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鬻子》·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舊本題周鬻熊撰!冻缥目偰俊纷魇钠咚茖O《子略》作十二篇,陳振孫《書錄解題》稱陸佃所校十五篇。此本題唐逢行珪注,凡十四篇,蓋即《崇文總目》所著錄也。考《漢書·藝文志》道家《鬻子說》二十二篇,又小說家《鬻子說》十九篇,是當時本有二書。《列子》引《鬻子》凡三條,皆黃、老清靜之說,與今本不類。疑即道家二十二篇之文。今本所載與賈誼《新書》所引六條文格略同,疑即小說家之《鬻子》說也。杜預(yù)《左傳注》,稱鬻熊為祝融十二世孫?追f達疏謂不知出何書!妒酚洝份d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受封於楚。《漢書》載魏相奏記霍光,稱文王見鬻子,年九十馀。雖所說小異,然大約文、武時人。今其書乃有昔者魯周公語,又有昔者魯周公使康叔往守於殷語,而賈誼《新書》亦引其成王問答凡五條,時代殊不相及。劉勰《文心雕龍》云,鬻熊知道,文王諮詢。遺文馀事,錄為《鬻子》。則裒輯成編,不出熊手。流傳附益,或構(gòu)虛詞,故《漢志》別入小說家歟?獨是偽《四八目》一書見北齊陽休之序錄,凡古來帝王輔佐有數(shù)可紀者,靡不具載。而此書所列禹七大夫皋陶、杜子業(yè)、既子、施子黯、季子甯、然子堪、輕子玉,湯七大夫慶誧、伊尹、湟里且、東門虛、南門蝡、西門疵、北門側(cè),皆具有姓名,獨不見收。似乎六朝之末尚無此本;蛱埔詠砗檬轮饕婪沦Z誼所引,撰為贗本,亦未可知。觀其標題甲乙,故為佚脫錯亂之狀,而誼書所引則無一條之偶合,豈非有心相避,而巧匿其文,使讀者互相檢驗,生其信心歟?且其篇名冗贅,古無此體,又每篇寥寥數(shù)言,詞旨膚淺,決非三代舊文。姑以流傳既久,存?zhèn)湟患叶。卷首有逢行珪序及永徽四年進書表,自署華州鄭縣尉。里居未詳。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雜家類一
衰周之季,百氏爭鳴。立說著書,各為流品。《漢志》所列備矣;蚱鋵W(xué)不傳,后無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故絕續(xù)不同,不能一概著錄。后人株守舊文,於是墨家僅《墨子》、《晏子》二書,名家僅《公孫龍子》、《尹文子》、《人物志》三書,縱橫家僅《鬼谷子》一書,亦別立標題,自為支派,此拘泥門目之過也。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并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變而得宜,於例為善。今從其說,以立說者謂之雜學(xué),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類輯舊文,涂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謂之雜編,凡六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