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通義》卷二十六 經(jīng)部二十六
《春秋通義》·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宋史·藝文志》,蹇遵品、王晰、家安國、邱葵皆有《春秋通義》,其書均佚不傳。蹇氏、王氏書各十二卷,家氏書二十四卷,邱氏書二卷。此本僅存一卷,凡四十八條。編端冠以《小序》,稱孔子之修《春秋》也,因其舊文,乘以新意,正例筆之,常事削之。其有繆戾乖剌,然后從而正之,別匯之曰特筆。而《小序》之后亦以“特筆”二字為標(biāo)題。蓋此卷為《通義》中之一種,但不知四家中為誰氏之書耳。然如“星隕如雨”一條,《公羊》引不修《春秋》曰:“隕星不及地尺而復(fù)。”君子修之,曰星隕如雨。”此特潤色舊文,非關(guān)褒貶。以為特筆,於義不倫。至華督有無君之心,而后動於惡,故先書殤公,后書孔父!秱鳌酚忻魑,真特筆也,而反不及之,亦屬掛漏。至於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終之以獲麟,明亂極必治,而王者之跡卒不熄。則其說高於諸家多矣。
卷二十六 經(jīng)部二十六
○春秋類一
說經(jīng)家之有門戶,自《春秋》三《傳》始,然迄能并立於世。其間諸儒之論,中唐以前則《左氏》勝,啖助、趙匡以逮北宋則《公羊》、《穀梁》勝。孫復(fù)、劉敞之流,名為棄《傳》從《經(jīng)》,所棄者特《左氏》事跡,《公羊》、《穀梁》月日例耳。其推闡譏貶,少可多否,實陰本《公羊》、《穀梁》法,猶誅鄧析用竹刑也。夫刪除事跡,何由知其是非?無案而斷,是《春秋》為射覆矣。圣人禁人為非,亦予人為善。經(jīng)典所述,不乏褒詞,而操筆臨文,乃無人不加誅絕,《春秋》豈吉網(wǎng)羅鉗乎?至於用夏時則改正朔,削尊號則貶天王,《春秋》又何僣以亂也!沿波不返,此類宏多。雖舊說流傳,不能盡廢,要以切實有徵、平易近理者為本。其瑕瑜互見者,則別白而存之。游談臆說,以私意亂圣經(jīng)者,則僅存其目。蓋《六經(jīng)》之中,惟《易》包眾理,事事可通!洞呵铩肪吡惺聦,亦人人可解。一知半見,議論易生。著錄之繁,二經(jīng)為最。故取之不敢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