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子》卷九十九 子部九
《尉繚子》·五卷(通行本)
周尉繚撰。其人當六國時,不知其本末。或曰魏人,以天官篇有梁惠王問知之;蛴衷积R人,鬼谷子之弟子。劉向《別錄》又云:繚為南君學。未詳孰是也。《漢志·雜家》有《尉繚》二十九篇。《隋志》作五卷。《唐志》作六卷,亦并入於雜家。鄭樵譏其見名而不見書,馬端臨亦以為然。然《漢志》兵形勢家內實別有《尉繚》三十一篇。故胡應麟謂兵家之《尉繚》即今所傳,而雜家之《尉繚》并非此書。今雜家亡而兵家獨傳,鄭以為孟堅之誤者,非也。特今書止二十四篇,與所謂三十一篇者數不相合,則后來已有所亡佚,非完本矣。其書大指主於分本末,別賓主,明賞罰,所言往往合於正。如云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又云,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農不離其田業(yè),賈不離其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故兵不血刃而天下親。皆戰(zhàn)國談兵者所不道。晁公武《讀書志》有張載注《尉繚子》一卷,則講學家亦取其說。然書中兵令一篇,於誅逃之法言之極詳?梢韵胍娖涔(jié)制,則亦非漫無經略,高談仁義者矣。其書坊本無卷數。今酌其篇頁,仍依《隋志》之目,分為五卷。
卷九十九 子部九
○兵家類
《史記·穰苴列傳》稱,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證。然風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間孤虛、王相之說,雜以陰陽五行;風云、氣色之說,又雜以占候。故兵家恒與術數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當以孫子、吳子、司馬法為本,大抵生聚訓練之術,權謀運用之宜而已。今所采錄,惟以論兵為主,其馀雜說,悉別存目。古來偽本流傳既久者,詞不害理,亦并存以備一家。明季游士撰述,尤為猥雜。惟擇其著有明效,如戚繼光《練兵實紀》之類者,列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