遇上需要換零件的,再單獨收費,他會優(yōu)先從自己收集的舊物品中看看有沒有可以直接利用的,如果沒有,就幫著顧客從別處買。
采訪期間,不斷有人找他送修或者取物,居民王先生前來取自己放在這里維修的電藥壺。藥壺早就修好了,劉洪民插上電給王先生看看效果,對方連聲感謝。
老顧客冬梅從二環(huán)東路過來,騎20分鐘電動車,就為了取走放在這里維修的雨傘。老東門改造前,她在此做生意,認識了劉洪民。“他是我們的老大哥,他維修就在意質量和信譽,不圖賺錢多少,為人非常實在!冬梅說。
“實在”幾乎是每個顧客對他的第一評價,也是劉洪民對自己的要求。他沒上過幾年學,少年時期跟著別人學了木匠,后來,維修各種電器的手藝全靠自學。雖說半路出家,可劉洪民的維修技術配得上“專業(yè)”二字。
不過,劉洪民也感受到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用壞了東西直接丟棄不再維修。也有越來越多的智能電器進入人們的生活,這些高科技的生活用品已經超出了他的技能范圍。
“過去好的時候,一天十幾個顧客,現在少多了,也就有四五人。年輕人很少愿意學這些老手藝,我能干多久就干多久吧,給大家修修東西也是我的樂趣!眲⒑槊裾f。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