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卷十六 經(jīng)部十六
《詩說》·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惠周惕撰。周惕字元龍,長洲人?滴跣廖催M士。由庶吉士改密云縣知縣;菔先酪越(jīng)學(xué)著,周惕其創(chuàng)始者也。是書於毛《傳》、鄭《箋》、朱《傳》無所專主,多自以已意考證。其大旨謂《大、小雅》以音別,不以政別,謂《正雅》、《變雅》,美刺錯陳,不必分《六月》以上為正,《六月》以下為變,《文王》以下為正,《民勞》以下為變。謂二《南》二十六篇皆疑為房中之樂,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謂《周》、《召》之分,鄭《箋》誤以為文王,謂天子諸侯均得有《頌》、《魯頌》非僣。其言皆有依據(jù)。至謂《頌》兼美刺,義通於誦,則其說未安?监嵖党勺ⅰ秲x禮》“正歌備句”曰:“正歌者,升歌及笙各三終,間歌三終,合樂三終,為一備!焙艘浴督(jīng)》文,無歌后更誦及一歌一誦之節(jié)。其《周禮·瞽矇職》曰:“諷誦詩!编嵶⒅^“闇讀之,不依永也”。則歌、誦是兩事,知頌、誦亦為兩事,周惕合之,非矣。又謂證以《國策》,禮無歸寧之文,訓(xùn)“歸寧父母”為“無父母遺罹”之義。考“歸寧”文見《左傳》,於《禮經(jīng)》必有所承。何休注《公羊傳》,稱“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惟士大夫妻,雖無事,歲一歸寧”。此文當(dāng)必有所受。《曲禮》曰:“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逼湮某猩显S嫁而言,則已嫁而反,是即歸寧之明證。不得曰禮無文矣。然其馀類皆引據(jù)確實,樹義深切,與枵腹說經(jīng),徒以臆見決是非者,固有殊焉。
卷十六 經(jīng)部十六
○詩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