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501
|
法學自身的品性決定了社會科學方法應用前景的有限性
|
法學自身的品性決定了社會科學方法應用前景的有限性 刻下漢語法學學術含量較低,學術規(guī)范窳敗,丑聞時有。將眼光放寬,迄現(xiàn)代中國一百年,海峽兩岸三地,整個漢語世界,既無偉大法學作品和作家,更談不上成熟范型或者流派的提出。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也是不少法學從業(yè)者的....
|
詳細
|
502
|
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民間法運用
|
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民間法運用 內(nèi)容摘要:本文通過評說學界對民間法的爭議和觀點,闡述了研究民間法的意義和價值。立足于法律社會學的基本學理與方法,探討了民間法在中國法治進程中運用和實踐的可能與機制。 關 鍵 詞:國家法,民間法,法治,鄉(xiāng)土社會<....
|
詳細
|
503
|
當代中國的法治觀念
|
當代中國的法治觀念 一、問題的引出――對統(tǒng)治階級意志論的反思 我講的法治觀念,實際上涉及到統(tǒng)治階級意志論的問題,之所以講這個問題,跟我們當代的法治建設特點有關系。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轟轟烈烈地開展和推動以來,中國的法治建設有以下幾個特點....
|
詳細
|
504
|
作為中國法基礎的比較法和歷史
|
作為中國法基礎的比較法和歷史 在談到中國法律的制定和修訂時,不時以極端教條的方式主張的兩種觀念一直處于沖突之中。一方面,一種觀念是模仿或借鑒西方國家最新的法學觀念、理論和制度,另一方面,一種觀念是發(fā)展和改變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制度和理論,F(xiàn)在法典已被制定出來并....
|
詳細
|
505
|
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對梁治平“法律文化論”的批判之八
|
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對梁治平“法律文化論”的批判之八 。ㄒ唬拔幕愋汀睂Ψ芍贫鹊臎Q定論 眾所周知,在20世紀80 年代,中國法律史的研究,甚或中國法學的研究,呈現(xiàn)出了這樣一種“雙向性”的趨勢,即一方面,在立法或司法的實踐層面,大多數(shù)研究....
|
詳細
|
506
|
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對梁治平“法律文化論”的批判之七
|
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對梁治平“法律文化論”的批判之七 摘 要:本文認為,1978至2004年,中國法學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它的問題,而它的根本問題就是未能為評價、批判和指引中國法制發(fā)展提供作為理論判準和方向的“中國法律理想圖景”。....
|
詳細
|
507
|
解讀鮑曼的社會理論
|
解讀鮑曼的社會理論 [摘 要] 鮑曼是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研究最為著名的社會理論家之一,然而,他的思想飄忽不定,既具有說服力和啟發(fā)性,又令人費解。本文不僅考察了鮑曼社會理論中的主要坐標,如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社會學與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后馬克思主義....
|
詳細
|
508
|
自然法學新體系引論
|
自然法學新體系引論 本文是在相當寬泛的意義上使用“自然法”這一概念的。本文的前提在于承認東方(中國)也有一種“自然法”的觀念及其學術表達。關于這一點,學術界頗有爭議。我認為,不管是中國學者還是外國學者說“中國沒有自然法思想”,實際上只是在說“中國沒有西方....
|
詳細
|
509
|
法學“科學主義”的困境——法學知識如何成為法律實踐的組成部分(下)
|
法學“科學主義”的困境——法學知識如何成為法律實踐的組成部分(下) 三 經(jīng)過前面的分析,可以斷言,不論是“科學式”歷時法學,還是“科學式”共時法學,其中所包含的“法學知識可以而且必將是科學知識”的觀念,是失敗的。其失敗,在于其自身學術期待....
|
詳細
|
510
|
法學“科學主義”的困境——法學知識如何成為法律實踐的組成部分(上)
|
法學“科學主義”的困境——法學知識如何成為法律實踐的組成部分(上) 1980年代以來,中國法學界的學術努力之一,便是在基本層面上將法學知識[1]變?yōu)椤翱茖W知識”,而且,這一努力仍在持續(xù)之中。在中國法學學者的研究性詞匯使用中,“科學”一詞,已經(jīng)具有普遍的前....
|
詳細
|
1085條記錄 51/10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法律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