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書·五子之歌_尚書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xùn),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xùn)有之,內(nèi)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guān)石和鈞,王府則有;膲嬝示w,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jīng)》,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F(xiàn)存版本中真?zhèn)螀搿R话阏J為《今文尚書》中《周書》的《牧誓》到《呂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實史料,《文侯之命》、《費誓》和《秦誓》為春秋史料,所述內(nèi)容較早的《堯典》、《皋陶謨》、《禹貢》反而是戰(zhàn)國編寫的古史資料。今本《古文尚書》總體認為是晉代梅賾偽造,但也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