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科普館,并不多見。
在南洞庭湖畔的一個小村里,就藏著一座特殊的科普館。
館名“洞庭湖生物多樣性科普館”,館內展陳的全是洞庭湖的各種生物標本。
一個73歲的老人憑一己之力撐起了這座科普館,所有標本均系他一人提供。老人叫李文建,是沅江市疾控中心一名退休人員,“一個一輩子也沒離開洞庭湖的人”。
4月12日,記者在位于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的科普館內,見到了李文建。
“制作這些標本,一共花了多少年?”“40多年吧!
“總共花了多少錢?”“不敢算,怕心痛,也算不了,太久了!
“為什么要做標本?”“我們都是洞庭湖的兒女,她哺育了如此多生命,我想讓更多人了解它,保護它。”
簡短的問答,傳遞出深邃如大湖一樣的熱愛。相信大家也和記者一樣好奇,老人貫穿大半生的熱愛里,藏著怎樣的故事?
嚴格來講,這座村級科普館水準還有待提高:區(qū)域劃分不規(guī)整,溫度、濕度沒有控制,展陳標本甚少密封。三眼塘村黨總支書記楊建軍抱歉地笑著告訴記者:“我們正在請專業(yè)公司升級改造,預算高達400萬元!
走進科普館,一個個標本的質量卻令人咋舌。飛鳥、走獸纖毫畢現(xiàn)、栩栩如生;植物標本色澤鮮明、莖脈清晰;牛虻等昆蟲標本,能看得清薄翼上的紋路。眾參觀者嘖嘖稱奇。突然,傳來一聲尖叫,原來,一個姑娘瞥見數(shù)個雙眼圓睜、露著排排白牙的豹貓標本,嚇得連連后退。
入館的第一個展位,是李文建親自布置的,8只兔子標本圍成一個半圈,共有華南兔、草兔、垂耳兔等5個種類。他說,今年是兔年,進門就“兔”飛猛進,圖個吉利。這其實還含著他的肯定和期許:近年來洞庭湖環(huán)境“兔”飛猛進,希望能一直如此。
“做這些標本,都是為了洞庭湖!倍嗄昵,李文建敏銳地察覺到洞庭湖環(huán)境在惡化,選擇制作標本,來告誡“大湖的子孫們”。作為一名流行病學主管醫(yī)師,他太清楚標本所含的科普、教學等意義。
“首先,你得有這門手藝!1975年,25歲的李文建從益陽衛(wèi)校畢業(yè),分配至沅江市衛(wèi)生防疫站工作。幾年后,他參與由國家、省里先后組織的湖區(qū)鉤體病流行病學調查,這期間,制作了數(shù)百只鼠標本,技藝精熟。
“其次,要有這顆心!崩钗慕ㄕf,經(jīng)濟社會進入轉型期,“靠湖吃湖”的人開始迷失,圍湖造矮圍、張網(wǎng)捕鳥等再也行不通了。“我兒時記憶中的洞庭湖一點點模糊了,真的仿佛聽見她在呻吟!
制止、規(guī)勸無濟于事,李文建憂心忡忡。一次,他在野外采集田鼠標本時,偶得一只因誤食帶農(nóng)藥谷種而死的畫眉鳥,李文建習慣性地將它帶回家,制作成標本。當畫眉在他手上“復活”,李文建豁然開朗:“標本是什么?標本是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敬畏!睆拇,他堅持取材洞庭湖生物,自費制作標本,以求喚起更多人保護大湖。
“一個物種只能見到標本了,不止有遺憾,我們應該深入想想,人類破壞了動植物們的生息地,給自己的生存又能留下多少空間?”李文建曾經(jīng)在自己舉辦的科普活動中,屢次向參觀者提問。后來,他把這話連同標本一起,展陳在科普館。
科普館里目前展陳有600余種生物標本,因場地偏小,規(guī)劃不科學等原因,剩下的還有約400種沒有展出。但這已經(jīng)讓人目不暇接了,中華秋沙鴨、松雀鷹、翠鳥等等,僅洞庭湖鳥類就有80多種。記者注意到,這其中還有一些是珍稀動植物。
李文建說,這些標本有的是工作需要,開展流行病學研究時,捕捉到昆蟲和嚙齒類動物,使用完后制成的標本;有些是從市場購買、從餐館“搶救”回的已死亡鳥類、走獸和魚,還有極個別是單位委托制作。
沅江市林業(yè)局森林病蟲害防治保護站站長熊立先介紹,據(jù)他們掌握的情況,李文建的標本部分制作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未制訂,老百姓對珍稀動物的認知空白,野生動植物保護沒有規(guī)范性法律法規(guī)文件,李文建在這個時期自掏腰包從民間購得野生動植物,并不違反相關規(guī)定。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李文建取得了《湖南野生動植物及其產(chǎn)品經(jīng)營許可證》,將范圍為國Ⅱ、省重點、三有動植物死亡個體制成標本,用于公益科普展覽和宣傳,符合法律法規(guī)。
2016年7月30日,沅江市林業(yè)局委托李文建制作、保存、維護一對雌雄麋鹿標本。當年7月,洞庭湖突漲大水,一對雌雄麋鹿來不及逃跑,被水淹死。林業(yè)局在完成了所有程序后,找到李文建。
這是兩個加起來超過400公斤的大家伙。按要求,李文建只能單獨完成。“殺頭牛也要幾個人!”李文建苦笑,但他內心卻很激動,“這是份莊嚴的任務”。
制作標本,昆蟲最容易,其次是植物,一片樹葉夾在厚厚一摞吸水紙中壓制,至水分適中即可。動物標本制作最繁瑣,消毒、稱重、測量,然后選擇隱閉(腹部)解剖,掏空內臟、骨骼、肌肉后,防腐,最后填充、縫合、整形。
“這些程序不是連貫的,就好像粉墻壁,要等墻膩子干了,才能刷墻漆!崩钗慕ń榻B,動物個頭越大,標本制作的強度就越大。一般人制作一只兔子標本,需要一個星期左右時間。
約,一個半月后,這對麋鹿又重新“站”了起來。人們看到成型的標本,驚呼李文建手法的神奇,卻不知其中艱辛。當時,正值炎夏,酷熱難當,狹窄的空間內,消毒劑的氣味,異常刺鼻。李文建抓緊作業(yè),爭分奪秒,“如果尸體腐敗了,標本就做不成了”。
在制作填充雄麋鹿內臟的鋼架時,電動工具的切割片破碎飛濺,在他左腿上沖出了個窟窿,血流不止。為了搶時間,李文建硬撐著沒去醫(yī)院,自己給自己縫了3針。
當這對栩栩如生的麋鹿標本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李文建感到一切辛勞苦痛,都隨汗水揮之而去。
當楊建軍對展館目前的狀況表示遺憾時,李文建沖他連連擺手。他悄悄地告訴記者,楊建軍也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
3年前,投資5億元的洞庭鄉(xiāng)愁紅色旅游項目落戶三眼塘村,不久后,兩人實現(xiàn)雙向奔赴,三眼塘村建設洞庭湖生態(tài)科普館,李文建提供標本。
在此前,已經(jīng)有鄰近縣市的單位看中了李文建的標本,并愿意給他一筆豐厚補助。李文建最后還是婉拒了,“它們來自于洞庭湖,應該永遠屬于洞庭湖!崩钗慕ㄕf,楊建軍告訴他,科普館能豐富基層文化供給,發(fā)展成熱門打卡點,帶動人流,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這就讓標本真正‘活起來了’!”李文建說,以前他的想法還只停留在標本的環(huán)保意義上,每年科普日自費制作展板、帶上標本出去展覽,以加深公眾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huán)境的認同,卻從未想過在基層文化供給、鄉(xiāng)村振興上也能產(chǎn)生作用。
讓老人欣慰的是,洞庭湖的環(huán)境如今一天比一天好。近幾年,他在湖洲中先后觀察到了中華秋沙鴨、麋鹿、白鱔等,“感覺像久別重逢的老友,喜不自勝”。
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qū)沅江市管理局副局長謝雪庚介紹,沅江南洞庭湖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飛鳥由以前的3萬多只增加到近10萬只;麋鹿從最初4頭增至現(xiàn)在170頭;長江江豚從6頭增至現(xiàn)在100余頭,濕地爬行類、哺乳類動物種群數(shù)量明顯增加。
生態(tài)的改善,得益于像老人一樣熱心環(huán)保公益的人們凝聚的合力,更源自各級廣大黨員干群對“兩山”理念的篤定踐行。不久前,沅江市主要領導考察了科普館,對李文建的堅韌、執(zhí)著、家國情懷表達敬意,并為科普館的提質改造規(guī)劃路徑,作出工作安排。李文建感覺越來越有動力了,“我是一名老黨員。從控制鉤體病、血吸蟲,到守護綠水青山、脫貧攻堅,還沒有我們共產(chǎn)黨人打不贏的仗,鄉(xiāng)村振興肯定也會捷報頻傳!
除了喚起更多人的環(huán)保意識之外,李文建還有一個小心愿。他的妻子是長沙下放的知青,書香世家,為了愛情,一輩子就留在了沅江。如今年老多病,李文建雖然一直陪伴照顧,卻總想著更好地慰藉老伴的心靈。有個愿望,他一直藏在心底:很希望科普館能冠上妻子朱綺芬的名字。
說這些話時,年逾7旬的老人雙頰泛紅,像個害羞的孩子。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