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雒淵源錄》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
《伊雒淵源錄》·十四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宋朱子撰。書成於乾道癸巳,記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門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門而言行無所表見,甚若邢恕之反相擠害者,亦具錄其名氏,以備考。其后《宋史》《道學》、《儒林》諸傳多據此為之。蓋宋人談道學宗派,自此書始。而宋人分道學門戶,亦自此書始。厥后聲氣攀援,轉相依附。其君子各執(zhí)意見,或釀為水火之爭。其小人假借因緣,或無所不至。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曰:程源為伊川嫡孫,無聊殊甚,嘗鬻米於臨安新門之草橋。后有教之以干當路者,著為《道學正統(tǒng)圖》。自考亭以下,剿入當事姓名。遂特授初品,因除二令。又以輪對改合入官,遷寺監(jiān)丞。是直以伊雒為市矣。周密《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所記末派諸人之變幻,又何足怪乎。然朱子著書之意,則固以前言往行矜式后人,未嘗逆料及是。儒以詩禮發(fā)家,非詩禮之罪也;蛞蚴遣⒆h此書,是又以噎而廢食矣。
卷五十七 史部十三
○傳記類一
紀事始者,稱傳記始黃帝,此道家野言也。究厥本源,則《晏子春秋》是即家傳,《孔子三朝記》其記之權輿乎。裴松之注《三國志》、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所引至繁。蓋魏、晉以來,作者彌夥。諸家著錄,體例相同。其參錯混淆,亦如一軌。今略為區(qū)別。一曰《圣賢》,如孔孟年譜之類。二曰《名人》,如《魏鄭公諫錄》之類。三曰《總錄》,如《列女傳》之類。四曰《雜錄》,如《驂鸞錄》之類。其杜大圭《碑傳琬琰集》、蘇天爵《名臣事略》諸書,雖無傳記之名,亦各核其實,依類編入。至安祿山、黃巢、劉豫諸書,既不能遽削其名,亦未可薰蕕同器。則從叛臣諸傳附載史末之例,自為一類,謂之曰《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