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 慕容盛 慕容熙 慕容云 慕容寶,字道祐,垂之第四子也。少輕果無志操,好人佞己。苻堅時為太子洗馬、萬年令。堅淮肥之役,以寶為陵江將軍。及為太子,砥礪自修,敦崇儒學(xué),工談?wù),善屬文,曲事垂左右小臣,以求美譽(yù)。垂之朝士翕然稱之,垂亦以為克保家業(yè),甚賢之。 垂死,其年寶嗣偽位,大赦境內(nèi),改元為永康。以其太尉庫辱官偉為太師、左光祿大夫,段崇為太保,其余拜授各有差。遵垂遺令,校閱戶口,罷諸軍營分屬郡縣,定士族舊籍,明其官儀,而法峻政嚴(yán),上下離德,百姓思亂者十室而九焉。 初,垂以寶冢嗣未建,每憂之。寶庶子清河公會多材藝,有雄略,垂深奇之。及寶之北伐,使會代攝宮事,總錄、禮遇一同太子,所以見定旨也。垂之伐魏,以龍城舊都,宗廟所在,復(fù)使會鎮(zhèn)幽州,委以東北之重,高選僚屬以崇威望。臨死顧命,以會為寶嗣,而寶寵愛少子濮陽公策,意不在會。寶庶長子長樂公盛自以同生年長,恥會先之,乃盛稱策宜為儲貳,而非毀會焉。寶大悅,乃訪其趙王麟、高陽王隆,麟等咸希旨贊成之。寶遂與麟等定計,立策母段氏為皇后,策為皇太子,盛、會進(jìn)爵為王。策字道符,年十一,美姿貌,而蠢弱不慧。 魏伐并州,驃騎農(nóng)逆戰(zhàn),敗績,還于晉陽,司馬慕輿嵩閉門距之。農(nóng)率騎數(shù)千奔?xì)w中山,行及潞川,為魏追軍所及,余騎盡沒,單馬遁還。寶引群臣于東堂議之。中山尹苻謨曰:“魏軍強(qiáng)盛,千里轉(zhuǎn)斗,乘勝而來,勇氣兼倍,若逸騎平原,形勢彌盛,殆難為敵,宜度險距之。”中書令晆邃曰:“魏軍多騎,師行剽銳,馬上赍糧,不過旬日。宜令郡縣聚千家為一堡,深溝高壘,清野待之。至無所掠,資食無出,不過六旬,自然窮退。”尚書封懿曰:“今魏師十萬,天下之勍敵也。百姓雖欲營聚,不足自固,是則聚糧集兵以資強(qiáng)寇,且動眾心,示之以弱,阻關(guān)距戰(zhàn),計之上也!蹦饺蓣朐唬骸拔航癯藙贇怃J,其鋒不可當(dāng),宜自完守設(shè)備,待其弊而乘之!庇谑切蕹欠e粟,為持久之備。 魏攻中山不克,進(jìn)據(jù)博陵魯口,諸將望風(fēng)奔退,郡縣悉降于魏,寶聞魏有內(nèi)難,乃盡眾出距,步卒十二萬,騎三萬七千,次于曲陽柏肆。魏軍進(jìn)至新梁。寶憚魏師之銳,乃遣征北隆夜襲魏軍,敗績而還。魏軍方軌而至,對營相持,上下兇懼,三軍奪氣。農(nóng)、麟勸寶還中山,乃引歸。魏軍追擊之,寶、農(nóng)等棄大軍,率騎二萬奔還。時大風(fēng)雪,凍死者相枕于道。寶恐為魏軍所及,命去袍杖戎器,寸刃無返。 魏軍進(jìn)攻中山,屯于芳林園。其夜尚書慕容皓謀殺寶,立慕容麟。皓妻兄蘇泥告之,寶使慕容隆收皓,皓與同謀數(shù)十人斬關(guān)奔魏。麟懼不自安,以兵劫左衛(wèi)將軍、北地王精,謀率禁旅弒寶。精以義距之,麟怒,殺精,出奔丁零。 初,寶聞魏之來伐也,使慕容會率幽、并之眾赴中山,麟既叛,寶恐其逆奪會軍,將遣兵迎之。麟侍郎段平子自丁零奔還,說麟招集丁零,軍眾甚盛,謀襲會軍,東據(jù)龍城。寶與其太子策及農(nóng)、隆等萬余騎迎會于薊,以開封公慕容詳守中山。會傾身誘納,繕甲厲兵,步騎二萬,列陣而進(jìn),迎寶薊南。寶分其兵給農(nóng),隆,遣西河公庫辱官驥率眾三千助守中山。會以策為太子,有恨色。寶以告農(nóng)、隆,俱曰:“會一年少,專任方事,習(xí)驕所致,豈有他也。臣當(dāng)以禮責(zé)之!庇钠街拷詰褧,不樂去之,咸請曰:“清河王天資神武,權(quán)略過人,臣等與之誓同生死,感王恩澤,皆勇氣自倍。愿陛下與皇太子、諸王止駕薊宮,使王統(tǒng)臣等進(jìn)解京師之圍,然后奉迎車駕!睂氉笥医院ζ溆侣裕P而不許,眾咸有怨言。左右勸寶殺會,侍御史仇尼歸聞而告會曰:“左右密謀如是,主上將從之。大王所恃唯父母也,父已異圖;所杖者兵也,兵已去手,進(jìn)退路窮,恐無自全之理。盍誅二王,廢太子,大王自處東宮,兼領(lǐng)將相,以匡社稷!睍粡。寶謂農(nóng)、隆曰:“觀會為變,事當(dāng)必然,宜早殺之。不爾,恐成大禍!鞭r(nóng)曰:“寇賊內(nèi)侮,中州紛亂,會鎮(zhèn)撫舊都,安眾寧境,及京師有難,萬里星赴,威名之重,可以振服戎狄。又逆跡未彰,宜且隱忍。今社稷之危若綴旒然,復(fù)內(nèi)相誅戮,有損威望!睂氃唬骸皶嫘囊殉,而王等仁慈,不欲去之,恐一旦釁發(fā),必先害諸父,然后及吾。事敗之后,當(dāng)思朕言!鞭r(nóng)等固諫,乃止。會聞之彌懼,奔于廣都黃榆谷。會遣仇尼歸等率壯士二千余人分襲農(nóng)、隆,隆是夜見殺,農(nóng)中重創(chuàng)。既而會歸于寶,寶意在誅會,誘而安之,潛使左衛(wèi)慕輿騰斬會,不能傷。會復(fù)奔其眾,于是勒兵攻寶。寶率數(shù)百騎馳如龍城,會率眾追之,遣使請誅左右佞臣,并求太子,寶弗許。會圍龍城,侍御郎高云夜率敢死士百余人襲會,敗之,眾悉逃散,單馬奔還中山,乃逾圍而入,為慕容詳所殺。 詳僣稱尊號,置百官,改年號;木粕菀,殺戮無度,誅其王公以下五百余人,內(nèi)外震局,莫敢忤視。城中大饑,公卿餓死者數(shù)十人。麟率丁零之眾入中山,斬詳及其親黨三百余人,復(fù)僣稱尊號。中山饑甚,麟出據(jù)新市,與魏師戰(zhàn)于義臺,麟軍敗績。魏師遂人中山,麟乃奔鄴。 慕容德遣侍郎李延勸寶南伐,寶大悅,慕容盛切諫,以為兵疲師老,魏新平中原,宜養(yǎng)兵觀釁,更俟他年。寶將從之。撫軍慕輿騰進(jìn)曰:“今眾旅已集,宜乘新定之機(jī)以成進(jìn)取之功。人可使由之,而難與圖始,惟當(dāng)獨(dú)決圣慮,不足廣采異同,以沮亂軍議也!睂氃唬骸拔嵊嫑Q矣,敢諫者斬!”寶發(fā)龍城,以慕輿騰為前軍大司馬,慕容農(nóng)為中軍,寶為后軍,步騎三萬,次于乙連。長上段速骨、宋赤眉因眾軍之憚役也,殺司空、樂浪王宙,逼立高陽王崇。寶單騎奔農(nóng),仍引軍討速骨。眾咸憚?wù)餍襾y,投杖奔之。騰眾亦潰,寶、農(nóng)馳還龍城。蘭汗?jié)撆c速骨通謀,速骨進(jìn)師攻城,農(nóng)為蘭汗所譎,潛出赴賊,為速骨所殺。眾皆奔散,寶與慕容盛、慕輿騰等南奔。蘭汗奉太子策承制,遣使迎寶,及于薊城。寶欲還北,盛等咸以汗之忠款虛實(shí)未明,今單馬而還,汗有貳志者,悔之無及。寶從之,乃自薊而南。至黎陽,聞慕容德稱制,懼而退。遣慕輿騰招集散兵于鉅鹿,慕容盛結(jié)豪桀于冀州,段儀、段溫收部曲于內(nèi)黃,眾皆響會,克期將集。會蘭汗遣左將軍蘇超迎寶,寶以汗垂之季舅,盛又汗之壻也,必謂忠款無貳,乃還至龍城。汗引寶入于外邸,弒之,時年四十四,在位三年,即隆安三年也。汗又殺其太子策及王公卿士百余人。汗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昌黎王。盛僣位,偽謚寶惠愍皇帝,廟號烈宗。 皝之遷于龍城也,植松為社主。及秦滅燕,大風(fēng)吹拔之。后數(shù)年,社處忽有桑二根生焉。先是,遼川無桑,及廆通于晉,求種江南,平州桑悉由吳來。廆終而垂以吳王中興,寶之將敗,大風(fēng)又拔其一。 盛字道運(yùn),寶之庶長子也。少沈敏,多謀略。苻堅誅慕容氏,盛潛奔于沖。及沖稱尊號,有自得之志,賞罰不均,政令不明。盛年十二,謂叔父柔曰:“今中山王智不先眾,才不出下,恩未施人,先自驕大,以盛觀之,鮮不覆敗!倍矶鴽_為段木延所殺,盛隨慕容永東如長子,謂柔曰:“今崎嶇于鋒刃之間,在疑忌之際,愚則為人所猜,智則危甚巢幕,當(dāng)如鴻鵠高飛,一舉萬里,不可坐待罟網(wǎng)也!庇谑桥c柔及弟會間行東歸于慕容垂。遇盜陜中,盛曰:“我六尺之軀,入水不溺,在火不焦,汝欲當(dāng)吾鋒乎!試豎爾手中箭百步,我若中之,宜慎爾命,如其不中,當(dāng)束身相授!北I用豎箭,盛一發(fā)中之。盜曰:“郎貴人之子,故相試耳!辟Y而遣之。歲余,永誅俊、垂之子孫,男女無遺。盛既至,垂問以西事,畫地成圖。垂笑曰:“昔魏武撫明帝之首,遂乃侯之,祖之愛孫,有自來矣!庇谑欠忾L樂公。驍勇剛毅,有伯父全之風(fēng)烈。 寶即偽位,進(jìn)爵為王。寶自龍城南伐,盛留統(tǒng)后事,及段速骨作亂,馳出迎衛(wèi)。寶幾為速骨所獲,賴盛以免。盛屢進(jìn)奇策于寶,寶不能從,是以屢敗。寶既如龍城,盛留在后。寶為蘭汗所殺,盛馳進(jìn)赴哀,將軍張真固諫以為不可,盛曰:“我今投命,告以哀窮。汗性愚近,必顧念婚姻,不忍害我。旬月之間,足展吾志!彼烊烁皢。汗妻乙氏泣涕請盛,汗亦哀之,遣其子穆迎盛,舍之宮內(nèi),親敬如舊。汗兄提、弟難勸汗殺盛,汗不從。慕容奇,汗之外孫也,汗亦宥之。奇入見盛,遂相與謀。盛遣奇起兵于外,眾至數(shù)千。汗遣蘭提討奇。提驕很淫荒,事汗無禮,盛因間之于汗曰:“奇,小兒也,未能辦此,必內(nèi)有應(yīng)之者。提素驕,不可委以大眾!焙挂虬l(fā)怒,收提誅之,遣其撫軍仇尼慕率眾討奇。汗兄弟見提之誅,莫不危懼,皆阻兵背汗,襲敗慕軍。汗大懼,遣其子穆率眾討之。穆謂汗曰:“慕容盛,我之仇也。奇今起逆,盛必應(yīng)之。兼內(nèi)有蕭墻之難,不宜養(yǎng)心腹之疾!焙箤⒄D盛,引見察之。盛妻以告,于是偽稱疾篤,不復(fù)出入,汗乃止。有李旱、衛(wèi)雙、劉志、張豪、張真者,皆盛之舊昵,蘭穆引為腹心。旱等屢入見盛,潛結(jié)大謀。會穆討蘭難等斬之,大饗將士,汗、穆皆醉。盛夜因如廁,袒而逾墻,入于東宮,與李旱等誅穆,眾皆踴呼,進(jìn)攻汗,斬之。汗二子魯公和、陳公楊分屯令支、白狼,遣李旱、張真襲誅之。于是內(nèi)外怗然,士女咸悅,盛謙揖自卑,不稱尊號。其年,以長樂王稱制,赦其境內(nèi),改元曰建平。諸王降爵為公,文武各復(fù)舊位。 初,慕容奇聚眾于建安,將討蘭汗,百姓翕然從之。汗遣兄子全討奇,奇擊滅之,進(jìn)屯乙連。盛既誅汗,命奇罷兵,奇遂與丁零嚴(yán)生、烏丸王龍之阻兵叛盛,引軍至橫溝,去龍城十里。盛出兵擊敗之,執(zhí)奇而還,斬龍、生等百余人。盛于是僣即尊位,大赦殊死已下,追尊伯考獻(xiàn)莊太子全為獻(xiàn)莊皇帝,尊寶后段氏為皇太后,全妃丁氏為獻(xiàn)莊皇后,謚太子策為獻(xiàn)哀太子。盛幽州刺史慕容豪、尚書左仆射張通、昌黎尹張順謀叛,盛皆誅之。改年為長樂。有犯罪者,十日一自決之,無撾捶之罰,而獄情多實(shí)。 高句驪王安遣使貢方物,有雀素身綠首,集于端門,棲翔東園,二旬而去,改東園為白雀園。 盛聽詩歌及周公之事,顧謂群臣曰:“周公之輔成王,不能以至誠感上下,誅兄弟以杜流言,猶擅美于經(jīng)傳,歌德于管弦。至如我之太宰桓王,承百王之季,主在可奪之年,二寇窺窬,難過往日,臨朝輔政,群情緝穆,經(jīng)略外敷,辟境千里,以禮讓維宗親,德刑制群后,敦睦雍熙,時無二論。勛道之茂,豈可與周公同日而言乎!而燕詠闕而不論,盛德掩而不述,非所謂也!蹦嗣袝鼮椤堆囗灐芬允鲢≈ρ伞S忠袝畛V、尚書陽璆、秘書監(jiān)郎敷于東堂,問曰:“古來君子皆謂周公忠圣,豈不謬哉!”璆曰:“周公居攝政之重,而能達(dá)群臣之名,及流言之謗,致烈風(fēng)以悟主,道契神靈,義光萬代,故累葉稱其高,后王無以奪其美!笔⒃唬骸俺A钜詾楹稳?”忠曰:“昔武王疾篤,周公有請令之誠,流言之際,義感天地,楚撻伯禽以訓(xùn)就王德。周公為臣之忠,圣達(dá)之美,《詩》《書》已來未之有也!笔⒃唬骸爱愒斩裕‰抟娭芄p,未見其忠圣也。昔武王得九齡之夢,白文王,文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及文王之終,已驗(yàn)武王之壽矣。武王之算未盡而求代其死,是非詐乎!若惑于天命,是不圣也。據(jù)攝天位而丹誠不見,致兄弟之間有干戈之事。夫文王之化,自近及遠(yuǎn),故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周公親違圣父之典而蹈嫌疑之蹤,戮罰同氣以逞私忿,何忠之有乎!但時無直筆之史,后儒承其謬談故也!敝以唬骸皢⒔鹂g而返風(fēng),亦足以明其不詐。遭二叔流言之變,而能大義滅親,終安宗國,復(fù)子明辟,輔成大業(yè),以致太平,制禮作樂,流慶無窮,亦不可謂非至德也!笔⒃唬骸扒渫揭虺晌亩丛罄,朕今相為論之。昔周自后稷積德累仁,至于文、武。文、武以大圣應(yīng)期,遂有天下。生靈仰其德,四海歸其仁。成王雖幼統(tǒng)洪業(yè),而卜世修長,加呂、召、毛、畢為之師傅。若無周公攝政,王道足以成也。周公無故以安危為己任,專臨朝之權(quán),闕北面之禮。管、蔡忠存王室,以為周公代主非人臣之道,故言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當(dāng)明大順之節(jié),陳誠義以曉群疑,而乃阻兵都邑,擅行誅戮。不臣之罪彰于海內(nèi),方貽王《鴟鸮》之詩,歸非于主,是何謂乎!又周公舉事,稱告二公,二公足明周公之無罪而坐觀成王之疑,此則二公之心亦有猜于周公也。但以疏不間親,故寄言于管、蔡,可謂忠不見于當(dāng)時,仁不及于兄弟。知群望之有歸,天命之不在己,然后返政成王,以為忠耳。大風(fēng)拔木之征,乃皇天祐存周道,不忘文、武之德,是以赦周公之始愆,欲成周室之大美。考周公之心,原周公之行,乃天下之罪人,何至德之謂也!周公復(fù)位,二公所以杜口不言其本心者,以明管、蔡之忠也! 又謂常忠曰:“伊尹、周公孰賢?”忠曰:“伊尹非有周公之親而功濟(jì)一代,太甲亂德,放于桐宮,思愆改善,然后復(fù)之。使主無怨言,臣無流謗,道存社稷,美溢來今,臣謂伊尹之勛有高周旦!笔⒃唬骸耙烈耘f臣之重,顯阿衡之任,太甲嗣位,君道未洽,不能竭忠輔導(dǎo)。而放黜桐宮,事同夷羿,何周公之可擬乎!”郎敷曰:“伊尹處人臣之位,不能匡制其君,恐成、湯之道墜而莫就,是以居之桐宮,與小人從事,使知稼穡之艱難,然后返之天位,此其忠也!笔⒃唬骸耙烈軓U而立之,何不能輔之以至于善乎?若太甲性同桀紂,則三載之間未應(yīng)便成賢后,如其性本休明,義心易發(fā),當(dāng)務(wù)盡匡規(guī)之理以弼成君德,安有人臣幽主而據(jù)其位哉!且臣之事君,惟力是視,奈何挾智藏仁以成君惡!夫太甲之事,朕已鑒之矣。太甲,至賢之主也,以伊尹歷奉三朝,績無異稱,將失顯祖委授之功,故匿其日月之明,受伊尹之黜,所以濟(jì)其忠貞之美。夫非常之人,然后能立非常之事,非常人之所見也,亦猶太伯之三讓,人無德而稱焉。”敷曰:“太伯三以天下讓,至仲尼而后顯其至德。太甲受謗于天下,遭陛下乃申其美!币蚨勓缳x詩,賜金帛各有差。 遼西太守李郎在郡十年,威制境內(nèi),盛疑之,累征不赴。以母在龍城,未敢顯叛,乃陰引魏軍,將為自安之計,因表請發(fā)兵以距寇。盛曰:“此必詐也。”召其使而詰之,果驗(yàn),盡滅其族,遣輔國將軍李旱率騎討之。師次建安,召旱旋師。朗聞其家被誅也,擁三千余戶以自固。及聞旱中路而還,謂有內(nèi)變,不復(fù)為備,留其子養(yǎng)守令支,躬迎魏師于北平。旱候知之,襲克令支,遣廣威孟廣平率騎追朗,及于無終,斬之。初,盛之追旱還也,群臣莫知其故。旱既斬朗,盛謂群臣曰:“前以追旱還者,正為此耳。朗新為叛逆,必忌官威,一則鳩合同類,劫掠良善,二則亡竄山澤,未可卒平,故非意而還,以盈怠其志,卒然掩之,必克之理也。”群臣皆曰:“非所及也! 李旱自遼西還,聞盛殺其將衛(wèi)雙,懼,棄軍奔走。既而歸罪,復(fù)其爵位。盛謂侍中孫勍曰:“旱總?cè)娭,荷專征之重,不能杖?jié)死綏,無故逃亡,考之軍正,不赦之罪也。然當(dāng)先帝之避難,眾情離貳,骨肉忘其親,股肱失忠節(jié),旱以刑余之體,效力盡命,忠款之至,精貫白日。朕故錄其忘身之功,免其丘山之罪耳。” 盛去皇帝之號,稱庶人大王。 魏襲幽州,執(zhí)刺史盧溥而去。遣孟廣平援之,無及。 盛率眾三萬伐高句驪,襲其新城、南蘇,皆克之,散其積聚,徙其五千余戶于遼西。 盛引見百遼于東堂,考詳器藝,超拔者十有二人。命百司舉文武之士才堪佐世者各一人。立其子遼西公定為太子,大赦殊死已下。宴其群臣于新昌殿,盛曰:“諸卿各言其志,朕將覽之。”七兵尚書丁信年十五,盛之舅子也,進(jìn)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臣之愿也!笔⑿υ唬骸岸∩袝晟,安得長者之言乎!”盛以威嚴(yán)馭下,驕暴少親,多所猜忌,故信言及之。 盛討庫莫奚,大虜獲而還。左將軍慕容國與殿中將軍秦輿、段贊等謀率禁兵襲盛,事覺,誅之,死者五百余人。前將軍、思悔侯段璣、輿子興、贊子泰等,因眾心動搖,夜于禁中鼓躁大呼。盛聞變,率左右出戰(zhàn),眾皆披潰。俄而有一賊從暗中擊傷盛,遂輦升前殿,申約禁衛(wèi),召叔父河間公熙屬以后事。熙未至而盛死,時年二十九,在位三年。偽謚昭武皇帝,墓號興平陵,廟號中宗。 盛幼而羈賤流漂,長則遭家多難,夷險安危,備嘗之矣。懲寶暗而不斷,遂峻機(jī)威刑,織芥之嫌,莫不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兆。于是上下振局,人不自安,雖忠誠親戚亦皆離貳,舊臣靡不夷滅,安忍無親,所以卒于不免。是歲隆安五年也。 熙字道文,垂之少子也。初封河間王。段速骨之難,諸王多被其害,熙素為高陽王崇所親愛,故得免焉。蘭汗之篡也,以熙為遼東公,備宗祀之義。盛初即位,降爵為公,拜都督中外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仆射,領(lǐng)中領(lǐng)軍。從征高句驪、契丹,皆勇冠諸將。盛曰:“叔父雄果英壯,有世祖之風(fēng),但弘略不如耳! 及盛死,其太后丁氏以國多難,宜立長君。群望皆在平原公元,而丁氏意在于熙,遂廢太子定,迎熙入宮。群臣勸進(jìn),熙以讓元,元固以讓熙,熙遂僣即尊位。誅其大臣段璣、秦興等,并夷三族。元以嫌疑賜死。元字道光,寶之第四子也。赦殊死已下,改元曰光始,改北燕臺為大單于臺,置左右輔,位次尚書。 初,熙烝于丁氏,故為所立。及寵幸苻貴人,丁氏怨恚咒詛,與兄子七兵尚書信謀廢熙。熙聞之,大怒,逼丁氏令自殺,葬以后禮,誅丁信。 熙狩于北原,石城令高和殺司隸校尉張顯,閉門距熙。熙率騎馳返,和眾皆投杖,熙入誅之。于是引見州郡及單于八部耆舊于東宮,問以疾苦。 大筑龍騰苑,廣袤十余里,役徒二萬人。起景云山于苑內(nèi),基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又起逍遙宮、甘露殿,連房數(shù)百,觀閣相交。鑿天河渠,引水入宮。又為其昭儀苻氏鑿曲光海、清涼池。季夏盛暑,士卒不得休息,暍死者太半。熙游于城南,止大柳樹下,若有人呼曰:“大王且止!蔽鯋褐,伐其樹,乃有蛇長丈馀,從樹中而出。 立其貴嬪苻氏為皇后,赦殊死已下。 熙北襲契丹,大破之。 昭儀苻氏死,偽謚愍皇后。贈苻謨太宰,謚文獻(xiàn)公。二苻并美而艷,好微行游宴,熙弗之禁也。請謁必從,刑賞大政無不由之。初,昭儀有疾,龍城人王溫稱能療之,未幾而卒,熙忿其妄也,立于公車門支解溫而焚之。其后好游田,熙從之,北登白鹿山,東過青嶺,南臨滄海,百姓苦之,士卒為豺狼所害及凍死者五千余人矣。會高句驪寇燕郡,殺略百余人。熙伐高句驪,以苻氏從,為沖車地道以攻遼東。熙曰:“待刬平寇城,朕當(dāng)與后乘輦而入,不聽將士先登!庇谑浅莾(nèi)嚴(yán)備,攻之不能下。會大雨雪,士卒多死,乃引歸。 擬鄴之鳳陽門,作弘光門,累級三層。 熙與苻氏襲契丹,憚其眾盛,將還,苻氏弗聽,遂棄輜重,輕襲高句驪,周行三千余里,士馬疲凍,死者屬路。攻木底城,不克而還。 盡殺寶諸子。大城肥如及宿軍,以仇尼倪為鎮(zhèn)東大將軍、營州刺史,鎮(zhèn)宿軍,上庸公懿為鎮(zhèn)西將軍、幽州刺史,鎮(zhèn)令支;尚書劉木為鎮(zhèn)南大將軍、冀州刺史,鎮(zhèn)肥如。 為苻氏起承華殿,高承光一倍,負(fù)土于北門,土與谷同價。典軍杜靜載棺詣闕,上書極諫。熙大怒,斬之。苻氏嘗季夏思凍魚膾,仲冬須生地黃,皆下有司切責(zé),不得,加以大辟,其虐也如此。苻氏死,熙悲號躃踴,若喪考妣,擁其尸而撫之曰:“體已就冷,命遂斷矣!”于是僵仆氣絕,久而乃蘇。大斂既訖,復(fù)啟其棺而與交接。服斬縗,食粥。制百僚于宮內(nèi)哭臨,令沙門素服。使有司案檢哭者,有淚以為忠孝,無則罪之,于是群臣震懼,莫不含辛以為淚焉。慕容隆妻張氏,熙之嫂也,美姿容,有巧思。熙將以為苻氏之殉,欲以罪殺之,乃毀其禭靴,中有弊氈,遂賜死。三女叩頭求哀,熙不許。制公卿已下至于百姓,率戶營墓,費(fèi)殫府藏。下錮三泉,周輸數(shù)里,內(nèi)則圖畫尚書八坐之象。熙曰:“善為之,朕將隨后入此陵!弊R者以為不祥。其右仆射韋璆等并懼為殉,沐浴而待死焉。號苻氏墓曰征平陵。熙被發(fā)徒跣,步從苻氏喪。轜車高大,毀北門而出。長老竊相謂曰:“慕容氏自毀其門,將不久也。” 中衛(wèi)將軍馮跋、左衛(wèi)將軍張興,先皆坐事亡奔,以熙政之虐也,與跋從兄萬泥等二十二人結(jié)盟,推慕容云為主,發(fā)尚方徒五千余人閉門距守。中黃門趙洛生奔告之,熙曰:“此鼠盜耳,朕還當(dāng)誅之!蹦耸瞻l(fā)貫甲,馳還赴難。夜至龍城,攻北門不克,遂敗,走入龍騰宛,微服隱于林中,為人所執(zhí),云得而弒之,及其諸子同殯城北。時年二十三,在位六年。云葬之于苻氏墓,偽謚昭文皇帝。 垂以孝武帝太元八年僣立,至熙四世,凡二十四年,以安帝義熙三年滅。初,童謠曰:“一束藁,兩頭然,禿頭小兒來滅燕!鞭蛔稚嫌胁荩掠泻,兩頭然則禾草俱盡而成高字。云父名拔,小字禿頭,三子,而云季也。熙竟為云所滅,如謠言焉。 慕容云,字子雨,寶之養(yǎng)子也。祖父和,高句驪之支庶,自云高陽氏之苗裔,故以高為氏焉。云沈深有局量,厚重希言,時人咸以為愚,唯馮跋奇其志度而友之。寶之為太子,云以武藝給事侍東宮,拜侍御郎,襲敗慕容會軍。寶子之,賜姓慕容氏,封夕陽公。 熙之葬苻氏也,馮跋詣云,告之以謀。云懼曰:“吾嬰疾歷年,卿等所知,愿更圖之。”跋逼曰:“慕容氏世衰,河間虐暴,惑妖淫之女而逆亂天常,百姓不堪其害,思亂者十室九焉,此天亡之時也。公自高氏名家,何能為他養(yǎng)子!機(jī)運(yùn)難邀,千歲一時,公焉得辭也!”扶之而出。云曰:“吾疾苦日久,廢絕世務(wù)。卿今興建大事,謬見推逼。所以徘徊,非為身也,實(shí)惟否德不足以濟(jì)元元故耳!卑系葟(qiáng)之,云遂即天王位,復(fù)姓高氏,大赦境內(nèi)殊死以下,改元曰正始,國號大燕。署馮跋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武邑公,封伯、子、男,鄉(xiāng)、亭侯者五十余人,士卒賜谷帛有差。熙之群官,復(fù)其爵位。立妻李氏為天王后,子彭為太子。越騎校尉慕輿良謀叛,云誅之。 云臨東堂,幸臣離班、桃仁懷劍執(zhí)紙而入,稱有所啟,拔劍擊云,云以幾距班,桃仁進(jìn)而弒之。馮跋遷云尸于東宮,偽謚惠懿皇帝。云自以無功德而為豪桀所推,常內(nèi)懷懼,故寵養(yǎng)壯士以為腹心。離班、桃仁等并專典禁衛(wèi),委之以爪牙之任,賞賜月至數(shù)千萬,衣食臥起皆與之同,終以此致敗云。 史臣曰:四星東聚,金陵之氣已分;五馬南浮,玉塞之雄方擾。市朝屢改,艱虞靡息。慕容垂天資英杰,威震本朝,以雄略見猜而庇身寬政,永固受之而以禮,道明事之而畢力。然而隼質(zhì)難羈,狼心自野;茨鲜,三甥之謀已構(gòu);河朔分麾,五木之祥云啟。斬飛龍而遐舉,逾石門而長邁,遂使翟氏景從,鄴師宵逸,收羅趙、魏,驅(qū)駕英雄。叩囊余奇,摧五萬于河曲;浮船秘策,招七郡于黎陽。返遼陰之舊物,創(chuàng)中山之新社,類帝禋宗,僣擬斯備。夫以重耳歸晉,賴五臣之功;句踐紿吳,資五千之卒。惡有業(yè)殊二霸,眾微一旅,掎拔而傾山岳,騰嘯而御風(fēng)云!雖衛(wèi)人忘亡復(fù)傳于東國,任好余裕伊愧于西鄰,信苻氏之奸回,非晉室之鯨鯢矣。 寶以浮譽(yù)獲升,峻文御俗,蕭墻內(nèi)憤,勍敵外陵,雖毒不被物而惡足自剿。盛則孝友冥符,文武不墜,韜光而夷仇賊,罪己而遜高危,翩翩然濁世之佳虜矣。熙乃地非奧主,舉因淫德。驪戎之態(tài),取悅于匡床;玄妻之姿,見奇于鬒發(fā)。蕩輕舟于曲光之海,望朝涉于景云之山,飾土木于驕心,窮怨嗟于蕞壤,宗祀夷滅,為馮氏之驅(qū)除焉。 贊曰:戎狄憑陵,山川沸騰。天未悔禍,人非與能。疾走而捷,先鳴則興。道明烈烈,鞭笞豪杰。掃燕夷魏,釗屠永滅。大盜潛移,鴻名遂竊。寶心生亂,盛清家難。熙極驕淫,人懷憤惋。孽貽身咎,災(zāi)無以逭。

 

晉書

  《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jì)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jù)政權(quán)的興亡!
  晉書封面《晉書》編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監(jiān)修三人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fēng);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其他十六人為令狐德棻、來濟(jì)、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卷一 帝紀(jì)第一 卷二 帝紀(jì)第二
卷三 帝紀(jì)第三 卷四 帝紀(jì)第四
卷五 帝紀(jì)第五 卷六 帝紀(jì)第六
卷七 帝紀(jì)第七 卷八 帝紀(jì)第八
卷九 帝紀(jì)第九 卷十 帝紀(jì)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 志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卷四十 列傳第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一 載記第一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 卷一百四 載記第四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 卷一百八 載記第八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卷一百十一 載記第十一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卷一百十九 載記第十九 卷一百二十 載記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載記第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