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經(jīng)類編》卷二十五 經(jīng)部二十五
《禮經(jīng)類編》·三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經(jīng)綸撰。經(jīng)綸字大經(jīng),號寅清,南豐人。正、嘉間諸生。是編取《周禮》、《儀禮》、《禮記》合而匯之。大意謂圣人之命禮有三:曰經(jīng)禮也,曲禮也,制度之禮也。經(jīng)禮所以接神人,曲禮所以正言行,制度之禮所以治名物。后儒昧於分辨,知有經(jīng)、曲而不知有制度。故以《曲禮》、《經(jīng)禮》、《制禮》三者為大綱,而各系以目。《曲禮》之目分為五:一曰《曲禮正經(jīng)》、二曰《曲禮別經(jīng)》、三曰《曲禮逸經(jīng)》、四曰《曲禮傳》、五曰《曲禮增經(jīng)》。諸目中又雜分子目。其《別經(jīng)·盛德篇》,皆《大戴記》之文!兑萁(jīng)》則兼采三《傳》、《國語》及《說苑》、《列女傳》。其所謂《增經(jīng)》則全錄《鄉(xiāng)黨》、《孝經(jīng)》文也。《經(jīng)禮》之目亦分為五:一曰《經(jīng)禮之經(jīng)》,二曰《經(jīng)禮之變禮》,三曰《經(jīng)禮之曲禮》,四曰《經(jīng)禮之制禮》,五曰《經(jīng)禮之傳》。然仍以吉、兇、軍、賓、嘉為經(jīng),而以五者緯焉。其經(jīng)文有《正經(jīng)》、《析經(jīng)》、《逸經(jīng)》、《補經(jīng)》、《增經(jīng)》之別,傳亦如之!墩(jīng)》者,《儀禮》之正文!段鼋(jīng)》者,舊混為一,今析而出之。他如郊天之采乎《家語》、藉田之采乎《國語》,則名《逸經(jīng)》。又如取《尚書·康王之誥》增天王即位禮,取《夏官·司士》之文補天王聽朝禮,則名《增經(jīng)》、《補經(jīng)》也。《制禮》之目分為二:一曰《制禮之經(jīng)》,則《王制》、《月令》、《周官》之文并《深衣》、《考工》等篇是也。二曰《制禮之傳》,《學記》、《樂記》等篇是也。三大綱之后,又有《三禮通傳》。謂經(jīng)、曲、制度合而論者不可以強分,如《禮運》、《禮器》、《坊記》、《表記》及《哀公問》等篇是也。合是數(shù)者又冠之以《大學》,終之以《中庸》!洞髮W》曰:“禮冒之經(jīng)”,謂其規(guī)模節(jié)目之該括,如五玉之有瑁也,故其諸篇以明德、新民、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分配焉!吨杏埂吩唬骸岸Y藉之經(jīng)”,謂由博返約,所以為承藉,猶四圭之有邸也。其於《大學》,以止至善配焉。末又以《明堂位》、《儒行》及諸篇之疵復(fù)者別為《外記》一卷,以示區(qū)別。其條分縷析,用力亦為勤摯。然而割裂《經(jīng)》文,參糅雜說,取憑胸臆,隨意增刪,殊失先儒謹嚴之意。是欲踵朱子《儀禮經(jīng)傳通解》而失其初旨者也。
卷二十五 經(jīng)部二十五
○禮類存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