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終止合同后能否同時索賠違約金和預期利潤?
終止合同后能否同時索賠違約金和預期利潤? 一、案情介紹
中國N省物資貿(mào)易公司與澳門制衣公司于1993年5月11日,簽訂了貨物購銷合同。合同規(guī)定:物資公司為買方,制衣公司為賣方,由制衣公司向物資公司出售6mm,8mm,10mm三種規(guī)格的熱軋卷板共5,000公噸,單價為310美元/公噸,總金額為1,550,000美元,價格條款為C&F中國N港。
合同簽訂后,物資公司通過其總公司向制衣公司開具了以制衣公司為受益人的信用證,價格條款中規(guī)定目的港為中國T港、N港或S港,最后裝運期為合同規(guī)定的1993年6月30日。但經(jīng)制衣公司要求,物資公司又修改了信用證部分條款:貨名由“熱軋卷板”改為“熱軋鐵板”;單價上升至313美元/公噸;C&F中國N港;總額為1,565,000美元。但由于制衣公司在收到信用證后卻未能如期交貨,物資公司提出了仲裁。
二、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各自的觀點
。ㄒ唬┥暾埲宋镔Y公司的索賠請求和理由
本案合同簽訂后,申請人于1993年5月21日向被申請人開具了以其為受益人的信用證。但被申請人收到信用證后卻未能如期交貨,雖經(jīng)申請人多次催貨,但被申請人置之不理,從而嚴重影響了申請人的經(jīng)濟利益。
為此,申請人提出如下仲裁請求:
1、被申請人立即支付不能如期交貨的違約金77,500美元;
2、被申請人應支付申請人開證費人民幣50.000元;
3、被申請人應承擔申請人聘請律師費人民幣60,000元;
4、本案仲裁費由被申請人承擔。
庭審時,申請人又增加了一項仲裁請求:
申請人訴稱,1993年5月7日,申請人與最終用戶H省C金屬材料公司簽訂了購銷熱軋卷板合同,單價為人民幣3690元/噸,總貨款為18,450,000元人民幣。1993年5月26日,C公司支付預付款2,000,000元,但由于被申請人未交貨,造成申請人無法履行簽訂的合同,利潤損失為1,915,000元人民幣([3690(售價)-3307(成本價)]×5000)。因此,申請人請求:被申請人應支付申請人應得利潤1,915,000元人民幣。
。ǘ┍簧暾埲酥埔鹿镜拇疝q陳述和理由
1、關于合同履行
合同簽訂后,被申請人便積極準備貨物,安排運輸,以保證合同順利履行。然而,該合同項下的貨物熱軋鐵板(經(jīng)修改后的貨物品名)的北朝鮮供貨商遲遲不能供貨,被申請人面臨上述難以預料的無法避免的客觀困難,向申請人提出延期至7月20日—7月25日交貨,然而申請人宣布解除合同并提出索賠。因此,被申請人不能按期交貨,并非出于故意。況且,本案合同第五條規(guī)定裝運期為6月底7月初,根據(jù)國際貿(mào)易慣例,月初應解釋為每月1日至10日,因此,可將最后的裝運期限理解為7月10日,這是雙方當事人一致認可的事實。在合同第十一條還規(guī)定,若延期交貨,買方可同意給予15天的優(yōu)惠期,即在正常的情況下,即使在7月25日前交貨也應視為合同規(guī)定的優(yōu)惠期內(nèi)交貨,因此,被申請人在7月25日前未能交貨并不違反合同規(guī)定。被申請人一直履行著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并不存在違約客觀情況。
并且,被申請人曾于優(yōu)惠期內(nèi)(7月13日)要求申請人修改信用證,而申請人拒不修改,這是申請人首先違約。
2、關于延期交貨的違約金
申請人無權向被申請人要求支付延期交貨的違約金77,500美元。根據(jù)合同第14條,如果賣方不能按合同規(guī)定日期交貨,買方可有兩種補救方法:一是買方可解除合同;二是賣方經(jīng)買方同意,延期交付貨物,對于延期交付部分支付違約金。本案合同在實際履行過程中,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未就延期交貨達成一致,實際上申請人選擇了第一種補救方法,即解除合同。因經(jīng),申請人應承擔宣布解除合同的相應責任,無權再要求被申請人支付延期交貨的違約金。
3、關于撤銷合同發(fā)生的費用。
申請人撤銷合同對雙方都有前期已發(fā)生費用的問題,并非只有申請人發(fā)生費用,如此產(chǎn)生的費用理應由雙方各自承擔。
4、關于新增加的仲裁請求
被申請人在開庭審理本案以前,從來不知道申請人曾與其他公司簽訂過銷售本案貨物的合同!堵(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都規(guī)定,合同一方當事人對在與另一方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對方的損失不負責任。因此,在本案中,被申請人不應賠償申請人未履行下家銷售合同而遭受的利潤損失。
三、仲裁庭的處理意見
1、關于信用證的修改
對于被申請人在答辯中提出,申請人未在優(yōu)惠期內(nèi)應被申請人的要求修改信用證的行為屬于違約的問題,仲裁庭認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之間在事實上不存在優(yōu)惠期;信用證的修改應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申請人沒有義務按被申請人的要求隨時修改信用證。申請人拒絕按被申請人的要求修改信用證的行為并不違反合同和法律。因此 ,被申請人的主張,仲裁庭不予支持。
2、關于合同第十四條的適用
被申請人在其答辯書及補充意見一再強調(diào),根據(jù)合同第14條,如果被申請人不能按合同規(guī)定日期交貨,申請人可有兩種補救方法:一是申請人可解除合同,二是被申請人經(jīng)申請人同意,延期交付貨物,對于延期交付部分支付違約金。在本案實際履行過程中,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未就延期交貨達成一致,實際上申請人選擇了第一種補救方法,即解除合同,因此申請人無權要求被申請人支付延期交貨的違約金。
仲裁庭注意到,本案合同14條規(guī)定:“延期交貨及罰款,除本合同第13條人力不可抗拒原因外,如賣方不能如期交貨,買方可撤銷合同,或在經(jīng)買方同意賣方繳納罰款的條件下延期交貨,買方可同意給予賣方15天的優(yōu)惠期,罰款率為每10天按貨款總值的1%計,不足10天皆按10天計,但最多不超過貨款總額的5%.”仲裁庭經(jīng)查實,被申請人在合同訂立后多次拖延裝船時間,曾通知申請人1993年7月5日、7月20日至7月25日、7月25日至7月28日會將貨物裝船發(fā)運,但實際未履行,這種情況說明被申請人并非延遲交貨而是沒有交貨能力,構成違約。因此,本案不適用合同第14條的規(guī)定。
3、關于申請人的損失
在申請人提交的證據(jù)材料中,有一份是申請人于1993年5月7日與H省C金屬材料總公司簽訂的工礦產(chǎn)品購銷合同,該合同約定由申請人向C公司提供熱軋卷板。仲裁庭經(jīng)審查發(fā)現(xiàn),購銷合同中貨物的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等均與本案合同下的貨物完全一致,合同約定的貨物每噸單價為人民幣3690元。申請人以此購銷合同為依據(jù),要求被申請人賠償利潤損失。被申請人則認為不能對其在簽訂合同時所不能預見到的申請人的損失負責任。
仲裁庭認為,申請人作為一個貿(mào)易公司,其進出口貨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轉(zhuǎn)手賣給下家以獲取利潤。被申請人是一個有經(jīng)驗的貿(mào)易公司,不可能誤以為申請人作為一個貿(mào)易公司是本案合同項下貨物的最終用戶。因此被申請人違約會給申請人造成利潤損失,被申請人在簽訂合同時是應該預見到的。所以,被申請人應對申請人提出的合理的利潤損失負賠償責任。仲裁庭審查后認為,申請人與C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中銷售的貨物應與其利潤損失這種計算方法及計算出的數(shù)額也均未提出異議。因此,仲裁庭認為申請人按上述方法計算出的利潤損失是有依據(jù)的,也是合理的。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賠償利潤損失人民幣1,915,000元的請求,仲裁庭予以支持。
申請人在請求中要求被申請人支付開證費人民幣50,000元,并提供了相應的證據(jù),由于仲裁庭已經(jīng)支持了申請人請求的利潤損失,而利潤損失中已包括了申請人的實際損失,因申請人此項請求,仲裁庭不予支持。
申請人在請求中要求被申請人承擔申請人聘請律師費人民幣60,000元,因為申請人沒有提供任何憑證,因此申請人此項請求,仲裁庭不予支持。
四、仲裁庭的裁決
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申請人應得利潤人民幣1,915,000元。
五、評析
本案的申請人物資公司成功地索賠了預期利潤,這取決于下列相關的事宜和規(guī)則,首先是物資公司提出解除合同后有無權利再索賠問題,即合同當事人中受損害的一方要采取了其他補救措施后,是否還可以要求損害賠償。這是制衣公司在辯解中強調(diào)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在我國法律和有關的國際公約中答案是肯定的。根據(jù)我國《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第34條的規(guī)定,合同的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45條和第61條也規(guī)定,買方或賣方可能享有的要求損害賠償?shù)娜魏螜嗬灰蛩扇∑渌a救辦法而喪失。但在德國法律中,債權人就只能要解除合同與損害賠償請求二者之間選擇行使其中一項權利。不過,無論根據(jù)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還是考慮雙方當事人在仲裁請求與答辯中共同引據(jù)的法律規(guī)范,本案合同都應適用我國的法律和相關有國際公約。
其次是物資公司是否必須給制衣公司履行合同的寬限期的問題,即當一方當事人不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履行義務,另一方可以規(guī)定一個合理的額外時間,讓延遲履行義務的一方繼續(xù)履行其義務。制衣公司在辯解中多次提及這一點。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履約寬限期是買賣雙方都可以采用的補救措施;但對于受損害一方而言是否選擇履約寬限期是一項權利,而不是一項義務。如果受損害一方認為違約方已經(jīng)根本違約合同,完全可以不采用履約寬限期的規(guī)定而行使其他權利,如本案中的物資公司直接要求解除合同一樣。
再次是物資公司能否要求制衣公司賠償其預期利潤的問題。對此,制衣公司是以其在訂立合同時并不知道物資公司與其最終用戶C公司購銷合同存在為由進行抗辯。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4條的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nèi)的損失額相等!笨梢,損害賠償?shù)姆秶藢嶋H損失和利潤損失兩個方面。前者是各項已經(jīng)支出的費用以及應獲得而未能獲得的利益。我國《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第19條也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受到的損失。同時,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第6條中對此進一步明確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除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或者合同另有規(guī)定外,違約一方當事人賠償另一方當事人因此所受損失,一般包括財產(chǎn)的毀損、減少、滅失和為減少或者消除損失所支出的費用,以及合同如能履行可以獲得的利益(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就是指利潤)。顯然,物資公司要求制衣公司賠償利潤損失是有充分依據(jù)的。
至于說制衣公司在訂立合同時不知道物資公司與C公司的合同存在的事實并不構成合理的抗辯。因為《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于損害賠償?shù)南薅ú⒎沁`約人在訂立合同時的不知道,而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見到或理應預見到的損失為限。在這里,”預見到“成了關鍵詞。通常應以主觀標準和客觀標準來確定:前者指事后違約一方在訂立合同時就能知道,如果其違約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后果。后者指不管違約方如何否定訂立合同時這種損害后果的可預見性,但只要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相同情況中也能預見違約會產(chǎn)生這種后果,違約方就應該預見到其違約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在本案中,正如仲裁庭所說:申請人作為一個貿(mào)易公司,其進出口貨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轉(zhuǎn)手賣給下家以獲取利潤。被申請人是一個有經(jīng)驗的貿(mào)易公司,不可能誤以為申請人作為一個貿(mào)易公司是本案合同項下貨物的最終用戶。因此被申請人違約會給申請人造成利潤損失,被申請人在簽訂合同時是應該預見到的。所以,被申請人應對申請人提出的合理的利潤損失負賠償責任。
對于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通常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上以差價確定損害賠償?shù)姆秶。這種方式既可以適用于賣方違約情況,也可以適用于買方違約和情況。前者是買方在解除合同后的一個合理時間內(nèi)以合理方式購買替代貨物,后者是在解除合同后的一個合理時間內(nèi)以合理方式將貨物轉(zhuǎn)賣。同樣,“差價”也就包括了買方購買替代物或者賣方轉(zhuǎn)賣貨物的交易價格與原合同價格之間的差額。第二種方式是以時價確定損害賠償?shù)姆秶K^時價是指在一定地點一定時間的某種貨物的市場價格。這里的時間標準有兩個,即在接受貨物之前解除合同適用解除時的時價;在接受貨物之后解除合同,則適用接受貨物時的時價。這里的地點標準是依據(jù)原應交貨的地點。如果該地點沒有時價,則指另一合理替代地點的價格,但需要適當考慮貨物運費的差額。本案采用第一種方式,是考慮了合同差價的合理性,以及制衣公司對該差價并無異議,因而所定額度是適當?shù)摹?br>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合同受害方的實際損失必須是因違約方違約所造成的、如果正常履行合同就不會發(fā)生的費用,而不是其所支出的全部費用,例如,在本案中物資公司的開證費用就是其正常履行合同所必須支出的費用,支出該項費用是物資公司獲取合同利潤的前提條件,在合同利潤得到補償后,合理的支出也就不能在由違約方負擔了。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1
|
股東訴權的救濟——派生訴訟在我國之確立
|
股東訴權的救濟——派生訴訟在我國之確立 股東訴權的困境現(xiàn)狀
股東訴權是指股東基于股東權被侵害而享有的提起訴訟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1條開宗明義地規(guī)定:“適應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需要,規(guī)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利益……....
|
詳細
|
2
|
再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zhuǎn)讓法律問題
|
再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zhuǎn)讓法律問題 筆者的文章《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zhuǎn)讓》在本報發(fā)表后(2001年8月10日),又陸續(xù)接觸了實踐中一些新的情況,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zhuǎn)讓中的復雜法律問題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故爾再次拋磚引玉,與讀者共同探討。
一、股....
|
詳細
|
3
|
國有企業(yè)公司改制的觀念轉(zhuǎn)變
|
國有企業(yè)公司改制的觀念轉(zhuǎn)變 從生產(chǎn)力決定論到產(chǎn)業(yè)影響論
所有制問題屬于國家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問題。各國的各項具體經(jīng)濟制度無不與這一基本制度相聯(lián)。中國的各項經(jīng)濟制度改革無不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影響和制約。對所有制問題的把握直接影響著我國企業(yè)制度的設計問....
|
詳細
|
4
|
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兼評《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
|
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兼評《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 一 背景
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一直是中國經(jīng)濟轉(zhuǎn)軌與股份制改革中的核心問題。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當前的一個討論焦點就是在中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治....
|
詳細
|
5
|
存單糾紛案件審判過程中的訴訟中止
|
存單糾紛案件審判過程中的訴訟中止 由于存單糾紛案件往往伴隨著金融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理存單糾紛案件時可能會發(fā)生金融機構的涉嫌犯罪的工作人員及用資人出逃的情況。在有關國家機關沒有將犯罪嫌疑分子抓獲,查清全部金融刑事案件事實之前,人民法院對于存單糾紛案件的審理及....
|
詳細
|
6
|
帶、墊資合同的法律效力
|
帶、墊資合同的法律效力 近年來,在建筑市場上,帶資、墊資承包現(xiàn)象屢見不鮮,由此引發(fā)的糾紛亦時有發(fā)生。這些糾紛的焦點均涉及到對帶資、墊資建筑施工合同、建筑施工裝潢合同法律效力的認識。筆者就何為帶資、墊資合同以及該類合同的性質(zhì)、法律效力略陳管見。
....
|
詳細
|
7
|
訴訟遲延的法律成因
|
訴訟遲延的法律成因 訴訟遲延的成因是多元的,其法律成因,即因程序法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成為訴訟遲延誘因的情形,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引發(fā)更深層面的探究。筆者認為,在我國,民事訴訟遲延的法律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袷略V訟法中缺漏對訴訟遲延形....
|
詳細
|
8
|
企業(yè)重組上市若干法律問題
|
企業(yè)重組上市若干法律問題 企業(yè)重組上市,概括而言是企業(yè)組織形式、資產(chǎn)、業(yè)務和人員的重組。無論哪方面的重組,在現(xiàn)實法律環(huán)境下都有若干法律問題,或者是因為法規(guī)沒有操作性,或者是因為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使之難以解決。
股份公司發(fā)起人 應當符....
|
詳細
|
9
|
終止合同后能否同時索賠違約金和預期利潤?
|
終止合同后能否同時索賠違約金和預期利潤? 一、案情介紹
中國N省物資貿(mào)易公司與澳門制衣公司于1993年5月11日,簽訂了貨物購銷合同。合同規(guī)定:物資公司為買方,制衣公司為賣方,由制衣公司向物資公司出售6mm,8mm,10mm三種規(guī)格的熱軋卷板....
|
詳細
|
10
|
資產(chǎn)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chǎn)案件有關問題研究
|
資產(chǎn)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chǎn)案件有關問題研究 1999年,國務院頒布《金融資產(chǎn)管理公司條例》,相繼成立了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家資產(chǎn)管理公司。它們分別受讓了工商、農(nóng)業(yè)、中國、建設四家國有商業(yè)銀行擁有的1.3萬億元左右的不良資產(chǎn),力圖通過對這些不良資產(chǎn)的收購、管理....
|
詳細
|
2388條記錄 1/23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法律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