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月餅屬于蘇式月餅,色澤美觀,口感松酥,常見的有椒鹽、百果、豆沙、椰蓉、玫瑰等,其中椒鹽月餅最大眾化。
制作椒鹽月餅,原料有多種,小麥粉、大豆油、黑芝麻、冬瓜糖、冰糖、西瓜仁、葵花仁、核桃仁、豬油、食鹽和飲用水。
豬油用熱水化開,用來和面。面粉和水化豬油是2:1。和好的面,叫水油皮。
再做月餅的酥,酥直接用豬油和面,水油皮涼透后和到酥里面,用搟面杖搟,然后卷成一條一條。
接下來是做餡,成分有熟芝麻粉、葵花籽、西瓜子和核桃仁等,也有用松子的,按照一定比例攪拌均勻。
做好的面團揉成長條,一段段捏下,包餡的時候,面和餡的比例是三七開。
再把做好的月餅放進烤箱,8分鐘左右出來。
做月餅關鍵是兩個環(huán)節(jié),皮和餡,具體工藝上各家用量和配比不一樣,這也算各家是商業(yè)秘密。
其實連老嘉興也會奇怪,嘉興這么多老鎮(zhèn),為什么唯獨新塍的月餅最出名?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嘉興湖州一帶的點心在歷史上就有名氣,叫“嘉湖細點”,月餅是干點里的一種。
新塍在明朝的時候已經(jīng)有不少商家在做月餅。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經(jīng)路過新塍,當時正好是八月半之前,這個走遍祖國各地的大旅行家聞到了滿街的香味。
新塍地方學者 沈兆麟:實際是月餅香,所以他買了個月餅吃了之后,做了一句詩,“但聞滿街月餅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新塍做月餅的手藝在明末清初得到大大提升,這跟一個叫趙小裘的人有關,趙小裘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御膳房糕點師,各種點心做得很好。李自成打進京城,皇帝上吊死了,皇帝的廚師趙小裘一路逃到江南,在新塍落腳。
新塍地方學者 沈兆麟:有個叫趙小裘的人,他逃難了,逃到新塍來落戶,落戶在新塍朱家橋下面,他開了一個店叫“怡明居”,怡明居里就做包括月餅這個品種的,宮廷的技藝一直傳承到我們新塍來了。
新塍地方學者 沈兆麟:那個時候的三元街是新塍最最繁華的地方,商業(yè)街,一直到吉水橋到朱家橋這一段。
“怡明居”里頭有個明字,因為擔心被官府當成反清復明的反賊,怡明居又改成了“百味堂”。隨著歷史的變遷,到清朝末年,“百味堂”已經(jīng)衰落,不過它的糕點制作技藝在新塍留傳下來,當時新塍鎮(zhèn)有兩家有名的茶食店——“李永泰”和“祥瑞德”,茶食就是喝茶時配的小點心!袄钣捞弊龅牟枋秤懈魇截i油糖糕、夾沙蛋糕、云片糕、核桃糕、松糕、綠豆糕等;糖果有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芝麻糖等。
“祥瑞德”的創(chuàng)始人王瑞祥,繼承了“百味堂”的傳統(tǒng)技藝,這家店做的桃酥和小月餅最有名。特別是小月餅,憑借獨特的工藝,香酥的口感,成為暢銷貨,不僅新塍人買,嘉興、上海、杭州也有人過來。
新塍地方學者 沈兆麟:月餅在新塍基本上形成一個基地了,新塍是做月餅的基地,銷路是很廣的。
民國九年,也就是1920年的新塍鎮(zhèn)志上也有記載,“月餅,鎮(zhèn)出者名盆糖月餅較他處尤美!币馑际切码蟮呐杼窃嘛,比其他地方的月餅都好吃。
根據(jù)統(tǒng)計,到公元2018年,新塍鎮(zhèn)上做月餅的廠和作坊有三十多家,臨近中秋是最忙的時節(jié),有些根本來不及做。因為新塍月餅名氣大,有的店家門口還出現(xiàn)了黃牛,他們專門排隊買月餅,轉手加價賣給外地顧客。
新塍鎮(zhèn)上有各種月餅品牌,各家的制作標準也不一樣,幾乎每家都認為自己是正宗老字號,沈兆麟認為,當?shù)貞摖款^成立一個管理機構。
新塍地方學者 沈兆麟:比方說要統(tǒng)一打新城月餅的牌子出去,肯定要規(guī)范化,肯定要標準化,如果沒有標準,沒有規(guī)范的話,亂弄的話,月餅的名氣可能不是響起來,而是要下降,要是一家做的不好,影響新塍月餅整體的名氣了。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