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膏肓》卷二十六 經部二十六
《箴膏肓》·一卷、《起廢疾》·一卷、《發(fā)墨守》·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漢鄭玄撰。《后漢書》玄本傳稱,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fā)《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其卷目之見《隋書·經籍志》者,有《左氏膏肓》十卷,《穀梁廢疾》三卷、《公羊墨守》十四卷,皆注“何休撰”。而又別出《穀梁廢疾》三卷,注云“鄭玄釋,張靖箋”。似鄭氏所釋與休原本,隋以前本自別行。至《舊唐書·經籍志》所載《膏肓》、《廢疾》二書,卷數并同,特《墨守》作二卷為稍異。其下并注“鄭玄箴”、“鄭玄發(fā)”、“鄭玄釋”云云,則已與休書合而為一。迨於宋世,漸以散佚。惟《崇文總目》有《左氏膏肓》九卷。而陳振孫所見本復闕宣、定、哀三公。振孫謂其錯誤不可讀,疑為后人所錄,已非《隋、唐志》之舊。其后漢學益微,即振孫所云不全之《左氏膏肓》,亦遂不可復見矣。此本凡《箴膏肓》二十馀條、《起廢疾》四十馀條、《發(fā)墨守》四條,并從諸書所引掇拾成編,不知出自誰氏。或題為“宋王應麟輯”,亦別無顯據。殆因應麟嘗輯鄭氏《周易注》、《齊魯韓三家詩考》,而以類推之歟?然《玉!分桓酱藭,不應其孫不見,而后來反有傳本也。今以諸書校勘,惟《詩·大明篇疏》所引“宋襄公戰(zhàn)泓”一條尚未收入,其馀并已蒐采無遺。雖不出自應麟手,要亦究心古義者之所為矣。謹為掇拾補綴,著之於錄。雖視原書不及什之一二,而排比薈萃,略存梗概。為鄭氏之學者,或亦有所考焉。
卷二十六 經部二十六
○春秋類一
說經家之有門戶,自《春秋》三《傳》始,然迄能并立於世。其間諸儒之論,中唐以前則《左氏》勝,啖助、趙匡以逮北宋則《公羊》、《穀梁》勝。孫復、劉敞之流,名為棄《傳》從《經》,所棄者特《左氏》事跡,《公羊》、《穀梁》月日例耳。其推闡譏貶,少可多否,實陰本《公羊》、《穀梁》法,猶誅鄧析用竹刑也。夫刪除事跡,何由知其是非?無案而斷,是《春秋》為射覆矣。圣人禁人為非,亦予人為善。經典所述,不乏褒詞,而操筆臨文,乃無人不加誅絕,《春秋》豈吉網羅鉗乎?至於用夏時則改正朔,削尊號則貶天王,《春秋》又何僣以亂也!沿波不返,此類宏多。雖舊說流傳,不能盡廢,要以切實有徵、平易近理者為本。其瑕瑜互見者,則別白而存之。游談臆說,以私意亂圣經者,則僅存其目。蓋《六經》之中,惟《易》包眾理,事事可通。《春秋》具列事實,亦人人可解。一知半見,議論易生。著錄之繁,二經為最。故取之不敢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