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集要》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墨法集要》·一卷(永樂大典本)
明沈繼孫撰。繼孫,洪武時人,但自署其籍為姑蘇,馀不可考。惟倪瓚《云林集》有贈沈生賣墨詩序曰,沈?qū)W翁隱居吳市,燒墨以自給,所謂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者也。煙細(xì)而膠清,墨若點漆。近世不易得矣。因賦贈焉。時代、姓氏、里貫一一相符,則學(xué)翁殆繼孫之字歟?繼孫自云,初受教於三衢墨師,后又從一僧得墨訣,遂并錄成書。凡為圖二十有一,圖各有說。實近代造墨家之所祖也。古墨皆松煙,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后楊振、陳道真諸家皆述其法。元、明以來,松煙之制漸廢,惟油煙獨行。繼孫所制,今不傳,其工拙雖莫可考,而此書由浸油以至試墨,敘次詳核,各有條理,班班然古法具存,亦可謂深於茲事矣。世傳《晁氏墨經(jīng)》,其說太略,而明以來方氏、程氏諸譜,又斤斤惟花紋模式之是矜,不若是書之縷析造法,切於實用。錄而傳之,是亦利用之一端,非他雜家技術(shù)徒為戲玩者比也。
卷一百十五 子部二十五
○譜錄類
劉向《七略》,門目孔多,后并為四部,大綱定矣。中間子目,遞有增減,亦不甚相遠(yuǎn)。然古人學(xué)部,各守專門,其著述具有源流,易於配隸。六朝以后,作者漸出新裁,體倒多由創(chuàng)造,古來舊目,遂不能該。附贅懸疣,往往牽強。《隋志·譜系》,本陳族姓,而末載《竹譜》、《錢圖》,《唐志·農(nóng)家》,本言種植,而雜列《錢譜》、《相鶴經(jīng)》、《相馬經(jīng)》、《鷙擊錄》、《相貝經(jīng)》,《文獻通考》亦以《香譜》入農(nóng)家。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於無類可歸。又復(fù)窮而不變,故支離顛舛,遂至於斯。惟尤袤《遂初堂書目》創(chuàng)立《譜錄》一門,於是別類殊名,咸歸統(tǒng)攝,此亦變而能通矣。今用其例,以收諸雜書之無可系屬者,門目既繁,檢尋亦病於瑣碎,故諸物以類相從,不更以時代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