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西清硯譜》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欽定西清硯譜》·二十五卷
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每硯各圖其正面背面,間及側(cè)面。凡奉有御題、御銘、御璽及前人款識、印記,悉皆案體臨摹,而詳述其尺度材質(zhì)、形制及收藏賞鑒姓名,系說於后。其舊人銘跋,并附錄宸章之后,下逮臣工奉敕所題,亦得備書。其序先以陶之屬,上自漢瓦,下逮明制,凡六卷。次為石之屬,則自晉王廞璧水硯以至國朝朱彝尊井田硯,凡十五卷,共為硯二百,為圖四百六十有四。其后三卷曰附錄,為硯四十有一,為圖百有八,則今松花、紫金、駝基、紅絲諸品及仿制澄泥各種皆備列焉。古澤斑駁,珍產(chǎn)駢羅,誠為目不給賞,而奎藻璘<王扁>,徵名案狀,如化工肖物,尤與帝鴻之制,周武之銘,同照映萬古。然睿慮深長,不忘咨儆,恒因器以寓道,亦即物以警心。伏讀御制序有云,惜淪棄,悟用人,慎好惡,戒玩物,無不三致意焉。信乎圣人之心所見者大,不徒視為文房翰墨之具矣。內(nèi)廷所貯本,總二十四冊,今案冊為卷,而以原目為首卷,凡二十五卷。
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譜錄類
劉向《七略》,門目孔多,后并為四部,大綱定矣。中間子目,遞有增減,亦不甚相遠(yuǎn)。然古人學(xué)部,各守專門,其著述具有源流,易於配隸。六朝以后,作者漸出新裁,體倒多由創(chuàng)造,古來舊目,遂不能該。附贅懸疣,往往牽強(qiáng)!端逯尽ぷV系》,本陳族姓,而末載《竹譜》、《錢圖》,《唐志·農(nóng)家》,本言種植,而雜列《錢譜》、《相鶴經(jīng)》、《相馬經(jīng)》、《鷙擊錄》、《相貝經(jīng)》,《文獻(xiàn)通考》亦以《香譜》入農(nóng)家。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於無類可歸。又復(fù)窮而不變,故支離顛舛,遂至於斯。惟尤袤《遂初堂書目》創(chuàng)立《譜錄》一門,於是別類殊名,咸歸統(tǒng)攝,此亦變而能通矣。今用其例,以收諸雜書之無可系屬者,門目既繁,檢尋亦病於瑣碎,故諸物以類相從,不更以時代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