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雜事》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三國雜事》·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唐庚撰。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紹圣中登進士第,調(diào)利州治獄掾,遷閬中令,入為宗學(xué)博士。張商英薦,除提舉京畿常平。后坐為商英賦內(nèi)前行,謫居惠州。大觀五年赦歸,道卒。事跡具《宋史·文苑傳》。是書雜論三國之事,凡三十六條,并自序一篇,后人皆編入庚文集?肌端沃尽份d庚集二十二卷,與今本同,似此書原在集內(nèi)。然晁氏、陳氏《書目》皆載庚集十卷,知今本析其一卷為兩卷,又益以此書二卷為二十二卷,實非原本。故《永樂大典》載此書,亦別為一編,不著文集之目。今仍別為二卷,以還其舊。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庚之文長於議論,今觀其論諸葛亮寬待法正,及不逾年改元事。論荀彧爭曹操九錫事,皆故與前人相反。至亮之和吳,本為權(quán)計,而以為王道之正。亮拔西縣千馀家,本以招安,而以為擾累無辜,皆不中理。又謂商無建丑之說,謂張掖石圖即河洛之文,而惜無伏羲、神農(nóng)以識之,尤為紕繆。然其他議論可采者頗多。醇駁并存,瑕瑜不掩,固亦尚論者之所節(jié)取耳。
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史評類
《春秋》筆削,議而不辨。其后三傳異詞!妒酚洝纷詾樾蛸,以著本旨。而先黃老,后六經(jīng),退處士,進奸雄,班固復(fù)異議焉。此史論所以繁也。其中考辨史體,如劉知幾、倪思諸書,非博覽精思,不能成帙,故作者差稀。至於品騭舊聞,抨彈往跡,則才繙?zhǔn)仿,即可成文。此是彼非,互滋簧鼓,故其書動至汗牛。又文士立言,?wù)求相勝;蛑凌徔丈x,僻謬不情,如胡寅《讀史管見》譏晉元帝不復(fù)牛姓者,更往往而有。故瑕類叢生,亦惟此一類為甚。我皇上綜括古今,折衷眾論。欽定《評鑒闡要》及《全韻詩》,昭示來茲。日月著明,爝火可息。百家讕語,原可無存。以古來著錄,舊有此門,擇其篤實近理者,酌錄數(shù)家,用備體裁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