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第十六_論語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晃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氏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則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弧翰粚W(xué)詩,無以言!货幫硕鴮W(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對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货幫硕鴮W(xué)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