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譜》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香譜》·二卷(內(nèi)府藏本)
舊本不著撰人名氏。左圭《百川學(xué)海》題為宋洪芻撰。芻字駒父,南昌人。紹圣元年進士,靖康中官至諫議大夫,謫沙門島以卒。所作《香譜》,《宋史·藝文志》著錄。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有題洪駒父《香譜》后曰,歷陽沈諫議家,昔號藏書最多者。今世所傳《香譜》,蓋諫議公所自集也,以為盡得諸家所載香事矣。以今洪駒父所集觀之,十分未得其一二也。余在富川,作妙香寮。永興郭元壽賦長篇,其后貴池丞劉君穎與余凡五賡其韻,往返十篇。所用香事頗多,猶有一二事駒父譜中不錄者云云。則當時推重芻譜在沈立譜之上。然晁公武《讀書志》稱芻譜集古今香法,有鄭康成漢宮香、南史小宗香、真誥嬰香、戚夫人迫駕香、唐員半千香,所記甚該博,然《通典》載歷代祀天用水沈香獨遺之云云。此本有水沈香一條,而所稱鄭康成諸條乃俱不載,卷數(shù)比《通考》所載芻譜亦多一卷,似非芻作。沈立譜久無傳本,《書錄解題》有侯氏《萱堂香譜》二卷,不知何代人,或即此書耶?其書凡分四類,曰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亦頗賅備,足以資考證也。
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譜錄類
劉向《七略》,門目孔多,后并為四部,大綱定矣。中間子目,遞有增減,亦不甚相遠。然古人學(xué)部,各守專門,其著述具有源流,易於配隸。六朝以后,作者漸出新裁,體倒多由創(chuàng)造,古來舊目,遂不能該。附贅懸疣,往往牽強!端逯尽ぷV系》,本陳族姓,而末載《竹譜》、《錢圖》,《唐志·農(nóng)家》,本言種植,而雜列《錢譜》、《相鶴經(jīng)》、《相馬經(jīng)》、《鷙擊錄》、《相貝經(jīng)》,《文獻通考》亦以《香譜》入農(nóng)家。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於無類可歸。又復(fù)窮而不變,故支離顛舛,遂至於斯。惟尤袤《遂初堂書目》創(chuàng)立《譜錄》一門,於是別類殊名,咸歸統(tǒng)攝,此亦變而能通矣。今用其例,以收諸雜書之無可系屬者,門目既繁,檢尋亦病於瑣碎,故諸物以類相從,不更以時代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