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語用學理論的應用
翻譯中語用學理論的應用 [摘要] 在翻譯實踐中,把語用學的語用等效翻譯、關聯(lián)理論及語境的理論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譯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與譯者及讀者間的交流。 [關鍵詞] 翻譯;語用學;語用翻譯;等效翻譯;關聯(lián)理論;語境 引言 翻譯研究是探討譯者解讀原文、在譯文中重構原文意義的學問,F(xiàn)代翻譯理論注重如何從變化不定的語境中整體把握原語信息的動態(tài)系統(tǒng),追求非一字一詞的對應,力求達到譯文與原文整體效應或讀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這種轉(zhuǎn)變同人們對待語言的觀點有密切聯(lián)系。從結構語言學到功能語言學到符號學,特別是語用學的迅速發(fā)展,有關語言符號系統(tǒng)各層次都得以深入研究,也給翻譯標準的重新審視提供了基礎。語用學是研究語言使用與理解的學問,即研究發(fā)話人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表達意義的過程,也研究聽話人對發(fā)話人說出的話語的解碼和推理過程。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意義,而是交際者在特定交際情景中傳達的理解的意義以及理解和傳達的過程。翻譯研究和語用學理論有著共同的研究對象,即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所不同者,前者關心的是文本和書面語言,而后者更重視口語交際及其動態(tài)特點。但是這種差異性并不妨礙翻譯理論研究者借鑒語用學理論來探討翻譯活動,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與讀者之間成功的交流。 翻譯中語用學理論的應用 語用等效翻譯語用翻譯是指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翻譯的實踐問題,即運用語用學理論去解決翻譯實踐中理解問題。語用學的翻譯觀可以說是一種等效翻譯理論,它主要探討口頭語言和藝術性語言的翻譯。例如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宣傳廣告語“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常見的翻譯為: Go to work happily, come back home safely. 實際上簡單的地譯為Good luck ! 反而更讓人覺得明白易懂。這是因為把原句的語用含義表達出來了,達到了語用效果,語用含義是指語言在翻譯過程中句子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這句話有如下含義: It’s getting hot in here.直譯為“這里熱起來了。 ”這種譯法只能說部分地正確,因為不同的語境將決定原句不同的交際意圖,實現(xiàn)不同的語用功能(如請求、警告、勸告等等) 。這句話有如下含義:如果作為直接話語:這里熱起來了。 如果作為語用含義:請求某人打開門窗。 如果作為反語:抱怨這地方太熱。 如果作為比喻:指爭論在升級,吵鬧愈加激烈。 Coffee , please.如果在食品店:我要買杯(瓶) 咖啡。 如果在酒吧:請來杯咖啡。 如果在家里:請喝咖啡。 可見,語用含義不是揭示人們說了些什么,而是告訴人們說這句話可能意味著什么。語用學中語境在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話語被譯成另一種語言時,語用含義比詞語本身具備的意義更為重要。這種翻譯稱為語用等效翻譯。例如一位熱情好客的主婦為接待客人,不慎將茶杯打翻,她丈夫笑說: “You have done a beautiful thing. ”(看看,你干的好事) 。 這在我們中國人日常用語中也常有這樣的反語,這說明英美人和中國人有著共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因此,語用等效翻譯也就有了可能。 語用翻譯與關聯(lián)理論關聯(lián)理論于語用翻譯的最大意義,就在于明確強調(diào)了對翻譯過程的研究。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翻譯理論都強調(diào)對源語的正確理解。可是自然語言中的每一個話語都可以有多種理解,理解話語的標準是人類認知假設,而人類認知事物的原則就是關聯(lián)原則,即根據(jù)與之有關聯(lián)的信息來認知事物。 A: Can Mary type? B :She used to be an office secretary.很顯然,該句中的話語不能僅靠字面意義來理解。我們可通過認知假設來進行邏輯推斷: 11 秘書條件之一是會打字。 21 瑪莉做過辦公室秘書。 31 瑪莉會打字。 由此可見,每一個話語都會建立起一種關聯(lián),圍繞著關聯(lián)就可以定出理解某一話語的標準。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目的語讀者和源語作者擁有不同的認知環(huán)境,所以,譯者在表達他的理解時,也要尋找最佳關聯(lián)性。 He was fond of talking that his colleagues nick named him“magpie”.句中“magpie”為“喜鵲”,在英語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中理解為“嘮叨,饒舌”,但這個認知假設在漢語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中不存在。在漢語中“喜鵲”與喜事、吉利、運氣相聯(lián)系,與“嘮叨”無關聯(lián),在漢語中與此假設關聯(lián)性最強的形象應是嘰嘰喳喳的“麻雀”。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漢語中誤譯為:“滾石不生苔”。譯文似乎是說石頭由于滾動而不生苔蘚,這樣“不生苔”就成了“滾”帶來的好處,意為“流水不腐”, “生命在于運動”等,但源語的意義卻恰恰相反,是“動”帶來了“惡果”,ALD 大字典中釋義為People who change their jobs too frequently , or never settles in one place will not succeed or become rich. 源語是在貶roll2ing 而褒moss ,勸戒人安居樂業(yè),常換工作常搬家難以事業(yè)有成,難以攢錢。rolling stone 也并非“滾石”而指“石磨”。 31 語境與翻譯表達正確理解是翻譯表達的基礎。譯語要恰如其分,達意傳神,就必須注意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習慣方面存在的差別。結合語境,適當調(diào)整,不計較每個字,使譯語明白暢達,文從字順。 It’s a gloomy thing , to talk about one ‘s own past ,with the day breaking . Turn me in some other direction be2fore I go.原譯文為:“不過,在天亮時談個人的往事,真掃興。 在我離開前,把我轉(zhuǎn)到別的方向吧!痹撟g文拘泥于原文句式,一詞一句地仿照原文,不僅末能達意,而且生硬別扭。 根據(jù)語境前提,在天亮時談個人往事令人掃興,不難推斷出下文是換個話題的意思。這句就直截了當?shù)刈g為“我走以前,談點別的吧”,更簡潔明快。 . . . and oh, pray don’t throw away your letters and things in the snow like that, and tear out your pockets by the roots .譯文:“嗨,千萬別把信件什么的都這樣扔到雪地里,別把衣兜全扯掉了!”將tear out ?by the roots 譯為“把??全扯掉”是誤譯。在此語境中是指將衣兜一股腦全部翻扯過來。就樣譯文上下文才達意。 When neighbors heard of the matter, they’d laugh their heads off! 譯文:“這事讓鄰居們知道了,豈不笑掉了大牙”。漢語里常說:“笑歪了嘴”或“笑掉大牙”。英語卻說“笑掉了頭”,貌離而神合?紤]文化語境,處理好英漢間的文化差異,才能進行成功的翻譯?梢姺g應以語境為依據(jù),因為一方面譯者與源語作者的有效交際要靠語境,另一方面譯者與譯文讀者的有效交際也要靠語境,而這兩種語境是不完全一樣的,要取得翻譯等效,譯者必須在忠實原文作者的基礎上力求使譯文切合譯入語境,取得與原文相同的意義效果。 結語 由于翻譯這一現(xiàn)象本身的復雜性、翻譯研究對象的多樣性、現(xiàn)有翻譯理論來源的差異性等,翻譯研究至今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學科。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人們對翻譯現(xiàn)象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有待于深化,需要從其他學科中汲取養(yǎng)分,從更多的相關學科引進理論。而語用學理論正在被應用到語言教學、跨文化交流、語言習得、語際語言研究和翻譯等等領域,其理論指導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語用學在各個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為翻譯研究提供了科學的分析方法,并被運用到翻譯研究與實踐之中。正如以上所述,將語用學理論應用于翻譯中,可以有效地指導翻譯實踐。而在翻譯過程中語用學的理論也得到更進一步的檢驗和完善。總之,翻譯中應用了語用學理論,便能譯出佳作來,更能成功完成作者與譯者及讀者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 1 ]何自然1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 2 ]張新紅,何自然.“語用翻譯”[J ] . 現(xiàn)代外語,2001. [ 3 ]許建平1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語境分析失誤[J ] .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5. [ 4 ]從英漢篇章翻譯實例看翻譯的語境語氣問題[J ]. 外語與翻譯,1999. [ 5 ]西植光正1 語境研究論文集[M] .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 6 ]杜承南,文軍1 中國當代翻譯百論[J ] . 重慶大學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