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漢書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洪范》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獸,豺獺有祭。是以圣王為之典禮。民之精爽不貳,齊肅聰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使制神之處位,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禮儀,明神之事者,以為祝;能知四時犧牲,壇場上下,氏姓所出者,以為宗。故有神民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神異業(yè),敬而不黷,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災(zāi)禍不至,所求不匱。 及少昊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擾,不可放物。家為巫史,享祀無度,黷齊明而神弗蠲。嘉生不降,禍災(zāi)薦臻,莫盡其氣。顓頊?zhǔn)苤,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fù)舊常,亡相侵黷。 自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龍,能平水土,死為社祠。有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谷,死為稷祠。故郊祀社稷,所從來尚矣。 《虞書》曰: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班瑞。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見東后。東后者,諸侯也。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樂,三帛二生一死為贄。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者,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者,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者,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岳,嵩高也。五載一巡狩。 禹遵之。后十三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黷,二龍去之。其后十三世,湯伐桀,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乃遷烈山子柱,而以周棄代為稷祠。后八世,帝太戊有桑穀生于廷,一暮大拱,懼。伊陟曰:“祆不勝德!碧煨薜,桑穀死。伊陟贊巫咸。后十三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fù)興焉,稱高宗。有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懼。祖己曰:“修德!蔽涠闹,位以永寧。后五世,帝乙嫚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紂淫亂,武王伐之。由是觀之,始未嘗不肅祇,后稍怠嫚也。 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禮作樂,天子曰明堂、辟雍,諸侯曰泮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內(nèi)各以其職來助祭。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咸秩無文。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而諸侯祭其疆內(nèi)名山、大川,大夫祭門、戶、井、灶、中霤五祀,士、庶人祖考而已。各有典禮,而淫祀有禁。 后十三世,世益衰,禮樂廢。幽王無道,為犬戎所敗,平王東徙雒邑。秦襄公攻若救周,列為諸侯,而居西,自以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駠駒、黃牛、羝羊各一云。 其后十四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自未作鄜,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雍東有好畤,皆廢無祀;蛟唬骸白怨乓杂褐莘e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逼湔Z不經(jīng)見,縉紳者弗道。 作鄜后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shù)。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方來,集于祠城,若雄雉,其聲殷殷云,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名曰陳寶。 作陳寶祠后七十一年,秦德公立,卜居雍。子孫飲馬于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于鄜。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御蠱災(zāi)。 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后十三年,秦穆公立,病臥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穆公平晉亂。史書而藏之府。而后世皆曰上天。 穆公立九年,齊桓公既霸,會諸侯于蔡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nóng)氏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于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禪!被腹唬骸肮讶吮狈ド饺郑^孤竹;西伐,束馬縣車,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shè)之以事,曰:“古之封禪,鄗上黍,北里禾,所以為盛;江、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北翼之鳥。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群翔,而欲封禪,無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是歲,秦穆公納晉君夷吾。其后三置晉國之君,平其亂。穆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后五十年,周靈王即位。時諸侯莫朝周,萇弘乃明鬼神事,設(shè)射不來,不來者,諸侯之不來朝者也。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諸侯弗從,而周室愈微。后二世,至敬王時,晉人殺萇弘。 是時,季氏專魯,旅于泰山,仲尼譏之。 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靈公于吳陽作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曰:“周始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當(dāng)復(fù)合,合七十年而伯王出焉。”儋見后七年,櫟陽雨金,獻(xiàn)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 后百一十歲,周赧王卒,九鼎入于秦;蛟,周顯王之四十二年,宋太丘社亡,而鼎淪沒于泗水彭城下。 自赧王卒后七年,秦莊襄王滅東周,周祀絕。后二十八年,秦并天下,稱皇帝。 秦始皇帝既即位,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鬯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庇谑乔馗釉弧暗滤保远聻槟晔,色尚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tǒng)上法。 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功業(yè)。于是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祠,席用苴秸,言其易遵也!笔蓟事劥俗h各乖異,難施用,由此黜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顛,立石頌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上,禪于梁父。其禮頗采泰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臧皆秘之,世不得而記。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風(fēng)雨,休于大樹下。諸儒既黜,不得與封禪,聞始皇遇風(fēng)雨,即譏之。 于是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竟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陰主,祠之罘山;六曰月主,祠萊山:皆在齊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盛山。盛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陽,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時主,祠瑯邪,樞霸邶R東北,蓋歲之所始。皆各用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圭、幣雜異焉。 自齊威、宣時,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僑、元尚、羨門高最后,皆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于鬼神之事。騶衍以陰陽主運顯于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shù)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茍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shù)也。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yuǎn)。蓋嘗有到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水臨之。患且至,則風(fēng)輒引船而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及秦始皇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始皇如恐弗及,使人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fēng)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始皇復(fù)游海上,至瑯邪,過恒山,從上黨歸。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從上郡歸。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會稽,并海上,幾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還到沙丘崩。 二世元年,東巡碣石,并海,南歷泰山,至?xí),皆禮祠之,而胡亥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諸侯叛秦。三年而二世弒死。 始皇封禪之后十二年而秦亡。諸儒生疾秦皇焚《詩》、《書》,誅滅文學(xué),百姓怨其法,天下叛之,皆說曰:“始皇上泰山,為風(fēng)雨所擊,不得封禪云!贝素M所謂無其德而用其事者邪? 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瀆咸在山東。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岳、四瀆皆并在東方。自五帝以至秦,迭興迭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不可勝記。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崤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會稽、湘山。水曰泲,曰淮。春以脯酒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圭、幣各異。 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岳山、岐山、吳山、鴻冢、瀆山。瀆山,蜀之岷山也。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山川。而牲亦牛犢,牢具、圭、幣各異。而四大冢鴻、岐、吳、岳,皆有嘗禾。陳寶節(jié)來祠,其河加有嘗醪。此皆雍州之域,近天子都,故加車一乘,駠駒四。 霸、產(chǎn)、豐、澇、涇、渭、長水,皆不在大山、川數(shù),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 汧、洛二淵,鳴澤,蒲山、岳壻山之屬,為小山川,亦皆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fēng)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yán)、諸逐之屬,百有余廟。西亦有數(shù)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豐、鎬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毫有五杜主之祠、壽星祠;而雍、菅廟祠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也。各以歲時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祠禱,因泮凍,秋涸凍,冬賽祠,五月嘗駒,及四中之月月祠,陳寶節(jié)來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畤駒四匹,木寓龍一駟,木寓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黃犢羔各四,圭、幣各有數(shù),皆生瘞埋,無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通權(quán)火,拜于咸陽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經(jīng)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黨主,以歲時奉祠之。至如它名山川諸神及八神之屬,上過則祠,去則已?たh遠(yuǎn)方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lǐng)于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秘祝,即有災(zāi)祥,輒祝祠移過于下。 漢興,高祖初起,殺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而殺者赤帝子!奔案咦娑\豐枌榆社,徇沛,為沛公,則祀蚩尤,釁鼓旗。遂以十月至霸上,立為漢王。因以十月為年首,色上赤。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guān),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备咦嬖唬骸拔崧勌煊形宓郏,何也?”莫知其說。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蹦肆⒑诘垤簦槐碑。有司進(jìn)祠,上不親往。悉召故秦祀官,復(fù)置太祝、太宰,如其故儀禮。因令縣為公社。下詔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dāng)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后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治枌榆社,常以時,春以羊、彘祠之。令祝立蚩尤之祠于長安。長安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屬;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九天巫祠九天:皆以歲時祠宮中。其河巫祠河于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各有時日。 其后二歲,或言曰周興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詔御史:“其令天下立靈星祠,常以歲時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清令縣常以春二月及臘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 文帝即位十三年,下詔曰:“秘祝之官移過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lǐng)。及齊、淮南國廢,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 明年,以歲比登,詔有司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駕被具;西畤、畦畤寓車各一乘,寓馬四匹,駕被具;河、湫、漢水,玉加各二;及諸祀皆廣壇場,圭、幣、俎豆以差加之。 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dāng)土德,土德之應(yīng)黃龍見。宜改正朔,服色上黃!睍r丞相張蒼好律歷,以為漢乃水德之時,河決金堤,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內(nèi)赤,與德相應(yīng)。公孫臣言非是,罷之。明年,黃龍見成紀(jì)。文帝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申明土德,草改歷、服色事。其夏,下詔曰:“有異物之神見于成紀(jì),毋害于民,歲以有年。朕幾郊祀上帝諸神,禮官議,毋諱以朕勞!庇兴窘栽唬骸肮耪咛熳酉挠H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幸雍郊見五畤,祠衣皆上赤。 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冕焉;蛟粬|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yīng)!庇谑亲魑缄栁宓蹚R,同宇,帝一殿,面五門,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 明年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以郊見渭陽五帝。五帝廟臨渭,其北穿薄池溝水。權(quán)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于是貴平至上大夫,賜累千金。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jīng)》中作《王制》,謀議巡狩封禪事。 文帝出長門,若見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立五帝壇,祠以五牢。 其明年,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xiàn)之。平言上曰:“闕下有寶玉氣來者!币岩曋,果有獻(xiàn)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頃之,日卻復(fù)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決通于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庇谑巧鲜故怪螐R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人有上書告平所言皆詐也。下吏治,誅夷平。是后,文帝怠于改正、服、鬼神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lǐng),以時致禮,不往焉。 明年,匈奴數(shù)入邊,興兵守御。后,歲少不登。數(shù)歲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歲時祠如故,無有所興。 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漢興已六十余歲矣,天下艾安,縉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xiāng)儒術(shù),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xué)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竇太后不好儒術(shù),使人微伺趙綰等奸利事,按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皆廢。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學(xué)之士。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后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磃氏館。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亦往祠,其后子孫以尊顯。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nèi)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chǎn)業(yè)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fā)奇中。常從武安侯宴,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寢!币讯雌淇蹋R桓公器。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shù)百歲人也。少君言上:“祠灶皆可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庇谑翘熳邮加H祠灶,遣方十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毫人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日一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城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lǐng)祠之于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后人復(fù)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用牛;武夷君用干魚;陰陽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領(lǐng)之如其方,而祠泰一于忌泰一壇旁。 后二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云!庇谑且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fēng)符應(yīng)合于天也。于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上書獻(xiàn)泰山及其旁邑,天子以它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真定,以續(xù)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明年,齊人少翁以方見上。上有所幸李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致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見焉。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云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帛書以飯牛,陽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問之,果為書。于是誅文成將軍,隱之。 其后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yī)無所不致。游水發(fā)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于是上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曰太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言,言與人音等。時去時來,來則風(fēng)肅然。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因巫為主人,關(guān)飲食,所欲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shè)共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受書,其名曰“畫法”。其所言,世俗之所知也,無絕殊者,而天子心獨憙。其事秘,世莫知也。 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數(shù)。一元曰“建”,二元以長星曰“光”,今郊得一角獸曰“狩”云。 其明年,天子郊雍,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答也!庇兴九c太史令談、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粟。今陛下親祠后土,后土宜于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庇谑翘熳?xùn)|幸汾陰。汾陰男子公孫滂洋等見汾旁有光如絳,上遂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還過雒陽,下詔封周后,令奉其祀。語在《武紀(jì)》。上始巡幸郡縣,浸尋于泰山矣。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后,無子。王死,它姬子立為王,而康后有淫行,與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岛舐勎某伤溃悦挠谏,乃遣欒大入,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后悔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說。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數(shù)以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怀伎中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以客禮侍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尊其使然后可致也!庇谑巧鲜跪炐》,斗棋,棋自相觸擊。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余,得四印,得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河,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堤徭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肚贩Q‘飛龍’,‘鴻漸于般’,朕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賜列侯甲第,童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wèi)長公主妻之,赍金十萬斤,更名其邑曰當(dāng)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弟,使者存問共給,相屬于道。自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xiàn)遺之。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視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后裝治行,東入海求其師云。大見數(shù)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掔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其夏六月,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于眾鼎,文鏤無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xùn)|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驗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上行,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云焉。有鹿過,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尊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shù)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茂未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言:“聞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tǒng),天地萬物所系象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皆嘗A8享上帝鬼神。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饗承天祜。夏德衰,鼎遷于殷;殷德衰,鼎遷于周;周德衰,鼎遷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吨茼灐吩唬骸蕴冕藁,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吳不敖,胡考之休!穸χ粮嗜,以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云降,蓋若獸之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亨。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視宗禰廟,臧于帝庭,以合明應(yīng)!敝圃唬骸翱伞!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yuǎn),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云。 其秋,上雍,且郊;蛟弧拔宓,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 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定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鼻溆性龝唬骸包S帝得寶鼎冕候,問于鬼臾區(qū),鬼臾區(qū)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jì),終而復(fù)始!谑屈S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歲復(fù)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于天!鼻湟蛩矣嘀。所忠視其書不經(jīng),疑其妄言,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乃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公,申公已死!鄙显唬骸吧旯稳艘?”卿曰:“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fù)當(dāng)黃帝之時’。曰‘漢之圣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帝亦當(dāng)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君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東萊山,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zhàn)且學(xué)仙,患百姓非其首,乃斷斬非鬼神者。百余歲然后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qū)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后黃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龍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于是天子曰:“嗟乎!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卑萸錇槔,使東候神于太室。 上遂郊雍,至隴西,登空桐,幸甘泉。今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祠壇放毫忌泰一壇,三陔。五帝壇環(huán)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牦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jìn)。其下四方地,為腏,食群神從者及北斗云。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鹿中水而酒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如雍郊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fù)始,皇帝敬拜見焉!倍律宵S。其祠列火滿壇,壇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云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碧妨钫、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晁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yīng)。令太祝領(lǐng),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壹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太一三星,為泰一鏠,命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如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寬暇,神不來。言神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庇谑强鞒溃樦螌m館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春,既滅南越,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被蛟唬骸疤┑凼顾嘏奈迨疑,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庇谑侨显,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瑟自此起。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后封禪!蹦怂毂毖菜贩剑毡嗳f騎,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涼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有冢,何也?”或?qū)υ唬骸包S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奔戎粮嗜,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泰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如其儀體,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齊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禪者,古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fēng)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諸儒習(xí)射牛,草封禪儀。數(shù)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接神人蓬萊,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頗采儒術(shù)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辯明封禪事,又拘于《詩》、《書》古文而不敢聘。上為封祠器視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霸屬圖封事,于是上黜偃、霸,而盡罷諸儒弗用。 三月,乃東幸緱氏,禮登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上聞若有言“萬歲”云。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乃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毋伐其山木,以山下戶幾三百封崇高,為之奉邑,獨給祠,復(fù)無有所與。上因東上泰山,泰山草木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shù),乃益發(fā)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shù)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jié)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大人,長數(shù)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云。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既見大跡,未信,及群臣又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間使求神仙人以千數(shù)。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殊,不經(jīng),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至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縉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泰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v遠(yuǎn)方奇獸飛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屬不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云出封中。 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下詔改元封元年。語在《武記》。又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泰山,無風(fēng)雨,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若將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幾遇之,復(fù)東至海上望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乃至甘泉,周萬八千里云。 其秋,有星孛于東井。后十余日,有星孛于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填星出如瓜,食頃,復(fù)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一。贊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壽星乃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皇帝敬拜泰祝之享!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欲見天子”。天子于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dāng)?shù)日,毋所見,見大人跡云。復(fù)遣方士求神人、采藥以千數(shù)。是歲旱。天子既出亡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湛祠而去。

 

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稘h書》包括紀(jì)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卷一上 高帝紀(jì)第一上 卷一下 高帝紀(jì)第一下
卷二 惠帝紀(jì)第二 卷三 高后紀(jì)第三
卷四 文帝紀(jì)第四 卷五 景帝紀(jì)第五
卷六 武帝紀(jì)第六 卷七 昭帝紀(jì)第七
卷八 宣帝紀(jì)第八 卷九 元帝紀(jì)第九
卷十 成帝紀(jì)第十 卷十一 哀帝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 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表略)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 律歷志第一上
卷二十一下 律歷志第一下 卷二十二 禮樂志第二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 食貨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 溝洫志第九
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卷三十一 陳勝項籍傳第一
卷三十二 張耳陳馀傳第二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卷三十五 荊燕吳傳第五
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第六 卷三十七 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卷三十八 高五王傳第八 卷三十九 蕭何曹參傳第九
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 卷四十一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萬石衛(wèi)直周張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賈誼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爰盎晁錯傳第十九
卷五十 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衛(wèi)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董仲舒?zhèn)鞯诙?/a> 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張湯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杜周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上 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卷六十四下 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下 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楊胡朱梅云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雋疏于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韋賢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翟方進(jìn)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循吏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酷吏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貨殖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游俠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上 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 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上 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 元后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 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 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 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卷一百上 敘傳第七十上 卷一百下 敘傳第七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