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晉書

 

卷四十 列傳第十

◎賈充 郭彰 楊駿 賈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當(dāng)有充閭之慶,故以為名字焉。充少孤,居喪以孝聞。襲父爵為侯。拜尚書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課。辯章節(jié)度,事皆施用。累遷黃門侍郎、汲郡典農(nóng)中郎將。參大將軍軍事,從景帝討毌丘儉、文欽于樂嘉。帝疾篤,還許昌,留充監(jiān)諸軍事,以勞增邑三百五十戶。 后為文帝大將軍司馬,轉(zhuǎn)右長史。帝新執(zhí)朝權(quán),恐方鎮(zhèn)有異議,使充詣諸葛誕,圖欲伐吳,陰察其變。充既論說時事,因謂誕曰:“天下皆愿禪代,君以為如何?”誕歷聲曰:“卿非賈豫州子乎,世受魏恩,豈可欲以社稷輸人乎!若洛中有難,吾當(dāng)死之!背淠。及還,白帝曰:“誕在再揚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觀其規(guī)略,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不征,事遲而禍大!钡勰苏髡Q為司空,而誕果叛。復(fù)從征誕,充進計曰:“楚兵輕而銳,若深溝高壘以逼賊城,可不戰(zhàn)而克也!钡蹚闹。城陷,帝登壘以勞充。帝先歸洛陽,使充統(tǒng)后事,進爵宣陽鄉(xiāng)侯,增邑千戶。遷廷尉,充雅長法理,有平反之稱。 轉(zhuǎn)中護軍,高貴鄉(xiāng)公之攻相府也,充率眾距戰(zhàn)于南闕。軍將敗,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謂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養(yǎng)汝,正擬今日,復(fù)何疑!”濟于是抽戈犯蹕。及常道鄉(xiāng)公即位,進封安陽鄉(xiāng)侯,增邑千二百戶,統(tǒng)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鐘會謀反于蜀,帝假充節(jié),以本官都督關(guān)中、隴右諸軍事,西據(jù)漢中,未至而會死。時軍國多事,朝廷機密,皆與籌之。帝甚信重充,與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帝又命充定法律。假金章,賜甲第一區(qū)。五等初建,封臨沂侯,為晉元勛,深見寵異,祿賜常優(yōu)于群官。 充有刀筆才,能觀察上旨。初,文帝以景帝恢贊王業(yè),方傳位于舞陽侯攸。充稱武帝寬仁,且又居長,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及文帝寢疾,武帝請問后事。文帝曰:“知汝者賈公閭也。”帝襲王位,拜充晉國衛(wèi)將軍、儀同三司、給事中,改封臨潁侯。及受禪,充以建明大命,轉(zhuǎn)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仆射,更封魯郡公,母柳氏為魯國太夫人。 充所定新律既班于天下,百姓便之。詔曰:“漢氏以來,法令嚴(yán)峻。故自元成之世,及建安、嘉平之間,咸欲辯章舊典,刪革刑書。述作體大,歷年無成。先帝愍元元之命陷于密網(wǎng),親發(fā)德音,厘正名實。車騎將軍賈充,獎明圣意,諮詢善道。太傅鄭沖,又與司空荀顗、中書監(jiān)荀勖、中軍將軍羊祜、中護軍王業(yè),及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預(yù)、散騎侍郎裴楷、潁川太守周雄、齊相郭頎、騎都尉成公綏荀軍、尚書郎柳軌等,典正其事。朕每鑒其用心,?患沃。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寬禁簡,足以克當(dāng)先旨。昔蕭何以定律受封,叔孫通以制儀為奉常,賜金五百斤,弟子皆為郎。夫立功立事,古之所重。自太傅、車騎以下,皆加祿賞。其詳依故典!庇谑琴n充子弟一人關(guān)內(nèi)侯,絹五百匹。固讓,不許。 后代裴秀為尚書令,常侍、車騎將軍如故。尋改常侍為侍中,賜絹七百匹。以母憂去職,詔遣黃門侍郎慰問。又以東南有事,遣典軍將軍楊囂宣諭,使六旬還內(nèi)。 充為政,務(wù)農(nóng)節(jié)用,并官省職,帝善之,又以文武異容,求罷所領(lǐng)兵。及羊祜等出鎮(zhèn),充復(fù)上表欲立勛邊境,帝并不許。從容任職,褒貶在已,頗好進士,每有所薦達,必終始經(jīng)緯之,是以士多歸焉。帝舅王恂嘗毀充,而充更進恂;蛴斜吵湟砸獧(quán)貴者,充皆陽以素意待之。而充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諂媚取容。 侍中任愷、中書令庾純等剛直守正,咸共疾之。又以充女為齊王妃,懼后益盛。及氐羌反叛,時帝深以為慮,愷因進說,請充鎮(zhèn)關(guān)中。乃下詔曰:“秦涼二境,比年屢敗,胡虜縱暴,百姓荼毒。遂使異類扇動,害及中州。雖復(fù)吳蜀之寇,未嘗至此。誠由所任不足以內(nèi)撫夷夏,外鎮(zhèn)丑逆,輕用其眾而不能盡其力。非得腹心之重,推轂委成,大匡其弊,恐為患未已。每慮斯難,忘寢與食。侍中、守尚書令、車騎將軍賈充,雅量弘高,達見明遠,武有折沖之威,文懷經(jīng)國之慮,信結(jié)人心,名震域外。使權(quán)統(tǒng)方任,綏靜西夏,則吾無西顧之念,而遠近獲安矣。其以充為使持節(jié)、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侍中、車騎將軍如故,假羽葆、鼓吹,給第一駙馬!背t良欲進忠規(guī)獻替者,皆幸充此舉,望隆惟新之化。 充既外出,自以為失職,深銜任愷,計無所從。將之鎮(zhèn),百僚餞于夕陽亭,荀勖私焉。充以憂告,勖曰:“公,國之宰輔,而為一夫所制,不亦鄙乎!然是行也,辭之實難,獨有結(jié)婚太子,不頓駕而自留矣!背湓唬骸叭。孰可寄懷?”對曰:“勖請行之。”俄而侍宴,論太子婚姻事,勖因言充女才質(zhì)令淑,宜配儲宮。而楊皇后及荀顗亦并稱之。帝納其言。會京師大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fā)。既而皇儲當(dāng)婚,遂不西行。詔充居本職。先是羊祜密啟留充,及是,帝以語充。充謝祜曰:“始知君長者! 時吳將孫秀降,拜為驃騎大將軍。帝以充舊臣。欲改班,使車騎居驃騎之右。充固讓,見聽。尋遷司空,侍中、尚書令、領(lǐng)兵如故。 會帝寢疾,充及齊王攸、荀勖參醫(yī)藥。及疾愈,賜絹各五百匹。初,帝疾篤,朝廷屬意于攸。河南尹夏侯和謂充曰:“卿二女婿,親疏等耳,立人當(dāng)立德!背洳淮稹<笆,帝聞之,徙和光祿勛,乃奪充兵權(quán),而位遇無替。尋轉(zhuǎn)太尉、行太子太保、錄尚書事。咸寧三年,日蝕于三朝,充請遜位,不許。更以沛國之公丘益其封,寵幸愈甚,朝臣咸側(cè)目焉。 河南尹王恂上言:“弘訓(xùn)太后入廟,合食于景皇帝,齊王攸不得行其子禮!背渥h以為:“禮,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禰先君,皆謂奉統(tǒng)承祀,非謂不得復(fù)其父祖也。攸身宜服三年喪事,自如臣制。”有司奏:“若如充議,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恂表,攸喪服從諸侯之例!钡蹚某渥h。 伐吳之役,詔充為使持節(jié)、假黃鉞、大都督,總統(tǒng)六師,給羽葆、鼓吹、緹幢、兵萬人、騎二千,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增參軍、騎司馬各十人,帳下司馬二十人,大車、官騎各三十人。充慮大功不捷,表陳“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勞擾,年谷不登,興軍致討,懼非其時。又臣老邁,非所克堪!痹t曰:“君不行,吾便自出!背洳坏靡,乃受節(jié)鉞,將中軍,為諸軍節(jié)度,以冠軍將軍楊濟為副,南屯襄陽。吳江陵諸守皆降,充乃徙屯項。 王浚之克武昌也,充遣使表曰:“吳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濕,疾疫必起,宜召諸軍,以為后圖。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比A豫平吳之策,故充以為言。中書監(jiān)荀勖奏,宜如充表。帝不從。杜預(yù)聞充有奏,馳表固爭,言平在旦夕。使及至轘轅,而孫皓已降。吳平,軍罷。帝遣侍中程咸犒勞,賜充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戶;分封從孫暢新城亭侯,蓋安陽亭侯;弟陽里亭侯混、從孫關(guān)內(nèi)侯眾增戶邑。充本無南伐之謀,固諫不見用。及師出而吳平,大慚懼,議欲請罪。帝聞充當(dāng)詣闕,豫幸東堂以待之。罷節(jié)鉞、僚佐,仍假鼓吹、麾幢。充與群臣上告成之禮,請有司具其事。帝謙讓不許。 及疾篤,上印綬遜位。帝遣侍臣諭旨問疾,殿中太醫(yī)致湯藥,賜床帳錢帛,自皇太子宗室躬省起居。太康三年四月薨,時年六十六。帝為之慟,使使持節(jié)、太常奉策追贈太宰,加袞冕之服、綠綟綬、御劍,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大鴻臚護喪事,假節(jié)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大路、鑾路、辒辌車、帳下司馬大車,椎斧文衣武賁、輕車介士。葬禮依霍光及安平獻王故事,給塋田一頃。與石苞等為王功配饗廟庭,謚曰武。追贈充子黎民為魯殤公。 充婦廣城君郭槐,性妒忌。初,黎民年三歲,乳母抱之當(dāng)閣。黎民見充入,喜笑,充就而拊之;蓖,謂充私乳母,即鞭殺之。黎民戀念,發(fā)病而死。后又生男,過期,復(fù)為乳母所抱,充以手摩其頭。郭疑乳母,又殺之,兒亦思慕而死。充遂無胤嗣。及薨,槐輒以外孫韓謐為黎民子,奉充后。郎中令韓咸、中尉曹軫諫槐曰:“禮,大宗無后,以小宗支子后之,無異姓為后之文。無令先公懷腆后土,良史書過,豈不痛心。”槐不從。咸等上書求改立嗣,事寢不報;彼毂黻愂浅溥z意。帝乃詔曰:“太宰、魯公充,崇德立勛,勤勞佐命,背世殂隕,每用悼心。又胤子早終,世嗣未立。古者列國無嗣,取始封支庶,以紹其統(tǒng),而近代更除其國。至于周之公旦,漢之蕭何,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蓋尊顯勛庸,不同常例。太宰素取外孫韓謐為世子黎民后。吾退而斷之,外孫骨肉至近,推恩計情,合于人心。其以謐為魯公世孫,以嗣其國。自非功如太宰,始封無后如太宰,所取必以己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為比。”及下禮官議充謚,博士秦秀議謚曰荒,帝不納。博士段暢希旨,建議謚曰武,帝乃從之。自充薨至葬,賻賜二千萬;莸奂次,賈后擅權(quán),加充廟備六佾之樂,母郭為宜城君。及郭氏亡,謚曰宣,特加殊禮。時人譏之,而莫敢言者。 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生二女褒、裕,褒一名荃,裕一名浚。父豐誅,李氏坐流徙。后娶城陽太守郭配女,即廣城君也。武帝踐阼,李以大赦得還,帝特詔充置左右夫人,充母亦敕充迎李氏。郭槐怒,攘袂數(shù)充曰:“刊定律令,為佐命之功,我有其分。李那得與我并!”充乃答詔,托以謙沖,不敢當(dāng)兩夫人盛禮,實畏槐也。而荃為齊王攸妃,欲令充遣郭而還其母。時沛國劉含母,及帝舅羽林監(jiān)王虔前妻,皆毌丘儉孫女。此例既多,質(zhì)之禮官,俱不能決。雖不遣后妻,多異居私通。充自以宰相為海內(nèi)準(zhǔn)則,乃為李筑室于永年里而不往來。荃、浚每號泣請充,充竟不往。會充當(dāng)鎮(zhèn)關(guān)右,公卿供帳祖道,荃、浚懼充遂去,乃排幔出于坐中,叩頭流血,向充及群僚陳母應(yīng)還之意。眾以荃王妃,皆驚起而散。充甚愧愕,遣黃門將宮人扶去。既而郭槐女為皇太子妃,帝乃下詔斷如李比皆不得還,后荃恚憤而薨。初,槐欲省李氏,充曰:“彼有才氣,卿往不如不往!奔芭疄殄,槐乃盛威儀而去。既入戶,李氏出迎,槐不覺腳屈,因遂再拜。自是充每出行,槐輒使人尋之,恐其過李也。初,充母柳見古今重節(jié)義,竟不知充與成濟事,以濟不忠,數(shù)追罵之。侍者聞之,無不竊笑。及將亡,充問所欲言,柳曰:“我教汝迎李新婦尚不肯,安問他事!”遂無言。及充薨后,李氏二女乃欲令其母祔葬,賈后弗之許也。及后廢,李氏乃得合葬。李氏作《女訓(xùn)》行于世。 謐字長深。母賈午,充少女也。父韓壽,字德真,南陽堵陽人,魏司徒暨曾孫。美姿貌,善容止,賈充辟為司空掾。充每宴賓僚,其女輒于青钅巢中窺之,見壽而悅焉。問其左右識此人不,有一婢說壽姓字,云是故主人。女大感想,發(fā)于寤寐。婢后往壽家,具說女意,并言其女光麗艷逸,端美絕倫。壽聞而心動,便令為通殷勤。婢以白女,女遂潛修音好,厚相贈結(jié),呼壽夕入。壽勁捷過人,逾垣而至,家中莫知,惟充覺其女悅暢異于常日。時西域有貢奇香,一著人則經(jīng)月不歇,帝甚貴之,惟以賜充及大司馬陳騫。其女密盜以遺壽,充僚屬與壽燕處,聞其芬馥,稱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與壽通,而其門閣嚴(yán)峻,不知所由得入。乃夜中陽驚,托言有盜,因使循墻以觀其變。左右白曰:“無余異,惟東北角如狐貍行處!背淠丝紗柵笥,具以狀對。充秘之,遂以女妻壽。壽官至散騎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贈驃騎將軍。 謐好學(xué),有才思。既為充嗣,繼佐命之后,又賈后專恣,謐權(quán)過人主,至乃鎖系黃門侍郎,其為威福如此。負其驕寵,奢侈逾度,室宇崇僣,器服珍麗,歌僮舞女,選極一時。開閣延賓。海內(nèi)輻湊,貴游豪戚及浮競之徙,莫不盡禮事之;蛑恼路Q美謐,以方賈誼。渤海石崇歐陽建、滎陽潘岳、吳國陸機陸云、蘭陵繆征、京兆杜斌摯虞、瑯邪諸葛詮、弘農(nóng)王粹、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清河崔基、沛國劉瑰、汝南和郁周恢、安平牽秀、潁川陳眕、太原郭彰、高陽許猛、彭城劉訥、中山劉輿劉琨皆傅會于謐,號曰二十四友,其余不得預(yù)焉。 歷位散騎常侍、后軍將軍。廣城君薨,去職。喪未終。起為秘書監(jiān),掌國史。先是,朝廷議立晉書限斷,中書監(jiān)荀勖謂宜以魏正始起年,著作郎王瓚欲引嘉平已下朝臣盡入晉史,于時依違未有所決。惠帝立,更使議之。謐上議,請從泰始為斷。于是事下三府,司徒王戎、司空張華、領(lǐng)軍將軍王衍、侍中樂廣、黃門侍郎嵇紹、國子博士謝衡皆從謐議。騎都尉濟北侯荀畯、侍中荀藩、黃門侍郎華混以為宜用正始開元。博士荀熙、刁協(xié)謂宜嘉平起年。謐重執(zhí)奏戎、華之議,事遂施行。 尋轉(zhuǎn)侍中。領(lǐng)秘書監(jiān)如故。謐時從帝幸宣武觀校獵,諷尚書于會中召謐受拜,誡左右勿使人知,于是眾疑其有異志矣。謐既親貴,數(shù)入二宮,共愍懷太子游處,無屈降心。常與太子弈棋爭道,成都王穎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謐懼,言之于后,遂出穎為平北將軍,鎮(zhèn)鄴。 及為常侍,侍講東宮,太子意有不悅,謐患之。而其家數(shù)有妖異,飄風(fēng)吹其朝服飛上數(shù)百丈,墜于中丞臺,又蛇出其被中,夜暴雷震其室,柱陷入地,壓毀床帳,謐益恐。及遷侍中,專掌禁內(nèi),遂與后成謀,誣陷太子。及趙王倫廢后,以詔召謐于殿前,將戮之。走入西鐘下,呼曰:“阿后救我!”乃就斬之。韓壽少弟蔚有器望,及壽兄鞏令保、弟散騎侍郎預(yù)、吳王友鑒、謐母賈午皆伏誅。 初,充伐吳時,嘗屯項城,軍中忽失充所在。充帳下都督周勤時晝寢,夢見百余人錄充,引入一逕。勤驚覺,聞失充,乃出尋索,忽睹所夢之道。遂往求之。果見充行至一府舍,侍衛(wèi)甚盛。府公南南坐,聲色甚歷,謂充曰:“將亂吾家事,必爾與荀勖,既惑吾子,又亂吾孫。間使任愷黜汝而不去,又使庾純詈汝而不改。今吳寇當(dāng)平,汝方表斬張華。汝之暗戇,皆此類也。若不悛慎,當(dāng)?shù)┫幼!背湟蜻殿^流血,公曰:“汝所以延日月而名器如此者,是衛(wèi)府之勛耳。終當(dāng)使系嗣死于鐘虡之間,大子斃于金酒之中,小子困于枯木之下。荀勖亦宜同,然其先德小濃。故在汝后,數(shù)世之外,國嗣亦替!毖援叄。充忽然得還營,顏色憔悴,性理昏喪,經(jīng)日乃復(fù)。及是,謐死于鐘下,賈后服金酒而死,賈午考竟用大杖。終皆如所言。 趙王倫之?dāng),朝廷追述充勛,議立其后。欲以充從孫散騎侍郎眾為嗣,眾陽狂自免。以子禿后充,封魯公,又病死。永興中,立充從曾孫湛為魯公,奉充后,遭亂死,國除。泰始中,人為充等謠曰:“賈、裴、王,亂紀(jì)綱。王、裴、賈,濟天下。”言亡魏而成晉也。 充弟混,字宮奇,篤厚自守,無殊才能。太康中,為宗正卿。歷鎮(zhèn)軍將軍,領(lǐng)城門校尉,加侍中,封永平侯。卒,贈中軍大將軍、儀同三司。 充從子彝、遵并有鑒裁,俱為黃門郎。遵弟模最知名。 模字思范,少有志尚。頗覽載籍,而沈深有智算,確然難奪。深為充所信愛,每事籌之焉。充年衰疾劇,恒憂己謚傳,模曰:“是非久自見,不可掩也!逼鸺覟樯哿炅,遂歷事二宮尚書吏部郎,以公事免,起為車騎司馬。豫誅楊駿,封平陽鄉(xiāng)侯,邑千戶。及楚王瑋矯詔害汝南王亮、太保衛(wèi)瓘,詔使模將中騶二百人救之。 是時賈后既豫朝政,欲委信親黨,拜模散騎常侍,二日擢為侍中。模乃盡心匡弼,推張華、裴顗同心輔政。數(shù)年之中,朝野寧靜,模之力也。乃加授光祿大夫。然模潛執(zhí)權(quán)勢,外形欲遠之,每有啟奏賈后事,入輒取急,或托疾以避之。至于素有嫌忿,多所中陷,朝廷甚憚之。加貪冒聚斂,富擬王公。但賈后性甚強暴,模每盡言為陳禍福,后不能從,反謂模毀己。于是委任之情日衰,而讒間之徒遂進。模不得志,憂憤成疾。卒,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成。子游字彥將嗣,歷官太子侍講、員外散騎侍郎。 郭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后從舅也。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歷散騎常侍、尚書、衛(wèi)將軍,封冠軍縣侯。及賈后專朝,彰豫參權(quán)勢,物情歸附,賓客盈門。世人稱為“賈郭”,謂謐及彰也。卒,謚曰烈。 楊駿,字文長,弘農(nóng)華陰人也。少以王官為高陸令,驍騎、鎮(zhèn)軍二府司馬。后以后父超居重位,自鎮(zhèn)軍將軍遷車騎將軍,封臨晉侯。識者議之曰:“夫封建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后妃,所以供粢盛,弘內(nèi)教也。后父始封而以臨晉為侯,兆于亂矣。”尚書褚、郭奕并表駿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武帝不從。帝自太康以后,天下無事,不復(fù)留心萬機,惟耽酒色,始寵后黨,請謁公行。而駿及珧、濟勢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號。 及帝疾篤,未有顧命,佐命功臣,皆已沒矣,朝臣惶惑,計無所從。而駿盡斥群公,親侍左右。因輒改易公卿,樹其心腹。會帝小間,見所用者非,乃正色謂駿曰:“何得便爾!”乃詔中書,以汝南王亮與駿夾輔王室。駿恐失權(quán)寵,從中書借詔觀之,得便藏匿。中書監(jiān)華廙恐懼,自往索之,終不肯與。信宿之間,上疾遂篤,后乃奏帝以駿輔政,帝頷之。便召中書監(jiān)華暠、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遺詔,曰:“昔伊望作佐,勛垂不朽;周霍拜命,名冠往代。侍中、車騎將軍、行太子太保,領(lǐng)前將軍楊駿,經(jīng)德履吉,鑒識明遠,毗翼二宮,忠肅茂著,宜正位上臺,擬跡阿衡。其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lǐng)前將軍如故。置參軍六人、步兵三千人、騎千人,移止前衛(wèi)將軍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衛(wèi),其差左右衛(wèi)三部司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馬十人給駿,令得持兵仗出入!痹t成,后對暠、劭以呈帝,帝親視而無言。自是二日而崩,駿遂當(dāng)寄托之重,居太極殿。梓宮將殯,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武賁百人自衛(wèi)。不恭之跡,自此而始。 惠帝即位,進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慮左右間己,乃以其甥段廣、張劭為近侍之職。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后乃出。駿知賈后情性難制,甚畏憚之。又多樹親黨,皆領(lǐng)禁兵。于是公室怨望,天下憤然矣。駿弟珧、濟并有俊才,數(shù)相諫止,駿不能用,因廢于家。駿暗于古義,動違舊典。武帝崩未逾年而改元,議者咸以為違《春秋》逾年書即位之義。朝廷惜于前失,令史官沒之,故明年正月復(fù)改年焉。 駿自知素?zé)o美望,懼不能輯和遠近,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開封賞,欲以悅眾,為政嚴(yán)碎,愎諫自用,不允眾心。馮翊太守孫楚素與駿厚,說之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重,握大權(quán),輔弱主。當(dāng)仰思古人至公至誠謙順之道。于周則周召為宰,在漢則朱虛、東牟,未有庶姓專朝,而克終慶祚者也。今宗室親重,藩王方壯,而公不與共參萬機,內(nèi)懷猜忌,外樹私昵,禍至無日矣!彬E不能從。弘訓(xùn)少府蒯欽,駿之姑子。少而相昵,直亮不回,屢以正言犯駿,珧、濟為之寒心。欽曰:“楊文長雖暗,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必當(dāng)疏我。我得疏外,可以不與俱死。不然,傾宗覆族,其能久乎!” 殿中中郎孟觀、李肇,素不為駿所禮,陰構(gòu)駿將圖社稷。賈后欲預(yù)政事,而憚駿未得逞其所欲,又不肯以婦道事皇太后。黃門董猛,始自帝之為太子即為寺人監(jiān),在東宮給事于賈后。后密通消息于猛,謀廢太后。猛乃與肇、觀潛相結(jié)托。賈后又令肇報大司馬、汝南王亮,使連兵討駿。亮曰:“駿之兇暴,死亡無日,不足憂也!闭貓蟪醅|,瑋然之。于是求入朝,駿素憚瑋,先欲召入,防其為變,因遂聽之。及瑋至,觀、肇乃啟帝,夜作詔,中外戒嚴(yán),遣使奉詔廢駿,以侯就第。東安公繇率殿中四百人隨其后以討駿。段廣跪而言于帝曰:“楊駿受恩先帝,竭心輔政。且孤公無子,豈有反理?愿陛下審之。”帝不答。 時駿居曹爽故府,在武庫南,聞內(nèi)有變,召眾官議之。太傅主簿朱振說駿曰:“今內(nèi)有變,其趣可知,必是閹豎為賈后設(shè)謀,不利于公。宜燒云龍門以示威,索造事都首,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公自擁翼皇太子,入宮取奸人。殿內(nèi)震懼,必斬送之,可以免難!彬E素怯懦,不決,乃曰:“魏明帝造此大功,奈何燒之!”侍中傅祗夜白駿,請與武茂俱入云龍門觀察事勢。祗因謂群僚“宮中不宜空”,便起揖,于是皆走。 尋而殿中兵出,燒駿府,又令弩士于閣上臨駿府而射之,駿兵皆不得出。駿逃于馬廄,以戟殺之。觀等受賈后密旨,誅駿親黨,皆夷三族,死者數(shù)千人。又令李肇焚駿家私書,賈后不欲令武帝顧命手詔聞于四海也。駿既誅,莫敢收者,惟太傅舍人巴西閻纂殯斂之。 初,駿征高士孫登,遺以布被。登截被于門,大呼曰:“斫斫刺刺!”旬日托疾詐死,及是,其言果驗。永熙中,溫縣有人如狂,造書曰:“光光文長,大戟為墻。毒藥雖行,戟還自傷!奔膀E居內(nèi)府,以戟為衛(wèi)焉。 永寧初,詔曰:“舅氏失道,宗族隕墜,渭陽之思,孔懷感傷。其以蓩亭侯楊超為奉朝請、騎都尉,以慰《蓼莪》之思焉! 珧字文琚,歷位尚書令、衛(wèi)將軍。素有名稱,得幸于武帝,時望在駿前。以兄貴盛,知權(quán)寵不可居,自乞遜位,前后懇至,終不獲許。初,聘后,珧表曰:“歷觀古今,一族二后,未嘗以全,而受覆宗之禍。乞以表事藏之宗廟,若如臣之言,得以免禍!睆闹。右軍督趙休上書陳:“王莽五公,兄弟相代。今楊氏三公,并在大位,而天變屢見,臣竊為陛下憂之。”由此珧益懼。固求遜位,聽之,賜錢百萬、絹五千匹。 珧初以退讓稱,晚乃合朋黨,構(gòu)出齊王攸。中護軍羊琇與北軍中侯成粲謀欲因見珧而手刃之。珧知而辭疾不出。諷有司奏琇,轉(zhuǎn)為太仆。自是舉朝莫敢枝梧,而素論盡矣。珧臨刑稱冤,云:“事在石函,可問張華!碑(dāng)時皆謂宜為申理,合依鐘毓事例。而賈氏族黨待諸楊如仇,促行刑者遂斬之。時人莫不嗟嘆焉。 濟字文通,歷位鎮(zhèn)南、征北將軍,遷太子太傅。濟有才藝,嘗從武帝校獵北芒下,與侍中王濟俱著布袴褶,騎馬執(zhí)角弓在輦前。猛獸突出,帝命王濟射之,應(yīng)弦而倒。須臾復(fù)一出,濟受詔又射殺之,六軍大叫稱快。帝重兵官,多授貴戚清望,濟以武藝號為稱職。與兄珧深慮盛滿,乃與諸甥李斌等共切諫。駿斥出王佑為河?xùn)|太守,建立皇儲,皆濟謀也。 初,駿忌大司馬汝南王亮,催使之藩。濟與斌數(shù)諫止之,駿遂疏濟。濟謂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馬入,退身避之,門戶可得免耳。不爾,行當(dāng)赤族!毕淘唬骸暗鬟,共崇至公,便立太平,無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專,豈獨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親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為援,所謂唇齒相依,計之善者!睗鎽侄鴨柺缭唬骸叭诵脑坪危俊背缭唬骸百t兄執(zhí)政,疏外宗室,宜與四海共之!睗唬骸耙娦,可及此!背缫婒E,及焉,駿不納。后與諸兄俱見害。難發(fā)之夕,東宮召濟。濟謂裴楷曰:“吾將何之?”楷曰:“子為保傅,當(dāng)至東宮!睗檬玫浔R,所從四百余人皆秦中壯士,射則命中,皆欲救濟。濟已入宮,莫不嘆恨。 史臣曰:賈充以諂諛陋質(zhì),刀筆常材,幸屬昌辰,濫叨非據(jù)。抽戈犯順,曾無猜憚之心;杖鉞推亡,遽有知難之請,非惟魏朝之悖逆,抑亦晉室之罪人者歟!然猶身極寵光,任兼文武,存荷臺衡之寄,沒有從享之榮,可謂無德而祿,殃將及矣。逮乎貽厥,乃乞丐之徒,嗣惡稔之余基,縱奸邪之兇德。煽茲哲婦,索彼惟家,雖及誅夷,曷云塞責(zé)。昔當(dāng)涂闕翦,公閭實肆其勞,典午分崩,南風(fēng)亦盡其力,可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信乎其然矣。楊駿階緣寵幸,遂荷棟梁之任,敬之猶恐弗逮,驕奢淫泆,庸可免乎?括母以明智全身,會昆以先言獲宥,文琚識同曩烈,而罰異昔人,裴夫! 贊曰:公閭便佞,心乖雅正。邀遇時來,遂階榮命。乞丐承緒,兇家亂政,崿嵨拈L,遂居棟梁。據(jù)非其位,乃底滅亡。珧雖先覺,亦罹禍殃。

 

晉書

  《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jì)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jù)政權(quán)的興亡!
  晉書封面《晉書》編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監(jiān)修三人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fēng);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其他十六人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卷一 帝紀(jì)第一 卷二 帝紀(jì)第二
卷三 帝紀(jì)第三 卷四 帝紀(jì)第四
卷五 帝紀(jì)第五 卷六 帝紀(jì)第六
卷七 帝紀(jì)第七 卷八 帝紀(jì)第八
卷九 帝紀(jì)第九 卷十 帝紀(jì)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 志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卷四十 列傳第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一 載記第一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 卷一百四 載記第四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 卷一百八 載記第八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卷一百十一 載記第十一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卷一百十九 載記第十九 卷一百二十 載記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載記第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