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qǐng)先核實(shí)!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
《詮敘管子成書》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
《詮敘管子成書》·十五卷(內(nèi)府藏本)
明梅士享編。士享字伯獻(xiàn),宣城人!豆茏印吩咳硪巡豢煽。明代舊本皆二十四卷。士享此本合為十五卷,而以己意詮敘之。如牧民、形勢(shì)、立政、九敗、版法、明法諸解,皆移附本篇之后,已亂其次第。又謂其文繁冗不倫,乃於一篇之中分上、下二格,其定為《管子》本文者,列之上格;疑為后人攙雜及義有未安者,列之下格;其自為發(fā)明者,別稱梅生曰以別之。如牧民篇國(guó)之四維一段,則云朱晦翁解繇不仁故不智,不智故不知禮義所在,斯為一貫之旨。若此節(jié)維絕則傾,及傾可正也等語(yǔ),於理有乖,恐非《管子》之言,故列下層。又權(quán)修篇天下者國(guó)之本一段,則云與《大學(xué)》、《孟子》之旨相悖,故列下層。讀諸子之書而必以經(jīng)義繩之,何異閱晉、唐行草之跡而糾以《說文》之偏傍耶?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
○法家類
刑名之學(xué),起於周季,其術(shù)為圣世所不取。然流覽遺篇,兼資法戒。觀於管仲諸家,可以知近功小利之隘;觀於商鞅、韓非諸家,可以知刻薄寡恩之非。鑒彼前車,即所以克端治本。曾鞏所謂不滅其籍,乃善於放絕者歟。至於凝、<山蒙>所編(和凝、和<山蒙>父子,相繼撰《疑獄集》),闡明疑獄;桂、吳所錄(桂萬(wàn)榮、吳訥相續(xù)撰《棠陰比事》),矜慎祥刑。并義取持平,道資弼教,雖類從而錄,均隸法家。然立議不同,用心各異,於虞廷欽恤,亦屬有裨。是以仍準(zhǔn)舊史,錄此一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