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金史

 

卷十 本紀第十

◎章宗二 四年春正月己巳朔,以皇太后喪,不受朝。辛未,以平章政事夾谷清臣為尚書右丞相,監(jiān)修國史。丁丑,遣戶部侍郎李獻可等分路勸農(nóng)事。癸未,尚書省奏大興府推官蘇德秀為禮部主事,上曰:“朕既嘗語卿,百官當使久于其職。彼方任理官,復改戶曹,尋又除禮部,人才豈能兼之?若久于其職,但中材勝于新人,事既經(jīng)練,亦必有濟,后不可輕易改除。”上又言:“凡稱政有異跡者,謂其斷事軼才也。若止清廉,此乃本分,以貪污者多,故顯其異耳。宰臣又言:‘近言事者謂,方今孝弟廉恥道缺,乞正風俗。’此蓋官吏不能奉宣教化使然。今之察舉官吏者,多責近效,以干辦為上,其有秉心寬厚,欲行德化者,輒謂之迂闊。故人人皆以教化為余事,此孝弟所以廢也。若諭所司,官吏有能務(wù)行德化者,擢而用之,則教化可行,孝弟可興矣。今之所察舉,皆先才而后德。巧猾之徒,雖有臟污,一旦見用,猶為能吏,此廉恥所以喪也。若諭所司,察舉官吏,必審真?zhèn),使有才無行者不以覬覦,非道求進者加之糾劾,則奔兢之俗息,而廉恥可興矣!”辛卯,賑河北諸路被水災(zāi)者。癸巳,諭點檢司:“行宮外地及圍獵之處悉與民耕,雖禁地,聽民持農(nóng)器出入!北,東京路副使王勝進鷹,遣諭之曰:“汝職非輕,民間利害,官吏邪正,略不具聞,而乃以鷹進,此豈汝所職也!后毋復爾。” 二月戊戌朔,如春水。始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祭社稷。癸丑,獵于姚村淀。癸亥,至自春水。丙寅,參知政事張萬公罷。 三月戊辰朔,諸部提刑司入見,各問以職事,仍誡諭曰:“朕特設(shè)提刑司,本欲安民,于今五年,效猶未著。蓋多不識本職之體,而徒事細碎,以致州縣例皆畏宿而不敢行事。乃者山東民艱于食,嘗遣使賑濟,蓋卿等不職,故至于此。既往之失,其思悛改!备纾蠈⑿揖懊鲗m,御史中丞董師中等上書切諫,不報。壬申,章再上,補闕許安仁、拾遺路鐸皆諫,乃止。制定民習角牴,槍棒罪。以工部尚書胥持國為參知政事。丙子,特賜有司孔端甫及第,授小學教授,尋以年老,命食主簿半俸致仕。甲申,幸香山永安寺及玉泉山。甲午,定配享功臣。敕自今御史臺奏事,修起居注并令回避。夏四月丁酉朔,幸興陵崇妃第。是日,始舉樂。自己亥至癸卯,百官三表請上尊號,上曰:“祖宗古先有受尊號者,蓋有其德,故有其名。比年五谷不登,百姓流離,正當戒懼修身之日,豈得虛受榮名耶?”不許,仍斷來章。戊申,親禘于太廟。庚戌,如萬寧宮。辛亥,右丞相清臣率百官及耋艾等復請上尊號,學官劉璣亦率六學諸生趙楷等七百九十五人詣紫宸門請上尊號,如唐元和故事,不許。丁巳,賑河州饑。敕女直進士及第后,仍試以騎射,中選者升擢之。乙丑,減尚廄食谷馬。 五月丙寅朔,曹王永升及諸王請上尊號,不許。以尚廄局使石抹貞為橫賜夏國使。己巳,上以群臣累上尊號不受,詔諭中外,徒罪以下遞降一等,杖以下原之。甲戌,觀稼于近郊。辛巳,諭左司:“遍諭諸路,令月具雨澤田禾分數(shù)以聞!惫镂矗跃糜,鋋。 六月癸丑,賜有司所舉德行才能之士安州崔秉仁、袞州翟駒、錦州齊文乙、大名孫可久、陳信仁、應(yīng)州董戣并同進士出身。丙辰,以晴,致祭岳鎮(zhèn)海瀆。壬戌,尚書右丞相夾谷清臣進封戴國公,西京留守完顏守貞為平章政事,封蕭國公。尚書右丞劉瑋薨。秋七月辛巳,南京路提刑司自許州遷治南京。己丑,制三品以上官有故者,若親、賢、勛、舊,尚書省即與聞奏,議加追贈。命以銀改鑄“禮信之寶”,仍涂以金。以同判大睦親府事襄為樞密使。以御史中丞董師中等為賀宋生日使。 八月己亥,樞密使襄帥百僚再請上尊號,不許。是日,歲星、太白晝見。庚子,大赦。甲辰,至自萬寧宮。丁未,釋奠孔子廟,北面再拜。辛亥,國史院進《世宗實錄》,上服袍帶,御仁政殿,降座,立受之。 九月甲子朔,天壽節(jié),御大安殿,受親王百官及宋、高麗、夏使朝賀。戊辰,以參知政事來谷衡為尚書右丞,戶部尚書馬琪為參知政事。敕尚書省:“大定二十九年以后土庶言事,或系國家或邊關(guān)大利害已嘗施行者,可特補一官,有益于官民,量給以賞!币晕魃祥w門使大枿為夏國生日使。庚午,如山陵,次奉先縣。辛未,拜天于縣西。壬申,致奠諸陵。癸酉,如秋山。 十一月庚午,右丞相清臣、參知政事持國上表丐閑,優(yōu)詔不許。戊寅,以翰林直學士完顏匡等為賀宋正旦使,命匡權(quán)易名弼,以避宋諱。壬午,木冰。丙戌,詔諸職官以贓污不職被罪、以廉能獲升者,令隨路、京、府、州、縣列其姓名,揭之公署,以示勸懲。庚寅,夏國嗣子李純佑遣使來訃告。 十二月甲午朔,夏國李純佑遣使奉故王仁孝遣表以進。諭大興府于暖湯院日給米五石,以贍貧者。戊戌,定武軍節(jié)度使鄭王永蹈以謀反,伏誅。己亥,諭有司,以鄭王財產(chǎn)分賜諸王,澤國公主財物分賜諸公主。甲辰,諸王府增置司馬一人。以紇石烈珵為高麗生日使,西上閣門使大枿等為夏國敕祭慰問使。庚戌,尚書省以科目近多得人,乞是舉增取進士。上然之,詔有司:“會試毋限人數(shù)!奔滓瑑蚤L白山之神為開天弘圣帝。丙辰,獵于近郊。是歲,大有年。邢、洺、深、冀及河北西路十六謀克之地,野蠶成繭。 五年春正月癸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乙丑,昭容李氏進位淑妃。己巳,初用唐、宋典禮,皇后忌辰皆廢務(wù)。尚書省進區(qū)田法,詔相其地宜,務(wù)從民便。又言遣官劭農(nóng)之擾,命提刑司禁止之。乙亥,以葉魯、谷神始制女直字,詔加封贈,依倉頡立廟盩厔例,祠于上京納里渾莊。歲時致祭,令其子孫拜奠,本路官一人及本千戶春秋二祭。辛巳,前中都路都轉(zhuǎn)運使王寂薦三舉終場人蔡州文商經(jīng)明行修,足備顧問。前河北西路轉(zhuǎn)連使李揚言慶陽府進士李獎純德博學,鄉(xiāng)曲譽之。絳州李天祺、應(yīng)州康晉侯屢赴廷試,皆有才德。上曰:“文商可令召之。李獎給主簿半俸終身,余賜同進士出身!鼻矅蛹谰苿^冊李純佑為夏國王。丁亥,幸城南別宮。 二月丁酉,初定長吏勸課能否賞格。尚書省奏:“禮官言孝懿皇太后祥除已久,宜易隆慶宮為東宮,慈訓殿為承華殿。”從之。詔購求《崇文總目》內(nèi)所闕書籍。戊戌,祭社稷,以宣獻皇后忌辰,用熙寧祀儀,樂縣而不作。甲辰,鄆王琮薨。己酉,宰臣請罷北邊屯駐軍馬,不允。癸丑,以齊河縣民張涓、濟陽縣王琛、河州李锜急義好施,詔復之終身,仍著于令。命宣徽使移剌敏、戶部主事赤盞實理哥相視北邊營屯,經(jīng)畫長久之計。 三月壬申,初定限錢禁。庚辰,初定日月風雨雷師常祀。戊子,置弘文院,譯寫經(jīng)書。夏四月壬辰朔,幸北苑。庚子,詔各路所舉德行才能之士,涿州時琦、云中劉摯、鄭州李升、恩州傅礪、濟南趙摯、興中田扈方六人,并特賜同進士出身。以文商為國子教授,特遷登仕郎。己酉,詔自今筐櫝床榻之飾毋以金玉。壬子,特賜翰林待制溫迪罕迪翰林學士承旨、中奉大夫。乙卯,幸景明宮,董師中、賈守謙、路鐸先后凡兩上封事切諫,不報。 五月庚午,次烏十撒八。戊子,桓、撫二州旱,遣使禱于縉山。 六月壬辰,如冰井。己亥,出獵。登胡土白山。酹酒再拜。曹王永升以下進酒。丙午,拜天,曲赦西北路,己未,如查沙秋山。是月,宋前主甗殂。 七月戊辰,獵于豁赤火,一發(fā)貫雙鹿。是日,獲鹿二百二十二,賜扈從官有差。辛巳,次魯溫合失不。是日,上親射,獲黃羊四百七十一。乙酉,次冰井。丙戌,以天壽節(jié),宴樞光殿,凡從官及承應(yīng)人遇覃恩遷秩者,并受宣敕于殿前。時久雨初霽,有龍曳尾于殿前云間。戊子,御膳羹中有發(fā),上舉視而棄之,戒左右毋宣言。 八月辛亥,至自景明宮。壬子,河決陽武故堤,灌封丘而東。丁巳,賜從幸山后親軍銀、絹有差。 九月戊午朔,天壽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戌,命增定捕盜官被殺賻錢及官賞格。甲子,都水監(jiān)官王汝嘉等坐河決,各削官兩階,杖七十,罷之。乙丑,上御睿思殿,諸路提刑使入見。戊辰,初令民買撲隨處金、銀、銅冶。命參知政事馬琪往視河決,仍許便宜從事。壬申,宋主遣使來告哀。戊寅,以知大興府事尼厖古等為鑒宋國吊祭使。敕尚書省,集百官議備邊事。壬午,特推恩東宮舊人司經(jīng)王伯溫等八人官有差。甲申,命上京等九路并諸抹及糺等處選軍三萬,俟來春調(diào)發(fā),仍命諸路并北阻棨以六年夏會兵臨潢。冬十月庚寅,右丞相夾谷清臣等表請上尊號,不允。宋遺使獻遣留物。壬寅,右丞相清臣復清上尊號,國子祭酒劉璣亦率六學諸生上表陳請,不允。遣戶部員外郎何格賑河決被災(zāi)人戶。庚戌,張汝弼妻高陀斡以謀逆,伏誅。壬子,尚書省奏,升提刑司所察廉官南皮縣令史肅以下十有二人,而大興主簿蒙括蠻都亦在選中,上知其人,曰:“蠻都澆浮人也,升之可乎?與其任澆浮,孰若用淳厚。況蠻都常才,才智過人猶不當用,恐敗風俗,況常才耶!其再察之! 閏月戊午朔,宋主遣使報即位。甲子,親王、百官各奉表請上尊號,不允。丙寅,以代國公歡都等五人配享祖廟廷。甲戌,以河東南、北提刑使王啟等為賀宋主即位使。乙亥,獵于近郊。戊寅,上問輔臣曰:“孔子廟諸處何如?”平章政事守貞曰:“諸縣見議建立。”上因曰:“僧徒修飾宇像甚嚴,道流次之,惟儒者于孔子廟最為滅裂。”守貞曰:“儒者不能長居學校,非若僧道久處寺觀!鄙显唬骸吧酪苑、老營利,故務(wù)在莊嚴閎侈,起人施利自多,所以為觀美也!备剑瑓⒅埋R琪自行省回,具奏河防利害,語載《琪傅》中。丙戌,以翰林待制奧屯忠孝權(quán)戶部侍郎,太府少監(jiān)溫昉權(quán)工部侍郎,行戶、工部事,修治河防。以引進使完顏衷為夏國生日使。 十一月癸巳,詔罷紫荊嶺所護圍場。庚子,以右宣徽使移剌敏等為賀宋正旦使。癸丑,太白晝見。 十二月辛酉,平章政事完顏守貞罷。以知大興府事尼厖古鑒為參知政事,以戶中郎中李敬義為賜高麗生日使。丁卯,免被黃河水災(zāi)今年秋稅。辛巳,敕減修內(nèi)司備營造軍千人,都城所五百人。癸未,敕尚書省,自今獻靈芝嘉禾者賞。 六年春正月丁亥朔,受宋、高麗、夏使朝賀。庚寅,太白晝見。辛卯,敕有司給天水郡公家屬田宅。壬辰,如春水。庚戌,罷陜西括地。辛亥,諭胥持國,河上役夫聚居,恐生疾疫,可廩醫(yī)護視之。乙卯,次御林。 二月丁巳朔,敕有司:“行宮側(cè)及獵所有農(nóng)者勿禁!奔何矗技栏叨C。庚午,至自春水。丁丑,京師地震。大雨雹,晝晦,震應(yīng)天門右鴟尾。癸未,宋遣使來報謝。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甲午,以翰林直學士孛術(shù)魯子元兼右司諫,監(jiān)察御史田仲禮為左拾遣,翰林修撰仆散訛可兼右拾遺,諭之曰:“國家設(shè)置諫官,非取虛名,蓋責實效,庶幾有所裨益。卿等皆朝廷選擢,置之諫職,如國家利害、官吏邪正,極言無隱。近路鐸左遷,本以他罪,卿等勿以被責,遂畏縮不言,其悉心戮力,毋得緘默!北,如萬寧宮。戊戌,以北邊糧運,括群牧所、三招討司猛安謀克、隨糺及迭剌、唐古部諸抹、西京、太原官民駝五千充之,惟民以駝載為業(yè)者勿括。以銀五十萬兩、錢二十三萬六千九百貫以備支給。銀五萬兩、金盂二千八百兩、金牌百兩、銀盂八千兩、絹五萬匹、雜彩千端、衣四百四十六襲以備賞勞。庚子,以郡舉才行之士翟介然以下三人特賜進士及第,李貞固以下十五人同進士出身。夏四月癸亥,敕有司:“以增修曲阜宣圣廟工畢,賜衍圣公以下三獻法服及登歌樂一部,仍遣太常舊工往教孔氏子弟,以備祭禮。”甲子,以尚書左丞烏林答愿為平章政事,右丞夾谷衡為尚書左丞。丙子,幸玉泉山。戊寅,以修河防工畢,參知政事胥持國進官二階,翰林待制奧屯忠孝以下三十六人各一階,獲嘉令王維翰以下五十六人各賜銀弊有差。庚辰,以尚書右丞相來谷清臣為左丞相,監(jiān)修國史,封密國公。樞密使襄為尚書右丞相,封任國公。參知政事胥持國為尚書右丞。壬午,賜宰臣手詔,以風俗不淳,官吏茍且,責之。 五月丙戌,命減萬寧宮陳設(shè)九十四所。辛卯,以出師,遣禮部尚書張暐告于廟社。乙未,判平陽府事鎬王永中以罪賜死,并及二子,丁酉,詔中外。乙巳,詔諸路猛安謀克農(nóng)隙講武,本路提刑司察其惰者罰之。庚戌,命左丞相來谷清臣行省于臨潢府。 六月丙辰,右諫議大夫賈守謙、右拾遺仆散訛可坐鎬王永中事奏對不實,削官二階,罷之。御史中丞孫即康,右補闕蒙括胡剌、右拾遺田仲禮各罰金二十斤。丙寅,以樞密副使唐括貢為樞密使。以久雨,鋋。庚辰,太白經(jīng)天。辛巳,左丞相清臣遣使來獻捷。 七月丙申,幸曹王永升第。甲辰,始定文武官六貫石以上、承應(yīng)人并及蔭者、若在籍儒生章服制。 八月己未,命袞州長官以曲阜新修廟告成于宣圣。癸亥,至自萬寧宮。己巳,以溫敦伯英言,命禮部令學官講經(jīng)。辛未,以吏部尚書吳鼎樞等賀宋生日使。壬申,行省都事獨吉永中來報捷。乙亥,敕宮中承應(yīng)人出職后三年內(nèi)犯贓罪者,元舉官連坐,不在去官之限,著為令。辛巳,木波進馬。 九月壬午朔,天壽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甲申,冊靜寧山神為鎮(zhèn)安公,忽土白山神為瑞圣公。丙戌,知河間府事移剌仲方為御史大夫。辛卯,如秋山。以尚書左司郎中粘割胡上為夏國生日使。冬十月丙辰,至自秋山。丁巳,以歲幸春水、秋山,五日一進起居表,自今可十日一進。乙亥,命尚書左丞來谷衡行省于撫州,命選親軍、武衛(wèi)軍各五百人以從,仍給錢五千萬。 十一月戊子,左丞相夾谷清臣罷,右丞相襄代領(lǐng)行省事。丙申,以刑部尚書紇石烈貞等為賀宋正旦使。壬寅,初定猛安謀克鎮(zhèn)邊后放免者授官格。禁射糧軍,應(yīng)役但成隊伍,不得持兵器及凡可以傷人者。甲辰,報敗敵于望云。乙巳,以樞密使唐括貢、御史大夫移剌仲方、禮部尚書張暐等二十三人充計議官,凡軍事則議之。戊申,初定縣官增水田升除制。 十二月乙卯,詔招撫北邊軍民。以知登聞檢院賈益為高麗生日使,戶部員外郎納蘭昉為橫賜使。戊午,禮部尚書張暐等進《大金儀禮》。丁卯,應(yīng)奉翰林文字趙秉文上書論奸欺。乙亥,詔加五鎮(zhèn)四瀆王爵。庚辰,上幸后園閱軍器。是月,右丞相襄率駙馬都尉仆散揆等進軍大鹽濼,分兵攻取諸營。 承安元年春正月辛巳朔,受宋、高麗、夏使朝賀。甲申,大鹽濼群牧使移剌睹等為廣吉剌部兵所取敗,死之。丁亥,國子學齊長張守愚上《平邊議》三篇,特授本學教授,仍以其議付史館。 二月甲子,命有司祀高禖如新儀。丁卯,右丞相襄、左丞衡至自軍前。己巳,復命還軍。幸都南行宮春水。甲戌,至自行宮。是月,初造虎符發(fā)兵。 三月丁酉,如萬寧宮。不雨,遣宮望祭岳鎮(zhèn)海瀆于北郊。癸卯,敕尚書。骸靶酞z雖已奏行,其間恐有疑枉,其再議以聞。人命至重,不可不慎也。”甲辰,遣參知政事尼厖古鑒祈雨于社稷。丁未,復遣使就祈雨于東岳。夏四月辛亥,命尚書右丞胥持國祈雨于太廟。壬子,遣使審決冤獄。京城禁傘扇。戊午,初行區(qū)種法,民十五以上、六十以下有土田者,丁種一畝。乙丑,命御史大夫移剌仲方祈雨于社稷。壬申,命參知政事馬琪祈雨于太廟。甲戌,尚書省以趙承元言,請追上孝孝懿皇太后冊寶,然后行謚冊禮。禮官執(zhí)奏尊皇太后已詔示中外,無追冊禮,從之。戊寅,上以久不雨,命禮部尚書張暐祈于北岳。己卯,遣官望祭岳鎮(zhèn)海瀆于北郊。 五月庚辰朔,觀稼于近郊,因閱區(qū)田。乙酉,以久旱,徙市。庚寅,詔復市如常。壬辰,以尚藥局副使粘割忠為橫賜夏國使。乙未,參知政事尼厖古鑒薨。庚子,雨足。 六月甲寅,上以百姓艱食,詔出倉粟十萬石減價以糶之。乙丑,平晉縣民利通家蠶自成綿段,長七尺一寸五分,闊四尺九寸,詔賜絹十匹。丁卯,敕自今長老、大師、大德不限年甲,長老、大師許度弟子三人,大德二人,戒僧年四十以上者度一人。其大定十五年附籍沙彌年六十以上并令戒,仍不許度弟子。尼、道士、女冠亦如之。御史大夫移剌仲方罷。庚午,幸環(huán)秀亭觀稼。癸酉,詔應(yīng)禁軍器路分,步弓手擬于射糧軍內(nèi)選之,馬弓手擬于猛安謀克軍戶余丁內(nèi)選之。其有為百姓害,從本州縣斷遣。無猛安戶,于二百里內(nèi)屯駐軍余丁內(nèi)取之,依步弓手月給二貫石。 七月庚辰,御紫宸殿,受諸王、百官賀,賜諸王、宰執(zhí)酒。敕有司:“以酒萬尊置通衢,賜民縱飲!币矣希方窈蟾啕、夏使入見數(shù)奏,令新設(shè)各國通事具公服與閣門使上殿監(jiān)聽。命有司收瘞西北路陣亡骸骨。 八月己酉,獵于近郊。癸丑,幸玉泉山。甲子,以郊祀日期詔中外。戊辰,至自萬寧宮。以陜西西北路轉(zhuǎn)運使董師中為御史大夫。癸酉,左丞衡丁父憂。 九月丁丑朔,天壽節(jié),宋、高、夏遣使來賀。幸天長觀。辛巳,以右丞相襄為左丞相,監(jiān)修國史,封常山郡王。壬午,賜襄酒百尊。太白晝見。癸未,都人進酒三千一百瓶,詔以賜北邊軍吏。以吏部尚書張嗣等為賀宋生日使。癸巳,左丞衡起復。丁酉,知大興府卜、同知郭鑄以擅逮問宰臣,各笞四十。辛丑,西南路招討使仆散揆至自軍。乙巳,以國子監(jiān)丞烏古論達吉不為夏國生日使。冬十月丙午朔,詔選親軍八百人戍撫州。庚戌,命左丞相襄行省于北京,簽書樞密院事完顏匡行院于撫州。丙辰,祫享于太廟。 十一月戊子,參知政事馬琪罷。庚寅,特滿群牧契丹陀鎖、德壽反,泰州軍擊敗之。御史大夫董師中、北京留守裔并為參知政事。甲午,以陜西路統(tǒng)軍使崇道等為賀宋正旦使。丁酉,朝享于太廟。戊戌,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己亥,曹王永升率親王、百官賀。癸卯,命有司祈雪,仍遣官祈于東岳。 十二月丙午,樞密使唐括貢率百官請上尊號,不允。乙酉,遣提點太醫(yī)近侍局使李仁惠勞賜北邊將士,授官者萬一千人,授賞者幾二萬人,凡用銀二十萬兩,絹五萬匹、錢三十二貫。庚戌,以同知登聞檢院阿不罕德剛為高麗國生日使,壬子,樞密使唐括貢復率百官請上尊號,不允。 二年春正月乙亥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乙酉,敕職官犯贓私不得訴于同官。丁亥,如安州春水。丁酉,至自春水。辛丑,宋主以母后喪,遣使告哀。 二月丁巳,敕自今職官犯贓,每削一官殿一年。是日,太白晝見,經(jīng)天。是月,特命襲封衍圣公孔元措世襲兼曲阜令。 三月己卯,親王、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壬午,命尚書戶部侍郎溫昉佩金符,行六部尚書于撫州。庚寅,幸西園閱軍器。辛卯,始定保舉德行才能格。癸巳,平章政事烏林答愿罷。丁酉,樞密使唐括貢率百官請上尊號,不允。以參知政事裔代左丞相襄行省于北京。夏四月甲寅,如萬寧宮。丙辰,命有司祈雨,望祭岳鎮(zhèn)海瀆于北郊。甲子,祈雨于社稷。尚書省奏:“比歲北邊調(diào)度頗多,請降僧道空名度牒紫褐師德號以助軍儲!睆闹9镉,親王宣敕始用女直字。 五月甲戌朔,諭宰臣曰:“比以軍須,隨路賦調(diào)。司縣不度緩急,促期征斂,使民費及數(shù)倍,胥吏又乘之以侵暴。其令提刑司究察之!北,集官吏于尚書省,詔諭之曰:“今紀綱不立,官吏弛慢,遷延茍簡,習以成弊。職官多以吉善求名,計得自安,國家何賴焉?至于徇情賣法,省部令史尤甚。尚書省其戒諭之!倍〕,北京行省參知政事裔移駐臨潢府。庚辰,升撫州為鎮(zhèn)寧軍。以雨足,報祭于社稷。甲申,望祭岳鎮(zhèn)海瀆于北郊。丁亥,左丞相襄詣臨潢府。己丑,皇子生,庚寅,詔中外,降死罪,釋徒以下。 六月乙巳,命禮部尚書張暐報祀高禖。丙午,雨雹。戌申,以澄州刺史王遵古為翰林直學士,仍敕無與選述,入直則奏聞,或霖雨,免入直,以遵古年老,且嘗侍講讀也。庚戌,詔罷瑤光殿工作。甲寅,置全州盤安軍節(jié)度使,治安豐縣。乙卯,封皇子為壽王。 閏月甲午,出西橫門觀稼。秋七月壬寅朔,幸天長觀,建普天大醮,禁屠宰七日,無奏刑,百司權(quán)停決罰。己未,命西上閣門使劉頍賜參知政事裔宴于行省。戊辰,天壽節(jié),御紫宸殿受朝。 八月庚辰,敕計議官所進奏帖,可直言利害,勿用浮辭。辛巳,以邊事未寧,詔集六品以上官于尚書省,問攻守之計。應(yīng)中外臣僚不以職位高下,或有方略材武,或長于調(diào)度,各舉三五人以備選用,無有顧望不盡所懷,期五日封章以進。議者凡八十四人,言攻者五,守者四十六,且攻且守者三十三,召對睿思殿,論難久之。癸未,至自萬寧宮。丙戌,以左丞相襄為左副元帥,參知政事董師中尚書左丞,左宣徽使嵒尚書右丞,戶部尚書楊伯通參知政事。尚書左丞夾谷衡罷。右丞胥持國致仕。庚寅,參知政事裔罷。樞密使唐括貢致仕。壬辰,以左副元帥襄為樞密使兼平章政事。 九月辛丑朔,天壽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寅,遣官分詣上京、東京、北京、咸平、臨潢、西京等路招募漢軍,不足則簽補之。乙巳,以夏使朝辭,詔答許復保安、蘭州榷場。丁未,以知歸德府事完顏愈為賀宋生日使。癸丑,以上京留守粘割斡特剌為平章政事。辛酉,以樞密使兼平章政事襄,知大興府事胥持國為樞密副使、權(quán)參知政事,行省于北京。乙丑,始置軍器監(jiān),掌治戎器,班少府監(jiān)下,設(shè)甲坊、利器二署隸焉。丁卯,分遣官于東、西、北京,河北等路,中都二節(jié)鎮(zhèn),買牛五萬頭。冬十月庚午朔,初設(shè)講議所官十員,共議錢谷,以中都路轉(zhuǎn)運使孫鐸、戶部侍郎高汝礪等為之。庚辰,尚書省奏,高麗國牒報,其王以老疾,令母弟權(quán)國事。壬午,尚書省行推排。丁亥,皇子壽王薨。壬辰,詔獎諭西南路招討使仆散揆等有功將士。甲午,大雪,以米千石賜普濟院,令為粥以食貧民。丙申,以禮部員外郎蒙括仁本為夏國生日使。 十一月甲辰,冬至,有事于南郊。乙巳,以薪貴,敕圍場地內(nèi)無禁樵采。壬子,諭尚書省:“猛安謀克既不隸提刑司,宜令監(jiān)察御史察其臧否。”庚申,北京留守裔以行省失職,杖一百,除名。右諫議大夫納蘭昉杖九十,削官二階,罷之。甲子,諭宰臣曰:“朕居九重,民間難以遍知,宰相不見賓客,何以得知民間利害! 十二月己巳朔,敕御史臺糾察諂佞趨走有實跡者。己卯,始鑄“承安寶貨”。癸未,遣戶部侍郎上官瑜體究西京逃亡,勸率沿邊軍民耕種,戶部郎中李敬義規(guī)措臨潢等路農(nóng)務(wù)。乙酉,諭宰臣:“今后水潦旱蝗、盜賊竊發(fā),命提刑司預(yù)為規(guī)畫。”戊子,諭西南路將士。庚寅,豫王永成進馬八十匹,賜詔獎諭,稱皇叔豫王而不名。

 

金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議修于元世祖中統(tǒng)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別議論過修史的事,都因義例難定未付諸實行,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決定“各與正統(tǒng)”,《遼》、《金》、《宋》三史分別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元朝脫脫等主持編修的《金史》,是宋、遼、金三史中編撰得最好的一部,具體參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顏、趙時敏、費著、商企翁,鐵木爾塔識、張起巖、歐陽玄、王沂、楊宗瑞等,其中歐陽玄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制訂《金史》撰修的發(fā)凡舉例,書中的論、贊、表、奏皆他屬筆。從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開始編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書。全書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記載了上起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阿骨打稱帝,下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共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卷二十 志第一
卷二十一 志第二 卷二十二 志第三
卷二十三 志第四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卷二十六 志第七
卷二十七 志第八 卷二十八 志第九
卷二十九 志第十 卷三十 志第十一
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卷三十八 志第十九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 卷四十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三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卷六十 表第二
卷六十一 表第三 卷六十二 表第四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附錄 進金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