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淮南子》·二十一卷(內(nèi)府藏本)
漢淮南王劉安撰,高誘注。安事跡具《漢書》本傳。《漢書·藝文志·雜家》,《淮南》內(nèi)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nèi)篇論道,外篇雜說。今所存者二十一篇,蓋內(nèi)篇也。高誘序言此書大較歸之於道,號曰鴻烈。故《舊唐志》有何誘《淮南鴻烈音》一卷,言鴻烈之音也!端沃尽酚小痘茨哮櫫医狻范痪恚帏櫫抑庖。而注其下曰淮南王安撰,似乎解亦安撰者。諸書引用,遂并《淮南子》之本文亦題曰《淮南鴻烈解》,誤之甚矣。晁公武《讀書志》稱,《崇文總目》亡三篇,李淑《邯鄲圖書志》亡二篇。其家本惟存原道、俶真、天文、墜形、時則、覽冥、精神、本經(jīng)、主術、繆稱、齊俗、道應、泛論、詮言、兵略、說林、說山十七篇,亡其四篇。高似孫《子略》稱,讀《淮南》二十篇。是在宋已鮮完本。惟洪邁《容齋隨筆》稱,今所存者二十一卷,與今本同。然白居易《六帖引》烏鵲填河事,云出《淮南子》,而今本無之,則尚有脫文也。公武謂許慎注稱記上,陳振孫謂今本題許慎注,而詳序文即是高誘,殆不可曉。蘆泉劉績又謂記上猶言標題進呈,并非慎為之注。然《隋志》、《唐志》、《宋志》皆許氏、高氏二注并列。陸德明《莊子釋文》,引《淮南子》注稱許慎。李善《文選注》,殷敬順《列子釋文》引《淮南子》,注或稱高誘,或稱許慎,是原有二注之明證。后慎注散佚,傳刻者誤以誘注題慎名也。觀書中稱景古影字,而慎說文無影字,其不出於慎審矣。誘,涿郡人,盧植之弟子。建安中辟司空掾,歷官東郡濮陽令,遷河東監(jiān)。并見於自序中,慎則和帝永元中人,遠在其前,何由記上誘注?劉績之說,蓋徒附會其文而未詳考時代也。
卷一百十七 子部二十七
○雜家類一
衰周之季,百氏爭鳴。立說著書,各為流品!稘h志》所列備矣;蚱鋵W不傳,后無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故絕續(xù)不同,不能一概著錄。后人株守舊文,於是墨家僅《墨子》、《晏子》二書,名家僅《公孫龍子》、《尹文子》、《人物志》三書,縱橫家僅《鬼谷子》一書,亦別立標題,自為支派,此拘泥門目之過也。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并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變而得宜,於例為善。今從其說,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類輯舊文,涂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謂之雜編,凡六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