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金史

 

卷八 本紀(jì)第八

◎世宗下 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子,以夏國請,詔復(fù)綏德軍榷場,仍許就館市易。上聞山東、大名等路猛安謀克之民,驕縱奢侈,不事耕稼。詔遣閱實(shí),計(jì)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贍者,方許招人租佃,仍禁農(nóng)時(shí)飲酒。丙辰,追貶海陵煬王亮為庶人,詔中外。甲子,如春水。丙子,次永清縣。有移剌余里也者,契丹人也,隸虞王猛安,有一妻一妾。妻之子六,妾之子四。妻死,其六子廬墓下,更宿守之。妾之子皆曰:“是嫡母也,我輩獨(dú)不當(dāng)守墳?zāi)购?”于是,亦更宿焉,三歲如一。上因獵,過而聞之,賜錢五百貫,仍令縣官積錢于市,以示縣民,然后給之,以為孝子之勸。 二月戊戌,太白晝見。庚子,還都。壬寅,以河南尹張景仁為御史大夫。乙巳,以元妃李氏之喪,致祭興德宮,過市肆不聞樂聲,謂宰臣曰:“豈以妃故禁之耶?細(xì)民日作而食,若禁之是廢其生計(jì)也,其勿禁。朕前將詣興德宮,有司請由薊門,朕恐妨市民生業(yè),特從他道。顧見街衢門肆,或有毀撤,障以簾箔,何必爾也。自今勿復(fù)毀撤! 三月丁未朔,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上初聞薊、平、灤等州民乏食,命有司發(fā)粟糶之,貧不能糴或貸之。有司以貸貧民恐不能償,止貸有戶籍者。上至長春宮,聞之,更遣人閱實(shí),賑貸。以監(jiān)察御史石抹元禮、鄭達(dá)卿不糾舉,各笞四十,前所遣官皆論罪。甲子,太白晝見。乙丑,詔山后冒占官地十頃以上者皆籍入官,均給貧民。遼州民朱忠等亂言,伏誅。上謂宰臣曰:“近聞宗州節(jié)度使阿思懣行事多不法,通州刺史完顏守能既與招討職事,猶不守廉。達(dá)官貴要多行非理,監(jiān)察未嘗興劾。斡睹只群牧副使仆散那也取部人二球仗,至細(xì)事也,乃便劾奏。謂之稱職,可乎?今監(jiān)察職事修舉者與遷擢,不稱者,大則降罰,小則決責(zé),仍不許去官! 閏月己卯,恩州民鄒明等亂言,伏誅。辛卯,漁陽令夾谷移里罕、司候判官劉居漸以被命賑貸,止給富戶,各削三官,通州刺史郭邦杰總其事,奪俸三月。乙未,上謂宰臣曰:“朕觀自古人君多進(jìn)用讒諂,其間蒙蔽,為害非細(xì),若漢明帝尚為此輩惑之。朕雖不及古之明君,然近習(xí)讒言,未嘗入耳。至于宰輔之臣,亦未嘗偏用一人私議也!惫锩,以尚書左丞相完顏守道為太尉、尚書令,尚書左丞蒲察通為平章政事,右丞襄為左丞,參知政事張汝弼為右丞,彰德軍節(jié)度使梁肅為參知政事。 四月戊申,以右丞相徒單克寧為左丞相,平章政事唐括安禮為右丞相。增筑泰州、臨潢府等路邊堡及屋宇。庚戌,奉安昭祖以下三福三宗御容于衍慶宮,行親祀禮。上諭宰臣曰:“朕之言行豈能無過?常欲人直諫而無肯言者。使其言果善,朕從而行之,又何難也!蔽斐,以滕王府長史把德固為橫賜夏國使。壬申,幸壽安宮。 五月戊子,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守能以贓罪,杖二百,除名。 七月丙戌,還都。丁酉,樞密使趙王永中罷。己亥,以左丞相徒單克寧為樞密使。辛丑,以太尉、尚書令完顏守道復(fù)為左丞相,太尉如故。 八月乙丑,以右副都點(diǎn)檢胡什賚等為賀宋生日使,吏部郎中奚胡失海為夏國生日使。 二十二年三月辛未朔,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丁丑,命尚書省申敕西北路招討司勒猛安謀克官督部人習(xí)武備。甲申,諭戶部:“今歲行幸山后,所須并不得取之民間,雖所用人夫,并以官錢和雇,違者杖八十,罷職。”癸巳,詔頒重修制條。以吏部尚書張汝霖為御史大夫。 四月乙卯,行監(jiān)臨院務(wù)官食直法。以削明肅尊號,詔中外,從皇太子請也。甲子,上如金蓮川。 五月甲申,太白晝見。 六月庚子朔,制立限放良之奴,限內(nèi)娶良人為妻,所生男女即為良。丁巳,右丞相致仕石琚薨。七月辛巳,宰臣奏事,上頗違豫,宰臣請退。上曰:“豈以朕之微爽于和,而倦臨朝之大政耶?”使終其奏。甲午,秋獵。 八月戊辰,太白經(jīng)天。 九月戊寅,至自金蓮川。以左衛(wèi)將軍禪赤等為賀宋生日使,尚輦局使仆散曷速罕為夏國生日使。己丑,以同知東京留守司事裔在任專恣,失上下之分,謫授復(fù)州刺史。乙未,壽刺史訛里也、同知查剌、軍事判官孫紹先、榷場副使韓仲英等以受商賂縱禁物出界,皆處死。 十月辛丑,從河間宗室于平州。庚戌,袷享于太廟。 十一月丙子,以吏部尚書孛術(shù)魯阿魯罕等為賀宋正旦使。東京留守徒單貞以與海陵逆謀,伏誅。妻永平縣主,子慎思并賜死。甲申,以宿直將軍仆散忠佐為高麗生日使。玉田縣令移剌查坐贓,伏誅。戊子,冬獵。 十二月庚子,還都。癸丑,獵近郊。辛酉,立強(qiáng)取諸部羊馬法。 二十三年正月丁卯,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庚午,詔有司但獲強(qiáng)盜,跡狀既明,賞隨給之,勿得更待。丁丑,參知政事梁肅致仕。辛巳,廣樂園燈山火。壬午,如春水,詔夾道三十里內(nèi)被役之民與免今年租稅,仍給傭直。甲午,大邦基伏誅。 二月乙巳,還都。戊申,以尚書右丞張汝弼攝太尉,致祭于至圣文宣王廟。庚戌,以戶部尚書張仲愈為參知政事。御史臺進(jìn)所察州縣官罪,上覽之曰:“卿等所廉皆細(xì)碎事,又止錄其惡而不舉其善,審如是,其為官者不亦難乎?其并察善惡以聞! 三月丙寅朔,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丙子,初制宣命之寶,金、玉各一。尚書右丞相烏古論元忠罷。潞州涉縣人陳圓亂言,伏誅。乙酉,雨土。丙戌,詔戒諭中外百官。 四月辛丑,更定奉使三國人從差遣格。祁州刺史大磐坐無罪掠死染工,妄認(rèn)良人二十五口為奴,削官四階,罷之。癸丑,地生白毛。以大理正紇石主列速為橫賜高麗使,壬戌,幸壽安宮,剌有司為民禱雨。是夕,雨。 五月庚午,縣令大雛訛只等十人以不任職罷歸。六十以上者進(jìn)官兩階,六十以下者進(jìn)官一階,并給半俸。甲戌,命應(yīng)部除官嘗以罪罷而再敘者,遣使按其治跡,如有善狀,方許授以縣令,無治狀者,不以任數(shù)多少,并不得授。丁亥,雷,雨雹,地生白毛。 六月壬子,有司奏右司郎中段珪卒,上曰:“是人甚明正,可用者也。如知登聞檢院巨構(gòu),每事但委順而已。燕人自古忠直者鮮,遼兵至則從遼,宋人至則從宋,本朝至則從本朝,其俗詭隨,有自來矣!雖屢經(jīng)遷變而未嘗殘破者,凡以此也。南人勁挺,敢言直諫者多,前有一人見殺,后復(fù)一人諫之,甚可尚也!庇衷唬骸白蛳嗍睿尥ㄏ幻,因念小民比屋卑隘,何以安處?” 七月乙酉,平章政事移剌道,參知政事張仲愈皆罷。御史大夫張汝霖坐失糾舉,降授棣州防御使。 八月乙未,觀稼于東郊。以女直字《孝經(jīng)》千部付點(diǎn)檢司分賜護(hù)衛(wèi)親軍。癸卯,還都。乙巳,大名府猛安人馬和尚謀叛,伏誅。括定猛安謀克戶口田土牛具。以戶部尚書程輝為參知政事。 九月己巳,以同僉大宗正事方等為賀宋生日使,宿直將軍完顏斜里虎為夏國生日使。譯經(jīng)所進(jìn)所譯《易》、《書》、《論語》、《孟子》、《老子》、《楊子》、《文中子》、《劉子》及《新唐書》。上謂宰臣曰:“朕所以令譯《五經(jīng)》者,正欲女直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命頒行之。辛未,秋獵。 十月癸巳,還都。庚戌,幸東宮,賜皇孫吾都補(bǔ)洗兒禮。己未,慶云見。辛酉,太白晝見。 十一月壬戌朔,日有食之。丙寅,平章政事蒲察通罷。丁卯,歲星晝見。壬申,以樞密副使崇尹為平章政事。 閏月甲午,上謂宰臣曰:“帝王之政,固以寬慈為德,然如梁武帝專務(wù)寬慈,以至綱紀(jì)大壞。朕嘗思之,賞罰不濫,即是寬政也,余復(fù)何為?”以尚書左丞襄為平章政事,右丞張汝弼為左丞,參知政事粘割斡特剌為右丞,禮部尚書張汝霖為參知政事。以西京留守婆廬火等為賀宋正旦使。制外任官嘗為宰執(zhí)者,凡吏牘上省部,依親王例,免書名。戊午,歲星晝見。上謂宰臣曰:“女直進(jìn)士可依漢兒進(jìn)士補(bǔ)省令史。夫儒者操行清潔,非禮不行。以吏出身者,自幼為吏,習(xí)其貪墨,至于為官,習(xí)性不能遷改。政道興廢,實(shí)由于此。”庚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徐偉奏事,上謂宰臣曰:“斯人純而干,有司郎中郭邦杰直而頗躁!笔鹿镉希现^宰臣曰:“海陵自以失道,恐上京宗室起而圖之,故不問疏近,并徙之南。豈非以漢光武、宋康王之疏庶得繼大統(tǒng),故有是心。過慮若此,何其謬也!币矣希啕愐阅竼蕘砀。丁亥,以真定尹烏古論元忠復(fù)為尚書右丞相。 二十四年正月辛卯朔,宋、夏遣使來賀。徐州進(jìn)芝草十有八莖,真定進(jìn)嘉禾二本,六莖,異畝同穎。戊戌,如長春宮春水。 二月壬申,還都。癸酉,上曰:“朕將往上京。念本朝風(fēng)俗重端午節(jié),比及端午到上京,則燕勞鄉(xiāng)間宗室父老!奔仔,制一品職事官庶孽子承蔭,更不引見。丙戌,以東上閣門使完顏進(jìn)兒等為高麗敕祭使,西上閣門使大仲尹為慰問使,虞王府長史永明為起復(fù)使,以器物局使皞為橫賜夏國使。 三月庚寅朔,萬春節(jié),宋、夏遣使來賀。甲午,以上將如上京,尚書省奏定“皇太子守國諸儀”。丙申,尚書省進(jìn)“皇太子守國寶”,上召皇太子授之,且諭之曰:“上京祖宗興王之寺,欲與諸王一到,或留三二年,以汝守國。譬之農(nóng)家種田,商人營財(cái),但能不墜父業(yè),即為克家子,況社稷任重,尤宜畏慎。常時(shí)觀汝甚謹(jǐn),今日能紓朕優(yōu),乃見中心孝也!被侍釉偃o讓,以不諳政務(wù),乞備扈從。上曰:“政事無甚難,但用心公正,毋納讒邪,久之自熟!被侍恿魈,左右皆為之感動;侍幽耸軐。丁酉,如山陵。己亥,還都。壬寅,如上京;侍釉使貒。癸卯,宰執(zhí)以下奉辭于通州。上謂宰執(zhí)曰:“卿輩皆故老,皇太子守國,宜悉心輔之,以副朕意!庇种^樞密使徒單克寧曰:“朕巡省之后,脫或有事,卿必親之。毋忽細(xì)微,大難圖也!庇诸櫫抗僭唬骸半蘼勈〔课淖侄嘁孕〔缓隙g之,茍求自便,致累歲不能結(jié)絕,朕甚惡之。自今可行則行,可罷則罷,毋使在下有滯留之嘆!”時(shí)諸王皆從,以趙王永中留輔太子。 四月己未朔,太白晝見。咸平尹移剌道薨。庚申,次廣寧府。丙寅,次東京。丁卯,朝謁孝寧宮。給復(fù)東京百里內(nèi)夏秋稅租一年。在城隨關(guān)年七十者補(bǔ)一官。曲赦百里內(nèi)犯徒二年以下罪。乙酉,觀漁于混同江。 五月己丑,至上京,居于光興宮。庚寅,朝謁于慶元宮。戊戌,宴于皇武殿。上謂宗戚曰:“朕思故鄉(xiāng),積有日矣,今既至此,可極歡飲,君臣同之!辟n諸王妃、主,宰執(zhí)百官命婦各有差。宗戚皆沾醉起舞,竟日乃罷。 六月辛酉,幸按出虎水臨漪亭。壬戌,閱馬于綠野淀。 七月乙未,上謂宰臣曰:“天子巡狩當(dāng)舉善罰惡。凡士民之孝弟淵睦者舉而用之,其不顧廉恥無行之人則教戒之,不悛者則加懲罰!北纾C于勃野淀。乙卯,上謂宰臣曰:“今時(shí)之人,有罪不問,既過之后則謂不知。有罪必責(zé),則謂每事尋罪。風(fēng)俗之薄如此。不以文德感化,不能復(fù)于古也。卿等以德輔佐,當(dāng)使復(fù)還古風(fēng)! 八月癸亥,以太府監(jiān)張大節(jié)等為賀宋生日使,侍御史遙里特末哥為夏國生日使。乙亥,詔免上京今年市稅。 九月甲辰,歲星晝見。 十月丁卯,獵于近郊。 十一月辛卯,還宮。甲午,詔以上京天寒地遠(yuǎn),宋正旦、生日,高麗、夏國生日,并不須遣使,令有司報(bào)諭。丙午尚書省奏徙速頻、胡里改三猛安二十四謀克以實(shí)上京。 十二月丙辰,獵于近郊。己卯,還宮。 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朔。丁亥,宴妃嬪、親王、公主、文武從官于光德殿,宗室、宗婦及五品以上命婦,與坐者千七百余人,賞賚有差。 二月癸酉,以東平尹鳥古論思列怨望,殺之。丁丑,如春水。 四月己未,至自春水。癸亥,幸皇武殿擊球,許士民縱觀。甲子,詔于速頻、胡里改兩路猛安下選三十謀克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實(shí)上京。壬申,曲赦會寧府仍放免今年租稅,百姓年七十以上者補(bǔ)一官。甲戌,以會寧府官一人兼大宗正丞,以治宗室之政。上謂群臣曰:“上京風(fēng)物朕自樂之,每奏還都,輒用感愴。祖宗舊邦,不忍舍去,萬歲之后,當(dāng)置朕于太祖之側(cè),卿等無忘朕言!倍〕,宴宗室、宗婦于皇武殿,大功親賜官三階,小功二階,緦麻一階,年高屬近者加宣武將軍。及封宗女,賜銀、絹各有差。曰:“朕尋常不飲酒,今日甚欲成醉,此樂亦不易得也!”宗室婦女及群臣故老以次起舞,進(jìn)酒。上曰:“吾來數(shù)月,未有一人歌本曲者,吾為汝等歌之!泵谑业軘⒆钕抡呓宰钌,聽上自歌。其詞道王業(yè)之艱難,及繼述之不易,至“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慷慨悲激,不能成聲,歌畢泣下。右丞相元忠率群臣、宗戚捧觴上壽,皆稱萬歲。于是,諸夫人更歌本曲,如私家之會。既醉,上復(fù)續(xù)調(diào),至一鼓乃罷。己卯,發(fā)上京。庚辰,宗室戚屬奉辭。上曰:“朕久思故鄉(xiāng),甚欲留一二歲,京師天下根本,不能久于此也。太平歲久,國無征徭,汝等皆奢縱,往往貧乏,朕甚憐之。當(dāng)務(wù)儉約,無忘祖先艱難。”因泣數(shù)行下,宗室戚屬皆感泣而退。 五月庚寅,平章政事襄、奉御平山等射懷孕兔。上怒杖平山三十,召襄誡飭之,遂下詔禁射兔。壬寅,次天平山好水川。癸卯,遣使臨潢、泰州勸農(nóng)。丙午,命尚書省奏事衣窄紫。 六月甲寅,獵近山,見田垅不治,命笞田者。庚申,皇太子允恭薨。丙寅,尚書右丞相烏古論元忠罷。庚午,遣左宣徽使唐括鼎詣京師,致祭皇太子。戊寅,命皇太子妃及諸皇孫執(zhí)喪。并用漢儀。 七月戊申,發(fā)好水川。九月辛巳朔,次轄沙河,賜百歲老嫗帛。甲申,次遼水,召見百二十歲女直老人,能道太祖開創(chuàng)事,上嘉嘆,賜食,并賜帛。己酉,至自上京。是日,上臨奠宣孝皇太子于熙春園。十月丙辰,尚書省奏親軍數(shù)多,宜稍減損,詔定額為三千。宰臣退,上謂左右曰:“宰相年老艱于久立,可置小榻廊下,使少休息!奔鬃,禁上京等路大雪及含胎時(shí)采捕。上謂宰臣曰:“護(hù)衛(wèi)年老出職而授臨民,手字尚不能畫,何以治民?人胸中明暗外不能知,精神昏耄已見于外,是強(qiáng)其所不能也。天子以兆民為子,不能家家而撫,在用人而已。知其不能而強(qiáng)授之,百姓其謂我何?”丁丑,命學(xué)士院、講院、秘書監(jiān)、司天臺、著作局、閣門、通進(jìn)、拱衛(wèi)、直武器署等官,凡直宮中,午前許退。十一月庚辰朔,詔曰:“豺未祭獸,不許采捕。冬月,雪尺以上,不許用網(wǎng)及速撒海,恐盡獸類!睔q星晝見。壬午,太白晝見。甲午,以臨潢尹仆散守中等為賀宋正旦使。丙申,夏國遣使問起居。戊戌,以曹王永功為御史大夫。壬寅,以禮部員外郎移剌履為高麗生日使。十二月戊午,以皇孫金源郡王麻達(dá)葛判大興尹,進(jìn)封原王。甲子,太白晝見,經(jīng)天。丙寅,左相完顏守道、左丞張汝弼、右丞粘割斡特剌、參知政事張汝霖坐擅增東宮諸皇孫食料,各削官一階。甲戌,制增留守、統(tǒng)軍、總管、招討、都轉(zhuǎn)運(yùn)、府尹、轉(zhuǎn)運(yùn)、節(jié)度使月俸。上謂宰臣曰:“太尉守道論事止務(wù)從寬,犯罪罷職者多欲復(fù)用。若懲其首惡,后來知畏,罪而復(fù)用,何以示戒。”是日,命范銅為“禮信之寶”,凡賜外方禮物,給信袋則用之。丙子,上問宰臣曰:“原王大興行事如何?”右丞斡特剌對曰:“聞都人皆稱之。”上曰:“朕令察于民間,咸言見事甚明,予奪皆不失當(dāng),曹、豳二王弗能及也。又聞有女直人訴事,以女直語問之,漢人訴事,漢語問之。大習(xí)不失本朝語為善,不習(xí),則淳風(fēng)將棄!比赍鰧υ唬骸安煌菊,圣人之道也。”斡特剌曰:“以西夏小邦,崇尚舊俗,獨(dú)能保國數(shù)百年。”上曰:“事當(dāng)任實(shí),一事為偽則喪百真,故凡事莫如真實(shí)也。” 二十六年正月庚辰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甲辰,如長春宮春水。二月癸酉,還都。乙亥,詔曰:“每季求仕人,問以疑難,令剖決之。其才識可取者,仍訪察政跡,如其言行相副,即加升用!比乱颐,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丁亥,以大理卿闕,上問誰可?右丞粘割斡特剌言,前使部尚書唐括貢可,乃授以是職。己丑,尚書省擬奏除授,上曰:“卿等在省未嘗薦士,止限資級,安能得人?古有布衣人相者,聞宋亦多用山東、河南流寓疏遠(yuǎn)之人,皆不拘于貴近也。以本朝境土之大,豈無其人,朕難遍知,卿又不舉。自古豈有終身為相者,外官三品以上,必有可用之人,但無故得進(jìn)耳!弊筘⿵埲赍鲈唬骸跋挛浑m有才能,必試之乃見!眳⒄梯x曰:“外官雖有聲,一旦入朝,卻不稱任,亦在沙汰而已!惫锼,香山寺成,幸其寺,賜名大永安,給田二千畝,栗七千株,錢二萬貫。丁酉,以親軍完顏乞奴言,制猛安謀克皆先讀女直字經(jīng)史然后承襲。因曰:“但令稍通古今,則不肯為非。爾一親軍粗人,乃能言此,審其有益,何憚而不從。” 四月壬子,尚書省奏定院務(wù)監(jiān)官虧陪兌納法及橫班格。因曰:“朕常日御膳亦從減省,嘗有一公主至,至無余膳可與,當(dāng)直官皆目睹之。若欲豐腆,雖日用五十羊亦不難矣!然皆民之脂膏,不忍為也。監(jiān)臨官惟知利己,不知其利自何而來?朕嘗歷外任,稔知民間之事,想前代之君,雖享富貴,不知稼穡艱難者甚多,其失天下,皆由此也!遼主聞民間乏食,謂何不食干臘,蓋幼失師保之訓(xùn),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間疾苦也。隨煬帝時(shí),楊素專權(quán)行事,乃不慎委任之過也。與正人同處,所知必正道,所聞必正言,不可不慎也。今原王府官屬,當(dāng)選純謹(jǐn)秉性正直者充,勿用有權(quán)術(shù)之人!蔽煳,尚書左丞張汝弼罷。己未,幸壽安宮。壬戌,太尉、左丞相完顏過道致仕。以客省使李磐為橫賜高麗使。尚書省奏北京轉(zhuǎn)運(yùn)使以贓除名。尚書省奏事,上曰:“比有上書言,職官犯除名不可復(fù)用,朕謂此言極當(dāng)。如軍期急速,權(quán)可使用。今天下無事,復(fù)用此輩,何以戒將來!庇肿啵骸澳昵耙灾T路水旱,于軍民地土二十一萬余頃內(nèi),擬免稅四十九萬余石!睆闹。詔曰:“今之稅,考古行之,但遇災(zāi)傷,常加蠲免! 五月甲申,以司徒、樞密使徒單克寧為太尉、尚書左丞相,判大宗正事趙王永中復(fù)為樞密使,大興尹原王麻達(dá)葛為尚書右丞相,賜名璟。參加政事程輝致仕。戊子,盧溝決于上陽村,湍流成河,遂因之。庚寅,御史大夫曹王永功罷,以豳王永成為御史大夫。戊戌,以尚書右丞粘割斡特剌為左丞,參知政事張汝霖為右丞。 六月癸亥,尚書省奏速頻、胡里改世襲謀克事,上曰:“其人皆勇悍,昔世祖與之鄰,苦戰(zhàn)累年,僅能克復(fù)。其后乍服乍叛,至穆、康時(shí),始服聲教。近世亦嘗分徙。朕欲稍遷其民上京,實(shí)國家長久之計(jì)。”己巳,上謂宰執(zhí)曰:“齊桓中庸主也,得一管仲,遂成霸業(yè)。朕夙夜以思,惟恐失人。朕既不知,卿等又不薦,必俟全才而后舉,蓋亦難矣!如舉某人長于某事,朕亦量材用之。朕與卿等俱老矣!天下至大,豈得無人?薦舉人材,當(dāng)今急務(wù)也!庇盅裕骸叭酥懈赡埽滩灰椎,然不若德行之士最優(yōu)也!鄙现^右丞相原王曰:“爾嘗讀《太祖實(shí)錄》乎?太祖征麻產(chǎn),襲之,至泥淖馬不能進(jìn),太祖舍馬而步,歡都射中麻產(chǎn),遂擒之。創(chuàng)業(yè)之難如此,可不思乎!奔仔纾t曰:“凡陳言文字詣登聞檢院送學(xué)士院聞奏,毋經(jīng)省廷! 七月壬午,詔給內(nèi)外職事官兼職俸錢。丙申,御史中丞馬惠迪為參知政事。庚子,上聞同知中都路都轉(zhuǎn)運(yùn)使事趙曦瑞,其在職應(yīng)錢谷利害文字多不題署,但思安身,降授積石州刺史。 閏月己未,還都。 八月丁丑,上謂宰臣曰:“親軍雖不識字,亦令依例出職,若涉贓賄,必痛繩之!碧咀筘┫嗫藢幵唬骸耙婪▌t可!鄙显唬骸半抻谂比宋磭L不知優(yōu)恤。然涉于贓罪,雖朕子弟亦不能恕。太尉之意,欲姑息女直人耳!”戊寅,尚書省奏,河決,衛(wèi)州壞。命戶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監(jiān)汝嘉徙限衛(wèi)州胙城縣。丁亥,尚書省奏,遣吏部侍郎李晏等二十六人分路推排諸路物力,從之。己丑,以宿直將軍李達(dá)可為夏國生日使。辛卯,以益都尹宗浩等為賀宋生日使。甲午,秋獵。庚子,次薊州。辛丑,幸仙洞寺。壬寅,幸香林、凈名二寺。 九月甲辰朔,幸盤山上方寺,因篇?dú)v中盤、天香、感化諸寺。庚申,還都。丙寅,上謂宰臣曰:“烏底改叛亡,已遣人討之,可益以甲士,毀其船筏!眳⒅埋R惠迪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居,恐不足勞圣慮!鄙显唬骸半抟嘀祟悷o用,所以毀其船筏,欲不使再邊境耳!” 十月戊寅,定職官犯贓同職相糾察法。庚寅,上謂宰臣曰:“西南、西北兩路招討司地隘,猛安人戶無處圍獵,不能閑習(xí)騎射。委各猛安謀克官依時(shí)教練,其弛慢過期及不親監(jiān)視,并決罰之!奔孜,詔增河防軍數(shù)。戊戌,寧昌軍節(jié)度使崇肅、行軍都統(tǒng)忠道以討烏底改,不待克敵而還,崇肅杖七十,削官一階,忠道杖八十,削官三階。 十一月甲辰朔,定閔宗陵廟薦享禮。上謂宰臣曰:“女直人中材杰之士,朕少有識者,蓋亦難得也。新進(jìn)士如徒單鎰、夾古阿里補(bǔ)、尼厖古鑒輩皆可用之材也。起身刀筆者,雖用才力可用,其廉介之節(jié),終不及進(jìn)士。今五品以上闕員甚多,必資級相當(dāng),至老有不能得者,況欲至卿相乎?古來宰相率不過三五年而退,罕有三二十年者,卿等特不舉人,甚非朕意。”上顧修起居注崇璧曰:“斯人孱弱,付之以事,未必能辦,以其謹(jǐn)厚長者,故置諸左右,欲諸官效其為人也。”辛亥,以刑部尚書移剌子元等為賀宋正旦使。戊午,以左警巡副使鶻沙通敏善斷,擢殿中侍御史兼右三部司正。庚申,立右丞相原王璟為皇太孫。甲子,上謂宰臣曰:“朕聞宋軍自來教習(xí)不輟,今我軍專務(wù)游惰,卿等勿謂天下既安而無豫防之心,一旦有警,軍不可用,顧不敗事耶?其令以時(shí)訓(xùn)練!北,上謂侍臣曰:“唐太子承乾所為多非度,太宗縱而弗檢,遂至于廢,如早為禁止,當(dāng)不至是。朕于圣經(jīng)不能深解,至于史傳,開卷輒有所益。每見善人不忘忠孝,檢身廉潔,皆出天性。至于常人多喜為非,有天下者茍無以懲之,何由致治?鬃訛檎呷斩D少正卯,圣人尚爾,況余人乎?”戊辰,上謂宰臣曰:“朕雖年老,聞善不厭?鬃釉疲骸娚迫绮患埃姴簧迫缣綔!笤昭院酰 庇邑⿵埲赍鰧υ唬骸爸瞧D,行之惟艱!币怨靶l(wèi)直副都指揮使韓景懋為高麗生日使。以近侍局直長尼厖古鑒純直通敏,擢皇太孫侍丞。己巳,獵近郊。庚午,上謂宰臣曰:“朕方前古明君,固不可及。至于不納近臣讒言,不受戚里私謁,亦無愧矣!朕嘗自思,豈能無過,所患過而不改,過而能改,庶幾無咎。省朕之過,頗喜興土木之工,自今不復(fù)作矣! 十二月甲申,上退朝,御香閤,左諫議大夫黃久約言遞送荔支非是,上諭之曰:“朕不知也,今令罷之。”丙戌,上謂宰臣曰:“有司奉上,惟沽辦事之名,不問利害如何。朕嘗欲得新荔支,兵部遂于道路特設(shè)鋪遞。比因諫官黃久約言,朕方知之。夫?yàn)槿藷o識,一旦臨事,便至顛沛。宮中事無大小,朕常親覽者,以不得人故也,如使得人,寧復(fù)他慮!倍『,上謂宰臣曰:“朕年來惟以省約為務(wù),常膳止四五味,已厭飫之,比初即位十減七八!痹壮荚唬骸疤熳幼杂兄,不同余人。”上曰:“天子亦人耳,枉費(fèi)安用。”丙申,上謂宰臣曰:“比聞河水泛溢,民罹其害者貲產(chǎn)皆空。今復(fù)遣官于彼推排,何耶?”右丞張汝霖曰:“今推排皆非被災(zāi)之處。”上曰:“必鄰道也。既鄰水而居,豈無驚擾遷避者乎?計(jì)其貲產(chǎn),豈有余哉!尚何推排為!庇衷唬骸捌綍r(shí)用人,宜尚平直。至于軍職,當(dāng)用權(quán)謀,使人不易測,可以集事。唐太宗自少年能用兵,其后雖居帝位,猶不能改,吮瘡剪須,皆權(quán)謀也! 二十七年正月癸卯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己酉,以襄城令趙沨為應(yīng)奉翰林文字。沨入謝,上問宰臣曰:“此黨懷英所薦耶?”對曰:“諫議黃久約亦嘗薦之。”上曰:“學(xué)士院比舊殊無人材,何也?”右丞張汝霖曰:“人材須作養(yǎng),若令久任練習(xí),自可得人。”庚戌,如長春宮春水。 二月乙亥,還都。乙卯,改閔宗廟號曰熙宗。癸未,命曲陽縣置錢監(jiān),賜名“利通”。乙酉,上謂宰執(zhí)曰:“朕自即位以來,言事者雖有狂妄,未嘗罪之。卿等未嘗肯盡言,何也?當(dāng)言而不言,是相疑也。君臣無疑,則謂之嘉會。事有利害,可竭誠言之。朕見緘默不言之人,不欲觀之矣。”丁亥,命沿河京、府、州、縣長貳官,并帶管勾河防事。己丑,諭宰執(zhí)曰:“近侍局官須選忠直練達(dá)之人用之。朕雖不聽讒言,使佞人在側(cè),將恐漸漬聽從之矣!”上謂宰執(zhí)曰:“朕聞寶坻尉蒙括末也清廉,其為政何如?”左丞斡特剌對曰:“其部民亦稱譽(yù)之,然不知所稱何事?”上曰:“凡為官但得清廉亦可矣,安得全才之人。可進(jìn)官一階,升為令。”又言:“朕時(shí)或體中不佳,未嘗不視朝。諸王、查官但有微疾,便不治事,自今宜戒之!北,命罪人在禁有疾,聽親屬人視。 三月癸卯朔,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辛亥,皇太孫受冊,赦。乙卯,尚書省言:“孟家山金口閘下視都城百四十余尺,恐暴水為害,請閉之!睆闹。上謂大臣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天下之廣,人民之眾,豈得無人?唐之顏真卿、段秀實(shí)皆節(jié)義之臣也,終不升用,亦當(dāng)時(shí)大臣固蔽而不舉也。卿等當(dāng)不私親故,而特舉忠正之人,朕將用之!庇盅裕骸皣躏L(fēng)俗淳儉,居家惟衣布,非大會賓客,未當(dāng)輒烹羊豕。朕嘗念當(dāng)時(shí)節(jié)儉之風(fēng),不欲妄費(fèi),凡宮中之官與賜之食者,皆有常數(shù)。 四月丙戌,以刑部尚書宗浩為參知政事。丙申,上如金蓮川。辛丑,京師地震。五月壬子,詔罷曷懶路所進(jìn)海蔥及太府監(jiān)日進(jìn)時(shí)果。曰:“蔥、果應(yīng)用幾何?徒勞人耳!惟上林諸果,三日一進(jìn)!备,以所進(jìn)御膳味不調(diào)適,有旨問之。尚食局直長言:“臣聞老母病劇,私心憒亂,如喪魂魄,以此有失嘗視,臣罪萬死!”上嘉其孝,即令還家侍疾,俟平愈乃來。 六月戊寅,免中都、河北等路嘗被河決水災(zāi)軍民租稅。庚辰太白晝見。 七月丙午,太白晝見,經(jīng)天。壬子,秋獵。 八月丙戌,次雙山子。 九月己亥朔,還都。己酉,上謂宰臣曰:“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干事,蓋朕前嘗有賞擢,故皆勉力。以此見專任責(zé)罰,不如用賞之有激勸也!币院又幸飶└薜葹橘R宋生日使,武器署令斜卯阿土為夏國生日使。 十月乙亥,宋前主構(gòu)殂。庚辰,祫享于太廟。庚寅,上謂宰臣曰:“朕觀唐史,惟魏征善諫,所言皆國家大事,甚得諫臣之體。近時(shí)臺諫惟指摘一二細(xì)碎事,姑以塞責(zé),未嘗有及國家大利害者,豈知而不言歟?無乃亦不知也!痹壮紵o以對。 十一月庚戌,以左副都點(diǎn)檢崇安為賀宋正旦使。甲寅,詔:“河水泛溢,農(nóng)夫被災(zāi)者,與免差稅一年。衛(wèi)、懷、孟、鄭四州塞河勞役,并免今年差稅。庚申,平章政事崇尹致仕。甲子,上謂宰臣曰:“卿等老矣,殊無可以自代者乎,必待朕知而后進(jìn)乎?”顧右丞張汝霖曰:“若右丞者亦石丞相所言也。平章政事襄及汝霖對曰:“臣等茍有所知,豈敢不言,但無人耳!”上曰:“春秋諸國分裂,土地褊小,皆稱有賢。卿等不舉而已。今朕自勉,庶幾致治,他日子孫,誰與共治者乎?”宰臣皆有慚色。 十二月庚午,以翰林待制趙可為高麗生日使。丁丑,獵于近郊,壬午,宋遣使告哀。甲申,上諭宰臣曰:“人皆以奉道崇佛設(shè)齋讀經(jīng)為福,朕使百姓無冤,天下安樂,不勝于彼乎?爾等居輔相之任,誠能匡益國家,使百姓蒙利,不惟身享其報(bào),亦將施及子孫矣!”左丞斡特剌曰:“臣等敢不盡以為,第才不逮,不能稱職耳。”上曰:“人亦安能每事盡善,但加勉勵(lì)可也!蔽熳,禁女直人不得改稱漢姓、學(xué)南人衣裝,犯者抵罪。 二十八年正月丁酉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癸卯,遣宣徽使蒲察克忠為宋吊祭使。甲辰,如春水。 二月乙亥,還都。乙丑,宋遣使獻(xiàn)先帝遺留物。癸巳,宋使朝辭,以所獻(xiàn)禮物中玉器五,玻璃器二十,及弓劍之屬使還遺宋,曰:“此皆爾國前主珍玩之物,所宜寶藏,以無忘追慕。今受之,義有不忍,歸告爾主,使知朕意也! 三月丁酉朔,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御慶和殿受群臣朝,復(fù)宴于神龍殿,諸王、公主以次捧觴上壽。上歡甚,以本國音自度曲。蓋言臨御久,春秋高,渺然思國家基緒之重,萬世無窮之托。以戒皇太孫,當(dāng)修身養(yǎng)德,善于持守,及命太尉、左丞相克寧盡忠輔導(dǎo)之意。于是,上自歌之,皇太孫及克寧和之。極歡而罷。戊申,命隨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職事官,舉進(jìn)士已在仕、才可居翰苑者,試制詔等文字三道,取文理優(yōu)贍者補(bǔ)充學(xué)士院職任。應(yīng)赴部求仕人,老病昏昧者,勒令致仕,止給半俸,更不遷官。甲寅,幸壽安宮。 四月癸酉,命增外任小官及繁難局分承應(yīng)人俸。丁丑,以陜西路統(tǒng)軍使孛術(shù)魯阿魯罕為參知政事。癸未,命建女直大學(xué)。 五月丙午,制諸教授必以宿儒高才者充,給俸與丞簿等。戊申,宋使來謝吊祭。 七月辛亥,尚書左丞粘割斡特剌罷。 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辛未,還都。庚辰,上謂宰臣曰:“近聞烏底改有不順服之意,若遣使責(zé)問,彼或抵捍不遜,則邊境之事有不可已者。朕嘗思之,抬徠遠(yuǎn)人,于國家殊無所益。彼來則聽之,不來則勿強(qiáng)其來,此前世羈縻之長策也!眳⒅仑眯g(shù)魯阿魯罕罷。壬午,以山東路統(tǒng)軍使完顏婆盧火為參知政事。甲申,上謂宰臣曰:“用人之道,當(dāng)自其壯年心力精強(qiáng)時(shí)用之,若拘以資格,則往往至于耄老,此不思之甚也。阿魯罕使其早用,朝廷必得補(bǔ)助之力,惜其已衰老矣!凡有可用之材,汝等宜早思之。” 九月甲午朔,以鷹坊使崇夔為夏國生日使。丙申,以安武軍節(jié)度使王克溫等為賀宋生日使。乙亥,秋獵。乙卯,還都。十月乙丑,京、府及節(jié)度州增置流泉?jiǎng)?wù),凡二十八所。禁糠禪、瓢禪,其停止之家抵罪。乙酉,尚書省奏擬除授而拘以資格,上曰:“日月資考所以待庸常之人,若才行過人,豈可拘以常例?國家事務(wù)皆須得人,汝等不能隨才委使,所以事多不治。朕固不知用人之術(shù),汝等務(wù)循資守格,不思進(jìn)用才能,豈以才能見用,將奪己之祿位乎?不然,是無知人之明也。群臣皆曰:“臣等豈敢蔽賢,才識不逮耳。”上顧謂右丞張汝霖曰:“前世忠言之臣何多,今日何少也?”汝霖對曰:“世亂則忠言進(jìn),承平則忠言無所施!鄙显唬骸昂未鸁o可言之事,但古人知無不言,今人不肯言耳!”汝霖不能對。十一月戊戌,以改葬熙陵,詔中外。上謂侍臣曰:“凡修身者,喜怒不可太極,怒極則心勞,喜極則氣散,得中甚難,是故節(jié)其喜怒,以思安身。今宮中一歲未嘗責(zé)罰人也。”庚子,太白晝見。詔南京、大名府等處避水逃移不能復(fù)業(yè)者,官與津濟(jì)錢,仍量地頃畝給以耕牛。甲辰,以河中尹田彥皋等為賀宋正旦使。戊申,上謂宰臣曰:“制條以拘于舊律,間有難解之辭。夫法律歷代損益而為之,彼智慮不及而有乖違本意者,若行刪正,令眾易曉,有何不可。宜修之,務(wù)令明白!庇兴咀嘀匦奚暇┯莸睿现^宰臣曰:“宮殿制度,茍務(wù)華飾,必不堅(jiān)固。今仁政殿遼時(shí)所建,全無華飾,但見它處歲歲修完,惟此殿如舊,以此見虛華無實(shí)者,不能經(jīng)久也。今土木之工,滅裂尤甚,下則吏與工匠相結(jié)為奸,侵克工物,上則戶工部官支錢度材,惟務(wù)茍辦,至有工役才畢,隨即欹漏者,奸弊茍且,勞民費(fèi)財(cái),莫甚于此。自今體究,重抵以罪!备纾现^宰臣曰:“朕近讀《漢書》,見光武所為,人有所難能者。更始既害其兄伯升,當(dāng)亂離之際,不思報(bào)怨,事更始如平日,人不見戚容,豈非人所難能乎?此其度量蓋將大有為者也,其他庸主豈可及哉。”右丞張汝霖曰:“湖陽公主奴殺人,匿主車中,洛陽令董宣從車中曳奴下,殺之。主人奏,光武欲殺宣,及聞宣言,意遂解,使宣謝主,宣不奉詔。主以言激怒光武,光武但笑而已,更賜宣錢三十萬!鄙显唬骸肮馕渎勚毖远,可謂賢主矣,令宣謝主,則非也。高祖英雄大度,駕馭豪杰,起自布衣,數(shù)年而成帝業(yè),非光武所及,然及即帝位,猶有布衣粗豪之氣,光武所不為也。”癸丑,幸太尉克寧第。 十二月丙寅,以大理正移剌彥拱為高麗生日使。乙亥,上不豫。庚辰,赦天下。乙酉,詔皇太孫景攝政,居慶和殿東廡。丙戌,以太尉、左丞相徒單克寧為太尉兼尚書令,平章政事襄為尚書右相,右丞張汝霖為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完顏婆盧火罷,以戶部尚書劉暐為參知政事。戊子,詔尚書令徒單克寧、右丞相相襄、平章政事張汝霖宿于內(nèi)殿。 二十九年正月壬辰朔,上大漸,不能視朝。詔遣宋高麗、夏賀正旦使還。癸巳,上崩于福安殿,壽六十七;侍珜O即皇帝位。己亥,殯于大安殿。三月辛卯朔,上尊謚曰光天興運(yùn)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四月乙酉,葬興陵。 贊曰:世宗之立,雖由勸進(jìn),然天命人心之所歸,雖古圣賢之君,亦不能辭也。蓋自太祖以來,海內(nèi)用兵,寧歲無幾。重以海陵無道,賦役繁興,盜賊滿野,兵甲并起,萬姓盼盼,國內(nèi)騷然,老無留養(yǎng)之丁,幼無顧復(fù)之愛,顛危愁困,待盡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禍亂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載,而南北講好,與民休息。于是躬節(jié)儉,崇孝弟,信賞罰,重農(nóng)桑,慎守令之選,嚴(yán)廉察之責(zé),卻任得敬分國之請,拒趙位寵郡縣之獻(xiàn),孳孳為治,夜以繼日,可謂得為君之道矣!當(dāng)此之時(shí),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余,刑部歲斷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號稱“小堯舜”,此其效驗(yàn)也。然舉賢之急,求言之切,不絕于訓(xùn)辭,而群臣偷安茍祿,不能將順其美,以底大順,惜哉!

 

金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jì)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議修于元世祖中統(tǒng)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別議論過修史的事,都因義例難定未付諸實(shí)行,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決定“各與正統(tǒng)”,《遼》、《金》、《宋》三史分別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時(shí)間。元朝脫脫等主持編修的《金史》,是宋、遼、金三史中編撰得最好的一部,具體參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顏、趙時(shí)敏、費(fèi)著、商企翁,鐵木爾塔識、張起巖、歐陽玄、王沂、楊宗瑞等,其中歐陽玄的貢獻(xiàn)最為突出,他制訂《金史》撰修的發(fā)凡舉例,書中的論、贊、表、奏皆他屬筆。從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開始編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書。全書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紀(jì)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記載了上起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阿骨打稱帝,下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共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第十九 卷二十 志第一
卷二十一 志第二 卷二十二 志第三
卷二十三 志第四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卷二十五 志第六 卷二十六 志第七
卷二十七 志第八 卷二十八 志第九
卷二十九 志第十 卷三十 志第十一
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
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卷三十八 志第十九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 卷四十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三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八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卷六十 表第二
卷六十一 表第三 卷六十二 表第四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附錄 進(jìn)金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