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新唐書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諱適,代宗長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開元末選入代宗宮。安祿山之亂,玄宗避賊于蜀,諸王妃妾不及從者,皆為賊所得,拘之東都之掖廷。代宗克東都,得沈氏,留之宮中;史思明再陷東都,遂失所在。 肅宗元年建丑月,封德宗奉節(jié)郡王。代宗即位,史朝義據(jù)東都,乃以德宗為天下兵馬元帥,進(jìn)封魯王。八月,徙封雍王。 寶應(yīng)元年十月,屯于陜州,諸將進(jìn)擊史朝義,敗之,朝義走河北,遂克東都。十一月史朝義死幽州,守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xiàn),河北平。以功兼尚書令,與功臣郭子儀、李光弼等皆賜鐵券,圖形凌煙閣。廣德二年二月,立為皇太子。 大歷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皇帝位于太極殿。閏月甲戌,貶常袞為河南少尹,以河南少尹崔祐甫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子,罷諸州府及新羅、渤海貢鷹鷂。戊寅,罷山南貢枇杷江南甘橘非供宗廟者。辛巳,罷邕府歲貢奴婢。癸未,罷梨園樂工三百人、劍南貢生春酒。甲申,郭子儀為尚父,兼太尉、中書令。丙戌,罷獻(xiàn)祥瑞,貢器以金銀飾者還之。丁亥,出宮人,放舞象三十有二于荊山之陽。六月己亥,大赦。賜文武官階、爵,民為戶者古爵一級。減乘輿服御。士庶田宅、車服逾制者,有司為立法度。禁百官置邸販鬻。武德、至德將相有功者子孫予官。庚子,進(jìn)封子宣城郡王誦為宣王,封子謨?yōu)槭嫱,諶通王,諒虔王,詳肅王,謙資王。乙己,封弟乃為益王,迅隋王,遂蜀王。丙午,詔六品以上清望官,日二人待制。癸丑,命皇族五等以上居四方者,家一人赴山陵。己未,罷揚(yáng)州貢鏡、幽州貢麝。癸亥,舉可刺史、京令者。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庚午,弛邕州金坑禁。辛卯,罷榷酤。八月甲辰,道州司馬楊炎為門下侍郎,懷州刺史喬琳為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巳,還吐蕃俘。十月丁酉,吐蕃、云南蠻寇黎、茂、文、扶四州,鳳翔節(jié)度使朱泚、金吾衛(wèi)大將軍曲環(huán)敗之于七盤城。己酉,葬睿文孝武皇帝于元陵。戊午,罷九成宮貢立獸炭、主襄州蔗蒻工。辛酉,以沙苑豢豕三千給貧民。十一月壬午,喬琳罷。十二月乙卯,立宣王誦為皇太子。丙寅晦,日有食之。 建中元年正月丁卯,改元。群臣上尊號曰圣神文武皇帝。己巳,朝獻(xiàn)于太清宮。庚午,朝享于太廟。辛未,有事于南郊,大赦。賜文武官階、勛、爵,遣黜陟使于天下,賜子為父后者勛兩轉(zhuǎn)。二月丙申,初定兩稅。四月乙未,四鎮(zhèn)、北庭行軍別駕劉文喜反于涇州,伏誅。己亥,地震。六月甲午,崔祐甫薨。七月丙寅,王國良降。己丑,殺忠州刺史劉晏。八月丁巳,遙尊母沈氏為皇太后。九月己卯,雷。庚寅,睦王述為奉迎皇太后使。是冬,無雪。黃河、滹沱、易水溢。 二年正月戊辰,成德軍節(jié)度使李寶臣卒,其子惟岳自稱留后,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朱滔討之。魏博節(jié)度使田悅反,神策都戰(zhàn)候李晟、河?xùn)|節(jié)度使馬燧、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抱真、河陽節(jié)度副使李芃討之。永平軍節(jié)度使李勉為汴、滑、陳、懷、鄭、汝、陜、河陽三城、宋、亳、潁節(jié)度都統(tǒng)。二月乙巳,御史大夫盧杞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卯,振武軍亂,殺其使彭令芳及監(jiān)軍劉惠光。丁巳,發(fā)兵屯關(guān)東,誓師于望春樓。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梁崇義反。五月,京師雨雹。庚申。置待詔官三十人。六月,熒惑、太白斗于東井。癸巳,淮寧軍節(jié)度使李希烈為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以討梁崇義。辛丑,郭子儀薨。七月庚申,楊炎罷。檢校尚書右仆射侯希逸為司空,前永平軍節(jié)度使張鎰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侯希逸薨。癸未,馬燧、李抱真及田悅戰(zhàn)于臨洺,敗之。八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張延賞、東川節(jié)度使王叔邕、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賈耽、刑南節(jié)度使李昌巙、陳少游討梁崇義,以李希烈為諸軍都統(tǒng)。辛卯,平盧軍節(jié)度使李正己卒,其子納自稱留后。壬子,梁崇義伏誅。九月,李納陷宋州。李惟岳將張孝忠以易、定二州降。壬戌,賜立功士卒帛,稟死事家三歲。十月戊申,李納將李洧以徐州降。十一月辛酉,納寇徐州,宣武軍節(jié)度使劉洽敗之于七里溝。丁丑,馬燧及田悅戰(zhàn)于雙岡,敗之。甲申,李納將王涉以海州降。十二月丁酉,馬萬通以密州降。馬燧為魏博招討使。是歲,殺崖州司馬楊炎。 三年正月丙寅,朱滔、成德軍節(jié)度使張孝忠及李惟岳戰(zhàn)于束鹿,敗之。辛未,減常膳及太子諸王食物。復(fù)榷酤。癸未,李納陷海、密二州。閏月乙未,李惟岳將康日知以趙州降。甲辰,惟岳伏誅,其將楊榮國以深州降。庚戌,馬燧及田悅戰(zhàn)于洹水,敗之。是月,悅將李再春以博州降,田昂以洺州降。二月戊午,李惟岳將楊政義以定州降。甲戌,給復(fù)易、定、深、趙、恒、冀六州三年,赦吏民為李惟岳迫脅者。己卯,震通化門。四月戊午,李納將李士真以德、棣二州降。甲子,借商錢。甲戌,昭義軍節(jié)度副使盧玄卿為魏博、澶相招討使。戊寅,張鎰罷。壬午,殺殿中侍御史鄭詹。是月,朱滔反,陷德、棣二州。五月辛卯,朔方軍節(jié)度使李懷光討田悅。六月甲子,京師地震。恒冀觀察使王武俊反。辛巳,李懷光、馬燧、李芃、李抱真及朱滔、王武俊、田悅戰(zhàn)于連篋山,敗績。七月壬辰,殿中丞李云端謀反,伏誅。癸巳,停借商錢令。八月癸丑,演州司馬李孟秋、峰州刺史皮岸反,伏誅。九月丁亥,初稅商錢、茶、漆、竹、木。十月丙辰,吏部侍郎關(guān)播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希烈反。丙子,肅王詳薨。 四年正月丁亥,鳳翔節(jié)度使張鎰及吐蕃尚結(jié)贊盟于清水。庚寅,李希烈陷汝州,執(zhí)刺史李元平。戊戌,東都、汝行營節(jié)度使哥舒曜討李希烈。二月丁卯,克汝州。三月辛卯,李希烈寇鄂州,刺史李兼敗之。丁酉,荊南節(jié)度使張伯儀及李希烈戰(zhàn)于安州,敗績。四月庚申,李勉為淮西招討處置使,哥舒曜副之;張伯儀為淮西應(yīng)援招討使,賈耽,江南西道節(jié)度使嗣曹王皋副之。甲子,京師地震,生毛。丙子,哥舒曜及李希烈戰(zhàn)于潁橋,敗之。五月辛巳,京師地震。乙酉,潁王璬薨。乙未,劉洽為淄青、袞鄆招討制置使。六月庚戌,稅屋間架,算除陌錢。丁卯,徒封逾為丹王,遘簡王。七月,馬燧為魏博、澶相節(jié)度招討使。壬辰,盧杞、關(guān)播、李忠臣及吐蕃區(qū)頰贊盟于京師。八月丁未,李希烈寇襄城。乙卯,希烈將曹季昌以隋州降。庚申,有星隕于京師。九月丙戌,神策軍行營兵馬使劉德信及李希烈戰(zhàn)于扈澗,敗績。庚子,舒王謨?yōu)榍G襄、江西、沔鄂節(jié)度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徙封普王。十月,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師。戊申,如奉天。朱泚反。庚戌,泚殺司農(nóng)卿段秀實(shí)及左驍衛(wèi)將軍劉海賓。鳳翔后營將李楚琳殺其節(jié)度使張鎰,自稱留后。癸丑,李希烈陷襄城,宣武軍兵馬使高翼死之。甲寅,朱泚殺涇原節(jié)度都虞候何明禮。乙卯,殺尚書右仆射崔寧。丁巳,戶部尚書蕭復(fù)為吏部尚書,吏部郎中劉從一為刑部侍郎,京兆府戶曹參軍、翰林學(xué)士姜公輔為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朱泚犯奉天,禁軍敗績于城東。辛酉,靈鹽節(jié)度留后杜希全、鄜坊節(jié)度使李建徽及朱泚戰(zhàn)于漠谷,敗績。癸亥,劉德信及泚戰(zhàn)于思子陵,敗之。甲子,行在都虞候渾瑊及泚戰(zhàn)于城下,敗之,左龍武軍大將軍呂希倩死之。乙丑,將軍高重杰死之。是月,商州軍亂,殺其刺史謝良輔。十一月,劍南西山兵馬使張朏逐其節(jié)度使張延賞,朏伏誅。癸巳,李懷光及朱泚戰(zhàn)于魯?shù),敗之。懷光為中書令、朔方邠寧同華陜虢河中晉絳慈隰行營兵馬副元帥。十二月,朱泚陷華州。壬戌,貶盧杞為新州司馬。庚午,李希烈陷汴、鄭二州。 興元元年正月癸酉,大赦,改元。去“圣神文武”號。復(fù)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官爵。赴奉天收京城將士有罪減三等,子孫減二等,在行營者賜勛五轉(zhuǎn)。賜文武官階、勛、爵。罷間架、竹木茶漆稅及除陌錢。給復(fù)奉天五年,城中十年。關(guān)播罷。丙戌,吏部侍郎盧翰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子,蕭復(fù)為山南東西、荊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東西、福建、嶺南宣慰安撫使。戊戌,劉洽為汴滑宋毫都統(tǒng)副使。二月甲子,李懷光為太尉,懷光反。丁卯,如梁州。懷光將孟庭保以兵來追,左衛(wèi)大將軍侯仲莊取之于驛店。三月,李懷光奪鄜坊京畿金商節(jié)度使李建徽、神策軍兵馬使陽惠元兵,惠元死之。癸酉,魏博兵馬使田緒殺其節(jié)度使田悅。自稱留后。甲戌,李懷光殺左廂兵馬使張名振、右武鋒兵馬使石演芬。丁亥,李晟為京畿、渭北、鄜坊丹延節(jié)度招討使,神策行營兵馬使尚可孤為神策、京畿、渭南、商州節(jié)度招討使。壬辰,次梁州。丁酉,劉洽權(quán)知汴滑宋毫都統(tǒng)兵馬事。己亥,渾瑊為朔方、邠寧、振武、永平、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四月,李懷光陷坊州。甲辰,李晟為京畿、渭北、商華兵馬副元帥。甲寅,姜公輔罷。涇原兵馬使田希鹽殺其節(jié)度使馮河清,自稱留后。乙丑,渾瑊及朱泚戰(zhàn)于武亭川,敗之。丁卯,義王玼薨。是月,坊州刺史竇覦克坊州。五月癸酉,涇王侹薨。丙子,李抱真、王武俊及朱滔戰(zhàn)于經(jīng)城,敗之。壬辰,尚可孤及朱泚戰(zhàn)于藍(lán)田之西,敗之。乙未,李晟又?jǐn)≈谠繁。戊戌,又(jǐn)≈诎兹A,復(fù)京師。六月癸卯,姚令言伏誅。甲辰,朱泚伏誅。己酉,李晟為司徒、中書令。癸丑,以梁州為興元府,給復(fù)一年,耆老加版授。甲寅,渾瑊為侍中。己巳,給復(fù)洋州一年,加給興元一年,免鳳州今歲稅,父老加版授。七月丙子,次鳳翔,免今歲秋稅,八十以上版授刺史,馀授上佐。丁丑,葬宗室遇害者。壬午,至自興元。丁亥,李懷光殺宣慰使孔巢父。辛卯,大赦。賜百官將士階、勛、爵,收京城者升八資。給復(fù)京兆府一年。是月,嗣曹王皋及李希烈戰(zhàn)于應(yīng)山,敗之。八月癸卯,李晟為鳳翔隴右諸軍、涇原四鎮(zhèn)北庭行營兵馬副元帥,馬燧為晉、慈、隰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渾瑊為河中、同絳、陜虢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丙午,渾堿兼朔方行營兵馬副元帥。己酉,延王玢、隋王迅薨。十月辛丑,李勉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月戊子,李希烈將李澄以滑州降。十一月癸卯,劉洽、邠隴行營節(jié)度使曲環(huán)及李希烈戰(zhàn)于陳州,敗之。戊午,克汴州。乙丑,蕭復(fù)罷。十二月乙酉,渾瑊及李懷光戰(zhàn)于乾坑,敗績。是歲,陳王珪薨。 貞元元年正月丁酉,大赦,改元。罷榷稅。三月,李懷光殺步軍兵馬使田仙浩、都戰(zhàn)候呂嗚岳。丁未,李希烈陷鄧州,殺唐鄧隋招討使黃金岳。是春,旱。四月乙丑,徙封誼為舒王。壬午,渾瑊及李懷光戰(zhàn)于長春宮,敗之。丙戌,馬燧、渾瑊為河中招撫使。六月己丑,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朱滔卒,涿州刺史劉怦自稱留后。辛卯,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張延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子,馬燧及李懷光戰(zhàn)于陶城,敗之。七月,灞、浐竭。庚子,大風(fēng)拔木。八月,襲封配饗功臣子孫。甲子,以旱避正殿,減膳。甲戌,李懷光伏誅。己卯,給復(fù)河中、同絳二州一年。馬燧為侍中,張延賞罷。丙戌,李希烈殺宣慰使顏真卿。九月辛亥,劉從一罷。庚申,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劉怦卒,其子濟(jì)自稱留后。是秋,雨木冰。十一月癸卯,有事于南郊,大赦,賜奉天興元扈從百官、收京將士階、勛、爵。 二年正月丙申,詔減御膳之半,赒貧乏者授以官。壬寅,盧翰罷。吏部侍郎劉滋為左散騎常侍,給事中崔造,中書舍人齊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月癸亥,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樊澤及李希烈戰(zhàn)于泌河,敗之。四月丙寅,希烈伏誅。甲戌,雨土。甲申,給復(fù)淮西二年。五月,李希烈將李惠登以隋州降。己酉,地震。六月癸未,滄州刺史程日華卒,其子懷直自稱觀察留后。是月,淮西兵馬使吳少誠殺其節(jié)度使陳仙奇,自稱留后。七月,李希烈將薛翼以唐州降,侯召以光州降。八月丙子,大雨雹。丙戌,吐蕃寇邠、寧、涇、隴四州。九月乙巳,寇好畤,李晟敗之于汧陽。十月癸酉,邠寧節(jié)度使韓游瑰又?jǐn)≈谄酱。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為皇后。丁酉,皇后崩。辛丑,吐蕃陷鹽州。十二月丁巳,隱夏州。馬燧為綏、銀、麟、勝招討使。庚申,崔造罷。甲戌,以吐蕃寇邊,避正殿。 三年正月壬寅,尚書左仆射張延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壬子,劉滋罷。貶齊映為夔州刺史。兵部侍郎柳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月己卯,華州潼關(guān)節(jié)度使駱元光克鹽、夏二州。甲申,葬昭德皇后于靖陵。三月丁未,李晟為太尉。辛亥,馬燧罷副元帥。五月,揚(yáng)州江溢。吳少誠殺申州刺史張伯元、殿中侍御史鄭常。閏月辛未,渾瑊及吐蕃盟于平?jīng),吐蕃?zhí)會盟副使、兵部尚書崔漢衡,殺判官、殿中侍御史韓弇。戊寅,太白晝見。六月,吐蕃寇鹽、夏二州。丙戌,馬燧為司徒,前陜虢觀察使李泌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月甲子,朔方節(jié)度使杜希全為朔方、靈鹽、豐夏綏銀節(jié)度都統(tǒng)。壬申,張延賞薨。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己丑,柳渾罷。戊申,吐蕃寇青石嶺,隴州刺史蘇清沔敗之。庚戌,禁大馬出蒲、潼、武關(guān)。九月丁巳,吐蕃寇汧陽。丙寅,陷華亭及連云堡。十月甲申,寇豐義,韓游瑰敗之。乙酉,寇長武城,城使韓全義敗之。壬辰,射生將韓欽緒謀反,伏誅。十一月己卯,京師、東都、河中地震。十二月庚辰,獵于新店。 四年正月庚戌朔,京師地震。大赦,刺史予一子官,增戶墾田者加階,縣令減選,九品以上官言事。壬申,劉玄佐為四鎮(zhèn)北庭行營、涇原節(jié)度副元帥。是月,金、房二州地震,江溢山裂。雨木冰于陳留。四月,河南、淮海地生毛。己亥,福建軍亂,逐其觀察使吳詵,大將郝誡溢自稱留后。五月,吐蕃寇涇、邠、寧、慶、鄜五州。六月己亥,封子原為邕王。七月庚戌,渾瑊為邠、寧慶副元帥。癸丑,寧州軍亂,邠寧都虞候楊朝晟敗之。己未,奚、室韋寇振武。是月,河水黑。八月,灞水溢。九月庚申,吐蕃寇寧州,邠寧節(jié)度使張獻(xiàn)甫敗之。冬,筑夾城。是歲,京師城震二十。 五年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二月庚子,大理卿董晉為門下侍郎,御史大夫竇參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月甲辰,李泌薨。夏,吐蕃寇長武城,韓全義敗之于佛堂原。九月丙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敗吐蕃于臺登北谷,克巂州。十月,嶺南節(jié)度使李復(fù)克瓊州。 六年春,旱。閏四月乙卯,詔常參官、畿縣令言事。免京光府夏稅。八月辛丑,殺皇太子妃蕭氏。十一月戊辰,朝獻(xiàn)于太清宮。己巳,朝享于太廟。庚午,有事于南郊。賜文武官階、爵。降囚罪,徒以下原之。葬戰(zhàn)亡暴骨者。是歲,吐蕃陷北庭都護(hù)府,節(jié)度使楊襲古奔于西州。 七年正月己巳,襄王僙薨。四月,安南首領(lǐng)杜英翰反,伏誅。五月甲申,端王遇薨。九月,回鶻殺楊襲古。十二月戊戌,睦王述薨。是冬,無雪。 八年二月庚子,雨土。三月甲申,宣武軍節(jié)度使劉玄佐卒,其子士寧自稱留后。四月,吐蕃寇靈州。丁亥,殺左諫議大夫知制誥吳通玄。乙未,貶竇參為郴州別駕。尚書左丞趙憬、兵部侍郎陸贄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月己未,大風(fēng)發(fā)太廟屋瓦。癸酉,平盧軍節(jié)度使李納卒,其子師古自稱留后。六月,淮水溢。吐蕃寇連云堡,大將王進(jìn)用死之。九月丁巳,韋皋及吐蕃戰(zhàn)于維州,敗之。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庚午,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巖震及吐蕃戰(zhàn)于黑水堡,敗之。是月,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劉濟(jì)及其弟瀛州刺史澭戰(zhàn)于瀛州,澭敗奔于京師。十二月甲辰,獵于城東。 九年正月癸卯,復(fù)稅茶。四月辛酉,關(guān)輔、河中地震。五月甲辰,義成軍節(jié)度使賈耽為尚書右仆射,尚書右丞盧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午,董晉罷。八月庚戌,李晟薨。十一月癸未,朝獻(xiàn)于太清宮。甲申,朝享于太廟。乙酉,有事于南郊,大赦。十二月丙辰,宣武軍將李萬榮逐其節(jié)度使劉士寧,自稱留后。 十年正月壬辰,南詔蠻敗吐蕃于神川,來獻(xiàn)捷。四月癸卯朔,赦京城。戊申,地震。癸丑,又震。是月,太白晝見。六月丙寅,韋皋敗吐蕃,克峨和城。自春不雨至于是月。辛未,雨,大風(fēng)拔木。七月,西原蠻叛。八月,陷欽、橫、潯、貴四州。十月,昭義軍節(jié)度留后王虔休及攝洺州刺史元誼戰(zhàn)于雞澤,敗之。十二月丙辰,獵于城南。壬戌,貶陸贄為太子賓客。 十一年四月丙寅,奚寇平州,劉濟(jì)敗之于青都山。五月庚午,中書門下慮囚。八月辛亥,馬燧薨。九月,橫海軍兵馬使程懷信逐其兄節(jié)度使懷直,自稱留后。十月,朗、蜀二州江溢。十二月戊辰,獵于苑中。 十二年二月己卯,吐蕃寇巂州,刺史曹高仕敗之。三月丙辰,韶王暹薨。四月庚午,魏博節(jié)度使田緒卒,其子季安自稱留后。六月己丑,宣武軍節(jié)度使李萬榮卒,其子乃自稱兵馬使,伏誅。七月戊戌,韓王迥薨。八月己未朔,日有食之。丙戌,趙憬薨。九月,吐蕃寇慶州。十月甲戌,右諫議大夫崔損、給事中趙宗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三年正月壬寅,吐蕃請和。四月辛酉,以旱慮囚。壬戌,雩于興慶宮。五月壬寅,吐蕃寇巂州,曹高仕敗之。庚戌,義寧軍亂,殺其將常楚客。七月乙未,京師地震。九月己丑,盧邁罷。 十四年三月丙申,鳳翔監(jiān)軍使西門去奢殺其將夏侯衍。五月己酉,始雷。閏月辛亥,有星隕于西北。辛酉,長武城軍亂,逐其使韓全義。六月丙申,歸化堡軍亂,逐其將張國誠,涇原節(jié)度使劉昌敗之。七月壬申,趙宗儒罷。工部侍郎鄭馀慶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月丁卯,杞王倕薨。十二月壬寅,明州將栗锽殺其刺史盧云以反。是冬,無雪,京師饑。 十五年正月甲寅,雅王逸薨。壬戌,郴州藍(lán)山崩。二月乙酉,宣武軍亂,殺節(jié)度行軍司馬陸長源,宋州刺史劉逸準(zhǔn)自稱留后。三月甲寅,彰義軍節(jié)度使吳少誠反,陷唐州,守將張嘉瑜死之。四月乙未,栗锽伏誅。九月乙巳,陳許節(jié)度留后上官涚及吳少誠戰(zhàn)于臨潁,敗績。丙午,少誠寇許州。庚戌,宣武軍節(jié)度使劉全諒卒,都知兵馬使韓弘自稱留后。丙辰,宣武、河陽、鄭滑、東都汝、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澤潞、河?xùn)|、淮南、徐泗、山南東西、鄂岳軍討吳少誠。十月己丑,邕王原薨。十一月丁未,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于頔及吳少誠戰(zhàn)于吳房,敗之。陳許節(jié)度使上官涚又?jǐn)≈诓窕h。辛亥,安黃節(jié)度使伊慎又?jǐn)≈阽娚。十二月庚午,壽州刺史王宗又(jǐn)≈谇飽。辛未,渾瑊薨。乙未,諸道兵潰于小溵河。 十六年正月乙巳,易定兵及吳少誠戰(zhàn),敗績。二月乙酉,鹽夏綏銀節(jié)度使韓全義為蔡州行營招討處置使,上官涚副之。四月丁亥,黔中宴設(shè)將傅近逐其觀察使吳士宗。五月庚戌,韓全義及吳少誠戰(zhàn)于廣利城,敗績。壬子,徐泗濠節(jié)度使張建封卒,其子愔自稱知軍事。七月丁巳,伊慎及吳少誠戰(zhàn)于申州,敗之。己未,韋皋克吐蕃末恭城。丙寅,韓全義及吳少誠戰(zhàn)于五樓,敗績。八月,劉濟(jì)及其弟涿州刺史源戰(zhàn)于涿州,源敗,執(zhí)之。己丑,殺遂州別駕崔位。韋皋克吐蕃颙城。九月庚戌,貶鄭馀慶為郴州司馬。庚申,太常卿齊抗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月辛未,殺通州別駕崔河圖。是歲,京師饑。 十七年二月丁酉,大雨雹。己亥,霜。乙巳,韋皋及吐蕃戰(zhàn)于鹿危山,敗之。戊申,大雨雹,震電。庚戌,大雪,雨雹。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六月丙申,寧州軍亂,殺其刺史劉南金。己亥,浙西觀察使李锜殺上封事人崔善貞。丁巳,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武俊卒,其子士真自稱留后。七月,隕霜?dú)⑤。戊寅,吐蕃寇鹽州。己丑,陷麟州,刺史郭鋒死之。九月乙亥,韋鋋敗吐蕃于雅州,克木波城。是歲,嘉王運(yùn)薨。 十八年七月乙亥,罷正衙奏事。十二月,環(huán)王陷歡、愛二州。 十九年二月己亥,安南將王季元逐其經(jīng)略使裴泰,兵馬使趙均敗之。三月壬子,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月己未,齊抗罷。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甲戌,雨。閏十月庚戌,鹽州將李庭俊反,伏誅。丁巳,崔損薨。十二月庚申,太常卿高郢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鄭珣瑜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十年二月庚戌,大雨雹。七月癸酉,大雨雹。冬,雨木冰。 二十一年正月癸巳,皇帝崩于會寧殿,年六十四。 順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諱誦,德宗長子也。母曰昭德皇后王氏。始封宣城郡王,大歷十四年六月,進(jìn)封宣王。十二月乙卯,立為皇太子。 為人寬仁,喜學(xué)藝,善隸書,禮重師傅,見輒先拜。從德宗幸奉天,常執(zhí)弓矢居左右。郜國公主以蠱事得罪,太子妃,其女也,德宗疑之,幾廢者屢矣,賴?yán)蠲诒Wo(hù),乃免。后侍宴魚藻宮,張水嬉彩艦,宮人為棹歌,眾樂間發(fā),德宗歡甚,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好樂無荒”以為對。及裴延齡、韋渠牟用事,世皆畏其為相,太子每候顏色,陳其不可。故二人者卒不得用。 貞元二十年,太子病風(fēng)且瘖。 二十一年正月,不能朝。是時,德宗不豫,諸王皆侍左右,惟太子臥病,不能見,德宗悲傷涕泣,疾有加。癸巳,德宗崩。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極殿。二月癸卯,朝群臣于紫宸門。辛亥,吏部侍郎韋執(zhí)誼為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甲子,大赦。罷宮市。民百歲版授下州刺史,婦人郡君;九十以上上佐,婦人縣君。乙丑,罷鹽鐵使月進(jìn)。三月庚午,放后宮三百人。癸酉,放后宮及教坊女妓六百人。癸巳,立廣陵郡王純?yōu)榛侍。四月壬寅,封弟諤為欽王,諴珍王;進(jìn)封子建康郡王經(jīng)郯王,洋川郡王緯均王,臨淮郡王縱溆王,弘農(nóng)郡王紓莒王,漢東郡王綱密王,晉陵郡王枿郇王,郡王約邵王,云安郡王結(jié)宋王,宣城郡王緗集王,德陽郡王絿冀王,河?xùn)|郡王綺和王;封子絢為衡王,纁會王,綰福王,紱撫王,緄岳王,紳袁王,綸桂王,繟翼王。戊申,以冊皇太子,降死罪以下,賜文武官子為父后者勛兩轉(zhuǎn)。七月辛卯,橫海軍節(jié)度使程懷信卒,其子執(zhí)恭自稱留后。乙未,皇太子權(quán)句當(dāng)軍國政事。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珣瑜、高郢罷。 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正月,皇帝率群臣上尊號曰應(yīng)乾圣壽太上皇。是月,崩于咸寧殿,年四十六,謚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大中三年,增謚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憲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諱純,順宗長子也。母曰莊憲皇太后王氏。貞元四年六月己亥,封廣陵郡王。二十一年三月,立為皇太子。 永貞元年八月,順宗詔立為皇帝。乙巳,即皇帝位于太極殿。丁未,始聽政。庚戌,罷獻(xiàn)祥瑞。癸丑,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卒,行軍司馬劉辟自稱留后。戊午,天有聲于西北。己未,袁滋為劍南西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癸亥,尚書左丞鄭馀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月己巳,罷教坊樂工正員官。十月丁酉,為曾太皇太后舉哀。賈耽薨。戊戌,舒王誼薨。袁滋罷。己酉,葬神武圣文皇帝于崇陵。十一月己巳,祔睿真皇后于元陵寢宮。壬申,貶韋執(zhí)誼為崖州司馬。夏綏銀節(jié)度留后楊惠琳反。十二月壬戌,中書舍人鄭絪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和元年正月丁卯,大赦,改元。賜文武官階、勛、爵,民高年者米帛羊酒。癸未,長武城使高崇文為左神策行營節(jié)度使,率左右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嚴(yán)礪、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李康以討劉辟。甲申,太上皇崩。劉辟陷梓州,執(zhí)李康。三月丙子,高宗文克梓州。辛巳,楊惠琳伏誅。四月丁未,杜佑為司徒。壬戌,邵王約薨。初令尚書省六品、諸司四品以上職事官,太子師傅、賓客、詹事,王府傅,日二人待制。五月辛卯,尊母為皇太后。六月癸巳,降死罪以下。賜百姓有父母祖父母八十以上者粟二斛、物二段,九十以上粟三斛、物三段。丙申,大風(fēng)拔木。丁酉,高崇文及劉辟戰(zhàn)于鹿頭柵,敗之。癸卯,嚴(yán)礪又?jǐn)≈谑取ic月壬戌,平盧軍節(jié)度使李師古卒,其弟師道自稱留后。七月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豐陵。癸丑,高崇文及劉辟戰(zhàn)于玄武,敗之。八月丁卯,進(jìn)封子平原郡王寧為鄧王,同安郡王寬澧王,延安郡王宥遂王,彭城郡王察深王,高密郡王寰洋王,文安郡王寮絳王;封子審為建王。九月丙午,嚴(yán)礪及劉辟戰(zhàn)于神泉,敗之。辛亥,高崇文克成都。十月甲子,減劍南東西川、山南西道今歲賦,釋脅從將吏。葬陣亡者,稟其家五歲。戊子,劉辟伏誅。十一月庚戌,鄭馀慶罷。是歲,召王偲薨。 二年正月己丑,朝獻(xiàn)于太清宮。庚寅,朝享于太廟。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賜文武官勛、爵,文宣公、二王后、三恪、公主、諸王一子官,高年米帛羊酒加版授。乙巳,杜黃裳罷。己酉,御史中丞武元衡為門下侍郎,中書舍人李吉甫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月己巳,罷兩省官次對。癸酉,邕管經(jīng)略使路恕敗黃洞蠻,執(zhí)其首領(lǐng)黃承慶。九月乙酉,密王綢薨。十月,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李锜反,殺留后王澹。乙丑,淮南節(jié)度使王鍔為諸道行營兵馬招討使以討之。丁卯,武元衡罷。癸酉,鎮(zhèn)海軍兵馬使張子良執(zhí)李锜。己卯,免潤州今歲稅。十一月甲申,李锜伏誅。十二月丙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崇文為邠寧節(jié)度、京西諸軍都統(tǒng)。 三年正月癸巳,群臣上尊號曰睿圣文武皇帝,大赦。罷諸道受代進(jìn)奉錢。三月癸巳,郇王枿薨。四月壬申,大風(fēng)壞含元殿西闕檻。六月,西原蠻首領(lǐng)黃少卿降。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九月庚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于頔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申,戶部侍郎裴垍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戌,李吉甫罷。 四年正月壬午,免山南東道、淮南、江西、浙東、湖南、荊南今歲稅。戊子,簡王遘薨。二月丁卯,鄭絪罷。給事中李藩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月乙酉,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士真卒,其子承宗自稱留后。閏月己酉,以旱降京師死罪非殺人者,禁刺史境內(nèi)榷率、諸道旨條外進(jìn)獻(xiàn)、嶺南黔中福建掠良民為奴婢者,省飛龍廄馬。己未,雨。丁卯,立鄧王寧為皇太子。七月癸亥,吐蕃請和。八月丙申,環(huán)王寇安南,都護(hù)張舟敗之。十月辛巳,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承宗反,執(zhí)保信軍節(jié)度使薛昌朝。癸未,左神策軍護(hù)軍中尉吐突承璀為左右神策、河陽、浙西、宣歙、鎮(zhèn)州行營兵馬招討處置使以討之。戊子,承璀為鎮(zhèn)州招討宣慰使。癸巳,降死罪以下,賜文武官子為父后者勛兩轉(zhuǎn)。十一月己巳,彰義軍節(jié)度使吳少誠卒,其弟少陽自稱留后。 五年正月己巳,左神策軍大將軍酈定進(jìn)及王承宗戰(zhàn),死之。三月甲子,大風(fēng)拔木。四月丁亥,河?xùn)|節(jié)度使范希朝、義武軍節(jié)度使張茂昭及王承宗戰(zhàn)于木刀溝,敗之。七月丁未,赦王承宗。乙卯,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劉濟(jì)卒,其子總自稱留后。九月丙寅,太常卿權(quán)德輿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月,張茂昭以易、定二州歸于有司。辛巳,義武軍都虞候楊伯玉反,伏誅。是月,義武軍兵馬使張佐元反,伏誅。十一月甲辰,會王纁薨。庚申,裴垍罷。 六年正月庚申,淮南節(jié)度使李吉甫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月壬申,李藩罷。己丑,忻王造薨。三月戊戌,有星隕于鄆州。十二月己丑,戶部侍郎李絳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月辛卯,辰、溆州首領(lǐng)張伯靖反,寇播、費(fèi)二州。辛亥,皇太子薨。 七年正月癸酉,振武河溢,毀東受降城。四月癸巳,詔民田畮樹桑二。六月癸巳,杜佑罷。七月乙亥,立遂王宥為皇太子。八月戊戌,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懷諫自稱知軍府事。九月,京師地震。十月乙未,魏博軍以田季安之將田興知軍事。庚戌,降死罪以下,賜文武官子為父后者勛兩轉(zhuǎn)。是月,魏博節(jié)度使田興以六州歸于有司。十一月辛酉,赦魏、博、貝、衛(wèi)、澶、相六州,給復(fù)一年,賜高年、孤獨(dú)、廢疾粟帛,賞軍士。 八年正月辛未,權(quán)德輿罷。二月丁酉,貶于頔為恩王傅。三月甲子,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武元衡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月己亥,黔中經(jīng)略使崔能討張伯靖。五月癸亥,荊南節(jié)度使嚴(yán)綬討伯靖。丁丑,大隗山崩。六月辛卯,渭水溢。辛丑,出宮人。七月己巳,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潘孟陽討張伯靖。八月辛巳,湖南觀察使柳公綽討伯靖。丁未,伯靖降。十二月庚寅,振武將楊遵憲反,逐其節(jié)度使李進(jìn)賢。 九年二月癸卯,李絳罷。三月丙辰巂州地震。丁卯,隕霜?dú)⑸。五月乙丑,桂王綸薨。癸酉,以旱免京畿夏稅。六月壬寅,河中節(jié)度使張弘靖為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八月丙辰,彰義軍節(jié)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元濟(jì)自稱知軍事。九月丁亥,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嚴(yán)綬、忠武軍都知兵馬使李光顏、壽州團(tuán)練使李文通、河陽節(jié)度使烏重胤討之。十月,太白晝見。丙午,李吉甫薨。甲子,嚴(yán)綬為申、光、蔡招撫使。十一月戊子,罷京兆府獵獻(xiàn)狐兔。十二月,詔刑部、大理官朔望入對。戊辰,尚書右丞韋貫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年正月乙酉,宣武軍節(jié)度使韓弘為司徒。二月甲辰,嚴(yán)綬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磁丘,敗績。自冬不雨至于是月。丙午,雪。壬戌,河?xùn)|戍將劉輔殺豐州刺史燕重旰,伏誅。三月庚子,忠武軍節(jié)度使李光顏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臨潁,敗之。四月甲辰,又?jǐn)≈谀项D。五月丙申,又?jǐn)≈跁r曲。六月癸卯,盜殺武元衡。戊申,京師大索。乙丑,御史中丞裴度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月甲戌,王承宗有罪,絕其朝貢。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丁未,李師道將訾嘉珍反于東都,留守呂元膺敗之。乙丑,李光顏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時曲,敗績。九月癸酉,韓弘為淮酉行營兵馬都統(tǒng)。十月,地震。十一月壬申,李光顏、烏重胤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小溵河,敗之。丁丑,李文通又?jǐn)≈诠淌肌N煲,盜焚獻(xiàn)陵寢宮。十二月甲辰,武寧軍都押衙王智興及李師道戰(zhàn)于平陰,敗之。是歲,丹王逾薨。 十一年正月己巳,張弘靖罷。乙亥,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劉總及王承宗戰(zhàn)于武強(qiáng),敗之。癸未,免鄰賊州二歲稅。甲申,盜斷建陵門戟。二月庚子,王承宗焚蔚州。乙巳,中書舍人李逢吉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丑,地震。三月庚午,皇太后崩。四月庚子,李光顏、烏重胤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凌云柵,敗之。乙卯,劉總及王承宗戰(zhàn)于深州,敗之。己未,免京畿二歲逋稅。五月丁卯,宥州軍亂,逐其刺史駱怡,夏綏銀節(jié)度使田縉敗之。丁亥,云南蠻寇安南。六月,蜜州海溢。甲辰,唐鄧節(jié)度使高霞寓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鐵城,敗績。七月壬午,韓弘及元濟(jì)戰(zhàn)于郾城。敗之。丙戌,免淮西領(lǐng)賊州夏稅。八月甲午,渭水溢。壬寅,韋貫之罷。戊申,西原蠻陷賓、巒二州。己未,昭義軍節(jié)度使郗士美及王承宗戰(zhàn)于柏鄉(xiāng),敗之。庚申,葬莊憲皇太后于豐陵。十一月乙丑,邕管經(jīng)略使韋悅克賓、巒二州。甲戌,元陵火。十二月丁未,翰林學(xué)士、工部侍郎王涯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己未,西原蠻陷巖州。是冬,桃李華。 十二年正月丁丑,地震。戊子,有彗星出于畢。四月辛卯,唐鄧隋節(jié)度使李愬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嵖岈山,敗之。乙未,李光顏又?jǐn)≈谯背恰N逶掠,李愬又(jǐn)≈趶埐瘛F咴卤,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戶部侍郎崔群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八月癸亥,烏重胤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賈店,敗績。九月丁未,李逢吉罷。甲寅,李愬及吳元濟(jì)戰(zhàn)于吳房,敗之。十月癸酉,克蔡州。甲戌,淮南節(jié)度使李庸阝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甲申,給復(fù)準(zhǔn)西二年,免旁州來歲夏稅。葬戰(zhàn)士,稟其家五年。十一月丙戌,吳元濟(jì)伏誅。甲午,恩王連薨。是歲,容管經(jīng)略使陽旻克欽、橫、潯、貴四州。 十三年正月乙酉,大赦,免元和二年以前逋負(fù),賜高年米帛羊酒。三月戊戌,御史大夫李夷簡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庸阝罷。己酉,橫海軍節(jié)度使程權(quán)以滄、景二州歸于有司,權(quán)朝于京師。四月甲寅,王承宗獻(xiàn)德、棣二州。庚辰,赦承宗。六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癸亥,給復(fù)德、棣、滄、景四州一年。辛未,淮水溢。七月乙酉,宣武、魏博、義成、橫海軍討李師道。辛丑李夷簡罷。八月壬子,王涯罷。九月甲辰,戶部侍郎皇甫镈,諸道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程異為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月壬戌,吐蕃寇宥州,靈武節(jié)度使杜叔良敗之于定遠(yuǎn)城。十一月丁亥,命山人柳泌為臺州刺史以求藥。十二月,庚戌,迎佛骨于鳳翔。 十四年正月丙午,田弘正及李師道戰(zhàn)于陽谷,敗之。二月戊午,師道伏誅。四月辛未,程異薨。丙子,裴度罷。七月戊寅,韓弘以汴、宋、毫、潁四州歸于有司,弘朝于京師。己丑,群臣上尊號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應(yīng)道皇帝。大赦,賜文武官階、勛、爵。遣黜陟使于天下。辛卯,沂海將王弁殺其觀察使王遂,處稱留后。丁酉,河陽節(jié)度使令狐楚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八月己酉,韓弘為中書令。九月戊寅,王弁伏誅。十月壬戌,安南將楊清殺其都護(hù)李象古以反。癸酉,吐蕃寇鹽州。十一月辛卯,朔方將史敬奉及吐蕃戰(zhàn)于瓠蘆河,敗之。十二月乙卯,崔群罷。 十五年正月,宦者陳弘志等反。庚子,皇帝崩,年四十三,謚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加謚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贊曰:德宗猜忌刻薄,以強(qiáng)明自任,恥見屈于正論,而忘受欺于奸諛。故其疑蕭復(fù)之輕己,謂姜公輔為賣直,而不能容;用盧杞、趙贊,則至于敗亂,而終不悔。及奉天之難,深自懲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鎮(zhèn)愈強(qiáng),至于唐亡,其患以此。憲宗剛明果斷,自初即位,慨然發(fā)慎,志平僣叛,能用忠謀,不惑群議,卒收成功。自吳元濟(jì)誅,強(qiáng)藩悍將皆欲悔過而效順。當(dāng)此之時,唐之威令,幾于復(fù)振,則其為優(yōu)劣,不待較而可知也。及其晚節(jié),信用非人,不終其業(yè),而身罹不測之禍,則尤甚于德宗。鳴呼!小人之能敗國也,不必愚君暗主,雖聰明圣智,茍有惑焉,未有不為患者也。昔韓愈言,順宗在東宮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然享國日淺,不幸疾病,莫克有為,亦可以悲夫!

 

新唐書

  《新唐書》記載中國唐代歷史的紀(jì)傳體史書。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紀(jì)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書完成,由曾公亮進(jìn)呈!缎绿茣匪隽袀鞫嗳〔挠诒救说恼伦嗷蚝笕说淖肥,碑志石刻和各種雜史、筆記、小說都被采輯編入。

卷三十下 志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卷四十 志第三十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紀(jì)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上 志第十三上
卷二十三下 志第十三下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上 志第十七上 卷二十七下 志第十七下
卷二十八上 志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上 志第二十上
卷四十一 志第三十一 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二
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 卷四十三下 志第三十三下
卷四十四 志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志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志第四十二
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志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卷六十 志第五十
卷六十一 表第一 卷六十二 表第二
卷六十三 表第三 卷六十四 表第四
卷六十五 表第五 卷六十六 表第六
卷六十七 表第七 卷六十八 表第八
卷六十九 表第九 卷七十上 表第十上
卷七十下 表第十下 卷七十一上 表第十一上
卷七十一下 表第十一下 卷七十二上 表第十二上
卷七十二中 表第十二中 卷七十二下 表第十二下
卷七十三上 表第十三上 卷七十三下 表第十三下
卷七十四上 表第十四上 卷七十四下 表第十四下
卷七十五上 表第十五上 卷七十五下 表第十五下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
卷八十 列傳第五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 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二
卷八十八 列傳第十三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卷九十 列傳第十五 卷九十一 列傳第十六
卷九十二 列傳第十七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二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 卷九十九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一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二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三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五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六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七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八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九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九十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二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五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六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一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卷二百一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卷二百一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 卷二百二十三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
卷二百二十三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卷二百二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下 卷二百二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卷二百二十五中 列傳第一百五十中 卷二百二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