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過文之君,非獨內(nèi)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興也以有娀及有{新女},而紂之滅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嫄及太任、太姒,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故《易》基《乾》、《坤》,《詩》首《關(guān)睢》,《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昏姻為兢兢。夫樂調(diào)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tǒng)也,可不慎與!人能弘道,末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況卑下乎!既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成子姓矣,而不能要其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言命,蓋難言之。非通幽明之變,惡能識乎性命! 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至武帝制婕妤、濩娥、傛華、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云。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視上卿,比列侯。濩娥視中二千石,比關(guān)內(nèi)侯。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視千石,比中更。充依視千石,比左更。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視三百石。順常視二百石。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有秩斗食云。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高祖呂皇后,父呂公,單父人也,好相人。高祖微時,呂公見而異之,乃以女妻高祖,生惠帝、魯元公主。高祖為漢王,元年封呂公為臨泗侯,二年立孝惠為太子。 后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太子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己,常欲廢之而立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常從上之關(guān)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益疏。如意且立為趙王,留長安,幾代太子者數(shù)。賴公卿大臣爭之,及叔孫通諫,用留侯之策,得無易。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為列將,從征伐。長兄澤為周呂侯,次兄釋之為建成侯,逮高祖而侯者三人。高祖四年,臨泗侯呂公薨。 高祖崩,惠帝立,呂后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鉗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女?”太后聞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趙王誅之。使者三反,趙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趙相,相征至長安。使人復(fù)召趙王,王來;莸鄞热,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入宮,挾與起居飲食。數(shù)月,帝晨出射,趙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遲帝還,趙王死。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飲瘖藥,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數(shù)月,乃召惠帝視“人彘”。帝視而問,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使人請?zhí)笤唬骸按朔侨怂鶠。臣為太后子,終不能復(fù)治天下!”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七年而崩。 太后發(fā)喪,哭而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強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陳平曰:“太后獨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陳平曰:“何解?”辟強曰:“帝無壯子,太后畏君等。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軍,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脫禍矣!”丞相如辟強計請之,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quán)由此起。乃立孝惠后宮子為帝,太后臨朝稱制。復(fù)殺高祖子趙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王建子。遂立周呂侯子臺為呂王,臺弟產(chǎn)為梁王,建城侯釋之子祿為趙王,臺子通為燕王,又封諸呂凡六人皆為列侯,追尊父呂公為呂宣王,兄周呂侯為悼武王。 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禍而崩,語在《五行志》。病困,以趙王祿為上將軍居北軍,梁王產(chǎn)為相國居南軍,戒產(chǎn)、祿曰:“高祖與大臣約,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大臣不平。我即崩,恐其為變,必據(jù)兵衛(wèi)宮,慎毋送喪,為人所制。”太后崩,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朱虛侯劉章等共誅產(chǎn)、祿、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而迎立代王,是為孝文皇帝。 孝惠張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魯元公主,有女;莸奂次,呂太后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為皇后。欲其生子,萬方終無子,乃使陽為有身,取后宮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 惠帝崩,太子立為帝,四年,乃自知非皇后子,出言曰:“太后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壯即為所為!碧舐劧贾,恐其作亂,乃幽之永巷,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見。太后下詔廢之,語在《高后紀(jì)》。遂幽死,更立恒山王弘為皇帝,而以呂祿女為皇后。欲連根固本牢甚,然而無益也。呂太后崩,大臣正之,卒滅呂氏。少帝恒山、淮南、濟川王,皆以非孝惠子誅。獨置孝惠皇后,廢處北宮,孝文后元年薨,葬安陵,不起墳。 高祖薄姬,文帝母也。父吳人,秦時與故魏王宗女魏媼通,生薄姬。而薄姬父死山陰,因葬焉。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王,而魏媼內(nèi)其女于魏宮。許負相薄姬,當(dāng)生天子。是時,項羽方與漢王相距滎陽,天下未有所定。豹初與漢擊楚,及聞許負言,心喜,因背漢而中立,與楚連和。漢使曹參等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詔內(nèi)后宮,歲余不得幸。 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毋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四年,坐河南成皋靈臺,此兩美人侍,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問其故,兩人俱以實告。漢王心凄然憐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對曰:“昨暮夢龍據(jù)妾胸!鄙显唬骸笆琴F征也,吾為汝成之!彼煨,有身。歲中生文帝,年八歲立為代王。自有子后,希見。高祖崩,諸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議立后,疾外家呂氏強暴,皆稱薄氏仁善,故迎立代王為皇帝,尊太后為皇太后,封弟昭為軹侯。太后母亦前死,葬櫟陽北,乃追尊太后父為靈文侯,會稽郡致園邑三百家,長丞以下使奉守寢廟,上食祠如法。櫟陽亦置靈文夫人園,令如靈文侯園儀。太后蚤失父,其奉太后外家魏氏有力,乃召復(fù)魏氏,賞賜各以親疏受之。薄氏侯者一人。 太后后文帝二歲,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用呂后不合葬長陵,故特自起陵,近文帝。 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呂太后時以良家子選入宮。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dāng)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強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數(shù)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竇姬為皇后,女為館陶長公主。明年,封少子武為代王,后徙梁,是為梁孝王。 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于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封竇后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比靈文園法。 竇后兄長君。弟廣國字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處。傳十余家至宜陽,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余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脫不死。自卜,數(shù)日當(dāng)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少,識其縣名及姓,又嘗與其姊采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皇后言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復(fù)問其所識,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傳舍中,匄沐沐我,已,飯我,乃去!庇谑歉]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乃厚賜之,家于長安。絳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此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又復(fù)放呂氏大事也!庇谑悄诉x長者之有節(jié)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 竇皇后疾,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無子。文帝崩,景帝位,皇后為皇太后,乃封廣國為章武侯。長君先死,封其子彭祖為南皮侯。吳、楚反時,太后從昆弟子竇嬰俠,喜士,為大將軍,破吳、楚、封魏其侯。竇氏侯者凡三人。 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不得不讀《老子》尊其術(shù)。太后后景帝六歲,凡立五十一年,元光六年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至武帝時,魏其侯竇嬰為丞相,后誅。 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為太子時,薄太后取以為太子妃。景帝立,立薄妃為皇后,無子無寵。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廢。廢后四年薨,葬長安城東平望亭南。 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父王仲,槐里人也。母臧皃,故燕王臧荼孫也,為仲妻,生男信與兩女。而仲死,臧皃更嫁為長陵田氏婦,生男蚡、勝。臧皃長女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而臧皃卜筮曰兩女當(dāng)貴,欲倚兩女,奪金氏。金氏怒,不肯與決,乃內(nèi)太子宮。太子幸愛子,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夫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征也!蔽瓷牡郾溃暗奂次,王夫人生男。是時,薄皇后無子。后數(shù)歲,景帝立齊栗姬男為太子,而王夫人男為膠東王。 長公主嫖有女,欲與太子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得貴幸,栗姬日怨怒,謝長主,不許。長主欲與王夫人,王夫人許之。會薄皇后廢,長公主日譖栗姬短。景帝嘗屬諸姬子,曰:“吾百歲后,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yīng),言不遜,景帝心銜之而未發(fā)也。 長公主日譽王夫子男之美,帝亦自賢之。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又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后!钡叟唬骸笆悄怂(dāng)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見,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 初,皇后始入太子家,后女弟皃姁亦復(fù)入,生四男。皃姁蚤卒,四子皆為王;屎箝L女為平陽公主,次南宮公主,次隆慮公主。 皇后立九年,景帝崩。武帝即位,為皇太后,尊太后母臧皃為平原君,封田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王氏、田氏侯者凡三人。蓋侯信好酒,田蚡、勝貪,巧于文辭。蚡至丞相,追尊王仲為共侯,槐里起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及平原君薨,從田氏葬長陵,亦置園邑如共侯法。 初,皇太后微時所為金王孫生女俗,在民間,蓋諱之也。武這始立,韓嫣白之。帝曰:“何為不蚤言?”乃車駕自往迎之。其家在長陵小市,直至其門,使左右入求之。家人驚恐,女逃匿。扶將出拜,帝下車立曰:“大姊,何藏之深也?”載至長樂宮,與俱謁太后,太后垂涕,女亦悲泣。帝奉酒,前為壽。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甲第,以賜姊。太后謝曰:“為帝費!币蛸n湯沐邑,號修成君。男女各一人,女嫁諸侯,男號修成子仲,以太后故,橫于京師。太后凡立二十五年,后景帝十五歲,元朔三年崩,合葬陽陵。 孝武陳皇后,長公主嫖女也。曾祖父陳嬰與項羽俱起,后歸漢,為堂邑侯。傳子至孫午,午尚長公主,生女。 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后,擅寵驕貴,十余年而無子,聞衛(wèi)子夫得幸,幾死者數(shù)焉。上愈怒。后又挾婦人媚道,頗覺。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余人,楚服梟首于市。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須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余年,主薨。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dāng)死,自殺,國除。后數(shù)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 孝武衛(wèi)皇后字子夫,生微也。其家號曰衛(wèi)氏,出平陽侯邑。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即位,數(shù)年無子。平陽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飾置家。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說。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還坐歡甚,賜平陽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送入宮。子夫上車,主拊其背曰:“行矣!強飯勉之。即貴,愿無相忘!”入宮歲余,不復(fù)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fù)幸。遂有身,尊寵。召其兄衛(wèi)長君、弟青侍中。而子夫生三女,元朔元年生男據(jù),遂立為皇后。 先是,衛(wèi)長君死,乃以青為將軍,擊匈奴有功,封長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軍功為冠軍侯,至大司馬票騎將軍。青為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氏支屬侯者五人。青還,尚平陽主。 皇后立七年,而男立為太子。后色衰,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寵,皆蚤卒。后有尹婕妤、鉤弋夫人更幸。衛(wèi)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蠱事起,江充為奸,太子懼不能自明,遂與皇后共誅充,發(fā)兵,兵敗,太子亡走。詔遣宗正劉長樂、執(zhí)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自殺。黃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小棺,瘞之城南桐柏。衛(wèi)氏悉滅。宣帝立,乃改葬衛(wèi)后,追謚曰思后,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wèi)奉守焉。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憐閔焉,圖畫其形于甘泉宮。及衛(wèi)思后廢后四年,武帝崩,大將軍霍光緣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號曰孝武皇后。 初,李夫人病篤,上自臨候之,夫人蒙被謝曰:“妾久寢病,形貌毀壞,不可以見帝。愿以王及兄弟為托!鄙显唬骸胺蛉瞬∩,殆將不起,一見我屬托王及兄弟,豈不快哉?”夫人曰:“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不敢以燕媠見帝!鄙显唬骸胺蛉说芤灰娢,將加賜千金,而予兄弟尊言。”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見!鄙蠌(fù)言欲必見之,夫人遂轉(zhuǎn)鄉(xiāng)歔欷而不復(fù)言。于是上不說而起。夫人姊妹讓之曰:“貴人獨不可一見上屬托兄弟邪?何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見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從微賤愛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上所以攣攣顧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fù)追思閔錄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后禮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shè)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為作賦,以傷悼夫人,其辭曰: 美連娟以修嫮兮,命樔絕而不長,飾新官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xiāng)。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釋輿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秋氣憯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神煢煢以遙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菱荴以俟風(fēng)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歡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忽遷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飛揚。何靈魂之紛紛兮,哀裴回以躊躇,勢路日以遠兮,遂荒忽而辭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見。浸淫敞恍,寂兮無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亂曰:“佳俠函光,隕朱榮兮,嫉妒阘茸,將安程兮!方時隆盛,年夭傷兮,弟子增欷,洿沬悵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虛應(yīng),亦云已兮,嫶妍太息,嘆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豈約親兮?既往不來,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下新官,不復(fù)故庭兮。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其后李延年弟季坐奸亂怕宮,廣利降匈奴,家族滅矣。 孝武鉤弋趙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間。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先是,其父坐法宮刑,為中黃門,死長安,葬雍門。 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太始三年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后衛(wèi)太子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多過失,寵姬王夫人男齊懷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蚤薨,鉤弋子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猶與久之。 鉤弋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因葬云陽。后上疾病,乃立鉤弋子為皇太子。拜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少主。明日,帝崩。昭帝即位,追尊鉤弋婕妤為皇太后,發(fā)卒二萬人起云陵,邑三千戶。追尊外祖趙父為順成侯,詔右扶風(fēng)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順成侯有姊君姁,賜錢二百萬,奴婢第宅以充實焉。諸昆弟各以親疏受賞賜。趙氏無在位者,唯趙父追封。 孝昭上官皇后。祖父桀,隴西人邽人也。少時為羽林期門郎,從武帝上甘泉,天大風(fēng),車不得行,解蓋授桀。桀奉蓋,雖風(fēng)常屬車;雨下,蓋輒御。上奇其材力,遷未央廄令。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馬多瘦,上大怒:“令以我不復(fù)見馬邪!”欲下吏,桀頓道曰:“臣聞圣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毖晕醋洌鼣(shù)行下。上以為忠,由是親近,為侍中,稍遷至太仆。武帝疾病,以霍光為大將軍,太仆桀為左將軍,皆受遺詔輔少主。以前捕斬反者莽通功,封桀為安陽侯。 初,桀子安取霍光女,結(jié)婚相親,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決事。昭帝始立,年八歲,帝長姊鄂邑蓋長公主居禁中,共養(yǎng)帝。蓋主私近子客河間丁外人。上與大將軍聞之,不絕主歡,有詔外人侍長主。長主內(nèi)周陽氏女,令配耦帝。時上官安有女,即霍光外孫,安因光欲內(nèi)之。光以為尚幼,不聽。安素與丁外人善,說外人曰:“聞長主內(nèi)女,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長主。長主以為然,詔召安女入為婕妤,安為騎都尉。月余,遂立為皇后,年甫六歲。 安以后父封桑樂侯,食邑千五百戶,遷車騎將軍,日以驕淫。受賜殿中,出對賓客言:“與我婿飲,大樂!”見其服飾,使人歸,欲自燒物。安醉則裸行內(nèi),與后母及父諸良人、侍御皆亂。子病死,仰而罵天。數(shù)守大將軍光,為丁外人求侯,及桀欲妄官祿外人,光執(zhí)正,皆不聽。又桀妻父所幸充國為太醫(yī)監(jiān),闌入殿中,下獄當(dāng)死。冬月且盡,蓋主為充國入馬二十匹贖罪,乃得減死論。于是桀、安父子深怨光而重德蓋主。知燕王旦帝兄,不得立,亦怨望,桀、安即記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為丁外人求侯。燕王大喜,上書稱:“子路喪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觀過知仁’。今臣與陛下獨有長公主為姊,陛下幸使丁外人侍之,外人宜蒙爵號!睍啵弦詥柟,光執(zhí)不許。及告光罪過,上又疑之,愈親光而疏桀、安。桀安浸恚,遂結(jié)黨與謀殺光,誘征燕王至而誅之,因廢帝而立桀;蛟唬骸爱(dāng)如皇后何?”安曰:“逐麋之狗,當(dāng)顧菟邪!且用皇后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移,雖欲為家人亦不可得,此百世之一時也!笔掳l(fā)覺,燕王、蓋主皆自殺。語在《霍光傳》。 桀、安宗族既滅,皇后以年少不與謀,亦光外孫,故得不廢;屎竽盖八溃崦旯鶘|,追尊曰敬夫人,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屎笞允顾脚臼罔睢糙。 光欲皇后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yī)皆阿意,言宜禁內(nèi),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后宮莫有進者。 皇后立十歲而昭帝崩,后年十四五云。昌邑王賀征即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光與太后共廢王賀,立孝宣帝。宣帝好位,為太皇太后。凡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 衛(wèi)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子皆稱皇孫。史良娣家本魯國,有母貞君,史恭。以元鼎四年人為良娣,生男進,號史皇孫。 武帝末,巫蠱事起,衛(wèi)太子及良娣、史皇孫皆遭害。史皇孫有一男,號皇曾孫,時生數(shù)月,猶坐太子系獄,積五歲乃遭赦。治獄使者邴吉憐皇曾孫無所歸,載以付史恭。恭母貞君年老,見孫孤,甚哀之,自養(yǎng)視焉。 后曾孫收養(yǎng)于掖庭,遂登至尊位,是為宣帝。而貞君及恭已死,恭三子皆以舊恩封。長子高為樂陵侯,曾為將陵侯,玄為平臺侯,及高子丹以功德封武陽侯,侯者凡四人。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丹左將軍,自有傳。 史皇孫王夫人,宣帝母也,名翁須,太始中得幸于史皇孫;蕦O妻、帝無號位,皆稱家人子。征和二年,生宣帝。帝生數(shù)月,衛(wèi)太子、皇孫敗,家人子皆坐誅,莫有收葬者,唯宣帝得全。即尊位后,追尊母五夫人謚曰悼后,祖母史良娣曰戾后,皆改葬,起園邑,長丞奉守。語在《戾太子傳》。地節(jié)三年,求得外祖母王媼,媼男無故,無故弟武皆隨使者詣闕。時乘黃牛車,故百姓謂之黃牛嫗。 初,上即位,數(shù)遣使者求外家。久遠,多似類而非是。既得王媼,令太中大夫任宣與丞相御史屬雜考問鄉(xiāng)里識知者,皆曰王嫗。嫗言名妄人,家本涿郡蠡吾平鄉(xiāng)。年十四嫁為同鄉(xiāng)王更得妻。更得死,嫁為廣望王虒始婦,產(chǎn)子男無故、武,女翁須,翁須年八九歲時,寄居廣望節(jié)侯子劉仲卿宅,仲卿謂虒始曰:“予我翁須,自養(yǎng)長之!眿嫗槲添氉骺V單衣,送仲卿家。仲卿教翁須歌舞,往來歸取冬夏衣。居四五歲,翁須來言:“邯鄲賈長皃求歌舞者,仲卿欲以我與之!眿嫾磁c翁須逃走,之平鄉(xiāng)。仲卿載虒始共求媼,媼惶急,將翁須歸,曰:“兒居君家,非受一錢也,奈何欲予它人?”仲卿詐曰:“不也!焙髷(shù)日,翁須乘長皃車馬過門,呼曰:“我果見行,當(dāng)之柳宿!眿嬇c虒即之柳宿,見翁須相對涕泣,謂曰:“我欲為汝自言!蔽添氃唬骸澳钢弥,何家不可以居?自言無益也!眿嬇c虒始還求錢用,隨逐至中山盧奴,見翁須與歌舞等比五人同處,媼與翁須共宿。明日,虒始留視翁須,媼還求錢,欲隨至邯鄲。媼歸,糶買未具,虒始來歸曰:“翁須已去,我無錢用隨也。”因絕至今,不聞其問。賈長皃妻貞及從者師遂辭:“往二十歲,太子舍人侯明從長安來求歌舞者,請翁須等五人。長皃使遂送至長安,皆入太子家!奔皬V望三老更始、劉仲卿妻其等四十五人辭,皆驗。宣奏王媼悼后母明白,上皆召見,賜無故、武爵關(guān)內(nèi)侯,旬月間,賞賜以巨萬計。頃之,制詔御史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千為湯沐邑。封舅無故為平昌侯,武為樂昌侯,食邑各六千戶。 初,虒始以本始四年病死,后三歲,家乃富貴,追賜謚曰思成侯。詔涿郡治冢室,置園邑四百家,長丞奉守如法。歲余,博平君薨,謚曰思成夫人,詔徙思成侯合葬奉明顧成廟南,置園邑長丞,罷涿郡思成園。王氏侯者二人,無故子接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而武子商至丞相,自有傳。 孝宣許皇后,元帝母也。父廣漢,昌邑人,少時為昌邑王郎。從武帝上甘泉,誤取它郎鞍以被其馬,發(fā)覺,吏劾從行而盜,當(dāng)死,有詔募下蠶室。后為宦者丞。上官桀謀反時,廣漢部索,其殿中廬有索長數(shù)尺可以縛入者數(shù)千枚,滿一篋緘封,廣漢索不得,它吏往得之。廣漢坐論為鬼薪,輸掖庭,后為暴室嗇夫。時宣帝養(yǎng)于掖庭,號皇曾孫,與廣漢同寺居。時掖庭令張賀,本衛(wèi)太子家吏,及太子敗,賀坐下刑,以舊恩養(yǎng)視皇曾孫甚厚。及曾孫壯大,賀欲以女孫妻之。是時,昭帝始冠,長八尺二寸。賀弟安世為右將軍,與霍將軍同心輔政,聞賀稱譽皇曾孫,欲妻以女,安世怒曰:“曾孫乃衛(wèi)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勿復(fù)言予女事!庇谑琴R止。時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當(dāng)為內(nèi)者令歐侯氏子婦。臨當(dāng)入,歐侯氏子死。其母將行卜相,言當(dāng)大貴,母獨喜。賀聞許嗇夫有女,乃置酒請之,酒酣,為言:“曾孫體近,下人,乃關(guān)內(nèi)侯,可妻也。”廣漢許諾。明日,嫗聞之,怒。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shù)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婕妤。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后。既立,霍光以后父廣漢刑人不宜君國,歲余乃封為昌成君。 霍光夫人顯欲貴其小女,道無從。明年,許皇后當(dāng)娠,病。女醫(yī)淳于衍者,霍氏所愛,嘗入宮侍皇后疾。衍夫賞為掖庭戶衛(wèi),謂衍:“可過辭霍夫人行,為我求安池監(jiān)!毖苋缪詧箫@。顯因生心,辟左右,字謂衍:“少夫幸報我以事,我亦欲報少夫,可乎?”衍曰:“夫人所言,何等不可者!”顯曰:“將軍素愛小女成君,欲奇貴之,愿以累少夫!毖茉唬骸昂沃^邪?”顯曰:“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當(dāng)免身,可因投毒藥去也,成君即得為皇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貴與少夫共之。”衍曰:“藥雜治,當(dāng)先嘗,安寧?”顯曰:“在少夫為之耳,將軍領(lǐng)天下,誰敢言者?緩急相護,但恐少夫無意耳!”衍良久曰:“愿盡力!奔磽v附子,赍入長定宮;屎竺馍砗螅苋「阶硬⒑洗筢t(yī)大丸以飲皇后。有頃曰:“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對曰:“無有。”遂加煩懣,崩。衍出,過見顯,相勞問,亦未敢重謝衍。后人有上書告諸醫(yī)待疾無狀者,皆收系詔獄,劾不道。顯恐急,即以狀具語光,因曰:“既失計為之,無令吏急衍!”光驚鄂,默然不應(yīng)。其后奏上,署衍勿論。 許后立三年而崩,謚曰恭哀皇后,葬杜南,是為杜陵南園。后五年,立皇太子,乃封太子外祖父昌成君廣漢為平恩侯,位特進。后四年,復(fù)封廣漢兩弟,舜為博望侯,延壽為樂成侯。許氏侯者凡三人。廣漢薨,謚曰戴侯,無子,絕。葬南園旁,置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法。宣帝以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元帝即位,復(fù)封延壽中子嘉為平恩侯,奉戴侯后,亦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孝宣霍皇后,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光女也。母顯,即使淳于衍陰殺許后,顯因為成君衣補,治入宮具,勸光內(nèi)之,果立為皇后。 初,許后起微賤,登至尊日淺,從官車服甚節(jié)儉,五日一朝皇太后于長樂宮,親奉案上食,以婦道共養(yǎng)。及霍后立,亦修許后故事。而皇太后親霍后之姊子,故常竦體,敬而禮之。皇后轝駕侍從甚盛,賞賜官屬以千萬計,與許后時縣絕矣。上亦寵之,顓房燕。立三歲而光薨。后一歲,上立許后男為太子,昌成君者為平恩侯。顯怒恚不食,嘔血,曰:“此乃民間時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為王邪!”復(fù)教皇后令毒太子;屎髷(shù)召太子賜食,保阿輒先嘗之,后挾毒不得行。后殺許后事頗泄,顯遂與諸婿昆弟謀反,發(fā)覺,諧誅滅。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熒惑失道,懷不德,挾毒與母博陸宣成侯夫人顯謀欲危太子,無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廟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嗚呼傷哉!其退避宮,上璽綬有司!被艉罅⑽迥,廢處昭臺宮。后十二歲,徙云林館,乃自殺,葬昆吾亭東。 初,霍光及兄驃騎將軍去病皆自以功伐封侯居位,宣帝以光故,封去病孫山、山弟云,皆為列侯,侯者前后四人。 孝宣王皇后。其先高祖時有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自沛徙長陵,傳爵至后父奉光。奉光少時好斗雞,宣帝在民間數(shù)與奉光會,相識。奉光有女年十余歲,每當(dāng)適人,所當(dāng)適輒死,故久不行。及宣帝即位,召入后宮,稍進為婕妤。是時,館陶王母華婕妤及淮陽憲王母張婕妤、楚孝王母衛(wèi)婕妤皆愛幸。 霍皇后廢后,上憐許太子蚤失母,幾為霍氏所害,于是乃選后宮素謹(jǐn)慎而無子者,遂立王婕妤為皇后,令母養(yǎng)太子。自為后后,希見,無寵。封父奉光為邛成侯。立十六年,宣帝崩,元帝即位,為皇太后。封太后兄舜為安平侯。后二年,奉光薨,謚曰共侯,葬長門南,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元帝崩,成帝即位,為太皇太后。復(fù)爵太皇太后弟駿為關(guān)內(nèi)侯,食邑千戶。王氏列侯二人,關(guān)內(nèi)侯一人。舜子章,章從弟咸,皆至左右將軍。時成帝母亦姓王氏,故世號太皇太后為邛成太后。 邛成太后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余,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稱東園。奉光孫勛坐法免。元始中,成帝太后下詔曰:“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質(zhì)共修之義,恩結(jié)于心。惟邛成共侯國廢祀絕,朕甚閔焉。其封共侯曾孫堅固為邛成侯!敝镣趺私^。

 

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jì)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卷一上 高帝紀(jì)第一上 卷一下 高帝紀(jì)第一下
卷二 惠帝紀(jì)第二 卷三 高后紀(jì)第三
卷四 文帝紀(jì)第四 卷五 景帝紀(jì)第五
卷六 武帝紀(jì)第六 卷七 昭帝紀(jì)第七
卷八 宣帝紀(jì)第八 卷九 元帝紀(jì)第九
卷十 成帝紀(jì)第十 卷十一 哀帝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 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表略)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 律歷志第一上
卷二十一下 律歷志第一下 卷二十二 禮樂志第二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 食貨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 溝洫志第九
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卷三十一 陳勝項籍傳第一
卷三十二 張耳陳馀傳第二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卷三十五 荊燕吳傳第五
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第六 卷三十七 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卷三十八 高五王傳第八 卷三十九 蕭何曹參傳第九
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 卷四十一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萬石衛(wèi)直周張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賈誼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爰盎晁錯傳第十九
卷五十 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衛(wèi)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董仲舒?zhèn)鞯诙?/a> 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張湯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杜周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上 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卷六十四下 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下 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楊胡朱梅云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雋疏于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韋賢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循吏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酷吏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貨殖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游俠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上 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 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上 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 元后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 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 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 王莽傳第六十九下
卷一百上 敘傳第七十上 卷一百下 敘傳第七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