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元史

 

卷二百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高麗 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別種嘗居之。其地東至新羅,南至百濟,皆跨大海,西北度遼水接營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國都曰平壤城,即漢樂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號鴨淥江,而平壤在其東南,因恃以為險。后辟地益廣,并古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而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國至唐乾封初而國亡。垂拱以來,子孫復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時,代主其國遷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燾凡二十七王,歷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入元,太祖十一年,契丹人金山、元帥六哥等領眾九萬余竄入其國。十二年九月,攻拔江東城據(jù)之。十三年,帝遣哈只吉、札剌等領兵征之。國人洪大宣詣軍中降,與哈只吉等同攻圍之。高麗王(名缺)奉牛酒出迎王師,且遣其樞密院使、吏部尚書、上將軍、翰林學士承旨趙沖共討滅六哥。札剌與沖約為兄弟。沖請歲輸貢賦,札剌曰:“爾國道遠,難于往來,每歲可遣使十人入貢。”十二月,札剌移文取兵糧,送米一千斛。十四年正月,遣其權(quán)知閣門祗候尹公就、中書注書崔逸以結(jié)和牒文送札剌行營,札剌遣使報之。高麗王以其侍御史樸時允為接伴使迎之。帝又遣蒲里岱也持詔往諭之,高麗王迎拜設宴。九月,皇太弟、國王及元帥合臣、副元帥札剌等各以書遣宣差大使慶都忽思等十人趣其入貢,尋以方物進。十五年九月,大頭領官堪古苦、首古歟等復以皇太弟、國王書趣之,仍進方物。十六年七月,有旨,諭以伐女直事,始奉表陳賀。八月,著古歟使其國。十月,喜速不瓜等繼使焉。十七年十月,詔遣著古歟等十二人至其國,察其納款之實。十八年八月,宣差山術(shù)䴙等十二人復以皇太弟、國王書趣其貢獻。十九年二月,著古歟等復使其國;十二月,又使焉,盜殺之于途,自是連七歲絕信使矣。 太宗三年八月,命撒禮塔征其國,國人洪福源迎降于軍,得福源所率編民千五百戶,旁近州郡亦有來師者。撒禮塔即與福源攻未附州郡,又使阿兒禿與福源抵王京,招其主王皞,皞遣其弟懷安公王侹請和,許之。置京、府、縣達魯花赤七十二人監(jiān)之,遂班師。十一月,元帥蒲桃、迪巨、唐古等領兵至其王京,皞遣使奉牛酒迎之。十二月一日,復遣使勞元帥于行營。明日,其使人與元帥所遣人四十余輩入王城,付文牒。又明日,皞遣王侹等詣撒禮塔屯所犒師。四年正月,帝遣使以璽書諭皞。三月,皞遣中郎將池義源,錄事洪巨源、金謙等赍國贐牒文送撒禮塔屯所。四月,皞遣其將軍趙叔昌、御史薛慎等奉表入朝。五月,復下詔諭之。六月,皞盡殺朝廷所置達魯花赤七十二人以叛,遂率王京及諸州縣民竄海島。洪福源集余民保聚,以俟大兵。八月,復遣撒禮塔領兵討之,至王京南,攻其處仁城,中流矢卒。別將鐵哥以軍還。其已降之人,令福源領之。十月,皞遣其將軍金寶鼎、郎中趙瑞章上表陳情。五年四月,詔諭皞悔過來朝,且數(shù)其五罪:“自平契丹賊、殺札剌之后,未嘗遣一介赴闕,罪一也。命使赍訓言省諭,輒敢射回,罪二也。爾等謀害著古歟,乃稱萬奴民戶殺之,罪三也。命汝進軍,仍令汝弼入朝,爾敢抗拒,竄諸海島,罪四也。汝等民戶不拘集見數(shù),輒敢妄奏,罪五也!笔,皞復遣兵攻陷已附西京等處降民,劫洪福源家。六年,福源得請,領其降民遷居東京,賜佩金符。七年,命唐古與洪福源領兵征之。九年,拔其龍岡、咸從等十余城。 十年五月,其國人趙玄習、李元祐等率二千人迎降,命居東京,受洪福源節(jié)制,且賜御前銀符,使玄習等佩之,以招未降民戶。又李君式等十二人來降,待之如玄習焉。十二月,皞遣其將軍金寶鼎、御史宋彥琦等奉表入朝。十一年五月,詔征皞?cè)氤,皞以母喪辭。六月,乃遣其禮賓卿盧演、禮賓少卿金謙充進奉使、副,奉表入朝。十月,有旨諭皞,征其親朝于明年。十二月,皞遣其新安公王佺與寶鼎、彥琦等百四十八人奉表入貢。十二年三月,又遣其右諫議大夫趙修、閣門祗候金成寶等奉表入貢。五月,復下詔諭之。十二月,皞遣其禮賓少卿宋彥琦、侍御史權(quán)韙充行李使入貢。是歲,攻拔昌、朔等州。十三年秋,皞以族子綧為己子人質(zhì)。當定宗、憲宗之世,歲貢不入,故自定宗二年至憲宗八年,凡四命將征之,凡拔其城十有四。憲宗末,皞遣其世子倎入朝。 世祖中統(tǒng)元年三月,皞卒,命倎歸國為高麗國王,以兵衛(wèi)送之,仍赦其境內(nèi)。制曰: 我太祖皇帝肇開大業(yè),圣圣相承,代有鴻勛,芟夷群雄,奄有四海,未嘗專嗜殺也。凡屬國列侯,分茅錫土,傳祚子孫者,不啻萬里,孰非向之勍敵哉。觀乎此,則祖宗之法不待言而章章矣。今也,普天之下未臣服者,惟爾國與宋耳。宋所恃者長江,而長江失險;所藉者川、廣,而川、廣不支。邊戍自徹其藩籬,大軍已駐乎心腹,鼎魚幕燕,亡在旦夕。爾初以世子奉幣納款,束身歸朝,含哀請命,良可矜憫,故遣歸國,完復舊疆,安爾田疇,保爾室家,弘好生之大德,捐宿構(gòu)之細故也。用是已嘗戒敕邊將,斂兵待命,東方既定,則將回戈于錢塘。迨余半載,乃知爾國內(nèi)亂渝盟,邊將復請戒嚴,此何故也?以謂果內(nèi)亂耶,權(quán)臣何不自立,而立世孫?以謂傳聞之誤耶,世子何不之國而盤桓于境上也?豈以世子之歸愆期,而左右自相猜疑,私憂過計而然耶?重念島嶼殘民,久罹涂炭,窮兵極討,殆非本心。且御失其道,則天下狙詐咸作敵;推赤心置人腹中,則反側(cè)之輩自安矣。悠悠之言,又何足校。申命邊閫,斷自予衷,無以逋逃間執(zhí)政,無以飛語亂定盟。惟事推誠,一切勿問。宜施曠蕩之恩,一新遐邇之化。自尚書金仁雋以次,中外枝黨、官吏、軍民,圣旨到日已前,或有首謀內(nèi)亂,旅拒王師,已降附而還叛,因仇讎而擅殺,無所歸而背主亡命,不得已而隨眾脅從,應據(jù)國人但曾犯法,罪無輕重咸赦除之。世子其趣裝命駕,歸國知政,解仇釋憾,布德施恩。緬惟瘡痍之民,正在撫綏之日,出彼滄溟,宅于平壤。賣刀劍而買牛犢,舍干戈而操耒耜,凡可援濟,毋憚勤勞。茍富庶之有征,冀禮義之可復,亟正疆界,以定民心,我?guī)煵坏糜庀抟印4筇栆怀,朕不食言。復有敢踵亂犯上者,非干爾主,乃亂我典刑,國有常憲,人得誅之。於戲!世子其王矣,往欽哉,恭承丕訓,永為東藩,以揚我休命。 四月,復降旨諭倎曰:“朕祗若天命,獲承祖宗休烈,仰惟覆燾,一視同仁,無遐邇小大之間也。以爾歸款,既冊為王還國,今得爾與邊將之書,因知其上下之情,朕甚憫焉!眰伹蟪鏊完,免軍馬侵擾,還被虜及逃民,皆從之。詔班師,乃赦其境內(nèi)。六月,倎遣其子永安公僖、判司宰事韓即入賀即位,以國王封冊、王印及虎符賜之。是月,又下詔撫諭之。 二年三月,遣使入貢,四月,倎入朝。六月,倎更名禃,遣其世子愖奉表以聞。八月,賜禃玉帶一,遣侍衛(wèi)將軍孛里察、禮國郎中高逸民護愖還國。九月,禃遣其侍御史張鎰奉表入謝。十月,帝遣阿的迷失、焦天翼持詔,諭以開榷場事。三年正月,罷互市。諸王塔察兒請置鐵冶,從之。請立互市,不從。賜禃歷,后歲以為常,禃遣使入謝,優(yōu)詔答之。四月,禃遣其左諫議大夫樸倫、郎將辛洪成等奉表入朝。六月,遣使入貢。八月,樸倫等還,賜西錦三段、間金熟綾六段。十月,詔諭禃籍編民,出師旅,輸糧餉,助軍儲。是月,禃遣使入貢。四年二月,以禃不答詔書,詰其使者。禃表乞俟民生稍集,然后惟命。帝以其辭意懇實,允之。朝貢物數(shù),亦命稱其力焉。自三月至于六月,禃凡三遣使入貢,賜禃羊五百。十一月,禃以免置驛籍民等事,遣其翰林學士韓就奉表入謝。五年正月丁丑朔,禃遣使奉表入賀,諭還使,令禃親朝京師。四月,以西北諸王率眾款附,擬今歲朝王公群牧于上都,又遣必阇赤古乙獨征禃入朝,修世見之禮。五月,禃遣其借國子祭酒張鎰從古乙獨入見,六月乃親朝。九月,帝以改中統(tǒng)五年為至元元年,遣郎中路得成持赦令,與禃郎將康允紹頒其國。十月,禃入朝。十二月,遣禃還國。是年春,禃遣使入貢。自是終世祖三十一年,其國入貢者凡三十有六。 至元三年二月,立沈州,以處高麗降民。帝欲通好日本,以高麗與日本鄰國,可為鄉(xiāng)導,八月,遣國信使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計議官伯德孝先等使日本,先至高麗諭旨。十二月,禃遣其樞密院副使宋君斐、借禮部侍郎金贊等導詔使黑的、殷弘等往日本,不至而還。四年正月,禃遣君斐等奉表從黑的等入朝。六月,帝以禃飾辭,令去使徒還,復遣黑的與君斐等以詔諭禃,委以日本事,以必得其要領為期。九月,禃遣其起居舍人潘阜、書狀官李挺充國信使,持書詣日本。 五年正月,禃遣其弟淐入朝。帝以禃見欺,于淐面數(shù)其事切責之,特遣北京路總管兼大定府尹于也孫脫、禮部郎中孟甲持詔諭 禃,其略曰:“向請撤兵,則已撤之矣。三年當去水就陸,而前言無征也。又太祖法制,凡內(nèi)屬之國,納質(zhì)、助軍、輸糧、設驛、編戶籍、置長官,已嘗明諭之,而稽延至今,終無成言。在太宗時,王綧等已入質(zhì),驛傳亦粗立,余率未奉行。今將問罪于宋,其所助士卒舟艦幾何?輸糧則就為儲積,至若設官及戶版事,其意謂何?故以問之。”三月,于也孫脫等至其國。四月,禃遣其門下侍郎李藏用奉表與也孫脫等入朝。五月,帝敕藏用曰:“往諭爾主,速以軍數(shù)實奏,將遣人督之。今出軍,爾等必疑將出何地,或欲南宋,或欲日本,爾主當造舟一千艘,能涉大海可載四千石者。”藏用曰:“舟艦之事即當應命,但人民殘少,恐不及期。往者臣國有軍四萬,三十余年間死于兵疫,今止有牌子頭、五十戶、百戶、千戶之類虛名,而無軍卒!钡墼唬骸八勒哂兄,生者亦有之!辈赜迷唬骸百囀サ拢猿繁詠,有生長者僅十歲耳!钡塾衷唬骸白誀杹碚哐裕V兄,于宋得便風可三日而至,日本則朝發(fā)而夕至。舟中載米,海中捕魚而食之,則豈不可行乎?”又敕藏用曰:“歸可以此言諭爾主!逼咴,詔都統(tǒng)領脫朵兒、武德將軍統(tǒng)領王國昌、武略將軍副統(tǒng)領劉杰等使其國,與其來朝者大將軍崔東秀偕行。八月,至其國,禃出升天府迎之,蓋諭以閱軍造船也。九月,以禃表奏潘阜等奉使無功而還,復遣黑的等使日本,詔禃遣重臣導送。十二月,禃遣其知門下省事申思全、禮部侍郎陳井、起居舍人潘阜等從國信使黑的等赴日本,借禮部侍郎張鎰奉表從脫朵兒入朝。 六年正月,禃遣其大將軍康允紹奉表奏誅權(quán)臣金俊等。三月,禃復遣申思佺奉表從黑的入朝。六月,禃遣其世子愖入朝。賜禃玉帶一,愖金五十兩,從官銀幣有差。七月,帝遣明威將軍都統(tǒng)領脫朵兒、武德將軍統(tǒng)領王國昌、武略將軍副統(tǒng)領劉杰相視耽羅等處道路,詔禃選官引達,以人言耽羅海道往南宋、日本甚易故也。 八月,世子愖至朝,奏本國臣下擅廢禃立其弟安慶公淐事。詔遣使臣斡朵思不花、李諤等至其國詳問之。九月,其樞密院副使金方慶奉表從斡朵思不花等入朝。樞密院御史臺奏,世子愖言:“朝廷若出征,能辦軍三千,備糧五月,如官軍入境,臣宜同往,庶不驚擾!钡廴恢Tt授世子愖特進、上柱國,敕愖率兵三千赴其國難。命抄不花往征其國,以病不果行,詔遣蒙哥都代之。十月,帝以禃、淐廢置乃林衍所為,遣中憲大夫兵部侍郎黑的、淄萊路總管府判官徐世雄詔禃、淐、衍等以十二月同詣闕下,面陳情實,聽其是非。又遣國王頭輦哥等率兵壓境,如逾期不至,即當窮治首惡,進兵剿戮。命趙璧行中書省于東京,仍詔諭高麗國軍民。十一月,高麗都統(tǒng)領崔坦等以林衍作亂,挈西京五十余城入附。遣斷事官別同瓦馳驛于王綧、洪茶丘所管實科差戶內(nèi)簽軍至東京,付樞密院,得三千三百人。高麗西京都統(tǒng)李延齡乞益兵,遣忙哥都率兵二千赴之。 樞密院臣議征高麗事。初,馬亨以為:“高麗者,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今雖來朝,其心難測。莫若嚴兵假道,以取日本為名,乘勢可襲其國,定為郡縣。”亨又言:“今既有釁端,不宜遣兵伐之。萬一不勝,上損國威,下?lián)p士卒。彼或上表言情,宜赦其罪戾,減其貢獻,以安撫其民,庶幾感慕圣化。俟南宋已平,彼有他志,回兵誅之,亦未晚也。”前樞密院經(jīng)歷馬希驥亦言:“今之高麗,乃古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并而為一。大抵藩鎮(zhèn)權(quán)分則易制,諸侯強盛則難臣。驗彼州城軍民多寡,離而為二,分治其國,使權(quán)侔勢等,自相維制,則徐議良圖,亦易為區(qū)處耳!焙诘牡戎疗鋰,禃受詔復位,遣借禮部侍郎樸杰從黑的等奉表入朝。十二月,乃親朝京師。 七年正月,遣使言:“比奉詔,臣已復位,令從七百人入覲!痹t令從四百人來,余留之西京。詔西京內(nèi)屬,改東寧府,畫慈悲嶺為界,以忙哥都為安撫使,佩虎符,率兵戍其西境。詔諭其國僚屬軍民以討林衍之故,其略曰:“朕即位以來,閔爾國久罹兵亂,冊定爾主,撤還兵戍,十年之間,其所以撫護安全者,靡所不至。不圖逆臣林衍自作弗靖,擅廢易國王禃,脅立安慶公淐,詔令赴闕,復稽延不出,豈可釋而不誅。已遣行省率兵東下,惟林衍一身是討。其安慶公淐本非得已,在所寬宥。自余脅從詿誤,一無所問!倍,遣軍送禃就國,詔諭高麗國官吏軍民曰;“朕惟臣之事君,有死無二,不意爾國權(quán)臣,輒敢擅廢國主。彼既驅(qū)率兵眾,將致爾眾危擾不安,以汝黎庶之故,特遣兵護送國王禃還國,奠居舊京,命達魯花赤同往鎮(zhèn)撫,以靖爾邦。惟爾東土之人,不知為汝之故,必生疑懼,爾眾咸當無畏,按堵如故。已別敕將帥,嚴戒兵士勿令侵犯。汝或妄動,汝妻子及汝身當致俘略,宜審思之! 初,有旨令頭輦哥行省駐西京,而以忙哥都、趙良弼充安撫使,與禃俱入其京;既而復令行省入其王京,而以脫朵兒充其國達魯花赤,罷安撫司。四月,東京行尚書省軍近西京,遣徹徹都等同禃之臣鄭子玙等持省札召高麗國令公林衍。使還,言:“衍已死,子惟茂襲令公位。其國侍郎洪文系、尚書宋宗禮,殺惟茂及衍婿崔宗紹。惟茂弟惟栶自剄。衍黨裴仲孫等復集余眾,立禃庶族承化侯為王,竄入珍島!贝筌姶瓮蹙┪麝P城,遣人收系林衍妻子。行省與禃議遷江華島居民于王京,仍宣詔撫綏之,禃弗從,至入居其舊京,始從行省之議。六月,禃遣人報有朝廷逃軍與承化侯者以三別抄軍叛。世子愖復言:“叛兵據(jù)江華島,宜率軍水陸進擊之。”禃復報叛兵悉遁去。世子愖言:“叛兵劫府庫,燒圖籍,逃入海中!毙惺∈谷艘椊A島中百姓皆空,島之東南,相距約四十里,叛兵乘船候風,勢欲遁。于是即命乃顏率眾追擊之。七月,丞相安童等言,頭輦哥等遣大托、忙古䴙來言,令阿海領軍一千五百,屯王京伺察其國中。遂以阿海為安撫使。十一月,中書省臣言于高麗設置屯田經(jīng)略司。以忻都、史樞為鳳州等處經(jīng)略使,佩虎符,領軍五千屯田于金州;又令洪茶丘以舊領民二千屯田,阿剌帖木兒為副經(jīng)略司,總轄之,而罷阿海軍。 閏十一月,世子愖還。有詔諭禃以其陪臣元傅等妄奏頭輦哥國王為頭行省官員數(shù)事,及其國私與南宋、日本交通,又往年所言括兵造船至今未有成效,且謂自此以往或先有事南宋,或先有事日本,兵馬、船艦、資糧,早宜措置。是月,又詔禃曰:“向嘗遣信使通問日本,不謂執(zhí)迷固難以善言開諭,此卿所知。將經(jīng)略于彼,敕有司發(fā)卒屯田,為進取之計,庶免爾國他日轉(zhuǎn)輸之勞。仍遣使持書,先示招懷。卿其悉心盡慮,俾贊方略,期于有成,以稱朕意。”初,林衍之變,百姓驚擾,至是下詔撫慰之。 十二月,詔諭禃送使通好日本,曰:“朕惟日本自昔通好中國,實相密邇,故嘗詔卿導達去使,講信修睦,為其疆吏所梗,竟不獲明諭朕心。后以林衍之亂,故不暇及。今既輯寧爾家,遣少中大夫、秘書監(jiān)趙良弼充國信使,期于必達。仍以忽林赤、王國昌、洪茶丘將兵送抵海上。比國信使還,姑令金州等處屯駐。所需糧餉,卿專委官赴彼,逐近供給,并鳩集金州旁左船艦,于金州需待,無致稽緩匱乏! 八年正月,禃遣其樞密使金煉奉表入見,請結(jié)婚。安撫使阿海略地珍島,與逆黨遇,多所亡失。中書省臣言諜知珍島余糧將竭,宜乘弱攻之,詔不許。二月,命忽都答兒持詔諭裴仲孫。三月,仲孫乞諸軍退屯,然后內(nèi)附,忻都未從其請,有詔諭之。四月,忻都言仲孫稽留詔使,負固不服,乞與虎林赤、王國昌分道進討,從之。以討珍島諭禃。五月,忻都與史樞、洪茶丘大敗珍島賊,獲承化侯斬之,其黨金通精走耽羅。七月,禃遣其上將軍鄭子玙奉表謝平珍島。世子愖率其尚書右丞宋玢、軍器監(jiān)薛公儉等衣冠胤胄二十八人入侍。八月,忽林赤赴鎮(zhèn)邊合浦縣屯所。九月,禃遣其通事別將徐稱導送宣撫趙良弼使日本。帝遣愖還國。十一月,禃遣其同知樞密院事李昌慶奉表謝許婚事。九年正月,禃遣其別將白琚偕張鐸等十二人奉表入見。世子愖以其國尚書右丞宋玢、玢父上將軍宗禮討林惟茂狀,言其功于中書省。遣郎中不花、馬璘使高麗,諭以供戰(zhàn)船輸軍糧事。二月,禃致書日本,使通好于朝。六月,遣西京屬城諸達魯花赤及質(zhì)子金鎰等歸國。十年正月,禃遣其世子愖入朝。四月,經(jīng)略使忻都同洪茶丘領兵入海,攻拔耽羅城,禽金通精等,奉詔誅之。六月,禃遣其大將軍金忻表奏攻破濟州。九月,禃屢言:“小國地狹,比歲荒歉,其生券軍乞駐東京!痹t令營北京界,仍敕東京路運米二萬石賑之。達魯花赤焦天翼還朝。 十一年正月己卯朔,宮闕告成,帝始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禃遣其少卿李義孫等入賀。三月,遣木速塔八、撒本合持詔使高麗簽軍五千六百人助征日本。五月,皇女忽都魯揭里迷失下嫁于世子愖。七月,其樞密院副使奇蘊奉表告王禃薨,命世子愖襲爵,詔諭高麗國王宗族及大小官員百姓人等,其略曰:“國王禃存日,屢言世子愖可為繼嗣。今令愖襲爵為王。凡在所屬,并聽節(jié)制!卑嗽,世子愖還至其國襲位。九月,遣其齊安侯王淑上表謝恩。十一月,皇女入京城。愖復遣其判閣門事李信孫等奉表入謝。十二月,以黑的為高麗達魯花赤,李益受代還。十二年七月,黑的還朝。十一月,遣使諭愖改官職名號,愖遣其帶方侯王澄率衣冠子弟二十人入侍。以石抹天衢充副達魯花赤。 十三年七月,愖遣其僉議中贊金方慶奉表賀平宋。十一月,愖遣其判秘書寺事朱悅奉表,奏改名賰。十四年正月,金方慶等為亂,命愖治之,仍命忻都、洪茶丘飭兵御備。十五年一月,賰以達魯花赤石抹天衢秩滿未代,請復留三年,從之。東征元帥府上言:“以高麗侍中金方慶與其子忄受、愃、恂,婿趙卞等,陰養(yǎng)死士四百人,匿鎧仗器械,造戰(zhàn)艦,積糧餉,欲謀作亂,捕方慶等按驗得實,已流諸海島。然高麗初附,民心未安,可發(fā)征日本還卒二千七百人,置長吏,屯忠清、全羅諸處,鎮(zhèn)撫外夷,以安其民;復令士卒備牛畜耒耜,為來歲屯田之計!逼咴拢蔫T駙馬高麗王印賜賰。十六年正月,敕其國置大灰艾州、東京、柳石、孛落四驛。十七年五月,賰以民饑,乞貸糧萬石,從之。七月,以其國初置驛站,民乏食,命給糧一歲,仍禁使臣往來勿求索飲食。十月,加賰開府儀同三司、中書左丞相、行中書省事。十八年二月,賰言本國必阇赤不諳行移文字,請除郎中員外各一員以為參佐。賰又請易宣命職銜,增駙馬字,從之。六月,賰言本國置驛四十,民畜凋弊。敕并為二十站,仍給馬價八百錠。八月,升其僉議府為從三品。十一月,金州等處置鎮(zhèn)邊萬戶府,以控制日本。十九年正月,賰以日本寇其邊?ひ,燒居室掠子女而去,請發(fā)阇里帖木兒麾下蒙古軍五百人戍金州,又從之。二十年五月,立征東行中書省,以高麗國王與阿塔海共事。二十八年五月,以賰子謜為世子,授特進、上柱國,賜銀印。十月,以其國饑,給以米二十萬斛。 三十年二月,賰遣使入奏,復更名昛,及乞功臣號。制曰:“特進、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駙馬高麗王昛,世守王爵,選尚我家。載旌藩屏之功,宜示褒嘉之寵?少n號推忠宣力定遠功臣,余如故。益懋厥勛,對揚休命!笔辉拢瑫Z入朝。成宗元貞二年七月,升其僉議司為二品。大德元年十一月,封昛為逸壽王,以世子謜為高麗王,從所請也。二年七月,中書省臣奏謜有罪當廢,復以其父昛為王。 三年正月,昛遣使入貢。丞相完澤等言:“世祖時,或言高麗僣設省、院、臺,有旨罷之,其國遂改立僉議府、密直司、監(jiān)察司。今謜加其臣趙仁規(guī)司徒、司空、侍中之職。又昛給仁規(guī)赦九死獎諭文書。又擅寫皇朝帝系,及自造歷,加其女為令妃。又立資政院,以崔沖紹為興祿大夫。又嘗奉太后旨,公主與謜兩位下怯薛䴙合并為一。謜不奉旨。謜又擅殺千戶金呂而以其金符給宦者術(shù)合兒。又仁規(guī)進女侍謜,有巫蠱事。今乞?qū)⑷室?guī)、沖紹發(fā)付京兆、鞏昌兩路安置,不得他適。昛行事不法,謜年少妄殺無辜,乞降詔戒飭!钡勖热室(guī)、沖紹而遣之。二月,詔諭昛并闔境臣民:“自今以始,勉遵守國之規(guī),益謹畏天之戒。凡在官者,各勤乃事,協(xié)力匡贊,毋蹈前非,自干刑憲。緇黃士庶,各安其業(yè)。” 五月,哈散使高麗還,言昛不能服其眾,朝廷宜遣官共理之。遂復立征東行省,命闊里吉思為高麗行省平章政事。九月,昛遣使入貢,以朝廷增置行省,上表陳情,其略言:“累世有勤王之功,凡八十余年,歲修職貢。嘗以世子入侍,得聯(lián)婚帝室,遂為甥舅,實感至恩。使小國不替祖風,永修侯職,是所望也! 四年二月,征東行省平章闊里吉思言:“高麗國王自署官府三百五十八所,官四千五十五員,衣食皆取之民,復苛征之。又其大會,王曲蓋、龍扆、警蹕,諸臣舞蹈山呼,一如朝儀,僣擬過甚!鼻采綎|宣尉使塔察兒、刑部尚書王泰亨赍詔諭之,使厘正以聞。三月,闊里吉思復上言:“僉議司官不肯供報民戶版籍、州縣疆界。本國橫科暴斂,民少官多,刑罰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實難撫治!蔽迥甓拢瑸闀Z罷行省官,有詔諭昛。秋七月,昛上表言:“昔居海島時,嘗用山呼,后改呼千秋。今既奉明詔,一切皆罷。又革官府九十余所,汰官吏二百七十余員。他如雜徭病民、驛騎煩擾驛傳者,亦皆省之。”詔曰:“卿其諭朕意,所言當始終行之,或有不然,寧不羞懼?” 昛自大德二年復位,八年而薨。子謜復襲王位。成宗初年,尚寶塔實憐公主。十一年,進爵沈陽王,繼襲位高麗國王,生子燾。燾受遜位,以仁宗皇慶二年四月封高麗國王。是年,其弟暠立為世子,以其父沈陽王請于朝故也。自皞傳其子禃,禃傳其子昛,昛傳其子謜,謜傳其子燾,燾傳其弟暠。禃初名倎;昛初名愖,又名賰,后乃名昛;謜則更名璋云。 ○耽羅 耽羅,高麗與國也。世祖既臣服高麗,以耽羅為南宋、日本沖要,亦注意焉。至元六年七月,遣明威將軍都統(tǒng)領脫脫兒、武德將軍統(tǒng)領王國昌、武略將軍副統(tǒng)領劉杰往視耽羅等處道路,詔高麗國王王禃選官導送。時高麗叛賊林衍者,有余黨金通精遁入耽羅。九年,中書省臣及樞密院臣議曰:“若先有事日本,未見其逆順之情。恐有后辭,可先平耽羅,然后觀日本后否,徐議其事。且耽羅國王嘗來朝覲,今叛賊逐其主,據(jù)其城以亂,舉兵討之,義所先也。”十年正月,命經(jīng)略使忻都、史樞及洪茶丘等率捕船大小百有八艘,討耽羅賊黨。六月,平之,于其地立耽羅國招討司,屯鎮(zhèn)邊軍千七百人。其貢賦歲進毛施布百匹。招討司后改為軍民都達魯花赤總管府,又改為軍民安撫司。 三十一年,高麗王上言,耽羅之地,自祖宗以來臣屬其國;林衍逆黨既平之后,尹邦寶充招討副使,以計求徑隸朝廷,乞仍舊。帝曰:“此小事,可使還屬高麗!弊允撬鞆碗`高麗。 ○日本 日本國在東海之東,古稱倭奴國,或云惡其舊名,故改名日本,以其國近日所出也。其土疆所至與國王世系及物產(chǎn)風俗,見《宋史》本傳。日本為國,去中土殊遠,又隔大海,自后漢歷魏、晉、宋、隋皆來貢。唐永徽、顯慶、長安、開元、天寶、上元、貞元、元和、開成中,并遣使入朝。宋雍熙元年,日本僧暐然與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奉職貢,并獻銅器十余事。暐然善隸書,不通華言。問其風土,但書以對,云其國中有五經(jīng)書及佛經(jīng)、《白居易集》七十卷。暐然還后,以國人來者曰滕木吉,以僧來者曰寂照。寂照識文字,繕寫甚妙。至熙寧以后,連貢方物,其來者皆僧也。 元世祖之至元二年,以高麗人趙彝等言日本國可通,擇可奉使者。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給虎符,充國信使,禮部侍郎殷弘給金符,充國信副使,持國書使日本。書曰: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qū)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shù)。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藩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于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jié)好,以相親睦。且圣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 黑的等道由高麗,高麗國王王禃以帝命遣其樞密院副使宋君斐、借禮部侍郎金贊等導詔使黑的等往日本,不至而還。四年六月,帝謂王禃以辭為解,令去使徒還,復遣黑的等至高麗諭禃,委以日本事,以必得其要領為期。禃以為海道險阻,不可辱天使,九月,遣其起居舍人潘阜等持書往日本。留六月,亦不得其要領而歸。五年九月,命黑的、弘復持書往,至對馬島,日本人拒而不納,執(zhí)其塔二郎、彌二郎二人而還。六年六月,命高麗金有成送還執(zhí)者,俾中書省牒其國,亦不報。有成留其太宰府守護所者久之。十二月,又命秘書監(jiān)趙良弼往使。書曰:“蓋聞王者無外,高麗與朕既為一家,王國實為鄰境,故嘗馳信使修好,為疆埸之吏抑而弗通。所獲二人,敕有司慰撫,俾赍牒以還,遂復寂無所聞。繼欲通問,屬高麗權(quán)臣林衍構(gòu)亂,坐是弗果。豈王亦因此輟不遣使,或已遣而中路梗塞,皆不可知。不然,日本素號知禮之國,王之君臣寧肯漫為弗思之事乎。近已滅林衍,復舊王位,安集其民,特命少中大夫秘書監(jiān)趙良弼充國信使,持書以往。如即發(fā)使與之偕來,親仁善鄰,國之美事。其或猶豫以至用兵,夫誰所樂為也,王其審圖之!绷煎鰧⑼,乞定與其王相見之儀。廷議與其國上下之分未定,無禮數(shù)可言。帝從之。 七年十二月,詔諭高麗王禃送國信使趙良弼通好日本,期于必達。仍以忽林失、王國昌、洪茶丘將兵送抵海上,比國信使還,姑令金州等處屯駐。八年六月,日本通事曹介升等上言:“高麗迂路導引國使,外有捷徑,倘得便風,半日可到。若使臣去,則不敢同往;若大軍進征,則愿為鄉(xiāng)導。”帝曰:“如此則當思之!本旁,高麗王禃遣其通事別將徐稱導送良弼使日本,日本始遣彌四郎者入朝,帝宴勞遣之。九年二月,樞密院臣言:“奉使日本趙良弼遣書狀官張鐸來言,去歲九月,與日本國人彌四郎等至太宰府西守護所。守者云,曩為高麗所紿,屢言上國來伐;豈期皇帝好生惡殺,先遣行人下示璽書。然王京去此尚遠,愿先遣人從奉使回報!绷煎瞿饲茶I同其使二十六人至京師求見。帝疑其國主使之來,云守護所者詐也。詔翰林承旨和禮霍孫以問姚樞、許衡等,皆對曰:“誠如圣算。彼懼我加兵,故發(fā)此輩伺吾強弱耳。宜示之寬仁,且不宜聽其入見。”從之。是月,高麗王禃致書日本。五月,又以書往,令必通好大朝,皆不報。十年六月,趙良弼復使日本,至太宰府而還。 十一年三月,命鳳州經(jīng)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拔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冬十月,入其國,敗之。而官軍不整,又矢盡,惟虜掠四境而歸。十二年二月,遣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計議官撒都魯丁往使,復致書,亦不報。十四年,日本遣商人持金來易銅錢,許之。十七年二月,日本殺國使杜世忠等。征東元帥忻都、洪茶丘請自率兵往討,廷議姑少緩之。五月,召范文虎,議征日本。八月,詔募征日本士卒。 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萬人征日本。二月,諸將陛辭。帝敕曰:“始因彼國使來,故朝廷亦遣使往,彼遂留我使不還,故使卿輩為此行。朕聞漢人言,取人家國,欲得百姓土地,若盡殺百姓,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實憂之,恐卿輩不和耳。假若彼國人至,與卿輩有所議,當同心協(xié)謀,如出一口答之!蔽逶拢毡拘惺⒆h裴國佐等言:“本省右丞相阿剌罕、范右丞、李左丞先與忻都、茶丘入朝。時同院官議定,領舟師至高麗金州,與忻都、茶丘軍會,然后入征日本。又為風水不便,再議定會于一岐島。今年三月,有日本船為風水漂至者,令其水工畫地圖,因見近太宰府西有平戶島者,周圍皆水,可屯軍船。此島非其所防,若徑往據(jù)此島,使人乘船往一岐,呼忻都、茶丘來會,進討為利。”帝曰:“此間不悉彼中事宜,阿剌罕輩必知,令其自處之。”六月,阿剌罕以病不能行,命阿塔海代總軍事。八月,諸將未見敵,喪全師以還,乃言:“至日本,欲攻太宰府,暴風破舟,猶欲議戰(zhàn),萬戶厲德彪、招討王國佐、水手總管陸文政等不聽節(jié)制,輒逃去。本省載余軍至合浦,散遣還鄉(xiāng)里!蔽磶,敗卒于閶脫歸,言:“官軍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壺島,移五龍山。八月一日,風破舟。五日,文虎等諸將各自擇堅好船乘之,棄士卒十余萬于山下。眾議推張百戶者為主帥,號之曰張總管,聽其約束。方伐木作舟欲還,七日,日本人來戰(zhàn),盡死。余二三萬為其虜去。九日,至八角島,盡殺蒙古、高麗、漢人,謂新附軍為唐人,不殺而奴之。閶輩是也。”蓋行省官議事不相下,故皆棄軍歸。久之,莫青與吳萬五者亦逃還,十萬之眾,得還者三人耳。 二十年,命阿塔海為日本省丞相,與徹里帖木兒右丞、劉二拔都兒左丞募兵造舟,欲復征日本;次餍渴拱杭獌荷涎悦駝冢?qū)嫳。二十一年,又以其俗尚佛,遣王積翁與補陀僧如智往使。舟中有不愿行者,共謀殺積翁,不果至。二十三年,帝曰:“日本未嘗相侵,今交趾犯邊,宜置日本,專事交趾!背勺诖蟮露辏闶∑秸抡乱菜俅饍浩蛴帽毡。帝曰:“今非其時,朕徐思之!比辏采畬幰簧秸,加妙慈弘濟大師,附商舶往使日本,而日本人竟不至。

 

元史

  《元史》是系統(tǒng)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濂(1321~1373)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卷五十 志第三上
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 卷五十二 志第四
卷五十三 志第五 卷五十四 志第六
卷五十五 志第七 卷五十六 志第八
卷五十七 志第九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卷六十四 志第十六
卷六十五 志第十七上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一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四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
卷七十七 志第二十七下 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卷七十九 志第二十九 卷八十 志第三十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卷九十 志第四十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四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五上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卷一百一 志第四十九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一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二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 表第一
卷一百七 表第二 卷一百八 表第三
卷一百九 表第四 卷一百十 表第五上
卷一百十一 表第五下 卷一百十二 表第六上
卷一百十三 表第六下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六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一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二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三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四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五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六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七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八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九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