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春秋》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十國春秋》·一百十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國朝吳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任臣以歐陽修作《五代史》,於十國仿《晉書》例為《載記》,每略而不詳,乃采諸霸史、雜史以及小說家言,并證以正史,匯成是書。凡《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后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世系表》合一卷,《地理志》二卷,《藩鎮(zhèn)表》一卷,《百官表》一卷。其諸傳本文之下,自為之注,載別史之可存者。蓋用蕭大圜《淮海亂離志》、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宋孝王《關東風俗傳》、王邵《齊紀》之例。劉知幾《史通·補注篇》所謂躬為史臣,手自刊削,除繁則意有所恡,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為子注者也。其間於舊說虛誣,多所辨證。如田頵擒孫儒,年月則從吳錄,而不從薛史。呂師周奔湖南,年月則從《通鑒》,而不從《九國志》。南唐烈祖世家則從劉恕《十國紀年》及歐史,而不從《江南野史》、《吳越備史》。皆確有所見,其他類是者甚多。五表考訂尤精,可稱淹貫。惟無傳之人,僅記名字,列諸卷末,雖用陳壽《蜀志》附載無傳諸人之例,然壽因楊戲有《季漢輔臣贊》,故系之戲傳之末,非自列其名字於中,虛存標目也。是則貌同心異,不免於自我作古矣。
○附錄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載記類
五馬南浮,中原云擾。偏方割據(jù),各設史官。其事跡亦不容泯滅,故阮孝緒作《七錄》,“偽史”立焉!端逯尽犯姆Q“霸史”,《文獻通考》則兼用二名。然年祀綿邈,文籍散佚,當時僣撰,久已無存。存於今者,大抵后人追記而已。曰“霸”曰“偽”,皆非其實也。案《后漢書·班固傳》,稱撰平林、新市、公孫述事為《載記》。《史通》亦稱平林、下江諸人,《東觀》列為《載記》。又《晉書》附敘十六國,亦云《載記》。是實立乎中朝,以敘述列國之名。今采錄《吳越春秋》以下,述偏方僣亂遺跡者,準《東觀漢記》、《晉書》之例,總題曰《載記》,於義為允。惟《越史略》一書為其國所自作,僣號紀年,真為偽史。然外方私記,不過附存已聲罪示誅,足昭名分,固無庸為此數(shù)卷別區(qū)門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