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晉書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五行中 《傳》曰:“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僣,厥罰恒陽,厥極憂。時則有詩妖,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禍,時則有口舌之痾,時則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毖灾粡模瑥,順也。是謂不乂,乂,治也?鬃釉唬骸熬泳悠涫遥銎溲圆簧,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詩》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毖陨咸柫畈豁樔诵模撝湋|亂,則不能治海內(nèi)。失在過差,故其咎僣差也。刑罰妄加,群陰不附,則陽氣勝,故其罰常陽也。旱傷百谷,則有寇難,上下俱憂,故其極憂也。君炕陽而暴虐,臣畏刑而箝口,則怨謗之氣發(fā)于歌謠,故有詩妖。介蟲孽者,謂小蟲有甲飛揚之類,陽氣所生也,于《春秋》為螽,今謂之蝗,皆其類也。于《易》,《兌》為口,犬以吠守而不可信,言氣毀,故有犬禍。一曰,旱歲犬多狂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口喉咳嗽者,故有口舌痾。金色白,故有白眚白祥。凡言傷者,病金氣;金氣病,則木沴之。其極憂者,順之,其福曰康寧。劉歆《言傳》曰時則有毛蟲之孽。說以為于天文西方參為獸星,故為毛蟲。 魏齊王嘉平初,東郡有訛言,云白馬河出妖馬,夜過官牧邊鳴呼,眾馬皆應(yīng),明日見其跡,大如斛,行數(shù)里,還入河。楚王彪本封白馬,兗州刺史令狐愚以彪有智勇,及聞此言,遂與王凌謀共立之。事泄,凌、愚被誅,彪賜死。此言不從之罰也。《詩》云:“人之訛言,寧莫之懲! 蜀劉禪嗣位,譙周曰:“先主諱備,其訓(xùn)具也,后主諱禪,其訓(xùn)授也。若言劉已具矣,當(dāng)授與人,甚于晉穆侯、漢靈帝命子之祥也!笔窆,此言之不從也。劉備卒,劉禪即位,未葬,亦未逾月,而改元為建興,此言之不從也。禮,國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緣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今可謂亟而不知禮義矣。后遂降焉。 魏明帝太和中,姜維歸蜀,失其母。魏人使其母手書呼維令反,并送當(dāng)歸以譬之。維報書曰:“良田百頃,不計一畝,但見遠(yuǎn)志,無有當(dāng)歸!本S卒不免。 景初元年,有司奏,帝為烈祖,與太祖、高祖并為不毀之廟,從之。案宗廟之制,祖宗之號,皆身沒名成乃正其禮。故雖功赫天壤,德邁前王,未有豫定之典。此蓋言之不從失之甚者也。后二年而宮車晏駕,于是統(tǒng)微政逸。 吳孫休時,烏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響言者,言于此而聞于彼。自其所聽之,不覺其聲之大也。自遠(yuǎn)聽之,如人對言,不覺聲之自遠(yuǎn)來也。聲之所往,隨其所向,遠(yuǎn)者所過十?dāng)?shù)里。其鄰人有責(zé)息于外,歷年不還,乃假之使為責(zé)讓,懼以禍福。負(fù)物者以為鬼神,即傎倒畀之,其人亦不自知所以然也。言不從之咎也。 魏時起安世殿,武帝后居之。安世,武帝字也。武帝每延群臣,多說平生常事,未嘗及經(jīng)國遠(yuǎn)圖。此言之不從也。何曾謂子遵曰:“國家無貽厥之謀,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此子孫之憂也!弊杂牢鹾笸跏覞u亂,永嘉中天下大壞,及何綏以非辜被殺,皆如曾言。 趙王倫廢惠帝于金墉城,改號金墉城為永安宮。帝尋復(fù)位而倫誅。 惠帝永興元年,詔廢太子覃還為清河王,立成都王潁為皇太弟,猶加侍中、大都督,領(lǐng)丞相,備九錫,封二十郡,如魏王故事。案周禮傳國以胤不以勛,故雖公旦之圣不易成王之嗣,所以遠(yuǎn)絕覬覦,永一宗祧。后代遵履,改之則亂。今擬非其實,僣差已甚。且既為國嗣,則不應(yīng)復(fù)開封土,兼領(lǐng)庶職。此言之不從,進(jìn)退乖爽,故帝既播越,穎亦不終,是其咎僣也。后猶不悟,又立懷帝為皇太弟。懷終流弒,不永厥祚,又其應(yīng)也。語曰,“變古易常,不亂則亡”,此之謂乎。 元帝永昌二年,大將軍王敦下?lián)檬。百姓訛言行蟲病,食人大孔,數(shù)日入腹,入腹則死;療之有方,當(dāng)?shù)冒兹懸詾樗。自淮泗遂及京都,?shù)日之間,百姓驚擾,人人皆自云已得蟲病。又云,始在外時,當(dāng)燒鐵以灼之。于是翕然,被燒灼者十七八矣。而白犬暴貴,至相請奪,其價十倍;蛴凶栽颇苄袩F灼者,賃灼百姓,日得五六萬,憊而后已。四五日漸靜。說曰:“夫裸蟲人類,而人為之主。今云蟲食人,言本同臭類而相殘賊也。自下而上,明其逆也。必入腹者,言害由中不由外也。犬有守衛(wèi)之性,白者金色,而膽,用武之主也。帝王之運,王霸會于戌。戌主用兵,金者晉行,火燒鐵以療疾者,言必去其類而來火與金合德,共除蟲害也。”案中興之際,大將軍本以腹心受伊呂之任,而元帝末年,遂攻京邑,明帝諒闇,又有異謀,是以下逆上,腹心內(nèi)爛也。及錢鳳、沈充等逆兵四合,而為王師所挫,逾月而不能濟水,北中郎劉遐及淮陵內(nèi)史蘇峻率淮泗之眾以救朝廷,故其謠言首作于淮泗也。朝廷卒以弱制強,罪人授首,是用白犬膽可救之效也。 海西公時,庾晞四五年中喜為挽歌,自搖大鈴為唱,使左右齊和。又宴會輒令倡妓作新安人歌舞離別之辭,其聲悲切。時人怪之,后亦果敗。 太元中,小兒以兩鐵相打于土中,名曰斗族。后王國寶、王孝伯一姓之中自相攻擊。 桓玄初改年為大亨,遐邇歡言曰“二月了”,故義謀以仲春發(fā)也。玄篡立,又改年為建始,以與趙王倫同,又易為永始,永始復(fù)是王莽受封之年也。始徙司馬道子于安成。安帝遜位,出永安宮,封為平固王,瑯邪王德文為石陽公,并使住尋陽城。識者皆以為言不從之妖僣也。 武帝初,何曾薄太官御膳,自取私食,子劭又過之,而王愷又過劭。王愷、羊琇之儔,盛致聲色,窮珍極麗。至元康中,夸恣成俗,轉(zhuǎn)相高尚,石崇之侈,遂兼王、何,而儷人主矣。崇既誅死,天下尋亦淪喪。僣逾之咎也。 庶征恒陽,劉向以為《春秋》大旱也。其夏旱,雩,《禮》謂之大雩。不傷二谷謂之不雨。京房《易傳》曰:“欲德不用茲謂張,厥災(zāi)荒,旱也。其旱陰云不雨,變而赤,因四際。師出過時茲謂廣,其旱不生。上下皆蔽茲謂隔,其旱天赤三月,時有雹殺飛禽。上緣求妃茲謂僣,其旱三月大溫亡云。君高臺府茲謂犯陰侵陽,其旱萬物根死,數(shù)有火災(zāi)。庶位逾節(jié)茲為僣,其旱澤物枯,為火所傷! 魏明帝太和二年五月,大旱。元年以來崇廣宮府之應(yīng)也。又,是春宣帝南擒孟達(dá),置二郡,張郃西破諸葛亮,斃馬謖?宏栕源,又其應(yīng)也。 太和五年三月,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已,大雩。 齊王正始元年二月,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去歲正月,明帝崩。二月,曹爽白嗣主,轉(zhuǎn)宣帝為太傅,外示尊崇,內(nèi)實欲令事先由已。是時宣帝功蓋魏朝,欲德不用之應(yīng)也。 高貴鄉(xiāng)公甘露三年正月,自去秋至此月旱。是時文帝圍諸葛誕,眾出過時之應(yīng)也。初,壽春秋夏常雨淹城,而此旱逾年,城陷,乃大雨。咸以誕為天亡。 吳孫亮五鳳二年,大旱,百姓饑。是歲征役煩興,軍士怨叛。此亢陽自大,勞役失眾之罰也。其役彌歲,故旱亦竟年。 孫皓寶鼎元年,春夏旱。時孫皓遷都武昌,勞役動眾之應(yīng)也。 武帝泰始七年五月閏月旱,大雩。八年五月,旱。是時帝納荀勖邪說,留賈充不復(fù)西鎮(zhèn),而任愷漸疏,上下皆蔽之應(yīng)也。及李憙、魯芝、李胤等并在散職,近厥德不用之謂也。 九年,自正月旱,至于六月,祈宗廟社稷山川。癸未,雨。十年四月,旱。去年秋冬,采擇卿校諸葛沖等女。是春,五十余人入殿簡選。又取小將吏女?dāng)?shù)十人,母子號哭于宮中,聲聞于外,行人悲酸。是殆積陰生陽,上緣求妃之應(yīng)也。 咸寧二年五月旱,大雩。至六月,乃澍雨。 太康二年旱,自去冬旱至此春。三年四月旱,乙酉詔司空齊王攸與尚書、廷尉、河南尹錄訊系囚,事從蠲宥。 五年六月,旱。此年正月天陰,解而復(fù)合。劉毅上疏曰:“必有阿黨之臣奸以事君者,當(dāng)誅而不赦也!钡鄄淮稹J菚r荀勖、馮紞僣作威福,亂朝尤甚。 六年三月,青、梁、幽、冀郡國旱。六月,濟陰、武陵旱,傷麥。七年夏,郡國十三大旱。八年四月,冀州旱。九年夏,郡國三十三旱,扶風(fēng)、始平、京兆、安定旱,傷麥。十年二月,旱。 太熙元年二月,旱。自太康已后,雖正人滿朝,不被親仗,而賈充、荀勖、楊駿、馮紞等迭居要重,所以無年不旱者,欲德不用,上下皆蔽,庶位逾節(jié)之罰也。 惠帝元康七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疾疫,關(guān)中饑,米斛萬錢。因此氐羌反叛,雍州刺史解系敗績。而饑疫薦臻,戎晉并困,朝廷不能振,詔聽相賣鬻。其九月,郡國五旱。 永寧元年,自夏及秋,青、徐、幽、并四州旱。十二月,又郡國十二旱。是年春,三王討趙王倫,六旬之中數(shù)十戰(zhàn),死者十余萬人。 懷帝永嘉三年五月,大旱,襄平縣梁水淡池竭,河、洛、江、漢皆可涉。是年三月,司馬越歸京都,遣兵入宮,收中書令繆播等九人殺之,皆僣逾之罰也。又四方諸侯多懷無君之心,劉元海、石勒、王彌、李雄之徒賊害百姓,流血成泥,又其應(yīng)也。五年,自去冬旱至此春。去歲十一月,司馬越以行臺自隨,斥黜宮衛(wèi),無君臣之節(jié)。 元帝建武元年六月,揚州旱。去年十二月,淳于伯冤死,其年即旱,而太興元年六月又旱。干寶曰“殺淳于伯之后旱三年”是也。刑罰妄加,群陰不附,則陽氣勝之罰也。 元帝太興四年五月,旱。是時王敦陵僣已著。 永昌元年夏,大旱。是年三月,王敦有石頭之變,二宮陵辱,大臣誅死,僣逾無上,故旱尤甚也。其閏十一月,京都大旱,川谷并竭。 明帝太寧三年,自春不雨,至于六月。 成帝咸和元年,夏秋旱。是時庾太后臨朝稱制,言不從而僣逾之罰也。 二年夏,旱。五年五月,大旱。六年四月,大旱。八年秋七月,旱。九年,自四月不雨,至于八月。 咸康元年六月,旱。是時成帝沖弱,未親萬機,內(nèi)外之政,決之將相。此僣逾之罰,連歲旱也。至四年,王導(dǎo)固讓太傅,復(fù)子明辟。是后不旱,殆其應(yīng)也。時天下普旱,會稽、余姚特甚,米斗直五百,人有相鬻者。二年三月,旱。三年六月,旱。時王導(dǎo)以天下新定,務(wù)在遵養(yǎng),不任刑罰,遂盜賊公行,頻五年亢旱,亦舒綬之應(yīng)也。 康帝建元元年五月,旱。 穆帝永和元年五月,旱。是時帝在衤強褓,褚太后臨朝,如明穆太后故事。五年七月不雨,至于十月。六年夏,旱。八年夏,旱。九年春,旱。 升平三年冬,大旱。四年冬,大旱。 哀帝隆和元年夏,旱。是時桓溫強恣,權(quán)制朝廷,僣逾之罰也。 海西公太和元年夏,旱。四年冬,旱。涼州春旱至夏。 簡文帝咸安二年十月,大旱,饑。自永和至是,嗣主幼沖,桓溫陵僣,用兵征伐,百姓怨苦。 孝武帝寧康元年三月,旱。是時桓溫入覲高平陵,闔朝致拜,逾僣之應(yīng)也。三年冬,旱。 太元四年夏,大旱。八年六月,旱。十年七月,旱,饑。初,八年破苻堅,九年諸將略地,有事徐豫,楊亮、趙統(tǒng)攻討巴沔。是年正月,謝安又出鎮(zhèn)廣陵,使子琰進(jìn)次彭城,頻有軍役。 十三年六月,旱。去歲北府遣戍胡陸,荊州經(jīng)略河南。是年夏,郭銓置戍野王,又遣軍破黃淮。 十五年七月,旱。十七年,秋旱至冬。是時烈宗仁恕,信任會稽王道子,政事舒緩。又茹千秋為驃騎諮議,竊弄主相威福。又比丘尼乳母親黨及婢仆之子階緣近習(xí),臨部領(lǐng)眾。又所在多上春竟囚,不以其辜,建康獄吏,枉暴既甚。此又僣逾不從冤濫之罰。 安帝隆安二年冬,旱,寒甚。四年五月,旱。五年,夏秋大旱。十二月,不雨。時孫恩作亂,桓玄疑貳,迫殺殷仲堪,而朝廷即授以荊州之任,司馬元顯又諷百僚悉使敬己,內(nèi)外騷動,兵革煩興。此皆陵僣憂愁之應(yīng)也。 元興元年七月,大饑。九月、十月不雨,泉水涸。二年六月,不雨。冬,又旱。時桓玄奢僣,十二月遂篡位。三年八月,不雨。 義熙四年冬,不雨。六年九月,不雨。八年十月,不雨。九年,秋冬不雨。十年九月,旱。十二月又旱,井瀆多竭。是時軍役煩興。 詩妖 魏明帝太和中,京師歌《兜鈴曹子》,其唱曰“其柰汝曹何”,此詩妖也。其后曹爽見誅,曹氏遂廢。 景初初,童謠曰:“阿公阿公駕馬車,不意阿公東渡河,阿公來還當(dāng)柰何!”及宣帝遼東歸,至白屋,當(dāng)還鎮(zhèn)長安。會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鋒車東渡河,終如童謠之言。 齊王嘉平中,有謠曰:“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乘者朱虎騎!敝旎⒄撸跣∽忠。王凌、令狐愚聞此謠,謀立彪。事發(fā),凌等伏誅,彪賜死。 吳孫亮初,童謠曰;“吁汝恪,何若若,蘆葦單衣篾鉤絡(luò),于何相求常子閣!薄俺W娱w”者,反語石子堈也。鉤絡(luò),鉤帶也。及諸葛恪死,果以葦席裹身,篾束其要,投之石子堈。后聽恪故吏收斂,求之此堈云。 孫亮初,公安有白鼉鳴。童謠曰:“白鼉鳴,龜背平。南郡城中可長生,守死不去義無成!薄澳峡こ侵锌砷L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諸葛恪敗,弟融鎮(zhèn)公安,亦見襲,融刮金印龜服之而死。鼉有鱗介,甲兵之象。又曰,白祥也。 孫休永安二年,將守質(zhì)子群聚嬉戲,有異小兒忽來言曰:“三公鋤,司馬如!庇衷唬骸拔曳侨耍瑹苫笮且!毖援吷仙鲆暼粢芬黄ゾ,有頃沒。干寶曰:“后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廢,二十一年而吳平。”于是九服歸晉。魏與吳蜀并戰(zhàn)國,“三公鋤,司馬如”之謂也。 孫皓遣使者祭石印山下妖祠,使者因以丹書巖曰:“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矣。”皓聞之,意益張,曰:“從大皇帝至朕四世,太平之主非朕復(fù)誰!”恣虐逾甚,尋以降亡,近詩妖也。 孫皓天紀(jì)中,童謠曰:“阿童復(fù)阿童,銜刀游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武帝聞之,加王浚龍驤將軍。及征吳,江西眾軍無過者,而王浚先定秣陵。 武帝太康三年平吳后,江南童謠曰:“局縮肉,數(shù)橫目,中國當(dāng)敗吳當(dāng)復(fù)。”又曰:“宮門柱,且當(dāng)朽,吳當(dāng)復(fù),在三十年后!庇衷唬骸半u鳴不拊翼,吳復(fù)不用力!庇跁r吳人皆謂在孫氏子孫,故竊發(fā)為亂者相繼。案“橫目”者四字,自吳亡至元帝興幾四十年,元帝興于江東,皆如童謠之言焉。元帝忄而而少斷,“局縮肉”者,有所斥也。 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始有兵革苦辛之辭,終以擒獲斬截之事。是時三楊貴盛而被族滅,太后廢黜,幽死中宮,“折楊柳”之應(yīng)也。 惠帝永熙中,河內(nèi)溫縣有人如狂,造書曰:“光光文長,大戟為墻。毒藥雖行,戟還自傷!庇衷唬骸皟苫饹]地,哀哉秋蘭。歸形街郵,終為人嘆!奔皸铗E居內(nèi)府,以戟為衛(wèi),死時又為戟所害傷。楊后被廢,賈后絕其膳八日而崩,葬街郵亭北,百姓哀之也。雨火,武帝諱,蘭,楊后字也。其時又有童謠曰:“二月末,三月初,荊筆楊板行詔書,宮中大馬幾作驢。”此時楊駿專權(quán),楚王用事,故言“荊筆楊板”。二人不誅,則君臣禮悖,故云“幾作驢”也。 元康中,京洛童謠曰:“南風(fēng)起,吹白沙,遙望魯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庇衷唬骸俺菛|馬子莫嚨哅,此至來年纏女閤。”南風(fēng),賈后字也。白,晉行也。沙門,太子小名也。魯,賈謐國也。言賈后將與謐為亂,以危太子,而趙王因釁咀嚼豪賢,以成篡奪,不得其死之應(yīng)也。 元康中,天下商農(nóng)通著大鄣日。時童謠曰:“屠蘇鄣日覆兩耳,當(dāng)見瞎兒作天子!奔摆w王倫篡位,其目實眇焉。趙王倫既篡,洛中童謠曰:“獸從北來鼻頭汗,龍從南來登城看,水從西來河灌灌!睌(shù)月而齊王、成都、河間義兵同會誅倫。案成都西藩而在鄴,故曰“獸從北來!饼R東藩而在許,故曰“龍從南來!焙娱g水源而在關(guān)中,故曰“水從西來”。齊留輔政,居于宮西,又有無君之心,故言“登城看”也。 太安中,童謠曰:“五馬游渡江,一馬化為龍!焙笾性髞y,宗藩多絕,唯瑯邪、汝南、西陽、南頓、彭城同至江東,而元帝嗣統(tǒng)矣。 司馬越還洛,有童謠曰:“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及茍晞將破汲桑,又謠曰:“元超兄弟大落度,上桑打椹為茍作!庇墒窃綈簳劊瑠Z其兗州,隙難遂構(gòu)焉。 愍帝初,有童謠曰:“天子何在豆田中!敝两ㄅd四年,帝降劉曜,在城東豆田壁中。 建興中,江南謠歌曰: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卑赴渍撸瑫x行?悠饔锌趯佼Y,瓦甕質(zhì)剛,亦金之類也。“訇如白坑破”者,言二都傾覆,王室大壞也!昂霞肿鳟W”者,元帝鳩集遺余,以主社稷,未能克復(fù)中原,但偏王江南,故其喻也。及石頭之事,六軍大潰,兵人抄掠京邑,爰及二宮。其后三年,錢鳳復(fù)攻京邑,阻水而守,相持月余日,焚燒城邑,井堙木刊矣。鳳等敗退,沈充將其黨還吳興,官軍踵之,蹈藉郡縣,充父子授首,黨與誅者以百數(shù)。所謂“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瓿甊瓦器,又小于甒也。 明帝太寧初,童謠曰:“惻惻力力,放馬山側(cè)。大馬死,小馬餓。高山崩,石自破。”及明帝崩,成帝幼,為蘇峻所逼,遷于石頭,御膳不足,此“大馬死,小馬餓”也。高山,峻也,又言峻尋死。石,峻弟蘇石也。峻死后,石據(jù)石頭,尋為諸公所破,復(fù)是崩山石破之應(yīng)也。 成帝之末,又有童謠曰:“礚々何隆隆,駕車入梓宮!鄙偃斩鴮m車晏駕。 咸康二年十二月,河北謠云:“麥入土,殺石武!焙笕缰{言。 庾亮初鎮(zhèn)武昌,出至石頭,百姓于岸上歌曰:“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飛鳥。庾公還揚州,白馬牽旒旐!庇衷唬骸扳坠跎蠒r,翩翩如飛烏。庾公還揚州,白馬牽流蘇!焙筮B征不入,及薨于鎮(zhèn),以喪還都葬,皆如謠言。 穆帝升平中,童兒輩忽歌于道曰《阿子聞》,曲終輒云“阿子汝聞不”?無幾而帝崩,太后哭之曰:“阿子汝聞不?” 升平末,俗間忽作《廉歌》,有扈謙者聞之曰:“廉者,臨也。歌云‘白門廉,宮庭廉’,內(nèi)外悉臨,國家其大諱乎!”少時而穆帝晏駕。 哀帝隆和初,童謠曰:“升平不滿斗,隆和那得久!桓公入石頭,陛下徒跣走!背⒙劧鴲褐,改年曰興寧。人復(fù)歌曰:“雖復(fù)改興寧,亦復(fù)無聊生!卑詨郾。升平五年而穆帝崩,“不滿斗”,升平不至十年也。 海西公太和中,百姓歌曰:“青青御路楊,白馬紫游韁。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漿?”識者曰:“白者,金行,馬者,國族。紫為奪正之色,明以紫間朱也!焙N鞴珜U,其三子并非海西公之子,縊以馬韁。死之明日,南方獻(xiàn)甘露馬。 太和末,童謠曰:“犁牛耕御路,白門種小麥。”及海西公被廢,百姓耕其門以種小麥,遂如謠言。 海西公初生皇子,百姓歌云:“鳳皇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其歌甚美,其旨甚微。海西公不男,使左右向龍與內(nèi)侍接,生子,以為己子。 桓石民為荊州,鎮(zhèn)上明,百姓忽歌曰“黃曇子”。曲中又曰:“黃曇英,揚州大佛來上明!表曋甘袼溃醭罏榍G州。黃曇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來上明”也。 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謠曰:“黃雌雞,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颯棲!睂ざ豕鸨D王國寶,旋為劉牢之所敗,故言“拉颯棲”也。 會稽王道子于東府造土山,名曰靈秀山。無幾而孫恩作亂,再踐會稽。會稽,道子所封;靈秀,孫恩之字也 庾楷鎮(zhèn)歷陽,百姓歌曰:“重羅黎,重羅黎,使君南上無還時!焙罂媳蓟感瑸樾D。 殷仲堪在荊州,童謠曰:“芒籠目,繩縛腹。殷當(dāng)敗,桓當(dāng)復(fù)!蔽磶锥倏皵,桓玄遂有荊州。 王恭鎮(zhèn)京口,舉兵誅王國寶。百姓謠云:“昔年食白飯,今年食麥麩。天公誅謫汝,教汝捻嚨喉。嚨喉喝復(fù)喝,京口敗復(fù)敗!弊R者曰:“昔年食白飯,言得志也。今年食麥麩,麩粗穢,其精已去,明將敗也,天公將加譴謫而誅之也。捻嚨喉,氣不通,死之祥也。敗復(fù)敗,丁寧之辭也。”恭尋死,京都又大行欬疾,而喉并喝焉。 王恭在京口,百姓間忽云;“黃頭小兒欲作賊,阿公在城,下指縛得。”又云:“黃頭小人欲作亂,賴得金刀作藩捍!秉S字上恭字頭也,小人恭字下也,尋如謠言者焉。 安帝隆安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攬結(jié),女兒可攬擷!睂ざ感畚唬x旗以三月二日掃定京都,誅之。玄之宮女及逆黨之家子女妓妾悉為軍賞,東及甌越,北流淮泗,皆人有所獲。故言時則草可結(jié),事則女可擷也。 桓玄既篡,童謠曰:“草生及馬腹,烏啄桓玄目。”及玄敗,走至江陵,時正五月中,誅如其期焉。 安帝義熙初,童謠曰:“官家養(yǎng)蘆化成荻,蘆生不止自成積!逼鋾r官養(yǎng)盧龍,寵以金紫,奉以名州,養(yǎng)之極也。而龍不能懷我好音,舉兵內(nèi)伐,遂成仇敵也!疤J生不止自成積”,及盧龍之?dāng),斬伐其黨,猶如草木以成積也。 盧龍據(jù)廣州,人為之謠曰:“蘆生漫漫竟天半!焙髷D上流數(shù)州之地,內(nèi)逼京輦,應(yīng)“天半”之言。 義熙二年,小兒相逢于道,輒舉其兩手曰“盧健健”,次曰“斗嘆斗嘆”,末曰“翁年老翁年老”。當(dāng)時莫知所謂。其后盧龍內(nèi)逼,舟艦蓋川,“健健”之謂也。既至查浦,屢克期欲與官斗,“斗嘆”之應(yīng)也!拔棠昀稀,群公有期頤之慶,知妖逆之徒自然消殄也。其時復(fù)有謠言曰;“盧橙橙,逐水流,東風(fēng)忽如起,那得入石頭!”盧龍果敗,不得入石頭也。 昔溫嶠令郭景純卜己與庾亮吉兇,景純云:“元吉。”嶠語亮曰:“景純每筮是,不敢盡言。吾等與國家同安危,而曰‘元吉’,是事有成也!庇谑菂f(xié)同討滅王敦。 苻堅初,童謠云:“阿堅連牽三十年,后若欲敗時,當(dāng)在江湖邊!奔皥栽谖环踩辏瑪∮阡撬,是其應(yīng)也。又謠語云:“河水清復(fù)清,苻堅死新城!奔皥詾橐θO所殺,死于新城。復(fù)謠歌云:“魚羊田升當(dāng)滅秦。”識者以為“魚羊,鮮也;田升,卑也,堅自號秦,言滅之者鮮卑也!逼淙撼贾G堅,令盡誅鮮卑,堅不從。及淮南敗還,初為慕容沖所攻,又為姚萇所殺,身死國滅。 毛蟲之孽 武帝太康六年,南陽獻(xiàn)兩足猛獸,此毛蟲之孽也。識者為其文曰:“武形有虧,金獸失儀,圣主應(yīng)天,期異何為!”言兆亂也。京房《易傳》曰:“足少者,下不勝任也!备蓪氁詾椋骸矮F者陰精,居于陽,金獸也。南陽,火名也。金精入火而失其形,王室亂之妖也!绷,水?dāng)?shù),言水?dāng)?shù)既極,火慝得作,而金受其敗也。至元康九年,始?xì)⑻樱啻耸哪。二七十四,火始終相乘之?dāng)?shù)也。自帝受命,至愍懷之廢,凡三十五年焉。 太康七年十一月丙辰,四角獸見于河間,河間王颙獲以獻(xiàn)。天戒若曰,角,兵象也,四者,四方之象,當(dāng)有兵亂起于四方。后河間王遂連四方之兵,作為亂階,殆其應(yīng)也。 懷帝永嘉五年,蝘鼠出延陵。郭景純筮之曰:“此郡東之縣,當(dāng)有妖人欲稱制者,亦尋自死矣!逼浜髤桥d徐馥作亂,殺太守袁琇,馥亦時滅,是其應(yīng)也。 成帝咸和六年正月丁巳,會州郡秀孝于樂賢堂,有麏見于前,獲之。孫盛以為吉祥。夫秀孝,天下之彥士;樂賢堂,所以樂養(yǎng)賢也。自喪亂以后,風(fēng)教陵夷,秀孝策試,乏四科之實。麏興于前,或斯故乎? 哀帝隆和元年十月甲申,有麈入東海第。百姓歡言曰:“麈入東海第”,識者怪之。及海西廢為東海王,乃入其第。 孝武太元十三年四月癸巳,祠廟畢,有兔行廟堂上。天戒若曰,兔,野物也,而集宗廟之堂,不祥莫之甚焉。 犬禍 公孫文懿家有犬,冠幘絳衣上屋,此犬禍也。屋上,亢陽高危之地。天戒若曰,亢陽無上,偷自尊高,狗而冠者也。及文懿自立為燕王,果為魏所滅。京房《易傳》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出朝門! 魏侍中應(yīng)璩在直廬,欻見一白狗出門,問眾人,無見者。逾年卒,近犬禍也。 吳諸葛恪征淮南歸,將朝會,犬銜引其衣。恪曰:“犬不欲我行乎?”還坐。有頃復(fù)起,犬又銜衣,乃令逐犬,遂升車,入而被害。 武帝太康九年,幽州有犬,鼻行地三百余步。天戒若曰,是時帝不思和嶠之言,卒立惠帝,以致衰亂,是言不從之罰也。 惠帝元康中,吳郡婁縣人家聞地中有犬子聲,掘之,得雌雄各一。還置窟中,覆以磨石,經(jīng)宿失所在。天戒若曰,帝既衰弱,藩王相譖,故有犬禍。 永興元年,丹陽內(nèi)史朱逵家犬生三子,皆無頭。后逵為揚州刺史曹武所殺。 孝懷帝永嘉五年,吳郡嘉興張林家狗人言云:“天下人餓死。”于是果有二胡之亂,天下饑荒焉。 愍帝建興元年,狗與豬交。案《漢書》,景帝時有此,以為悖亂之氣,亦犬豕禍也。犬,兵革之占也。豕,北方匈奴之象。逆言失聽,異類相交,必生害也。餓而帝沒于胡,是其應(yīng)也。 元帝太興中,吳郡太守張懋聞齋內(nèi)床下犬聲,求而不得。既而地自坼,見有二犬子,取而養(yǎng)之,皆死。尋而懋為沈充所害。京房《易傳》曰:“讒臣在側(cè),則犬生妖。” 太興四年,廬江灊縣何旭家忽聞地中有犬子聲,掘之得一母犬,青釐色,狀甚羸瘦,走入草中,不知所在。視其處有二犬子,一雄一雌,哺而養(yǎng)之,雌死雄活。及長為犬,善噬獸。其后旭里中為蠻所沒。 安帝隆安初,吳郡治下狗恒夜吠,聚高橋上,人家狗有限而吠聲甚眾;蛴幸挂椧曋疲骸耙还芳儆袃扇^,皆前向亂吠!睙o幾,孫恩亂于吳會焉。是時輔國將軍孫無終家于既陽,地中聞犬子聲,尋而地坼,有二犬子,皆白色,一雄一雌,取而養(yǎng)之,皆死。后無終為桓玄所誅滅。案《尸子》曰:“地中有犬,名曰地狼!薄断亩χ尽吩唬弧熬虻氐萌,名曰賈!贝松w自然之物,不應(yīng)出而出,為犬禍也。 桓玄將拜楚王,已設(shè)拜席,群官陪位。玄未及出,有狗來便其席,莫不驚怪。玄性猜暴,竟無言者,逐狗改席而已。天戒若曰,桓玄無德而叨竊大位,故犬便其席,示其妄據(jù)之甚也。八十日玄敗亡焉。 白眚白祥 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乙亥,隕石于壽光。案《左氏傳》“隕石,星也”,劉歆說曰:“庶眾惟星隕于宋者,象宋襄公將得諸侯而不終也!鼻厥蓟蕰r有隕石,班固以為:“石,陰類也。又白祥,臣將危君。”是后宣帝得政云。 武帝太康五年五月丁巳,隕石于溫及河陽各二。六年正月,隕石于溫,三。 成帝咸和八年五月,星隕于肥鄉(xiāng),一。九年正月,隕石于涼州,二。 吳孫亮五鳳二年五月,陽羨縣離里山大石自立。案京房《易傳》曰“庶士為天子之祥也”,其說曰:“石立于山同姓,平地異姓!备蓪氁詾椤皩O皓承廢故之家得位,其應(yīng)也!被蛟粚O休見立之祥也。 武帝太康十年,洛陽宮西宜秋里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鈩形,后如傴人,槃薄不可掘。案劉向說,此白眚也。明年宮車晏駕,王室始騷,卒以亂亡。京房《易傳》曰:“石立如人,庶士為天下雄!贝私印 惠帝元康五年十二月,有石生于宜年里。永康元年,襄陽郡上言,得鳴石,撞之,聲聞七八里。太安元年,丹陽湖熟縣夏架湖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民驚噪相告曰:“石來!备蓪氃唬骸皩び惺虢ㄠ! 車騎大將軍、東嬴王騰自并州遷鎮(zhèn)鄴,行次真定。時久積雪,而當(dāng)門前方數(shù)丈獨消釋,騰怪而掘之,得玉馬,高尺許,口齒缺。騰以馬者國姓,上送之,以為瑞。然馬無齒則不得食,妖祥之兆,衰亡之征。案占,此白祥也。是后騰為汲桑所殺,而天下遂亂。 武帝泰始八年五月,蜀地雨白毛,此白祥也。時益州刺史皇甫晏伐汶山胡,從事何旅固諫,不從,牙門張弘等困眾之怨,誣晏謀逆,害之。京房《易傳》曰:“前樂后憂,厥妖天雨羽。”又曰:“邪人進(jìn),賢人逃,天雨毛!逼洹兑籽吩唬骸疤煊昝穑F人出走。”三占皆應(yīng)。 惠帝永寧元軍,齊王冏舉義軍。軍中有小兒,出于襄城繁昌縣,年八歲,發(fā)體悉白,頗能卜,于《洪范》,白祥也。 成帝咸康初,地生毛,近白祥也。孫盛以為人勞之異也。是后石季龍滅而中原向化,將相皆甘心焉。于是方鎮(zhèn)屢革,邊戍仍遷,皆擁帶部曲,動有萬數(shù)。其間征伐征賦,役無寧歲,天下勞擾,百姓疲怨。 咸康三年六月,地生毛。 孝武太元二年五月,京都地生毛,至四年而氐賊次襄國,圍彭城,向廣陵,征戍仍出,兵連年不解。 太元十四年四月,京都地生毛。是時苻堅滅后,經(jīng)略多事,人勞之應(yīng)也。十七年四月,地生毛。 安帝隆安四年四月乙未,地生毛,或白或黑。元興三年五月,江陵地生毛。是后江陵見襲,交戰(zhàn)者數(shù)矣。 義熙三年三月,地生白毛。十年三月地生毛。明年,王旅西討司馬休之。又明年,北掃關(guān)洛。 木沴金 魏齊王正始末,河南尹李勝治聽事,有小材激墮,楇受符吏石彪頭,斷之,此木沴金也。勝后旬日而敗。 惠帝元康八年五月,郊禖壇石中破為二,此木沴金也。郊禖壇者,求子之神位,無故自毀,太子將危之象也。明年愍懷廢死。 孝武帝太元十年四月,謝安出鎮(zhèn)廣陵,始發(fā)石頭,金鼓無故自破。此木沴金之異也,天意也。天戒若曰,安徒揚經(jīng)略之聲,終無其實,鉦鼓不用之象也。月余,以疾還而薨。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恒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哲,知也。《詩》云:“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側(cè)!毖陨喜幻鳎得帘位,則不能知善惡,親近習(xí),長同類,亡功者受賞,有罪者不殺,百官廢亂,失在舒緩,故其咎舒也。盛夏日長,暑以養(yǎng)物,政弛緩,故其罰常燠也。燠則冬溫,春夏不和,傷病疾人,其極疾也。誅不行則霜不殺草,繇臣下則殺不以時,故有草妖。凡妖,貌則以服,言則以詩,聽則以聲。視不以色者,五色,物之大分也,在于眚祥,故圣人以為草妖,失物柄之明者也。溫燠生蟲,故有蠃蟲之孽,謂螟螣之類當(dāng)死不死,當(dāng)生而不生,或多于故而為災(zāi)也。劉歆以為屬思心不容。于《易》,剛而苞柔為《離》,《離》為火,為目。羊上角下蹄,剛而苞柔,羊大目而不精明,視氣毀,故有羊禍。一日,暑歲羊多疫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目者,故有目痾;鹕,故有赤眚赤祥。凡視傷者,病火氣;火氣傷,則水沴之。其極疾者順之,其福曰壽。劉歆《視傳》曰有羽蟲之孽,雞禍。說以為于天文南方朱張為鳥星,故為羽蟲。禍亦從羽,故為雞。雞于《易》自在《巽》,說非是。 庶征之恒燠,劉向以為《春秋》無冰也。小燠不書,無冰然后書,舉其大者也。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茲謂欺,廝咎燠。其燠,雨云四至而溫。臣安祿樂逸茲謂亂,燠而生蟲。知罪不誅茲謂舒,其燠,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重過不誅茲謂亡征,其咎當(dāng)寒而燠盡六日也。” 吳孫亮建興元年九月,桃李華,孫權(quán)世政煩賦重,人凋于役。是時諸葛恪始輔政,息校官,原逋責(zé),除關(guān)梁,崇寬厚,此舒緩之應(yīng)也。一說桃李寒華為草妖,或?qū)偃A孽。 魏少帝景元三年十月,桃李華。時少帝深樹恩德,事崇優(yōu)緩,此其應(yīng)也。 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巴西郡界草皆生華,結(jié)子如麥,可食。時帝初即位,楚王瑋矯詔誅汝南王亮及太保衛(wèi)瓘,帝不能察。今非時草結(jié)實,此恒燠寬舒之罰。 穆帝永和九年十二月,桃李華,是時簡文輔政,事多馳略,舒緩之應(yīng)也。 草妖 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帝在洛陽起建始殿,伐濯龍樹而血出,又掘徙梨,根傷亦血出。帝惡之,遂寢疾,是月崩。蓋草妖,又赤祥,是歲魏文帝黃初元年也。 吳孫亮五鳳元年六月,交阯稗草化為稻。昔三苗將亡,五谷變種,此草妖也。其后亮廢。 蜀劉禪景耀五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譙周憂之,無所與言,乃書柱曰:“眾而大,其之會。具而授,若何復(fù)。”言曹者眾也,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dāng)會也。具而授,如何復(fù)有立者乎?蜀果亡,如周言,此草妖也。 吳孫皓天璽元年,吳郡臨平湖自漢末穢塞,是時一夕忽開除無草。長老相傳: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吳尋亡而九服為一。 天紀(jì)三年八月,建鄴有鬼目菜于工黃狗家生,依緣棗樹,長丈余,莖廣四寸,厚二分。又有荬菜生工吳平家,高四尺,如枇杷形,上圓,徑一尺八寸,莖廣五寸,兩邊生葉,綠色。東觀案圖,名鬼目作芝萆,荬菜作平慮,遂以狗為侍芝郎,平為平慮郎,皆銀印青綬。干寶曰:明年平吳,王浚止船正得平渚,姓名顯然,指事之征也。黃狗者,吳以土運承漢,故初有黃龍之瑞。及其季年,而有鬼目之妖托黃狗之家。黃稱不改,而貴賤大殊,天道精微之應(yīng)敢也。 惠帝元康二年春,巴西郡界竹生花,紫色,結(jié)實如麥,外皮青,中赤白,味甘。 元康九年六月庚子,有桑生東宮西廂,日長尺余,甲辰枯死。此與殷太戊同妖,太子不能悟,故至廢戮也。班固稱“野木生朝而暴長,小人將暴居大臣之位,危國亡家之象,朝將為墟也!笔呛髮O秀、張林用事,遂至大亂。 永康元年四月,立皇孫臧為皇太孫。五月甲子,就東宮,桑又生于西廂。明年,趙王倫篡位,鴆殺臧,此與愍懷同妖也。是月,壯武國有桑化為柏,而張華遇害。壯武,華之封邑也。 孝懷帝永嘉二年冬,項縣桑樹有聲如解材,人謂之桑樹哭。案劉向說,“桑者喪也”,又為哭聲,不祥之甚。是時京師虛弱,胡寇交侵,東海王越無衛(wèi)國之心,四年冬季而南出,五年春薨于此城。石勒邀其眾,圍而射之,王公以下至眾庶,死者十余萬人。又剖越棺,焚其尸。是敗也,中原無所請命,洛京亦尋覆沒,桑哭之應(yīng)也。 六年五月,無錫縣有四株茱萸樹,相樛而生,狀若連理。先是,郭景純筮延陵蝘鼠,遇《臨》之《益》,曰:“后當(dāng)復(fù)有妖樹生,若瑞而非,辛螫之木也,儻有此,東西數(shù)百里必有作逆者!奔按四旧浜笮祓ス鱽y,亦草妖也。郭又以為“木不曲直”。其七月,豫章郡有樟樹久枯,是月忽更榮茂,與漢昌邑枯社復(fù)生同占。是懷愍淪陷之征,元帝中興之應(yīng)也。 明帝太寧元年九月,會稽剡縣木生如人面。是后王敦稱兵作逆,禍敗無成。昔漢哀成之世并有此妖,而人貌備具,故春禍亦大。今此但如人面而已,故其變也輕矣。 成帝咸和六年五月癸亥,曲阿有柳樹枯倒六載,是日忽復(fù)起生,至九年五月甲戌,吳縣吳雄家有死榆樹,是日因風(fēng)雨起生,與漢上林?jǐn)嗔鹕。初,康帝為吳王,于時雖改封瑯邪,而猶食吳郡為邑,是帝越正體饗國之象也。曲阿先亦吳地,象見吳邑雄之舍,又天意乎! 哀帝興寧三年五月癸卯,廬陵西昌縣修明家有僵栗樹,是日忽復(fù)起生。時孝武年始四歲,俄而哀帝崩,海西即位,未幾而廢,簡文越自藩王,入纂大業(yè),登阼享國,又不逾二年,而孝武嗣統(tǒng)。帝諱昌明,識者竊謂西昌修明之祥,帝諱實應(yīng)焉。是亦與漢宣帝同象也。 海西太和元年,涼州楊樹生松。天戒若曰,松者不改柯易葉,楊者柔脆之木,今松生于楊,豈非永久之業(yè)將集危亡之地邪?是時張?zhí)戾a稱雄于涼州,尋而降苻堅。 孝武太元十四年六月,建寧郡銅樂縣枯樹斷折,忽然自立相屬。京房《易傳》曰:“棄正作淫,厥妖木斷自屬。妃后有專,木仆反立。”是時正道多僻,其后張夫人專寵,及旁崩,兆庶歸咎張氏焉。 安帝元興三年,荊、江二州界竹生實,如麥。 義熙二年九月,揚武將軍營士陳蓋家有苦荬菜,莖高四尺六寸,廣三尺二寸,厚三寸,亦草妖也。此殆與吳終同象。識者以為苦荬者,買勤苦也。自后歲歲征討,百姓勞苦,是買苦也。十余年中,姚泓滅,兵始戢,是苦荬之應(yīng)也。 義熙中,宮城上及御道左右皆生蒺藜,亦草妖也。蒺藜有刺,不可踐而行。生宮墻及馳道,天戒若曰,人君不聽政,雖有宮室馳道,若空廢也,故生蒺藜。 羽蟲之孽 魏文帝黃初四年五月,有鵜鶘鳥集靈芝池。案劉向說,此羽蟲之孽,又青祥也。詔曰:“此詩人所謂汙澤者也!恫茉姟贰坦补h(yuǎn)君子近小人’,今豈有賢智之士處于下位,否則斯鳥何為而至哉!其博舉天下俊德茂才獨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庇谑菞畋搿⒐軐幹较桃娝]舉,些所謂睹妖知懼者也。然猶不能優(yōu)容亮直而多溺偏私矣。京房《易傳》曰“辟退有德,厥妖水鳥集于國中”。 黃初元年,未央宮中又有燕生鷹,口爪俱赤,此與商紂、宋隱同象。 景初元年,又有燕生巨鷇于衛(wèi)國李蓋家,形若鷹,吻似燕,此羽蟲之孽,又赤眚也。高堂隆曰:“此魏室之大異,宜防鷹揚之臣于蕭墻之內(nèi)!逼浜笮燮鹫D曹爽,遂有魏室。 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三年,禿鹙鳥集鄴宮文昌殿后池。明年,魏武王薨。魏文帝黃初三年,又集雒陽芳林園池。七年,又集。其夏,文帝崩。景初末,又集芳林園池。已前再至,輒有大喪,帝惡之。其年,明帝崩。 蜀劉禪建興九年十月,江陽至江州有鳥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dá),墮水死者以千數(shù)。是時諸葛亮連年動眾,志吞中夏,而終死渭南,所圖不遂。又諸將分爭,頗喪徒旅,鳥北飛不能達(dá)墮水死者,皆有其象也。亮竟不能過渭,又其應(yīng)乎!此與漢時楚國烏斗墮泗水粗類矣。 景初元年,陵霄闕始構(gòu),有鵲巢其上。鵲體白黑雜色,此羽蟲之孽,又白黑祥也。帝以問高堂隆,對曰:“《詩》云‘惟鵲有巢,惟鳩居之’,今興起宮室而鵲來巢,此宮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戒若曰,宮室未成,將有他姓制御之,不可不深慮!庇谑堑鄹念亜由。 吳孫權(quán)赤烏十二年四月,有兩烏銜鵲墮東館,權(quán)使領(lǐng)丞相朱據(jù)燎鵲以祭。案劉歆說,此羽蟲之孽,又黑祥也。視不明、聽不聰之罰也。是時權(quán)意溢德衰,信讒好殺,二子將危,將相俱殆,睹妖不悟,加之以燎,昧道之甚者也。明年,太子和廢,魯王霸賜死,朱據(jù)左遷,陸議憂卒,是其應(yīng)也。東館,典教之府;鵲墮東館,又天意乎? 吳孫權(quán)太元二年正月,封前太子和為南陽王,遣之長沙,有鵲巢其帆檣。和故宮僚聞之,皆憂慘,以為檣末傾危,非久安之象。是后果不得其死。 孫亮建興二年十一月,有大鳥五見于春申,吳人以為鳳皇。明年,改元為五鳳。漢桓帝時有五色大鳥,司馬彪云:“政道衰缺,無以致鳳,乃羽蟲孽耳!睂O亮未有德政,孫峻驕暴方甚,此與桓帝同事也。案《瑞應(yīng)圖》,大鳥似鳳而為孽者非一,宜皆是也。 孫皓建衡三年,西苑言鳳皇集,以之改元,義同于亮。 武帝泰始四年八月,有翟雉飛上閶闔門。天戒若曰,閶闔門非雉所止,猶殷宗雉登鼎耳之戒也。 惠帝永康元年,趙王倫既篡,京師得異鳥,莫能名。倫使人持出,周旋城邑市以問人。積日,宮西有小兒見之,遂自言曰:“服留鳥翳!背终呒催白倫,倫使更求,又見之,乃將入宮,密籠鳥,并閉小兒戶中,明日視之,悉不見。此羽蟲之孽。時趙王倫有目瘤之疾,言服留者,謂倫留將服其罪也。尋而倫誅。 趙王倫篡位,有鶉入太極殿,雉集東堂。天戒若曰,太極東堂皆朝享聽政之所,而鶉雉同日集之者,趙王倫不當(dāng)居此位也。《詩》云:“鵲之強強,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其此之謂乎!尋而倫誅。 孝懷帝永嘉元年二月,洛陽東北步廣里地陷,有蒼白二色鵝出,蒼者飛翔沖天,白者止焉。此羽蟲之孽,又黑白祥也。陳留董養(yǎng)曰:“步廣,周之狄泉,盟會地也。白者,金色,國之行也。蒼為胡象,其可盡言乎?”是后,劉元海、石勒相繼亂華。 明帝太寧三年八月庚戌,有大鳥二,蒼黑色,翼廣一丈四尺,其一集司徒府,射而殺之,其一集市北家人舍,亦獲焉。此羽蟲之孽,又黑祥也。及閏月戊子而帝崩,后遂有蘇峻、祖約之亂。 成帝咸和二年正月,有五鷗鳥集殿庭,此又白祥也。是時庾亮茍違眾謀,將召蘇峻,有言不從之咎,故白祥先見也。三年二月,峻果作亂,宮掖焚毀,化為汙萊,此其應(yīng)也。 咸康八年七月,有白鷺集殿屋。是時康帝初即位,不永之祥也。后涉再期而帝崩。案劉向曰:“野鳥入處,宮室將空!贝似鋺(yīng)也。 海西初以興守三年二月即位,有野雉集于相風(fēng)。此羽蟲之孽也。尋為桓溫所廢也。 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鵲巢太極東頭鴟尾,又巢國子學(xué)堂西頭。十八年東宮始成,十九年正月鵲又巢其西門。此殆與魏景初同占。學(xué)堂,風(fēng)教所聚;西頭,又金行之祥。及帝崩后,安皇嗣位,桓玄遂篡,風(fēng)教乃穨,金行不競之象也。 安帝義熙三年,龍驤將軍朱猗戍壽陽。婢炊飯,忽有群烏集灶,競來啄啖,婢驅(qū)遂不去。有獵狗咋殺兩烏,余烏因共啄殺狗,又啖其肉,唯余骨存。此亦羽蟲之孽,又黑祥也。明年六月,猗死,此其應(yīng)也。 羊禍 成帝咸和二年五月,司徒王導(dǎo)廄羊生無后足,此羊禍也。京房《易傳》曰:“足少者,下不勝任也。”明年,蘇峻破京都,導(dǎo)與帝俱幽石頭,僅乃得免,是其應(yīng)也。 赤眚赤祥 公孫文懿時,襄平北市生肉,長圍各數(shù)尺,有頭目口喙,無手足而動搖,此赤祥也。占曰:“有形不成,有體不聲,其國滅亡!蔽能矊槲核D。 吳戍將鄧喜殺豬祠神,治畢懸之,忽見一人頭往食肉,喜引弓射中之,咋咋作聲,繞屋三日,近赤祥也。后人白喜謀北叛,闔門被誅。京房《易傳》曰:“山見葆,江于邑,邑有兵,狀如人頭,赤色! 武帝太康五年四月壬子,魯國池水變赤如血。 七年十月,河陰有赤雪二頃。此赤祥也。是后四載而帝崩,王室遂亂。 惠帝元康五年三月,呂縣有流血,東西百余步,此赤祥也。至元康末,窮兇極亂,僵尸流血之應(yīng)也。干寶以為“后八載而封云亂徐州,殺傷數(shù)萬人”,是其應(yīng)也。 永康元年三月,尉氏雨血。夫政刑舒緩,則有常燠赤祥之妖。此歲正月,送愍懷太子,幽于許宮。天戒若曰,不宜緩恣奸人,將使太子冤死;莸塾薇g不寤,是月愍懷遂斃。于是王室成釁,禍流天下。淖齒殺齊湣王日,天雨血沾衣。天以告也,此之謂乎?京房、《易傳》曰:“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咎天雨血。茲謂不親,下有惡心,不出三年,無其宗!庇衷唬骸柏说摚Τ悸,天雨血也。” 愍帝建興元年十二月,河?xùn)|地震,雨肉。四年十二月丙寅,丞相府?dāng)囟竭\令史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此赤祥也。是時,后將軍褚裒鎮(zhèn)廣陵,丞相揚聲北伐,伯以督運稽留及役使贓罪,依軍法戮之。其息訴稱:“督運事訖,無所稽乏,受賕役使,罪不及死。兵家之勢,先聲后實,實是屯戍,非為征軍。自四年已來,運漕稽停,皆不以軍興法論!绷抛裟。及有變,司直彈劾眾官,元帝不問,遂頻旱三年。干寶以為冤氣之應(yīng)也。郭景純曰:“血者水類,同屬于《坎》。《坎》為法象,水平潤下,不宜逆流。此政有咎失之征也! 劉聰偽建元元年正月,平陽地震,其崇明觀陷為池,水赤如血,赤氣至天,有赤龍奮迅而去。流星起于牽牛,入紫微,龍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陽北十里。視之則肉,臭聞于平陽。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肉旁常有哭聲,晝夜不止。數(shù)日,聰后劉氏產(chǎn)一蛇一獸,各害人而走。尋之不得,頃之見于隕肉之旁。是時,劉聰納劉殷三女,并為其后。天戒若曰,聰既自稱劉姓,三后又俱劉氏,逆骨肉之綱,成人倫之則。隕肉諸妖,其眚亦大。俄而劉氏死,哭聲自絕矣。

 

晉書

  《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jì)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jù)政權(quán)的興亡!
  晉書封面《晉書》編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監(jiān)修三人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fēng);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其他十六人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卷一 帝紀(jì)第一 卷二 帝紀(jì)第二
卷三 帝紀(jì)第三 卷四 帝紀(jì)第四
卷五 帝紀(jì)第五 卷六 帝紀(jì)第六
卷七 帝紀(jì)第七 卷八 帝紀(jì)第八
卷九 帝紀(jì)第九 卷十 帝紀(jì)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 志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卷四十 列傳第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一 載記第一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 卷一百四 載記第四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 卷一百八 載記第八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卷一百十一 載記第十一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卷一百十九 載記第十九 卷一百二十 載記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載記第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