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金史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 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圣武元皇帝,諱旻,本諱阿骨打,世祖第二子也。母曰翼簡皇后拏懶氏。遼道宗時有五色云氣屢出東方,大若二千斛囷倉之狀,司天孔致和竊謂人曰:“其下當生異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為也。”咸雍四年戊申七月一日,太祖生。幼時與群兒戲,力兼數輩,舉止端重,世祖尤愛之。世祖與臘碚、麻產戰(zhàn)于野鵲水,世祖被四創(chuàng),疾困,坐太祖于膝,循其發(fā)而撫之,曰:“此兒長大,吾復何憂?”十歲,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一日,遼使坐府中,顧見太祖手持弓矢,使射群烏,連三發(fā)皆中。遼使矍然曰:“奇男子也!”太祖嘗宴紇石烈部活離罕家,散步門外,南望高阜,使眾射之,皆不能至。太祖一發(fā)過之,度所至逾三百二十步。宗室謾都訶最善射遠,其不及者猶百步也。天德三年,立射碑以識焉。 世祖伐卜灰,太祖因辭不失請從行,世祖不許而心異之。烏春既死,窩謀罕請和。既請和,復來攻,遂圍其城。太祖年二十三,被短甲,免胄,不介馬,行圍號令諸軍。城中望而識之。壯士太峪乘駿馬持槍出城,馳刺太祖。太祖不及備,舅氏活臘胡馳出其間,擊太峪,槍折,刺中其馬,太峪僅得免。嘗與沙忽帶出營殺略,不令世祖知之。且還,敵以重兵追之。獨行隘巷中,失道,追者益急。值高岸與人等,馬一躍而過,追者乃還。世祖寢疾,太祖以事如遼統軍司。將行,世祖戒之曰:“汝速了此事,五月未半而歸,則我猶及見汝也!碧嫱婈卖旘}古統軍,既畢事,前世祖沒一日還至家。世祖見太祖來,所請事皆如志,喜甚,執(zhí)太祖手,抱其頸而撫之,謂穆宗曰:“烏雅束柔善,惟此子足了契丹事!蹦伦谝嘌胖靥,出入必俱。太祖遠出而歸,穆宗必親迓之。 世祖已擒臘醅,麻產尚據直屋鎧水。肅宗使太祖先取麻產家屬,康宗至直屋鎧水圍之。太祖會軍,親獲麻產,獻馘于遼。遼命太祖為詳穩(wěn),仍命穆宗、辭不失、歡都皆為詳穩(wěn)久之。以偏師伐泥厖古部跋黑、播立開等,乃以達涂阿為鄉(xiāng)導,沿帥水夜行襲之,鹵其妻子。初,溫都部跋忒殺唐括部跋葛,穆宗命太祖伐之。太祖入辭,謂穆宗曰:“昨夕見赤祥,此行必克敵!彼煨。是歲大雪,寒甚。與烏古論部兵沿土溫水過末鄰鄉(xiāng),追及跋忒于阿斯溫山北濼之間,殺之。軍還,穆宗親迓太祖于靄建村。 撒改以都統伐留可,謾都訶合石土門伐敵庫德。撒改與將佐議,或欲先平邊地部落城堡,或欲徑攻留可城,議不能決,愿得太祖至軍中。穆宗使太祖往,曰:“事必有可疑。軍之未發(fā)者止有甲士七十,盡以畀汝。”謾都訶在米里迷石罕城下,石土門未到,土人欲執(zhí)謾都訶以與敵,使來告急,遇太祖于斜堆甸。太祖曰:“國兵盡在此矣。使敵先得志于謾都訶,后雖種誅之,何益也。”乃分甲士四十與之。太祖以三十人指撒改軍。道遇人曰:“敵已據盆搦嶺南路矣!北娪缮称珟X往,太祖曰:“汝等畏敵耶?”既度盆搦嶺,不見敵,已而聞敵乃守沙偏嶺以拒我。及至撒改軍,夜急攻之,遲明破其眾。是時,留可、塢塔皆在遼。既破留可,還攻塢塔城,城中人以城降。初,太祖過盆搦嶺,經塢塔城下,從騎有后者,塢塔城人攻而奪之釜。太祖駐馬呼謂之曰:“毋取我炊食器!逼淙酥櫻栽唬骸肮軄泶,何憂不得食!碧嬉员拗钢唬骸拔崞屏艨桑从谌旰跞≈!敝潦,其人持釜而前曰:“奴輩誰敢毀祥穩(wěn)之器也!鼻财鸭遗性p都,詐都乃降,釋之。穆宗將伐蕭海里,募兵得千余人。女直兵未嘗滿千,至是,太祖勇氣自倍,曰:“有此甲兵,何事不可圖也!”海里來戰(zhàn),與遼兵合,因止遼人,自為戰(zhàn)。勃海留守以甲贈太祖,太祖亦不受。穆宗問何為不受?曰:“被彼甲而戰(zhàn),戰(zhàn)勝則是因彼成功也!蹦伦谀┠,令諸部不得擅置信牌馳驛訊事,號令自此始一,皆自太祖啟之。 康宗七年,歲不登,民多流莩,強者轉而為盜。歡都等欲重其法,為盜者皆殺之。太祖曰:“以財殺人,不可!財者,人所致也。”遂減盜賊征償法為征三倍。民間多逋負,賣妻子不能償,康宗與官屬會議,太祖在外庭以帛系杖端,麾其眾,令曰:“今貧者不能自活,賣妻子以償債。骨肉之愛,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過三年徐圖之!北娊月犃,聞者感泣,自是遠近歸心焉。歲癸巳十月,康宗夢逐狼,屢發(fā)不能中,太祖前射中之。旦日,以所夢問僚佐,眾曰:“吉。兄不能得而弟得之之兆也!笔窃,康宗即世,太祖襲位為都勃極烈。遼使阿息保來,曰:“何以不告喪?”太祖曰:“有喪不能吊,而乃以為罪乎?”他日,阿息保復來,徑騎至康宗殯所,閱赗馬,欲取之。太祖怒,將殺之,宗雄諫而止。既而遼命久不至。遼主好畋獵、淫酗,怠于政事,四方奏事,往往不見省。紇石烈阿疏既奔遼,穆宗取其城及其部眾,不能歸。遂與族弟銀術可、辭里罕陰結南江居人渾都仆速,欲與俱亡入高麗。事覺,太祖使夾古撒喝捕之,而銀術可、辭里罕先為遼戍所獲,渾都仆速已亡去,撒喝取其妻子而還。 二年甲午六月,太祖至江西,遼使使來致襲節(jié)度之命。初,遼每歲遣使市名鷹海東青于海上,道出境內,使者貪縱,征索無藝,公私厭苦之?底趪L以不遣阿疏為言,稍拒其使者。太祖嗣節(jié)度,亦遣蒲家奴往索阿疏,故常以此二者為言,終至于滅遼然后已。至是,復遣宗室習古乃、完顏銀術可往索阿疏。習古乃等還,具言遼主驕肆廢弛之狀。于是召官僚耆舊,以伐遼告之,使備沖要,建城堡,修戎器,以聽后命。遼統軍司聞之,使節(jié)度使捏哥來問狀,曰:“汝等有異志乎?修戰(zhàn)具,傷守備,將以誰御?”太祖答之曰:“設險自守,又何問哉!”遼復遣阿息保來詰之。太祖謂之曰:“我小國也,事大國不敢廢禮。大國德澤不施,而逋逃是主,以此字小,能無望乎?若以阿疏與我,請事朝貢。茍不獲已,豈能束手受制也!卑⑾⒈_,遼人始為備,命統軍蕭撻不野調諸軍于寧江州。太祖聞之,使仆聒剌復索阿疏,實觀其形勢。仆聒剌還言:“遼兵多,不知其數!碧嬖唬骸氨顺跽{兵,豈能遽集如此!睆颓埠潮M,還言:“惟四院統軍司與寧江州軍及渤海八百人耳。”太祖曰:“果如吾言!敝^諸將佐曰:“遼人知我將舉兵,集諸路軍備我,我必先發(fā)制之,無為人制!北娊栽唬骸吧啤!蹦巳胍娦富屎螅嬉苑ミ|事。后曰:“汝嗣父兄立邦家,見可則行。吾老矣,無貽我憂,汝必不至是也。”太祖感泣,奉觴為壽。即奉后率諸將出門,舉觴東向,以遼人荒肆,不歸阿疏,并己用兵之意,禱于皇天后土。酹畢,后命太祖正坐,與僚屬會酒,號令諸部。使婆盧火征移懶路迪古乃兵,斡魯古、阿魯撫諭斡忽、急賽兩路系遼籍女直,實不迭往完睹路執(zhí)遼障鷹官達魯古部副使辭列、寧江州渤海大家奴。于是達魯古部實里館來告曰:“聞舉兵伐遼,我部誰從?”太祖曰:“吾兵雖少,舊國也,與汝鄰境,固當從我。若畏遼人,自往就之。” 九月,太祖進軍寧江州,次寥晦城。婆盧火征兵后期,杖之,復遣督軍。諸路兵皆會于來流水,得二千五百人。致遼之罪,申告于天地曰:“世事遼國,恪修職貢,定烏春、窩謀罕之亂,破蕭海里之眾,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疏,屢請不遣。今將問罪于遼,天地其鑒佑之!彼烀T將傳挺而誓曰:“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敘進,輕重視功。茍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師次唐括帶斡甲之地,諸軍禳射,介而立,有光如烈火,起于人足及戈矛之上,人以為兵祥。明日,次紥只水,光見如初。將至遼界,先使宗幹督士卒夷塹。既度遇渤海軍攻我左翼七謀克,眾少卻,敵兵直犯中軍。斜也出戰(zhàn),哲垤先驅。太祖曰:“戰(zhàn)不可易也!鼻沧诟芍怪。宗干馳出斜也前,控止哲垤馬,斜也遂與俱還。敵人從之,耶律謝十墜馬,遼人前救。太祖射救者斃。并射謝十中之。有騎突前,又射之,徹紥洞胸。謝十拔箭走,追射之,中其背,飲矢之半,僨而死,獲所乘馬。宗干與數騎陷遼軍中,太祖救之,免胄戰(zhàn)。或自傍射之,矢拂于顙。太祖顧見射者,一矢而斃。謂將士曰:“盡敵而止。”眾從之,勇氣自倍。敵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撒改在別路,不及會戰(zhàn),使人以戰(zhàn)勝告之,而以謝十馬賜之。撒改使其子宗翰、完顏希尹來賀,且稱帝,因勸進。太祖曰:“一戰(zhàn)而勝,遂稱大號,何示人淺也!边M軍寧江州,諸軍填塹攻城。寧江人自東門出,溫迪痕、阿徒罕邀擊,盡殪之。 十月朔,克其城,獲防御使大藥師奴,陰縱之,使招諭遼人。鐵驪部來送款。次來流城,以俘獲賜將士。召渤海梁福、斡答剌使之偽亡去,招諭其鄉(xiāng)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我興師伐罪,不濫及無辜也!笔雇觐亰涫艺兄I系遼籍女直。師還,謁宣靖皇后,以所獲頒宗室耆老,以實里館貲產給將士。初命諸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酬斡等撫定讒謀水女直。鱉古酋長胡蘇魯以城降。 十一月,遼都統蕭糺里、副都統撻不野將步騎十萬會于鴨子河北。太祖自將擊之。未至鴨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壞凌道,選壯士十輩擊走之。大軍繼進,遂登岸。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俄與敵遇于出河店,會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之,遼兵潰。逐至斡論濼,殺獲首虜及車馬甲兵珍玩不可勝計,遍賜官屬將士,燕犒彌日。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云。斡魯古敗遼兵,斬其節(jié)度使撻不野。仆虺等攻賓州,拔之。兀惹雛鶻室來降。遼將赤狗兒戰(zhàn)于賓州,仆虺、渾黜敗之。鐵驪王回離保以所部降。吾睹補、蒲察復敗赤狗兒、蕭乙薛軍于祥州東。斡忽、急塞兩路降。斡魯古敗遼軍于咸州西,斬統軍實婁于陣。完顏婁室克咸州。 是月,吳乞買、撒改、辭不失率宮屬諸將勸進,愿以新歲元日恭上尊號,太祖不許。阿離合懣、蒲家奴、宗翰等進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稱號,無以系天下心。”太祖曰:“吾將思之! 收國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號。是日,即皇帝位。上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庇谑菄柎蠼穑脑諊。丙子,上自將攻黃龍府,進臨益州。州人走保黃龍,取其余民以歸。遼遣都統耶律訛里朵、左副統蕭乙薛、右副統耶律張奴、都監(jiān)蕭謝佛留,騎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留婁室、銀術可守黃龍,上率兵趨達魯古城,次寧江州西。遼使僧家奴來議和,國書斥上名,且使為屬國。庚子,進師,有火光正圓,自空而墜。上曰:“此祥征,殆天助也!”酹白水而拜,將士莫不喜躍,進逼達魯古城。上登高望遼兵若連云灌木狀,顧謂左右曰:“遼兵心貳而情怯。雖多不足畏!”遂趨高阜為陣。宗雄以右翼先馳遼左軍,左軍卻。左翼出其陣后,遼右軍皆力戰(zhàn)。婁室、銀術可沖其中堅。凡九陷陣,皆力戰(zhàn)而出。宗翰請以中軍助之。上使宗干往為疑兵。宗雄已得利,擊遼右軍,遼兵遂敗。乘勝追躡,至其營,會日已暮,圍之。黎明,遼軍潰圍出,逐北至阿婁岡。遼步卒盡殪,得其耕具數千以給諸軍。是役也,遼人本欲屯田,且戰(zhàn)且守,故并其耕具獲之。 二月,師還。三月辛未朔,獵于寥晦城。四月,遼耶律張奴以國書來。上以書辭慢侮,留其五人,獨遣張奴回報,書亦如之。五月庚午朔,避暑于近郊。甲戌,拜天射柳。故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為常。 六月己亥朔,遼耶律張奴復以國書來,猶斥上名。上亦斥遼主名以復之,且諭之使降。七月戊辰,以弟吳乞買為諳班勃極烈,國相撒改為國論勃極烈。辭不失為阿買勃極烈,弟斜也為國論昊勃極烈,甲戌,遼使辭剌以書來,留之不遣。九百奚營來降。 八月戊戌,上親征黃龍府。次混同江,無舟,上使一人道前,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鞭所指而行!敝T軍隨之,水及馬腹。后使舟人測其渡處,深不得其底。熙宗天眷二年,以黃龍府為濟州,軍曰利涉,蓋以太祖涉濟故也。 九月,克黃龍府,遣辭剌還,遂班師。至江,徑渡如前。丁丑,至自黃龍府。己卯,黃龍見空中。癸巳,以國論勃極烈撒改為國論忽魯勃極烈,阿離合懣為國論乙室勃極烈。 十一月,遼主聞取黃龍府,大懼,自將七十萬至駝門。附馬蕭特末、林牙蕭查剌等騎五萬、步四十萬至斡鄰濼。上自將御之。 十二月己亥,行次爻剌,會諸將議。皆曰:“遼兵號七十萬,其鋒未易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駐于此,深溝高壘以待。”上從之。遣迪古乃、銀術可鎮(zhèn)達魯古。丁未,上以騎兵親候遼軍,獲督餉者,知遼主以張奴叛,西還二日矣。是日,上還至熟結濼,有光見于予端。戊申,諸將曰:“今遼主既還,可乘怠追擊之!鄙显弧皵硜聿挥瓚(zhàn),去而追之,欲以此為勇邪?”眾皆悚愧,愿自效。上復曰:“誠欲追敵,約赍以往,無事餫饋。若破敵,何求不得。”眾皆奮躍,追及遼主于護步答岡。是役也,兵止二萬。上曰:“彼眾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遼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使右翼先戰(zhàn)。兵數交,左翼合而攻之。遼兵大潰,我?guī)燅Y之,橫出其中。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余里。獲輿輦帟幄兵械軍資,他寶物馬牛不可勝計。是戰(zhàn),斜也援矛殺數十人,阿離本被圍,溫迪罕迪忽迭以四謀克兵出之,完顏蒙刮身被數創(chuàng),力戰(zhàn)不已,功皆論最。蕭特末等焚營遁去,遂班師。來谷撒喝取開州,婆盧火下特鄰城,辭里罕降。 二年正月戊子,詔曰:“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yōu)恤。自今契丹、奚、漢、渤海、系遼籍女直、室韋、達魯古、兀惹、鐵驪諸部官民,己降或為軍所俘獲,逃遁而還者,勿以為罪。其酋長仍官之,且使從宜居處! 閏月,高永昌據東京,使撻不野來求援。高麗遣使來賀捷,且求保州。詔許自取之。二月己巳,詔曰:“比以歲兇,庶民艱食,多依附豪族,因為奴隸,及有犯法,征償莫辦,折身為奴者,或私約立限,以人對贖,過期則為奴者,并聽以兩人贖一為良。若元約以一人贖者,即從元約!彼脑乱页,以斡魯統內外諸軍,與蒲察、迪古乃會咸州路都統斡魯古討高永昌。胡沙補等被害。五月,斡魯等敗永昌,撻不野擒永昌以獻,戮之于軍。東京州縣及南路系遼女直皆降。詔除遼法,省稅賦,置猛安謀克一如本朝之制。以斡魯為南路都統。迭勃極烈阿徒罕破遼兵六萬于照散城。九月己亥,上獵近郊。乙巳,南路都統斡魯來見于婆盧買水。始制金牌。十二月庚申朔,諳班勃極烈吳乞買及群臣上尊號曰大圣皇帝,改明年為天輔元年。 天輔元年正月,開州叛,加古撒喝等討平之。國論昊勃極烈斜也以兵一萬取泰州。四月,遼秦晉國王耶律捏里來伐,迪古乃、婁室、婆盧火將兵二萬。會咸州路都統斡魯古擊之。五月丁巳,詔自收寧江州已后同姓為婚者,杖而離之。七月戊申,以完顏斡論知東京事。八月癸亥,高麗遣使來請保州。十二月甲子,斡魯古等敗耶律捍里兵于蒺藜山,拔顯州,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皆降。 是月,宋使登州防御使馬政以國書來,其略曰:“日出之分,實生圣人。竊聞征遼,屢破勍敵。若克遼之后,五代時陷入契丹漢地,愿畀下邑。” 二年正月庚寅,遼雙州節(jié)度使張崇降。使散睹如宋報聘,書曰:“所請之地,今當與宋夾攻,得者有之! 二月癸丑朔,遼使耶律奴哥等來議和。辛酉,孛堇迪古乃、婁室來見。上以遼主近在中京,而敢輒來,皆杖之。劾里保、雙古等言,咸州都統斡魯古知遼主在中京而不進討,芻糧豐足而不以實聞,攻顯州時所獲生口財畜多自取。 三月癸未朔,命阇哥代為都統而鞫治之,斡魯古坐降謀克。壬辰,遼使耶律奴哥以國書來。庚子,以婁室言黃龍府地僻且遠,宜重戍守,乃命合諸路謀克,以婁室為萬戶鎮(zhèn)之。 四月辛巳,遼使以國書來。 五月丙申,命胡突袞如遼。 六月甲寅,詔有司禁民凌虐典雇良人,及倍取贖直者。甲戌,遼通、祺、雙、遼等州八百余戶來歸,命分置諸部,擇膏腴之地處之。 七月癸未,詔曰:“匹里水路完顏術里古、渤海大家奴等六謀克貧乏之民,昔嘗給以官糧,置之漁獵之地。今歷日已久,不知登耗,可具其數以聞!焙恍栠自遼,耶律奴哥復以國書來。丙申,胡突袞如遼。遼戶二百來歸,處之泰州。詔遣阿里骨、李家奴、特里底招諭未降者。仍詔達魯古部勃堇辭列:“凡降附新民,善為存撫。來者各令從便安居,給以官糧,毋輒動擾。” 八月,胡突袞還自遼,耶律奴哥、突迭復以國書來。 九月戊子,詔曰:“國書詔令,宜選善屬文者為之。其令所在訪求博學雄才之士。敦遣赴闕。” 閏月庚戌朔,以降將霍石、韓慶和為千戶。九百奚部蕭寶、乙辛,北部訛里野,漢人王六兒、王伯龍,契丹特末、高從佑等,各率眾來降。遼耶律奴哥以國書來。 十月癸未,以龍化州降者張應古、劉仲良為千戶。乙未,咸州都統司言,漢人李孝功、渤海二哥率眾來降。命各以所部為千戶。 十二月甲辰,遣孛堇術孛以定遼地諭高麗。耶律奴哥以國書來。遼懿州節(jié)度使劉宏以戶三千并執(zhí)遼候人來降,以為千戶。川州寇二萬已降復叛,紇古烈照里擊破之。 三年正月甲寅,東京人為質者永吉等五人結眾叛。事覺,誅其首惡,余皆杖百,沒入在行家屬資產之半。詔知東京事斡論,繼有犯者并如之。丙辰,詔鱉古孛堇酬斡曰:“胡魯古、迭八合二部來送款,若等先時不無交惡,自今毋相侵擾。” 三月,耶律奴哥以國書來。 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五月壬戌,詔咸州路都統司曰:“兵興以前,曷蘇館、回怕里與系遼籍、不系遼籍女直戶民,有犯罪流竄邊境或亡入于遼者,本皆吾民,遠在異境,朕甚憫之。今即議和,當行理索?擅髦I諸路千戶、謀克,遍與詢訪其官稱、名氏、地里,具錄以上! 六月辛卯,遼遣太傳習泥烈等奉冊爾來,上擿冊文不合者數事復之。散睹還自宋。宋使馬政及其子宏來聘。散睹受宋團練使,上怒,杖而奪之。宋使還,復遣孛堇辭列、魯等如宋。 七月辛亥,遼人楊詢卿、羅子韋各率眾來降,命各以所部為謀克。 八月己丑,頒女直字。 九月,以遼冊禮使失期,詔諸路軍過江屯駐。 十一月,習泥烈等復以國書來。曷懶甸長城,高麗增筑三尺。詔胡剌古、習顯慎固營壘。 四年二月,辭列、曷魯還自宋。宋使趙良嗣、王暉來議燕京、西京地。 三月甲辰,上謂群臣曰:“遼人屢敗,遣使求成,惟飾虛辭,以為緩師之計,當議進討。其令咸州路統軍司治軍旅、修器械,具數以聞。”辛酉,詔咸州路都統司曰:“朕以遼國和議無成,將以四月二十五日進師!绷钚备鹆舯磺ф(zhèn)守,阇母以余兵來會于渾河。遼習泥烈以國書來。 四月乙未,上自將伐遼。以遼使習泥烈、宋使趙良嗣等從行。 五月甲辰,次渾河西,使宗雄先趨上京,遣降者馬乙持詔諭城中。壬子,至上京,詔官民曰:“遼主失道,上下同怨。朕興兵以來,所過城邑負固不服者即攻拔之,降者撫恤之,汝等必聞之矣。今爾國和好之事,反覆見欺,朕不欲天下生靈久罹涂炭,遂決策進討。比遣宗雄等相繼招諭,尚不聽從。今若攻之,則城破矣!重以吊伐之義,不欲殘民,故開示明詔,諭以禍福,其審圖之。”上京人恃御備儲蓄為固守計。甲寅,亟命進攻。上謂習泥烈、趙良嗣等曰:“汝可觀吾用兵,以卜去就!鄙嫌H臨城,督將士諸軍鼓噪而進。自旦及巳,阇母以麾下先登,克其外城,留守撻不野以城降。趙良嗣等奉觴為壽,皆稱萬歲。是日,赦上京官民。詔諭遼副統余睹。壬戌,次沃黑河。宗干率群臣諫曰:“地遠時暑,軍馬罷乏,若深入敵境,糧饋乏絕,恐有后艱。”上從之,乃班師,命分兵攻慶州。余睹襲阇母于遼河,完顏背答、烏塔等戰(zhàn)卻之,完顏特虎死焉。 七月癸卯,上至自伐遼。 九月,燭隈水部實里古達等殺孛堇酬斡、仆忽得以叛。 十月戊辰朔,日有食之。戊寅,命斡魯分胡剌古、烏春之兵以討實里古達。 十一月,東京留守司乞本京官民質子增數番代,上不許,曰:“諸質子已各受田廬,若復番代,則往來動搖,可并仍舊! 十二月,宋復使馬政來請西京之地。 五年春正月,斡魯敗實里古達于合撻剌山,誅首惡四人,余悉撫定。 二月,遣昱及宗雄分諸路猛安謀克之民萬戶屯泰州,以婆盧火統之,賜耕牛五十。 四月乙丑朔,宗翰請伐遼,詔諸路預戒軍事。 五月,遼都統耶律余睹等詣咸州降。閏月辛巳,國論胡魯勃極烈撒改薨。 六月癸巳,余睹與其將吏來見。丙申,千戶胡離答坐擅署部人為蒲里衍,杖一百,罷之。庚子,詔諳版勃極烈吳乞買貳國政。以昊勃極烈斜也為忽魯勃極烈,蒲家奴為昊勃極烈,宗翰為移賚勃極烈。 七月庚辰,詔咸州都統司曰:“自余睹來,灼見遼國事宜,已決議親征,其治軍以俟師期!睂ひ赃B雨罷親征。命昊勃極烈昱為都統,稱賚勃極烈宗翰副之,帥師而西。 十二月辛丑,以忽魯勃極烈杲為內外諸軍都統,以昱、宗翰、宗干、宗望、宗盤等副之。甲辰,詔曰:“遼政不綱,人神共棄。今欲中外一統,故命汝率大軍以行討伐。爾其慎重兵事,擇用善謀,賞罰必行,糧餉必繼,勿擾降服,勿縱俘掠,見可而進,無淹師期。事有從權,毋須申稟!蔽焐,詔曰:“若克中京,所得禮樂儀仗圖書文籍,并先次津發(fā)赴闕。” 六年正月癸酉,都統杲克高、恩、回紇三城。乙亥,取中京,遂下澤州。 二月庚寅朔,日有食之。己亥,宗翰等敗遼奚王霞末于北安州,降。奚部西節(jié)度使訛里剌以本部降。壬寅,都統杲遣使來奏捷,并獻所獲貨寶。詔曰:“汝等提兵于外,克副所任,攻下城邑,撫安人民,朕甚嘉之。所言分遣將士招降山前諸部,計悉已撫定,續(xù)遣來報。山后若未可往,即營田牧馬,俟及秋成,乃圖大舉。更當熟議,見可則行。如欲益兵,具數來上,不可恃一戰(zhàn)之勝,輒有弛慢。新降附者當善撫存。宣諭將士,使知朕意!弊诤柴v北安,遣希尹等略地,獲遼護衛(wèi)耶律習泥烈,知遼主獵鴛鴦濼,以其子晉王賢而有人望,惡而殺之,眾益離心。雖有西北、西南兩路兵馬,皆羸弱。遂遣耨碗溫都等報都統杲進兵襲之。 三月,都統杲出青嶺,宗翰出瓢嶺,追遼主于鴛鴦濼。遼主奔西京。宗翰復追至白水濼,不及,獲其貨寶。己巳,至西京。壬申,西京降。希尹追遼主于乙室部,不及。乙亥,西京復叛。 是月,遼秦晉國王耶律捏里即位于燕。 四月辛卯,復取西京。壬辰,遣徒單吳甲、高慶裔如宋。戊戌,都統杲自西京趨白水濼,昊勃極烈昱襲毗室部于鐵呂川,為敵所敗。還會察剌兵,追至黃水北,大破之。耶律坦招徠西南諸部,西至夏,其招討使耶律佛頂降。金肅、西平二郡漢軍四千余人叛去,耶律坦等襲取之。阇母、婁室招降天德、云內、寧邊、東勝等州,獲阿疏而還。是時,山西城邑諸部雖降,人心未固,遼主保陰山,耶律捍里在燕京,都統杲遣宗望入奏,請上臨軍。 五月辛酉,宗望來奏捷,百官入賀,賜宴歡甚。先是,獲遼樞密使得里底、節(jié)度使和尚、雅里斯、余里野等,都統杲使阿鄰護送赴闕。得里底道亡,阿鄰坐誅。耶律捍里遣使請罷兵。戊寅,使楊勉以書諭捍里,使之降。謀葛失遣其子菹泥刮失貢方物。 六月戊子朔,上親征遼,發(fā)自上京。諳班勃極烈吳乞買監(jiān)國。辛亥,詔諭上京官民曰:“朕順天吊伐,已定三京,但以遼主未獲,兵不能已。今者親征,欲由上京路進,恐撫定新民,驚疑失業(yè),已出自篤密呂。其先降后叛逃入險阻者,詔后出首,悉免其罪。若猶拒命,孥戮無赦! 是月,耶律捍里卒。斡魯、婁室敗夏人于野谷。 七月甲子,詔諸將無得遠迎,以廢軍務。乙丑,上京漢人毛八十率二千余戶降,因命領之。丙寅,以斡荅剌招降者眾,命領八千戶,以忽薛副之。壬午,希尹以阿疏見杖而釋之。 八月己丑,次鴛鴦濼。都統杲率官屬來見。癸巳,上追遼主于大魚濼。昱、宗望追及遼主于石輦鐸,與戰(zhàn),敗之,遼主遁。己亥,次居延北。辛丑,中京將完顏渾黜敗契丹、奚、漢六萬于高州,孛堇麻吉死之。得里得滿部降。昱、宗望追遼主于烏里質鐸,不及。 九月庚申,次草濼。阇母平中京部族之先叛者,及招撫沿?たh。節(jié)度使耶律慎思領諸部入內地。乙丑,詔六部奚曰:“汝等既降復叛,扇誘眾心,罪在不赦。尚以歸附日淺,恐綏懷之道有所未孚,故復令招諭。若能速降,當釋其罪,官皆仍舊!睔w化州降。戊辰,次歸化州。甲戌,宗雄薨。丁丑,奉圣州降。 十月丙戌朔,次奉圣州。詔曰;“朕屢敕將臣,安輯懷附,無或侵擾。然愚民無知,尚多逃匿山林,即欲加兵,深所不忍。今其逃散人民,罪無輕重,咸與矜免。有能率眾歸附者,授之世官;蚺鞠绕渲鹘担⑨尀榱。其布告之,使諭朕意。”蔚州降。庚寅,余睹等遣蔚州降臣翟昭彥、徐興、田慶來見。命昭彥、慶皆為刺史,興為團練使。詔曰:“比以幽、薊一方招之不服,今欲帥師以往,故先安撫山西諸部。汝等既已懷服,宜加撫存。官民未附已前,罪無輕重及系官逋負,皆與釋免,諸官各遷敘之。”丁酉,蔚州翟昭產、田慶殺知州事蕭觀寧等以叛。丙午,復降。 十一月,詔諭燕京官民,王師所至,降者赦其罪,官皆仍舊。 十二月,上伐燕京。宗望率兵七千先之,迪古乃出得勝口,銀術哥出居庸關,婁室為左翼,婆盧火為右翼,取居庸關。丁亥,次媯州。戊子,次居庸關。庚寅,遼統軍都監(jiān)高六等來送款。上至燕京,入自南門,使銀術哥、婁室陣于城上,乃次于城南。遼知樞密院左企弓、虞仲文,樞密使曹勇義,副使張彥忠,參知政事康公弼,僉書劉彥宗奉表降。辛卯,遼百官詣軍門叩頭請罪,詔一切釋之。壬辰,上御德勝殿,群臣稱賀。甲午,命左企弓等撫定燕京諸州縣。詔西京官吏曰:“乃者師至燕都,已皆撫定。唯蕭妃與官屬數人遁去,已發(fā)兵追襲,或至彼路,可執(zhí)以來。”黃龍府叛,宗輔討平之。 七年正月丁巳,遼奚王回離保僣稱帝。甲子,遼平州節(jié)度使時立愛降。詔曲赦平州。又詔諳班勃極烈曰:“比遣昂徙諸部民人于嶺東,而昂悖戾,騷動煩擾,致多怨叛。其違命失眾,當置重典。若或有疑,禁錮以待!备,詔中京都統斡論曰:“聞卿撫定人民,各安其業(yè),朕甚嘉之;仉x保聚徒逆命,汝宜計畫,無使滋蔓!比缮,詔招諭回離保。癸酉,以時立愛言招撫諸部。己卯,宋使來議燕京、西京地。庚辰,宜、錦、乾、顯、成、川、豪、懿等州皆降。甲申,詔曰:“諸州部族歸附日淺,民心未寧。今農事將興,可遣分諭典兵之官,無縱軍士動擾人民,以廢農業(yè)! 二月乙酉朔,命撒八詔諭興中府,降之。遼來州節(jié)度使田顥、隰州刺史杜師回、遷州刺史高永福、潤州刺史張成皆降。壬辰,詔諳版勃極烈曰:“郡縣今皆撫定,有逃散未降者,已釋其罪,更宜招諭之。前后起遷戶民,去鄉(xiāng)未久,豈無懷土之心?可令所在有司,深加存恤,毋輒有騷動。衣食不足者,官賑貸之。”癸巳,詔曰:“頃因兵事未息,諸路關津絕其往來。今天下一家,若仍禁之,非所以便民也。自今顯、咸、東京等路往來,聽從其便。其間被虜及鬻身者,并許自贖為良!比粤铖Y驛布告。興中、宜州復叛。宋使趙良嗣來,請加歲幣以代燕稅,及議畫疆與遣使賀正旦生辰、置榷場交易,并計議西京等事。癸卯,銀術哥、鐸剌如宋。乙巳,詔都統杲曰:“新附之民有材能者,可錄用之!蔽焐,詔平州官與宋使同分割所與燕京六州之地。癸丑,大赦。 是月,改平州為南京,以張覺為留守。 三月甲寅朔,將誅昂,以習不失諫,杖之七十,仍拘泰州。戊午,都統杲等言耶律麻哲告余睹、吳十、鐸刺等謀叛,宜早圖之。上召余睹等,從容謂之曰:“朕得天下,皆我君臣同心同德以成大功,固非汝等之力。今聞汝等謀叛,若誠然耶,必須鞍馬甲胄器械之屬,當悉付汝,朕不食言。若再為我擒,無望免死。欲留事朕,無懷異志,吾不汝疑!庇喽玫冉詰(zhàn)栗不能對。命杖鐸剌七十,余并釋之。宋使盧益、趙良嗣、馬宏以國書來。 四月丁亥,遣斡魯、宗望襲遼主于陰山。壬辰,復書于宋。師初入燕,遼兵復犯奉圣州,林牙大石壁龍門東二十五里。都統斡魯聞之,遣照立、婁室、馬和尚等率兵討之,生獲大石,悉降其眾。癸巳,詔曰:“自今軍事若皆中覆,不無留滯。應此路事務申都統司,余皆取決樞密院!逼醯ぞ沤锶【埸h興中府作亂,擒之,九斤自殺。命習古乃、婆盧火監(jiān)護長勝軍,及燕京豪族工匠,由松亭關徙之內地。己亥,次儒州。斡魯、宗望等襲遼權六院司喝離質于白水濼,獲之。其宗屬秦王、許王等十五人降。聞遼主留輜重青冢,以兵萬人往應州,遣照里、背荅、宗望、婁室、銀術哥等追襲之。宗望追及遼主,決戰(zhàn),大敗之,獲其子趙王習泥烈及傳國璽。 五月甲寅,南京留守張覺據城叛。丙寅,次野狐嶺。己巳,次落藜濼。斡魯等以趙王習泥烈、林牙大石、附馬乳奴等來獻,并上所獲國璽。宗雋以所俘遼主子秦王、許王、女奧野等來見。奚路都統撻懶攻速古、啜里、鐵尼所部十三巖,皆平之。又遣奚馬和尚攻下達魯古并五院司諸部,執(zhí)其節(jié)度乙列。回離保為其下所殺。辛巳,詔諭南京官民。 六月壬午朔,次鴛鴦濼。是日,阇母敗張覺于營州。丙申,上不豫,將還上京,命移賚勃極烈宗翰為都統,昊勃極烈昱、迭勃極烈斡魯副之,駐兵云中,以備邊。己酉,次斡獨山驛,召諳班勃極烈吳乞買。 七月辛酉,次牛山。宗翰還軍中。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乙未,次渾河北。諳班勃極烈吳乞買率宗室百官上謁。戊申,上崩于部堵濼西行宮,年五十六。 九月癸丑,梓宮至上京。乙卯,葬宮城西南,建寧神殿。丙辰,諳班勃極烈即皇帝位。天會三年三月,上尊謚曰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立原廟于西京。天會十三年二月辛酉,改葬和陵,立《開天啟祚睿德神功之碑》于燕京城南嘗所駐蹕之地;式y四年,改和陵曰睿陵。五年十月,增謚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貞元三年十一月,改葬于大房山,仍號睿陵。 贊曰:太祖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世祖陰有取遼之志,是以兄弟相授,傳及康宗,遂及太祖。臨終以太祖屬穆宗,其素志蓋如是也。初定東京,即除去遼法,減省租稅,用本國制度。遼主播越,宋納歲幣,以幽、薊、武、朔等州與宋,而置南京于平州。宋人終不能守燕、代,卒之遼主見獲,宋主被執(zhí)。雖功成于天會間,而規(guī)摹運為賓自此始。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yè),傳之子孫。鳴呼,雄哉!

 

金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議修于元世祖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別議論過修史的事,都因義例難定未付諸實行,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決定“各與正統”,《遼》、《金》、《宋》三史分別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元朝脫脫等主持編修的《金史》,是宋、遼、金三史中編撰得最好的一部,具體參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顏、趙時敏、費著、商企翁,鐵木爾塔識、張起巖、歐陽玄、王沂、楊宗瑞等,其中歐陽玄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制訂《金史》撰修的發(fā)凡舉例,書中的論、贊、表、奏皆他屬筆。從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開始編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書。全書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記載了上起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阿骨打稱帝,下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共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卷二十 志第一
卷二十一 志第二 卷二十二 志第三
卷二十三 志第四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卷二十六 志第七
卷二十七 志第八 卷二十八 志第九
卷二十九 志第十 卷三十 志第十一
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卷三十八 志第十九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 卷四十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三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卷六十 表第二
卷六十一 表第三 卷六十二 表第四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附錄 進金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