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元史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七

◎外夷三 ○緬 緬國為西南夷,不知何種。其地有接大理及去成都不遠者,又不知其方幾里也。其人有城郭屋廬以居,有象馬以乘,舟筏以濟。其文字進上者,用金葉寫之,次用紙,又次用檳榔葉,蓋騰譯而后通也。 世祖至元八年,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遣乞䴙脫因等使緬國,招諭其主內(nèi)附。四月,乞䴙脫因等導(dǎo)其使價博來,以聞。十年二月,遣勘馬剌失里、乞䴙脫因等使其國,持詔諭之曰:“間者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差乞䴙脫因?qū)鯂箖r博詣京師,且言向至王國,但見其臣下,未嘗見王,又欲觀吾大國舍利。朕矜憫遠來,即使來使覲見,又令縱觀舍利。益詢其所來,乃知王有內(nèi)附意。國雖云遠,一視同仁。今再遣勘馬剌失里及禮部郎中國信使乞䴙脫因、工部郎中國信副使卜云失往諭王國。誠能謹事大之禮,遣其子弟若貴近臣僚一來,以彰我國家無外之義,用敦永好,時乃之休。至若用兵,夫誰所好,王其思之! 十二年四月,建寧路安撫使賀天爵言得金齒頭目阿郭之言曰:“乞䴙脫因之使緬,乃故父阿必所指也。至元九年三月,緬王恨父阿必,故領(lǐng)兵數(shù)萬來侵,執(zhí)父阿必而去。不得已厚獻其國,乃得釋之。因知緬中部落之人猶群狗耳。比者緬遣阿的八等九人至,乃候視國家動靜也。今白衣頭目是阿郭親戚,與緬為鄰。嘗謂入緬有三道,一由天部馬,一由驃甸,一由阿郭地界,俱會緬之江頭城。又阿郭親戚阿提犯在緬掌五甸,戶各萬余,欲內(nèi)附。阿郭愿先招阿提犯及金齒之未降者,以為引道。”云南省因言緬王無降心,去使不返,必須征討。六月,樞密院以聞。帝曰:“姑緩之!笔辉,云南省始報:“差人探伺國使消息,而蒲賊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齒千額總管阿禾探得國使達緬俱安! 十四年三月,緬人以阿禾內(nèi)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騰越、永昌之間。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路總管信苴日、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伐永昌之西騰越、蒲、驃、阿昌、金齒未降部族,駐札南甸。阿禾告急,忽都等晝夜行,與緬軍遇一河邊,其眾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忽都等軍僅七百人。緬人前乘馬,次象,次步卒;象被甲,背負戰(zhàn)樓,兩旁挾大竹筩,置短槍數(shù)十于其中,乘象者取以擊刺。忽都下令:“賊眾我寡,當先沖河北軍!庇H率二百八十一騎為一隊,信苴日以二百三十三騎傍河為一隊,脫羅脫孩以一百八十七人依山為一隊。交戰(zhàn)良久,賊敗走。信苴日追之三里,抵寨門,旋濘而退。忽南面賊兵萬余,繞出官軍后。信苴日馳報,忽都復(fù)列為三陣,進至河岸,擊之,又敗走。追破其十七寨,逐北至窄山口,轉(zhuǎn)戰(zhàn)三十余里,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日暮,忽都中傷,遂收兵。明日,追之,至千額,不及而還。捕虜甚眾,軍中以一帽或一兩靴一氈衣易一生口。其脫者又為阿禾、阿昌邀殺,歸者無幾。官軍負傷者雖多,惟一蒙古軍獲一象不得其性被擊而斃,余無死者。 十月,云南省遣云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剌丁率蒙古、爨、僰、摩些軍三千八百四十余人征緬,至江頭,深蹂酋首細安立寨之所,招降其磨欲等三百余寨,土官曲蠟蒲折戶四千、孟磨愛呂戶一千、磨柰蒙匡里答八剌戶二萬、蒙忙甸土官甫祿堡戶一萬、木都彈禿戶二百,凡三萬五千二百戶,以天熱還師。 十七年二月,納速剌丁等上言:“緬國輿地形勢皆在臣目中矣。先奉旨,若重慶諸郡平,然后有事緬國。今四川已底寧,請益兵征之!钡垡詥栘┫嗝摾飱Z海,脫里奪海曰:“陛下初命發(fā)合剌章及四川與阿里海牙麾下士卒六萬人征緬,今納速剌丁止欲得萬人!钡墼唬骸笆且印!奔疵鼧忻芸樇妆,修武備,議選將出師。五月,詔云南行省發(fā)四川軍萬人,命藥剌海領(lǐng)之,與前所遣將同征緬。十九年二月,詔思、播、敘諸郡及亦奚不薛諸蠻夷等處發(fā)士卒征緬。 二十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答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fā)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答兒命也罕的斤取道于阿昔江,達鎮(zhèn)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余人。別令都元帥袁世安以兵守其地,積糧餉以給軍士,遣使持輿地圖奏上。 二十二年十一月,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來納款,為孟乃甸白衣頭目䴙塞阻道,不得行,遣<月謄>馬宅者持信搭一片來告,驃甸土官匿俗乞報上司免軍馬入境,匿俗給榜遣<月謄>馬宅回江頭城招阿必立相赴省,且報鎮(zhèn)西、平緬、麗川等路宣慰司、宣撫司,差三摻持榜至江頭城付阿必立相、忙直卜算二人,期以兩月領(lǐng)軍來江頭城,宣撫司率蒙古軍至驃甸相見議事。阿必立相乞言于朝廷,降旨許其悔過,然后差大官赴闕。朝廷尋遣鎮(zhèn)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 二十三年十月,以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并虎符。敕造戰(zhàn)船,將兵六千人征緬,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總之。云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征收金齒、察罕迭吉連地,撥軍一千人。是月,發(fā)中慶府,繼至永昌府,與征緬省官會,經(jīng)阿昔甸,差軍五百人護送招緬使怯烈至太公城。二十四年正月,至忙乃甸。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里所執(zhí),囚于昔里怯答剌之地,又害其嫡子三人,與大官木浪周等四人為逆,云南王所命官阿難答等亦受害。二月,怯烈自忙乃甸登舟,留元送軍五百人于彼。云南省請今秋進討,不聽。既而云南王與諸王進征,至蒲甘,喪師七千余,緬始平,乃定歲貢方物。 大德元年二月,以緬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嘗遣其子信合八的奉表入朝,請歲輸銀二千五百兩、帛千匹、馴象二十、糧萬石,詔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王,賜銀印,子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賜以虎符。三年三月,緬復(fù)遣其世子奉表入謝,自陳部民為金齒殺掠,率皆貧乏,以致上供金幣不能如期輸納。帝憫之,止命間歲貢象,仍賜衣遣還。四年四月,遣使進白象。 五月,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其弟阿散哥也等所殺,其子窟麻剌哥撒八逃詣京師。令忙完禿魯迷失率師往問其罪。蠻賊與八百媳婦國通,其勢張甚。忙完禿魯迷失請益兵,又命薛超兀而等將兵萬二千人征之,仍令諸王闊闊節(jié)制其軍。六月,詔立窟麻剌哥撒八為王,賜以銀印。秋七月,緬賊阿散哥也弟者蘇等九十一人各奉方物入朝,命余人置中慶,遣者蘇等來上都。八月,緬國阿散吉牙等昆弟赴闕,自言殺主之罪,罷征緬兵。 五年九月,云南參知政事高慶、宣撫使察罕不花伏誅。初,慶等從薛超兀而圍緬兩月,城中薪食俱盡,勢將出降,慶等受其重賂,以炎暑瘴疫為辭,輒引兵還。故誅之。十月,緬遣使入貢。 ○占城 占城近瓊州,順風舟行一日可抵其國。世祖至元間廣南西道宣慰使馬成旺嘗請兵三千人、馬三百匹征之。十五年,左丞唆都以宋平遣人至占城,還言其王失里咱牙信合八剌麻哈迭瓦有內(nèi)附意,詔降虎符,授榮祿大夫,封占城郡王。十六年十二月,遣兵部侍郎教化的、總管孟慶元、萬戶孫勝夫與唆都等使占城,諭其王入朝。 十七年二月,占城國王保寶旦拏啰耶邛南詙占把地羅耶遣使貢方物,奉表降。十九年十月,朝廷以占城國主孛由補剌者吾曩歲遣使來朝,稱臣內(nèi)屬,遂命右丞唆都等即其地立省以撫安之。既而其子補的專國,負固弗服,萬戶何子志、千戶皇甫杰使暹國,宣慰使尤永賢、亞闌等使馬八兒國,舟經(jīng)占城,皆被執(zhí),故遣兵征之。帝曰:“老王無罪,逆命者乃其子與一蠻人耳。茍獲此兩人,當依曹彬故事,百姓不戮一人! 十一月,占城行省官率兵自廣州航海至占城港。港口北連海,海旁有小港五,通其國大州,東南止山,西旁木城。官軍依海岸屯駐。占城兵治木城,四面約二十余里,起樓棚,立回回三梢炮百余座。又木城西十里建行宮,孛由補剌者吾親率重兵屯守應(yīng)援。行省遣都鎮(zhèn)撫李天祐、總把賈甫招之,七往,終不服。十二月,招真臘國使速魯蠻請往招諭,復(fù)與天祐、甫偕行,得其回書云:“已修木城,備甲兵,刻期請戰(zhàn)! 二十年正月,行省傳令軍中,以十五日夜半發(fā)船攻城。至期,分遣瓊州安撫使陳仲達、總管劉金、總把栗全以兵千六百人由水路攻木城北面;總把張斌、百戶趙達以三百人攻東面沙觜;省官三千人分三道攻南面。舟行至天明泊岸,為風濤所碎者十七八。賊開木城南門,建旗鼓,出萬余人,乘象者數(shù)十,亦分三隊迎敵,矢石交下。自卯至午,賊敗北,官軍入木城,復(fù)與東北二軍合擊之,殺溺死者數(shù)千人。守城供餉饋者數(shù)萬人悉潰散。國主棄行宮,燒倉廩,殺永賢、亞闌等,與其臣逃入山。十七日,整兵攻大州。十九日,國主使報答者來求降。二十日,兵至大州東南,遣報答者回,許其降,免罪。二十一日,入大州。又遣博思兀魯班者來言:“奉王命,國主、太子后當自來!毙惺飨僦,官軍復(fù)駐城外。二十三日,遣其舅寶脫禿花等三十余人,奉國王信物雜布二百匹、大銀三錠、小銀五十七錠、碎銀一甕為質(zhì),來歸款。又獻金葉九節(jié)標槍曰:“國主欲來,病未能進,先使持其槍來,以見誠意。長子補的期三日請見!笔」賲s其物。寶脫禿花曰:“不受,是薄之也!毙惺《炔豢蓞s,姑令收置,乃以上聞。 寶脫禿花復(fù)令其主第四子利世麻八都八德剌、第五子世利印德剌來見,且言:“先有兵十萬,故求戰(zhàn)。今皆敗散。聞敗兵言,補的被傷已死。國主頰中箭,今小愈,愧懼未能見也,故先遣二子來議赴闕進見事!笔」僖善浞钦孀,聽其還。諭國主早降,且以問疾為辭,遣千戶林子全、總把栗全、李德堅偕往覘之。二子在途先歸。子全等入山兩程,國主遣人來拒,不果見。寶脫禿花謂子全曰:“國主遷延不肯出降,今反揚言欲殺我,可歸告省官,來則來,不來,我當執(zhí)以往!弊尤然貭I。是日,又殺何子志、皇甫杰等百余人。 二月八日,寶脫禿花又至,自言:“吾祖父、伯、叔,前皆為國主,至吾兄,今孛由補剌者吾殺而奪其位,斬我左右二大指。我實怨之。愿禽孛由補剌者吾、補的父子,及大拔撒機兒以獻。請給大元服色!毙惺≠n衣冠,撫諭以行。十三日,居占城唐人曾延等來言:“國主逃于大州西北鴉候山,聚兵三千余,并招集他郡兵未至,不日將與官軍交戰(zhàn)。懼唐人泄其事,將盡殺之。延等覺而逃來!笔迦,寶脫禿花偕宰相報孫達兒及撮及大師等五人來降。行省官引曾延等見,寶脫禿花詰之,曰:“延等奸細人也,請系縲之。國主軍皆潰散,安敢復(fù)戰(zhàn)!庇盅裕骸敖裎锤街菘し彩,每州遣一人招之。舊州水路,乞行省與陳安撫及寶脫禿花各遣一人乘舟招諭攻取。陸路則乞行省官陳安撫與己往禽國主、補的及攻其城。”行省猶信其言,調(diào)兵一千屯半山塔,遣子全、德堅等領(lǐng)軍百人,與寶脫禿花同赴大州進討,約有急則報半山軍。子全等比至城西,寶脫禿花背約間行,自北門乘象遁入山。官軍獲諜者曰:“國主實在鴉候山立寨,聚兵約二萬余,遣使交趾、真臘、阇婆等國借兵,及征賓多龍、舊州等軍未至!笔眨踩f戶張颙等領(lǐng)兵赴國主所樓之境。十九日,颙兵近木城二十里。賊浚濠塹,拒以大木,官軍斬刈超距奮擊,破其二千余眾。轉(zhuǎn)戰(zhàn)至木城下,山林阻隘不能進,賊旁出截歸路,軍皆殊死戰(zhàn),遂得解還營。行省遂整軍聚糧,創(chuàng)木城,遣總管劉金,千戶劉涓、岳榮守御。 二十一年三月六日,唆都領(lǐng)軍回。十五日,江淮省所遣助唆都軍萬戶忽都虎等至占城唆都舊制行省舒眉蓮港,見營舍燒盡,始知官軍已回。二十日,忽都虎令百戶陳奎招其國主來降。二十七日,占城主遣王通事者來稱納降。忽都虎等諭令其父子奉表進獻。國主遣文勞邛大巴南等來稱,唆都除蕩其國,貧無以獻,來年當備禮物,令嫡子入朝。四月十二日,國主令其孫濟目理勒蟄、文勞邛大巴南等奉表歸款。 是年,命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奉鎮(zhèn)南王脫歡發(fā)兵,假道交趾伐占城,不果行。 ○暹 暹國,當成宗元貞元年,進金字表,欲朝廷遣使至其國。比其表至,已先遣使,蓋彼未之知也。賜來使素金符佩之,使急追詔使同往。以暹人與麻里予兒舊相仇殺,至是皆歸順,有旨諭暹人“勿傷麻里予兒,以踐爾言”。 大德三年,暹國主上言,其父在位時,朝廷嘗賜鞍轡、白馬及金縷衣,乞循舊例以賜。帝以丞相完澤答剌罕言“彼小國而賜以馬,恐其鄰忻都輩譏議朝廷”,仍賜金縷衣,不賜以馬。 ○爪哇 爪哇在海外,視占城益遠。自泉南登舟海行者,先至占城而后至其國。其風俗土產(chǎn)不可考,大率海外諸蕃國多出奇寶,取貴于中國,而其人則丑怪,情性語言與中國不能相通。世祖撫有四夷,其出師海外諸蕃者,惟爪哇之役為大。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詔福建行省除史弼、亦黑迷失、高興平章政事,征爪哇;會福建、江西、湖廣三行省兵凡二萬,設(shè)左右軍都元帥府二、征行上萬戶四,發(fā)舟千艘,給糧一年、鈔四萬錠,降虎符十、金符四十、銀符百、金衣段百端,用備功賞。亦黑迷失等陛辭。帝曰:“卿等至爪哇,明告其國軍民,朝廷初與爪哇通使往來交好,后刺詔使孟右丞之面,以此進討。”九月,軍會慶元。弼、亦黑迷失領(lǐng)省事,赴泉州;興率輜重自慶元登舟涉海。十一月,福建、江西、湖廣三省軍會泉州。十二月,自后渚啟行。 三十年正月,至構(gòu)欄山議方略。二月,亦黑迷失、孫參政先領(lǐng)本省幕官并招諭爪哇等處宣慰司官曲出海牙、楊梓、全忠祖,萬戶張塔剌赤等五百余人,船十艘,先往招諭之。大軍繼進于吉利門。弼、興進至爪哇之杜并足,與亦黑迷失等議,分軍下岸,水陸并進。弼與孫參政帥都元帥那海、萬戶寧居仁等水軍,自杜并足由戎牙路港口至八節(jié)澗。興與亦黑迷失帥都元帥鄭鎮(zhèn)國、萬戶脫歡等馬步軍,自杜并足陸行。以萬戶申元為前鋒。遣副元帥土虎登哥,萬戶褚懷遠、李忠等乘鉆鋒船,由戎牙路,于麻喏巴歇浮梁前進,赴八節(jié)澗期會。 招諭爪哇宣撫司官言:爪哇主婿土罕必阇耶舉國納降,土罕必阇耶不能離軍,先令楊梓、甘州不花、全忠祖引其宰相昔剌難答吒耶等五十余人來迎。三月一日,會軍八節(jié)澗。澗上接杜馬班王府,下通莆奔大海,乃爪哇咽喉必爭之地。又其謀臣希寧官沿河泊舟,觀望成敗,再三招諭不降。行省于澗邊設(shè)偃月營,留萬戶王天祥守河津,土虎登哥、李忠等領(lǐng)水軍,鄭鎮(zhèn)國、省都鎮(zhèn)撫倫信等領(lǐng)馬步軍水陸并進。希寧官懼,棄船宵遁,獲鬼頭大船百余艘。令都元帥那海、萬戶寧居仁、鄭珪、高德誠、張受等鎮(zhèn)八節(jié)澗?。 大軍方進,土罕必阇耶遣使來告,葛郎王追殺至麻喏巴歇,請官軍救之。亦黑迷失、張參政先往安慰土罕必阇耶,鄭鎮(zhèn)國引軍赴章孤接援。興進至麻喏巴歇,卻稱葛郎兵未知遠近,興回八節(jié)澗。亦黑迷失尋報賊兵今夜當至,召興赴麻喏巴歇。 七日,葛郎兵三路攻土罕必阇耶。八日黎明,亦黑迷失、孫參政率萬戶李明迎賊于西南,不遇。興與脫歡由東南路與賊戰(zhàn),殺數(shù)百人,余奔潰山谷。日中,西南路賊又至,興再戰(zhàn)至晡,又敗之。十五日,分軍為三道伐葛郎,期十九日會答哈,聽炮聲接戰(zhàn)。土虎登哥等水軍溯流而上,亦黑迷失等由西道,興等由東道進,士罕必阇耶軍繼其后。十九日,至答哈。葛郎國主以兵十余萬交戰(zhàn),自卯至未,連三戰(zhàn),賊敗奔潰,擁入河死者數(shù)萬人,殺五千余人。國主入內(nèi)城拒守,官軍圍之,且招其降。是夕,國主哈只葛當出降,撫諭令還。 四月二日,遣土罕必阇耶還其地,具入貢禮,以萬戶捏只不丁、甘州不花率兵二百護送。十九日,土罕必阇耶背叛逃去,留軍拒戰(zhàn)。捏只不丁、甘州不花、省掾馮祥皆遇害。二十四日,軍還。得哈只葛當妻子官屬百余人,及地圖戶籍、所上金字表以還。事見史弼、高興傳。 ○琉求 琉求,在南海之東。漳、泉、興、福四州界內(nèi)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亦素不通。天氣清明時,望之隱約若煙若霧,其遠不知幾千里也。西南北岸皆水,至彭湖漸低,近琉求則謂之落漈,漈者,水趨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漁舟到彭湖已下,遇颶風發(fā)作,漂流落漈,回者百一。琉求,在外夷最小而險者也。漢、唐以來,史所不載,近代諸蕃市舶不聞至其國。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萬戶楊祥請以六千軍往降之,不聽命則遂伐之,朝廷從其請。繼有書生吳志斗者上言生長福建,熟知海道利病,以為若欲收附,且就彭湖發(fā)船往諭,相水勢地利,然后興兵未晚也。冬十月,乃命楊祥充宣撫使,給金符,吳志斗禮部員外郎,阮鑒兵部員外郎,并給銀符,往使琉求。詔曰:“收撫江南已十七年,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琉求邇閩境,未曾歸附。議者請即加兵。朕惟祖宗立法,凡不庭之國,先遣使招諭,來則按堵如故,否則必致征討。今止其兵,命楊祥、阮鑒往諭汝國。果能慕義來朝,存爾國祀,保爾黎庶;若不效順,自恃險阻,舟師奄及,恐貽后悔。爾其慎擇之。” 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自汀路尾澳舟行,至是日巳時,海洋中正東望見有山長而低者,約去五十里。祥稱是琉求國,鑒稱不知的否。祥乘小舟至低山下,以其人眾,不親上,令軍官劉閏等二百余人以小舟十一艘,載軍器,領(lǐng)三嶼人陳輝者登岸。岸上人眾不曉三嶼人語,為其殺死者三人,遂還。四月二日,至彭湖。祥責鑒、志斗“已至琉求”文字,二人不從。明日,不見志斗蹤跡,覓之無有也。先,志斗嘗斥言祥生事要功,欲取富貴,其言誕妄難信,至是,疑祥害之。祥顧稱志斗初言琉求不可往,今祥已至琉求而還,志斗懼罪逃去。志斗妻子訴于官。有旨,發(fā)祥、鑒還福建置對。后遇赦,不竟其事。 成宗元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興言,今立省泉州,距琉求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它調(diào)兵力,興請就近試之。九月,高興遣省都鎮(zhèn)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赴琉求國,禽生口一百三十余人。 ○三嶼 三嶼國,近琉求。世祖至元三十年,命選人招誘之。平章政事伯顏等言:“臣等與識者議,此國之民不及二百戶,時有至泉州為商賈者。去年入琉求,軍船過其國,國人餉以糧食,館我將校,無它志也。乞不遣使!钡蹚闹 ○馬八兒等國 海外諸蕃國,惟馬八兒與俱藍足以綱領(lǐng)諸國,而俱藍又為馬八兒后障,自泉州至其國約十萬里。其國至阿不合大王城,水路得便風,約十五日可到,比余國最大。 世祖至元間,行中書省左丞唆都等奉璽書十通,招諭諸蕃。未幾,占城、馬八兒國俱奉表稱藩,余俱藍諸國未下。行省議遣使十五人往諭之。帝曰:“非唆都等所可專也,若無朕命,不得擅遣使!笔晔拢矎V東招討司達魯花赤楊庭璧招俱藍。十七年三月,至其國。國主必納的令其弟肯那卻不剌木省書回回字降表,附庭璧以進,言來歲遣使入貢。十月,授哈撒兒海牙俱藍國宣慰使,偕庭璧再往招諭。十八年正月,自泉州入海,行三月,抵僧伽耶山,舟人鄭震等以阻風乏糧,勸往馬八兒國,或可假陸路以達俱藍國,從之。四月,至馬八兒國新村馬頭,登岸。其國宰相馬因的謂:“官人此來甚善,本國船到泉州時官司亦嘗慰勞,無以為報。今以何事至此?”庭璧等告其故,因及假道之事,馬因的乃托以不通為辭。與其宰相不阿里相見,又言假道。不阿里亦以它事辭。五月,二人蚤至館,屏人,令其官者為通情實:“乞為達朝廷,我一心愿為皇帝奴。我使札馬里丁入朝,我大必阇赤赴算彈(華言國主也)告變,算彈籍我金銀田產(chǎn)妻孥,又欲殺我,我詭辭得免。今算彈兄弟五人皆聚加一之地,議與俱藍交兵;及聞天使來,對眾稱本國貧陋。此是妄言。凡回回國金珠寶貝盡出本國,其余回回盡來商賈。此間諸國皆有降心,若馬八兒既下,我使人持書招之,可使盡降!睍r哈撒兒海牙與庭璧以阻風不至俱藍,遂還。哈撒兒海牙入朝計事,期以十一月俟北風再舉。至期,朝廷遣使令庭璧獨往。十九年二月,抵俱藍國。國主及其相馬合麻等迎拜璽書。三月,遣其臣祝阿里沙忙里告愿納歲幣,遣使入覲。會蘇木達國亦遣人因俱藍主乞降,庭璧皆從其請。四月,還至那旺國。庭璧復(fù)說下其主忙昂比。至蘇木都剌國,國主土漢八的迎使者。庭璧因喻以大意,土漢八的即日納款稱藩,遣其臣哈散、速里蠻二人入朝。 二十年,馬八兒國遣僧撮及班入朝;五月,將至上京,帝即遣使迓諸途。二十三年,海外諸蕃國以楊庭璧奉詔招諭,至是皆來降。諸國凡十:曰馬八兒,曰須門那,曰僧急里,曰南無力,曰馬蘭丹,曰那旺,曰丁呵兒,曰來來,曰急蘭亦曈,曰蘇木都剌,皆遣使貢方物。 ○附錄 ○進元史表 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左丞相兼太子少師、宣國公臣李善長等言: 伏以紀一代以為書,史法相沿于遷、固;考前王之成憲,周家有監(jiān)于夏、殷。蓋因已往之廢興,用作將來之法戒。惟元氏之有國,本朔漠以造家。事兵戈而爭強,并部落者十世;逐水草而為食,擅雄長于一隅。逮至成吉思之時,聚會斡難河之上,方尊位號,始定教條。既近取于乃蠻,復(fù)遠攻于回紇。渡黃河以蹴西夏,逾居庸以瞰中原。太宗繼之,而金源為墟;世祖承之,而宋箓遂訖。立經(jīng)陳紀,用夏變夷。肆宏遠之規(guī)模,成混一之基業(yè)。爰及成、仁之主,見稱愿治之君。唯祖訓之式遵,思孫謀之是遺。自茲以降,亦號隆平。豐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歷之世;離析渙奔之禍,馴致于至正之朝。徒玩細娛,浸忘遠慮。權(quán)奸蒙蔽于外,嬖幸蠱惑于中。周綱遽致于陵遲,漢網(wǎng)實因于疏闊。由是群雄角逐,九域瓜分。風波徒沸于重溟,海岳竟歸于真主。 臣善長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欽惟皇帝陛下奉天承運,濟世安民。建萬世之丕圖,紹百王之正統(tǒng)。大明出而爝火息,率土生輝;迅雷鳴而眾響銷,鴻音斯播。載念盛衰之故,乃推忠厚之仁。僉言實既亡而名亦隨亡,獨謂國可滅而史不當滅。特詔遺逸之士,欲求論議之公。文辭勿致于艱深,事跡務(wù)令于明白。茍善惡了然在目,庶勸懲有益于人。此皆天語之丁寧,足見圣心之廣大。于是命翰林學士臣宋濂、待制臣王祎協(xié)恭刊裁,儒士臣汪克寬、臣胡翰、臣宋喜、臣陶凱、臣陳基、臣趙塤、臣曾魯、臣趙訪、臣張文海、臣徐尊生、臣黃篪、臣傅恕、臣王锜、臣傅著、臣謝徽、臣高啟分科修纂。上自太祖,下迄寧宗,據(jù)十三朝實錄之文,成百余卷粗完之史。若自元統(tǒng)以后,則其載籍靡存,已遣使而旁求,俟續(xù)編而上送。愧其才識之有限,弗稱三長;兼以紀述之未周,殊無寸補。臣善長忝司鈞軸,幸睹成書。信傳信而疑傳疑,僅克編摩于歲月;筆則筆而削則削,敢言褒貶于《春秋》。仰塵乙夜之觀,期作千秋之鑒。所撰《元史》,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傳九十七卷,目錄二卷,通計二百十卷,凡一百三十萬六千余字,謹繕寫裝潢成一百二十冊,隨表上進以聞。臣善長下情無任激切屏營之至。臣善長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洪武二年八月十一日,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左丞相兼太子少師、宣國公臣李善長上表。

 

元史

  《元史》是系統(tǒng)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濂(1321~1373)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卷五十 志第三上
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 卷五十二 志第四
卷五十三 志第五 卷五十四 志第六
卷五十五 志第七 卷五十六 志第八
卷五十七 志第九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卷五十九 志第十一 卷六十 志第十二
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卷六十二 志第十四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卷六十四 志第十六
卷六十五 志第十七上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卷六十八 志第十九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一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三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四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七
卷七十七 志第二十七下 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卷七十九 志第二十九 卷八十 志第三十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卷九十 志第四十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四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五上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卷一百一 志第四十九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一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二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 表第一
卷一百七 表第二 卷一百八 表第三
卷一百九 表第四 卷一百十 表第五上
卷一百十一 表第五下 卷一百十二 表第六上
卷一百十三 表第六下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二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三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六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一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二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三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四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五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六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七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八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九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