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篇第十八_論語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鬃釉唬骸敢笥腥恃!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乖唬骸肝崂弦樱荒苡靡。」孔子行。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乖唬骸甘囚斂浊鹬脚c?」
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櫌而不輟。子路行以告。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故棺勇贩匆娭。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硃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怪^「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