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晉書

 

卷八 帝紀(jì)第八

◎穆帝 哀帝 海西公 穆皇帝諱聃,字彭子,康帝子也。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為皇太子。戊戌,康帝崩。己亥,太子即皇帝位,時年二歲。大赦,尊皇后為皇太后。壬寅,皇太后臨朝攝政。冬十月乙丑,葬康皇帝于崇平陵。十一月庚辰,車騎將軍庾冰卒。 永和元年春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設(shè)白紗帷于太極殿,抱帝臨軒。改元。甲申,進鎮(zhèn)軍將軍、武陵王晞為鎮(zhèn)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以鎮(zhèn)軍將軍顧眾為尚書右仆射。夏四月壬戌,詔會稽王昱錄尚書六條事。五月戊寅,大雩。尚書令、金紫光祿大夫、建安伯諸葛恢卒。六月癸亥,地震。秋七月庚午,持節(jié)、都尉江荊司梁雍益寧七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征西將軍、都亭侯庾翼卒。翼部將于瓚、戴羲等殺冠軍將軍曹據(jù),舉兵反,安西司馬朱燾討平之。八月,豫州刺史路永叛奔于石季龍。庚辰,以輔國將軍、徐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持節(jié)、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領(lǐng)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石季龍將路永屯于壽春。九月丙申,皇太后詔曰:“今百姓勞弊,其共思詳所以振恤之宜。及歲常調(diào)非軍國要急者,并宜停之。”冬十二月,李勢將爨頠來奔。涼州牧張駿伐焉耆,降之。 二年春正月丙寅,大赦。己卯,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揚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驃騎將軍、錄尚書事、都鄉(xiāng)侯何充卒。二月癸丑,以左光祿大夫葵謨領(lǐng)司徒,錄尚書六條事、撫軍大將軍、會稽王昱及謨并輔政。三月丙子,以前司徒左長史殷浩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夏四月己酉朔,日有蝕之。五月丙戌,涼州牧張駿卒,子重華嗣。六月。石季龍將王擢襲武街,執(zhí)張重華護軍胡宣。又使麻秋、孫伏都伐金城,太守張沖降之。重華將謝艾擊秋,敗之。秋七月,以兗州刺史褚裒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冬十月,地震。十一月辛未,安西將軍桓溫帥征虜將軍周撫,輔國將軍、譙王無忌,建武將軍袁喬伐蜀,拜表輒行。十二月,枉矢自東南流于西北,其長竟天。 三年春正月乙卯,桓溫攻成都,克之。丁亥,李勢降,益州平。林邑范文攻陷日南,害太守夏侯覽,以尸祭天。夏四月,地震。蜀人鄧定、隗文舉兵反,桓溫又擊破之,使益州刺史周撫鎮(zhèn)彭模。丁巳,鄧定、隗文復(fù)入據(jù)成都,征虜將軍楊謙棄涪城,退保德陽。五月戊申,進慕容皝為安北將軍。石季龍又使其將石寧、麻秋等伐涼州,次于曲柳。張重華使將軍牛旋御之,退守枹罕。六月辛酉,大赦。秋七月,范文復(fù)陷日南,害督護劉雄。隗文立范賁為帝。八月戊午,張重華將謝艾進擊麻秋,大敗之。九月,地震。冬十月乙丑,假涼州刺史張重華大都督隴右關(guān)中諸軍事、護羌校尉、大將軍,武都氐王楊初為征南將軍、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并假節(jié)。十二月,振威護軍蕭敬文害征虜將軍楊謙,攻涪城,陷之。遂取巴西,通于漢中。 四年夏四月,范文寇九德,多所殺害。五月,大水。秋八月,進安西將軍桓溫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西中郎將謝尚為安西將軍。九月丙申,慕容皝死,子雋嗣偽位。冬十月己未,地震。石季龍使其將苻健寇竟陵。十二月,豫章人黃韜自號孝神皇帝,聚眾數(shù)千,寇臨川,太守庾條討平之。 五年春正月辛巳朔,大赦。庚寅,地震。石季龍僣即皇帝位于鄴。二月,征北大將軍褚裒使部將王龕北伐,獲石季龍將支重。夏四月,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擊范賁,獲之,益州平。封周撫為建城公。假慕容雋大將軍、幽平二州牧、大單于、燕王。征西大將軍桓溫遣督軍滕畯討范文,為文所敗。石季龍死,子世嗣偽位。五月,石遵廢世而自立。六月,桓溫屯安陸,遣諸將討河北。石遵揚州刺史王浹以壽陽來降。秋七月,褚裒進次彭城,遣部將王龕、李邁及石遵將李農(nóng)戰(zhàn)于代陂,王師敗績,王龕為農(nóng)所執(zhí),李邁死之。八月,褚裒退屯廣陵,西中郎將陳逵焚壽春而遁。梁州刺史司馬勛功石遵長城戍,仇池公楊初襲西城,皆破之。冬十月,石遵將石遇攻宛,陷之,執(zhí)南陽太守郭啟。司馬勛進次懸鉤,石季龍故將麻秋距之,勛退還梁州。十一月丙辰,石鑒弒石遵而自立。十二月己酉,使持節(jié)、都督徐兗二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鄉(xiāng)侯褚裒卒。以建武將軍、吳國內(nèi)史荀羨為使持節(jié)、監(jiān)徐兗二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徐州刺史。 六年春正月,帝臨朝,以褚裒喪故,懸而不樂。閏月,冉閔弒石鑒,僣稱天王,國號魏。鑒弟祗僣帝號于襄國。丁丑,彗星見于亢。己丑,加中軍將軍殷浩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假節(jié)。氐帥苻洪遣使來降,以為氐王,封廣川郡公。假洪子健節(jié),監(jiān)河北諸軍事、右將軍,封襄國縣公。三月,石季龍故將麻秋鴆殺苻洪于枋頭。夏五月,大水。廬江太守袁真攻合肥,克之。六月,石祗遣其弟琨攻冉閔將王泰于邯鄲,琨師敗績。秋八月,輔國將軍、譙王無忌薨。苻健帥眾入關(guān)。冬十一月,冉閔圍襄國。十二月,免司徒蔡謨?yōu)槭恕J菤q,大疫。 七年春正月丁酉,日有蝕之。辛丑,鮮卑段龕以青州來降。苻健僣稱王,國號秦。二月戊寅,以段龕為鎮(zhèn)北將軍,封齊公。石祗大敗冉閔于襄國。夏四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出步騎三萬,自漢中入秦川,與苻健戰(zhàn)于五丈原,王師敗績。加尚書令顧和開府儀同三司。劉顯殺石祗。五月,祗兗州刺史劉啟自鄄城來奔。秋七月,尚書令、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顧和卒。甲辰,濤水入石頭,溺死者數(shù)百人。八月,冉閔豫州牧張遇以許昌來降,拜鎮(zhèn)西將軍。九月,峻陽、太陽二陵崩。甲辰,帝素服臨于太極殿三日,遣兼太常趙拔修復(fù)山陵。冬十月,雷雨,震電。十一月,石祗將姚弋仲、冉閔將魏脫各遣使來降,以弋仲為車騎將軍、大單于,封高陵郡公;弋仲子襄為平北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平鄉(xiāng)縣公;脫為安北將軍、監(jiān)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十二月辛未,征西大將軍桓溫帥眾北伐,次于武昌而止。時石季龍故將周成屯廩丘,高昌屯野王,樂立屯許昌,李歷屯衛(wèi)國,皆相次來降。 八年春正月辛卯,日有蝕之。劉顯僣帝號于襄國,冉閔擊破,殺之。苻健僣帝號于長安。二月,峻平、崇陽二陵崩。戊辰,帝臨三日,遣殿中都尉王惠如洛陽,以衛(wèi)五陵。鎮(zhèn)西將軍張遇反于許昌,使其黨上官恩據(jù)洛陽。樂弘攻督護戴施于倉垣。三月,使北中郎荀羨鎮(zhèn)淮陰。苻健別帥侵順陽,太守薛珍擊破之。夏四月,冉閔為慕容雋所滅。雋僣帝號于中山,稱燕。安西將軍謝尚帥姚襄與張遇戰(zhàn)于許昌之誡橋,王師敗績。苻健使其弟雄襲遇,虜之。秋七月,大雩。石季龍故將王擢遣使請降,拜征西將軍、秦州刺史。丁酉,以鎮(zhèn)軍大將軍、武陵王晞為太宰,撫軍大將軍、會稽王昱為司徒,征西大將軍桓溫為太尉。八月,平西將軍周撫討蕭敬文于涪城,斬之。冉閔子智以鄴降,督護戴施獲其傳國璽,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百僚畢賀。九月,冉智為其將馬愿所執(zhí),降于慕容恪。中軍將軍殷浩帥眾北伐,次泗口,遣河南太守戴施據(jù)石門,滎陽太守劉遂戍倉垣。冬十月,秦州刺史王擢為苻健所逼,奔于涼州。 九年春正月乙卯朔,大赦。張重華使王擢與苻健將苻雄戰(zhàn),擢師敗績。丙寅,皇太后與帝同拜建平陵。三月,旱。交州刺史阮敷討林邑范佛于日南,破其五十余壘。夏四月,以安西將軍謝尚為尚書仆射。五月,大疫。張重華復(fù)使王擢襲秦州,取之。仇池公楊初為苻雄所敗。秋七月丁酉,地震,有聲如雷。八月,遣兼太尉、河間王欽修復(fù)五陵。冬十月,中軍將軍殷浩進次山桑,使平北將軍姚襄為前鋒,襄叛,反擊浩,浩棄輜重,退保譙城。丁未,涼州牧張重華卒,子耀靈嗣。是月,張祚弒耀靈而自稱涼州牧。十一月,殷浩使部將劉啟、王彬之討姚襄,復(fù)為襄所敗,襄遂進據(jù)芍陂。十二月,加尚書仆射謝尚為都督豫、揚、江西諸軍事,領(lǐng)豫州刺史,鎮(zhèn)歷陽。 十年春正月己酉朔,帝臨朝,以五陵未復(fù),懸而不樂。涼州牧張祚僣帝位。冉閔降將周成舉兵反,自宛陵襲洛陽。辛酉,河南太守戴施奔鮪渚。丁卯,地震,有聲如雷。二月己丑,太尉、征西將軍桓溫帥師伐關(guān)中。廢揚州刺史殷浩為庶人,以前會稽內(nèi)史王述為揚州刺史。夏四月己亥,溫及苻健子萇戰(zhàn)于藍田,大敗之。五月,江西乞活郭敞等執(zhí)陳留內(nèi)史劉仕而叛,京師震駭,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屯于中堂,豫州刺史謝尚自歷陽還衛(wèi)京師。六月,苻健將苻雄悉眾及桓溫戰(zhàn)于白鹿原,王師敗績。秋九月辛酉,桓溫糧盡,引還。 十一年春正月甲辰,侍中、汝南王統(tǒng)薨。平羌校尉、仇池公楊初為其部將梁式所害,初子國嗣位,因拜鎮(zhèn)北將軍、秦州刺史。齊公段龕襲慕容雋將榮國于郎山,敗之。夏四月壬申,隕霜。乙酉,地震。姚襄帥眾寇外黃,冠軍將軍高季大破之。五月丁未,地又震。六月,苻健死,其子生嗣偽位。秋七月,宋混、張瓘弒張祚,而立耀靈弟玄靚為大將軍、涼州牧,遣使來降。以吏部尚書周閔為尚書左仆射,領(lǐng)軍將軍王彪之為尚書右仆射。冬十月,進豫州刺史謝尚督并冀幽三州諸軍事、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馬頭。十二月,慕容恪帥眾寇廣固。壬戌,上黨人馮鴦自稱太守,背苻生遣使來降。 十二年春正月丁卯,帝臨朝,以皇太后母喪,懸而不樂。鎮(zhèn)北將軍段龕及慕容恪戰(zhàn)于廣固,大敗之,恪退據(jù)安平。二月辛丑,帝講《孝經(jīng)》。三月,姚襄入于許昌,以太尉桓溫為征討大都督以討之。秋八月己亥,桓溫及姚襄戰(zhàn)于伊水,大敗之,襄走平陽,徙其余眾三千余家于江漢之間,執(zhí)周成而歸。使揚武將軍毛穆之,督護陳午,輔國將軍、河南太守戴施鎮(zhèn)洛陽。冬十月癸巳朔,日有蝕之。慕容恪攻段龕于廣固,使北中郎將荀羨帥師次于瑯邪以救之。十一月,遣兼司空、散騎常侍車灌,龍驤將軍袁真等持節(jié)如洛陽,修五陵。十二月庚戌,以有事于五陵,告于太廟,帝及群臣皆服緦,于太極殿臨三日。是歲,仇池公楊國為其從父俊所殺,俊自立。 升平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告天太廟,始親萬機。大赦,改元,增文武位一等;侍缶映绲聦m。丁丑,隕石于槐里一。是月,鎮(zhèn)北將軍、齊公段龕為慕容恪所陷,遇害。扶南竺旃檀獻馴象,詔曰:“昔先帝以殊方異獸或為人患,禁之。今及其未至,可令還本土!比,帝講《孝經(jīng)》。壬申,親釋奠于中堂。夏五月庚午,鎮(zhèn)西將軍謝尚卒。苻生將苻眉、苻堅擊姚襄,戰(zhàn)于三原,斬之。六月,苻堅殺苻生而自立。以軍司謝奕為使持節(jié)、都督、安西將軍、豫州刺史。秋七月,苻堅將張平以并州降,遂以為并州刺史。八月丁未,立皇后何氏,大赦,賜孝悌鰥寡米,人五斛,逋租宿債皆勿收,大酺三日。冬十月,皇后見于太廟。十一月,雷。十二月,以太常王彪之為尚書左仆射。 二年春正月,司徒、會稽王昱稽首歸政,帝不許。三月,慕容雋陷冀州諸郡,詔安西將軍謝奕、北中郎將荀羨北伐。三月,佽飛督王饒獻鴆鳥,帝怒,鞭之二百,使殿中御史焚其鳥于四達之衢。夏五月,大水。有星孛于天船。六月,并州刺史張平為苻堅所逼,帥眾三千奔于平陽,堅追敗之。慕容恪進據(jù)上黨,冠軍將軍馮鴦以眾叛歸慕容雋,雋盡陷河北之地。秋八月,安西將軍謝奕卒。壬申,以吳興太守謝萬為西中郎將、持節(jié)、監(jiān)司豫冀并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以散騎常侍郗曇為北中郎將、持節(jié)、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鎮(zhèn)下邳。冬十月乙丑,陳留王曹勱薨。十一月庚子,雷。辛酉,地震。十二月,北中郎將荀羨及慕容雋戰(zhàn)于山荏,王師敗績。 三年春三月甲辰,詔以比年出軍,糧運不繼,王公已下十三戶借一人一年助運。秋七月,平北將軍高昌為慕容雋所逼,自白馬奔于滎陽。冬十月慕容雋寇東阿,遣西中郎將謝萬次下蔡,北中郎將郗曇次高平以擊之,王師敗績。十一月戊子,進揚州刺史王述為衛(wèi)將軍。十二月,又以中軍將軍、瑯邪王丕為驃騎將軍,東海王奕為車騎將軍。封武陵王晞子<王逢>為梁王。交州刺史溫放之帥兵討林邑參黎、耽潦,并降之。 四年春正月,仇池公楊俊卒,子世嗣。丙戌,慕容雋死,子暐嗣偽位。二月,鳳皇將九雛見于豐城。秋七月,以軍役繁興,省用撤膳。八月辛丑朔,日有蝕之,既。冬十月,天狗流于西南。十一月,封太尉桓溫為南郡公,溫弟沖為豐城縣公,子濟為臨賀郡公。鳳皇復(fù)見豐城,眾鳥隨之。 五年春正月戊戌,大赦,賜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米五斛。北中郎將、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郗曇卒。二月,以鎮(zhèn)軍將軍范汪為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平南將軍、廣州刺史、陽夏侯滕含卒。夏四月,大水。太尉桓溫鎮(zhèn)宛,使其弟豁將兵取許昌。鳳皇見于沔北。 五月丁巳,帝崩于顯陽殿,時年十九。葬永平陵,廟號孝宗。 哀皇帝諱丕,字千齡,成帝長子也。咸康八年,封為瑯邪王。永和元年拜散騎常侍,十二年加中軍將軍,升平三年除驃騎將軍。五年五月丁巳,穆帝崩;侍罅钤唬骸暗垩俨痪燃,胤嗣未建,樞巴踟,中興正統(tǒng),明德懋親。昔在咸康,屬當(dāng)儲貳。以年在幼沖,未堪國難,故顯宗高讓。今義望情地,莫與為比,其以王奉大統(tǒng)!庇谑前俟賯浞{,迎于瑯邪第。庚申,即皇帝位,大赦。壬戌,詔曰:“朕獲承明命,入纂大統(tǒng)。顧惟先王宗廟,蒸嘗無主,太妃喪庭,廓然靡寄,悲痛感摧,五內(nèi)抽割。宗國之尊,情禮兼隆,胤嗣之重,義無與二。東海王奕,戚屬親近,宜奉本統(tǒng),其以奕為瑯邪王。”秋七月戊午,葬穆皇帝于永平陵。慕容恪攻陷野王,守將呂護退保滎陽。八月己卯夜,天裂,廣數(shù)丈,有聲如雷。九月戊申,立皇后王氏。穆帝皇后何氏稱永安宮。呂護叛奔于莫容暐。冬十月,安北將軍范汪有罪廢為庶人。十一月丙辰,詔曰:“顯宗成皇帝顧命,以時事多艱,弘高世之風(fēng),樹德博重,以隆社稷。而國故不巳,康穆早世,胤祚不融。朕以寡德,復(fù)承先緒,感惟永慕,悲育兼摧。夫昭穆之義,固宜本之天屬。繼體承基,古今常道。宜上嗣顯宗,以修本統(tǒng)。”十二月,加涼州刺史張玄靚為大都督隴右諸軍事、護羌校尉、西平公。 隆和元年春正月壬子,大赦,改元。甲寅,減田稅,畝收二升。是月,慕容暐將呂護、傅末波攻陷小壘,以逼洛陽。二月辛未,以輔國將軍、吳國內(nèi)史庾希為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鎮(zhèn)下邳;前鋒監(jiān)軍、龍驤將軍袁真為西中郎將、監(jiān)護豫司并冀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zhèn)汝南,并假節(jié)。丙子,尊所生周氏為皇太妃。三月甲寅朔,日有蝕之。夏四月,旱。詔出輕系,振困乏。丁丑,梁州地震,浩釁山崩。呂護復(fù)寇洛陽。乙酉,輔國將軍、河南太守戴施奔于宛。五月丁巳,遣北中郎將庾希、竟陵太守鄧遐以舟師救洛陽。秋七月,呂護等退守小平津。進瑯邪王奕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鄧遐進屯新城,庾希部將何謙及慕容暐將劉則戰(zhàn)于檀丘,破之。八月,西中郎將袁真進次汝南,運米五萬斛以饋洛陽。冬十月,賜貧乏者米,人五斛。章武王珍薨。十二月戊午朔,日有蝕之。詔曰:“戎旅路次,未得輕簡賦役。玄象失度,亢旱為患,豈政事未洽,將有板筑、渭濱之士邪!其搜揚隱滯,蠲除苛碎,詳議法令,咸從損耍!扁紫W韵纶随(zhèn)山陽,袁真自汝南退鎮(zhèn)壽陽。 興寧元年春二月己亥,大赦,改元。三月壬寅,皇太妃薨于瑯邪第。癸卯,帝奔喪,詔司徒、會稽王昱總內(nèi)外眾務(wù)。夏四月,慕容暐寇滎陽,太守劉遠(yuǎn)奔魯陽。甲戌,揚州地震,湖瀆溢。五月,加征西大將軍桓溫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假黃鉞。復(fù)以西中郎將袁真都督司、冀、并三州諸軍事,北中郎將瘦希都督青州諸軍事。癸卯,慕容暐陷密城,滎陽太守劉遠(yuǎn)奔于江陵。秋七月,張?zhí)戾a弒涼州刺史、西平公張玄靚,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丁酉,葬章皇太妃。八月,有星孛于角亢,入天市。九月壬戌,大司馬桓溫帥眾北伐。癸亥,以皇子生,大赦。冬十月甲申,立陳留王世子恢為王。十一月,姚襄故將張駿殺江州督護趙毗,焚武昌,略府藏以叛,江州刺史桓沖討斬之。是歲,慕容暐將慕容塵攻陳留太守袁披于長平。汝南太守朱斌承虛襲許昌,克之。 二年春二月庚寅,江陵地震。慕容暐將慕容評襲許昌,潁川太守李福死之。評遂侵汝南,太守朱斌遁于壽陽。又進圍陳郡,太守朱輔嬰城固守;笢厍步南鄤⑨矒敉酥。改左軍將軍為游擊將軍,罷右軍、前軍、后軍將軍五校三將官。癸卯,帝親耕藉田。三月庚戌朔,大閱戶人,嚴(yán)法禁,稱為庚戌制。辛未,帝不豫。帝雅好黃老,斷谷,餌長生藥,服食過多,遂中毒,不識萬機,崇德太后復(fù)臨朝攝政。夏四月甲申,慕容暐遣其將李洪侵許昌,王師敗績于懸瓠,朱斌奔于淮南,朱輔退保彭城;笢厍参髦欣蓪⒃、江夏相劉岵等鑿陽儀道以通運,溫帥舟師次于合肥,慕容塵復(fù)屯許昌。五月,遷陳人于陸以避之。戊辰,以揚州刺史王述為尚書令、衛(wèi)將軍。以桓溫為揚州牧、錄尚書事。壬申,遣使喻溫入相,溫不從。秋七月丁卯,復(fù)征溫入朝。八月,溫至赭圻,遂城而居之。苻堅別帥侵河南,慕容暐寇洛陽。九月,冠軍將軍陳祐留長史沈勁守洛陽,帥眾奔新城。 三年春正月庚申,皇后王氏崩。二月乙未,以右將軍桓豁監(jiān)荊州揚州之義城雍州之京兆諸軍事、領(lǐng)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桓沖監(jiān)江州荊州之江夏隨郡豫州之汝南西陽新蔡潁川六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領(lǐng)南蠻校尉,并假節(jié)。 丙申,帝崩于西堂,時年二十五。葬安平陵。 廢帝諱奕,字延齡,哀帝之母弟也。咸康八年封為東海王。永和八年拜散騎常侍,尋加鎮(zhèn)軍將軍;升平四年拜車騎將軍。五年,改封瑯邪王。隆和初,轉(zhuǎn)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興寧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無嗣。丁酉,皇太后詔曰:“帝遂不救厥疾,艱禍仍臻,遺緒泯然,哀慟切心,樞巴蹀龋鞯旅H,屬當(dāng)儲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統(tǒng)。便速正大禮,以寧人神。”于是百官奉迎于瑯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三月壬申,葬哀皇帝于安平陵。癸酉,散騎常侍、河間王欽薨。丙子,慕容暐將慕容恪陷洛陽,寧朔將軍竺瑤奔于襄陽,冠軍長史、揚武將軍沈勁死之。夏六月戊子,使持節(jié)、都督益寧二州諸軍事、鎮(zhèn)西將軍、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撫卒。秋七月,匈奴左賢王衛(wèi)辰、右賢王曹谷帥眾二萬侵苻堅杏城。己酉,改封會稽王昱為瑯邪王。壬子,立皇后庾氏。封瑯邪王昱子昌明為會稽王。冬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反,自稱成都王。十一月,帥眾人劍閣,攻涪,西夷校尉毌丘暐棄城而遁。乙卯,圍益州刺史周楚于成都,桓溫遣江夏相朱序救之。十二月戊戌,以會稽內(nèi)史王彪之為尚書仆射。 太和元年春二月己丑,以涼州刺史張?zhí)戾a為大將軍、都督隴右關(guān)中諸軍事、西平郡公。丙申,以宣城內(nèi)史桓秘為持節(jié)、監(jiān)梁益二州征討諸軍事。三月辛亥,新蔡王邈薨。荊州刺史桓豁遣督護桓羆攻南鄭,魏興人畢欽舉兵以應(yīng)羆。夏四月,旱。五月戊寅,皇后庾氏崩。朱序攻司馬勛于成都,眾潰,執(zhí)勛,斬之。秋七月癸酉,葬孝皇后于敬平陵。九月甲午,曲赦梁、益二州。冬十月辛丑,苻堅將王猛、楊安攻南鄉(xiāng),荊州刺史桓豁救之,師次新野而猛、安退。以會稽王昱為丞相。十二月,南陽人趙弘、趙憶等據(jù)宛城反,太守桓澹走保新野。慕容暐將慕容厲陷魯郡、高平。 二年春正月,北中郎將庾希有罪,走入于海。夏四月,慕容暐將慕容塵寇竟陵,太守羅崇擊破之。苻堅將王猛寇涼州,張?zhí)戾a距之,猛師敗績。五月,右將軍桓豁擊趙憶,走之,進獲慕容暐將趙槃,送于京師。秋九月,以會稽內(nèi)史郗愔為都督徐兗青幽四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徐州刺史。冬十月乙巳,彭城王玄薨。 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有蝕之。癸亥,大赦。夏四月癸巳,雨雹,大風(fēng)折木。秋八月壬寅,尚書令、衛(wèi)將軍、藍田侯王述卒。 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馬桓溫帥眾伐慕容暐。秋七月辛卯,暐將慕容垂帥眾距溫,溫?fù)魯≈。九月戊寅,桓溫裨將鄧遐、朱序遇暐將傅末波于林渚,又大破之。戊子,溫至枋頭。丙申,以糧運不繼,焚舟而歸。辛丑,慕容垂追敗溫后軍于襄邑。冬十月,大星西流,有聲如雷。己巳,溫收散卒,屯于山陽。豫州刺史袁真以壽陽叛。十一月辛丑,桓溫自山陽及會稽王昱會于涂中,將謀后舉。十二月,遂城廣陵而居之。 五年春正月己亥,袁真子雙之、愛之害梁國內(nèi)史朱憲、汝南內(nèi)史朱斌。二月癸酉,袁真死,陳郡太守朱輔立真子瑾嗣事,求救于慕容暐。夏四月辛未,桓溫部將竺瑤破瑾于武丘。秋七月癸酉朔,日有蝕之。八月癸丑,桓溫?fù)粼趬坳枺瑪≈。九月,苻堅將猛伐慕容暐,陷其上黨。廣漢妖賊李弘與益州妖賊李金根聚眾反,弘自稱圣王,眾萬余人,梓潼太守周虓討平之。冬十月,王猛大破慕容暐將慕容評于潞川。十一月,猛克鄴,獲慕容暐,盡有其地。 六年春正月,苻堅遣將王鑒來援袁瑾,將軍桓伊逆擊,大破之。丁亥,桓溫克壽陽,斬袁瑾。三月壬辰,監(jiān)益寧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楚卒。夏四月戊午,大赦,賜窮獨米,人五斛。苻堅將苻雅伐仇池,仇池公楊纂降之。六月,京都及丹陽、晉陵、吳郡、吳興、臨海并大水。秋八月,以前寧州刺史周仕孫為假節(jié)、監(jiān)益梁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冬十月壬子,高密王俊薨。十一月癸卯,桓溫自廣陵屯于白石。丁未,詣闕,因圖廢立,誣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參侍內(nèi)寢,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長欲封樹,時人惑之,溫因諷太后以伊霍之舉。己酉,集百官于朝堂,宣崇德太后令曰:“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樞巴蹀扔H則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圖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丑聲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廟,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樹儲藩。誣罔祖宗,頌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懷!今廢奕為東海王,以王還第,供衛(wèi)之儀,皆如漢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社稷大計,義不獲已。臨紙悲塞,如何可言!庇谑前俟偃胩珮O前殿,即日桓溫使散騎侍郎劉享收帝璽綬。帝著白帢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獸門。群臣拜辭,莫不覷欷。侍御史、殿中監(jiān)將兵百人衛(wèi)送東海第。 初,桓溫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時望。及枋頭之?dāng),威名頓挫,逐潛謀廢立,以長威權(quán)。然憚帝守道,恐招時議。以宮闡重悶,床笫易誣,乃言帝為閹,遂行廢辱。初,帝平生每以為慮,嘗召術(shù)人扈謙筮之,卦成,答曰:“晉室有盤石之固,陛下有出宮之象!本谷缙溲浴 咸安二年正月,降封帝為海西縣公。四月,徙居吳縣,敕吳國內(nèi)史刁彝防衛(wèi),又遣御史顧允監(jiān)察之。十一月,妖賊盧悚遣弟子殿中監(jiān)許龍晨到其門,稱太后密詔,奉迎興復(fù)。帝初欲從之,納保母諫而止。龍曰:“大事將捷,焉用兒女子言乎?”帝曰:“我得罪于此,幸蒙寬宥,豈敢妄動哉!且太后有詔,便應(yīng)官屬來,何獨使汝也?汝必為亂!币蜻匙笥铱`之,龍懼而走。帝知天命不可再,深慮橫禍,乃杜塞聰明,無思無慮,終日酣暢,耽于內(nèi)寵,有子不育,庶保天年。時人憐之,為作歌焉。朝廷以帝安于屈辱,不復(fù)為虞。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薨于吳,時年四十五。 史臣曰:孝宗因繦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無事,十有余年。以武安之才,啟之疆埸;以文王之風(fēng),被乎江漢,則孔子所謂吾無間然矣。哀皇寬惠,可以為君,而鴻祀禳天,用塵其德。東海違許龍之駕,屈放命之臣,所謂柔弱勝剛強,得盡于天年者也。 贊曰:委裘稱化,大孝為宗,遵彼圣善,成茲允恭。西旌玉壘,北旆金墉。遷殷舊僰,莫不來從。哀后寬仁,惟靈既集。海西多故,時災(zāi)見及。彼異阿衡,我非昌邑。

 

晉書

  《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jì)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jù)政權(quán)的興亡!
  晉書封面《晉書》編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監(jiān)修三人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fēng);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其他十六人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卷一 帝紀(jì)第一 卷二 帝紀(jì)第二
卷三 帝紀(jì)第三 卷四 帝紀(jì)第四
卷五 帝紀(jì)第五 卷六 帝紀(jì)第六
卷七 帝紀(jì)第七 卷八 帝紀(jì)第八
卷九 帝紀(jì)第九 卷十 帝紀(jì)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 志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卷四十 列傳第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一 載記第一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 卷一百四 載記第四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 卷一百八 載記第八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卷一百十一 載記第十一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卷一百十九 載記第十九 卷一百二十 載記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載記第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