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qǐng)先核實(shí)!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化書》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化書》·六卷(江西巡撫采進(jìn)本)
舊本題曰齊邱子,稱南唐宋齊邱撰。宋張耒跋其書,遂謂齊邱犬鼠之雄,蓋不足道。晁公武亦以齊邱所撰著於錄。然宋碧虛子陳景元跋,稱舊傳陳摶言,譚峭景昇在終南著化書。因游三茅,歷建康,見齊邱有道骨,因以授之。曰是書之化,其化無窮。愿子序之,流於后世。於是杖靸而去。齊邱遂奪為己有而序之。則此書為峭所撰,稱齊邱子者非也。書凡六篇,曰道化,術(shù)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其說多本黃、老道德之旨,文筆亦簡勁奧質(zhì)。元陸友仁《硯北雜志》稱譚景昇書世未嘗見,他書言其論書道,鍾、王而下一人而已。今考書道一條,見在仁化篇中,而友仁顧未之見,則元世流傳蓋已罕矣。明初代王府嘗為刊行,后復(fù)有劉氏、申氏諸本。今仍改題化書,而以陳景元跋附焉。峭為唐國子司業(yè)洙之子。師嵩山道士,得辟穀養(yǎng)氣之術(shù)。見沈汾《續(xù)仙傳》中。其說神怪,不足深辨。又道家稱峭為紫霄真人。而《五代史·閩世家》稱王昶好巫,拜道士譚紫霄為正一先生。其事與峭同時(shí),不知即為一人否?方外之士,行蹤靡定,亦無從而究詰矣。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雜家類一
衰周之季,百氏爭鳴。立說著書,各為流品。《漢志》所列備矣;蚱鋵W(xué)不傳,后無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故絕續(xù)不同,不能一概著錄。后人株守舊文,於是墨家僅《墨子》、《晏子》二書,名家僅《公孫龍子》、《尹文子》、《人物志》三書,縱橫家僅《鬼谷子》一書,亦別立標(biāo)題,自為支派,此拘泥門目之過也。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并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變而得宜,於例為善。今從其說,以立說者謂之雜學(xué),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類輯舊文,涂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謂之雜編,凡六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