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大全》卷三十六 經(jīng)部三十六
《四書大全》·三十六卷(通行本)
明永樂十三年翰林學(xué)士胡廣等奉敕撰。成祖御制序文,頒行天下,二百馀年尊為取士之制者也。其書因元倪士毅《四書輯釋》稍加點(diǎn)竄。顧炎武《日知錄》曰“自朱子作《大學(xué)、中庸章句》、《或問》、《論語、孟子集注》之后,黃氏有《論語通釋》。其采《語錄》附於朱子《章句》之下,則始於真氏。祝氏仿之,為《附錄》。后有蔡氏《四書集疏》、趙氏《四書纂疏》、吳氏《四書集成》,論者病其泛濫。於是陳氏作《四書發(fā)明》,胡氏作《四書通》,而定宇之門人倪氏(案定宇,陳櫟之別號)合二書為一,頗有刪正,名曰《四書輯釋》。永樂所纂《四書大全》,特小有增刪。其詳其簡,或多不如倪氏!洞髮W(xué)》、《中庸》、《或問》則全不異,而間有舛誤”云云,於是書本末言之悉矣?际恳阕小蹲髁x要訣》一卷,附刻陳悅道《書義斷法》之末,今尚有傳本。蓋頗講科舉之學(xué)者。其作《輯釋》,殆亦為經(jīng)義而設(shè),故廣等以夙所誦習(xí),剽剟成編歟?初與《五經(jīng)大全》并頒,然當(dāng)時程式,以《四書》義為重,故《五經(jīng)》率皆庋閣,所研究者惟《四書》,所辨訂者亦惟《四書》。后來《四書》講章,浩如煙海,皆是編為之濫觴。蓋由漢至宋之經(jīng)術(shù),於是始盡變矣。特錄存之,以著有明一代士大夫?qū)W問根柢具在於斯,亦足以資考鏡焉。
卷三十六 經(jīng)部三十六
○四書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