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鄭公諫錄》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
《魏鄭公諫錄》·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唐王方慶撰。方慶名綝,以字行,其先自丹陽徙咸陽。武后時,官至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終於太子左庶子,封石泉縣公。謚曰貞。事跡具《新唐書》本傳。此書前題“尚書吏部郎中”,蓋高宗時所居官。而本傳不載,則史文脫略也!秱鳌贩Q方慶博學練朝章,著書二百馀篇,此乃所錄魏徵事跡。《唐書·藝文志》以為魏徵諫事,司馬光《通鑒書目》以為魏元成故事,標題互異。惟洪邁《容齋隨筆》作《魏鄭公諫錄》,與此相合。方慶在武后時,嘗以言悟主,召還廬陵。后建言不斥太子名,以示復位之漸,皆人所難能,蓋亦思以伉直自見者。故於徵諫爭之語,摭錄最詳。司馬光《通鑒》所記徵事,多以是書為依據。其未經采錄者,亦皆確實可信,足與正史相參證。元至順中,翟思忠又嘗作《續(xù)錄》二卷,世罕流傳。明蘇州彭年采《通鑒》、《唐書》補為一卷。今思忠所續(xù)錄二卷已於《永樂大典》內裒輯成編。年書寥寥數條,殊為贅設。今故刪年所補,不復附綴此書之末焉。
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
○傳記類一
紀事始者,稱傳記始黃帝,此道家野言也。究厥本源,則《晏子春秋》是即家傳,《孔子三朝記》其記之權輿乎。裴松之注《三國志》、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所引至繁。蓋魏、晉以來,作者彌夥。諸家著錄,體例相同。其參錯混淆,亦如一軌。今略為區(qū)別。一曰《圣賢》,如孔孟年譜之類。二曰《名人》,如《魏鄭公諫錄》之類。三曰《總錄》,如《列女傳》之類。四曰《雜錄》,如《驂鸞錄》之類。其杜大圭《碑傳琬琰集》、蘇天爵《名臣事略》諸書,雖無傳記之名,亦各核其實,依類編入。至安祿山、黃巢、劉豫諸書,既不能遽削其名,亦未可薰蕕同器。則從叛臣諸傳附載史末之例,自為一類,謂之曰《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