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晉書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

◎劉曜 劉曜,字永明,元海之族子也。少孤,見養(yǎng)于元海。幼而聰彗,有奇度。年八歲,從元海獵于西山,遇雨,止樹下,迅雷震樹,旁人莫不顛仆,曜神色自若。元海異之曰:“此吾家千里駒也,從兄為不亡矣!”身長九尺三寸,垂手過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須髯不過百余根,而皆長五尺。性拓落高亮,與眾不群。讀書志于廣覽,不精思章句,善屬文,工草隸。雄武過人,鐵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時號為神射。尤好兵書,略皆暗誦。常輕侮吳、鄧,而自比樂毅、蕭、曹,時人莫之許也,惟聰每曰:“永明,世祖、魏武之流,何數(shù)公足道哉!” 弱冠游于洛陽,坐事當誅,亡匿朝鮮,遇赦而歸。自以形質(zhì)異眾,恐不容于世,隱跡管涔山,以琴書為事。嘗夜閑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獻劍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燭視之,劍長二尺,光澤非常,赤玉為室,背上有銘曰:“神劍御,除眾毒!标姿旆。劍隨四時而變?yōu)槲迳? 元海世頻歷顯職,后拜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鎮(zhèn)長安。靳準之難,自長安赴之。至于赤壁,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陽奔之,與太傅朱紀、太尉范隆等上尊號。曜以太興元年僣即皇帝位,大赦境內(nèi),惟準一門不在赦例,改元光初。以朱紀領司徒,呼延晏領司空,范隆以下悉復本位。使征北劉雅、鎮(zhèn)北劉策次于汾陰,與石勒為掎角之勢。 靳準遣侍中卜泰降于勒,勒囚泰,送之曜。謂泰曰:“先帝末年,實亂大倫,群閹撓政,誅滅忠良,誠是義士匡討之秋。司空執(zhí)心忠烈,行伊霍之權,拯濟涂炭,使朕及此,勛高古人,德格天地。朕方寧濟大艱,終不以非命及君子賢人。司空若執(zhí)忠誠,早迎大駕者,政由靳氏,祭則寡人,以朕此意布之司空,宣之朝士。”泰還平陽,具宣曜旨。準自以殺曜母兄,沈吟未從。尋而喬泰、王騰、靳康、馬忠等殺準,推尚書令靳明為盟主,遣卜泰奉傳國六璽降于曜。曜大悅,謂泰曰:“使朕獲此神璽而成帝王者,子也!笔章勚,怒甚,增兵攻之。明戰(zhàn)累敗,遣使求救于曜,曜使劉雅、劉策等迎之。明率平陽士女萬五千歸于曜,曜命誅明,靳氏男女無少長皆殺之。使劉雅迎母胡氏喪于平陽,還葬粟邑,墓號陽陵,偽謚宣明皇太后。僣尊高祖父亮為景皇帝,曾祖父廣為獻皇帝,祖防懿皇帝,考曰宣成皇帝。徙都長安,起光世殿于前,紫光殿于后。立其妻羊氏為皇后,子熙為皇太子,封子襲為長樂王,闡太原王,沖淮南王,敞齊王,高魯王,徽楚王,征諸宗室皆進封郡王。繕宗廟、社稷、南北郊。以水承晉金行,國號曰趙。牲牡尚黑,旗幟尚玄,冒頓配天,元海配上帝,大赦境內(nèi)殊死已下。 黃石屠各路松多起兵于新平、扶風,聚眾數(shù)千,附于南陽王保。保以其將楊曼為雍州刺史,王連為扶風太守,據(jù)陳倉;張顗為新平太守,周庸為安定太守,據(jù)陰密。松多下草壁,秦隴氐羌多歸之。曜遣其軍騎劉雅、平西劉厚攻楊曼于陳倉,二旬不克。曜率中外精銳以赴之,行次雍城,太史令弁廣明言于曜曰:“昨夜妖星犯月,師不宜行!蹦酥埂k穭⒀诺葦z圍固壘,以待大軍。 地震,長安尤甚。時曜妻羊氏有殊寵,頗與政事,陰有余之征也。 三年,曜發(fā)雍,攻陳倉,曼、連謀曰:“諜者適還,云其五牛旗建,多言胡主自來,其鋒恐不可當也。吾糧廩既少,無以支久,若頓軍城下,圍人百日,不待兵刃而吾自滅,不如率見眾以一戰(zhàn)。如其勝也,關中不待檄而至;如其敗也,一等死,早晚無在!彼毂M眾背城而陣,為曜所敗,王連死之,楊曼奔于南氐。曜進攻草壁,又陷之,松多奔隴城,進陷安定。保懼,遷于桑城。氐羌悉從之。曜振旅歸于長安,署劉雅為大司徒。 晉將李矩襲金墉,克之。曜左中郎將宋始、振威宋恕降于石勒。署其大將軍、廣平王岳為征東大將軍,鎮(zhèn)洛陽。會三軍疫甚,岳遂屯澠池。石勒遣石生馳應宋始等,軍勢甚盛。曜將尹安、趙慎等以洛陽降生,岳乃班師,鎮(zhèn)于陜城。 西明門內(nèi)大樹風吹折,經(jīng)一宿,樹撥變?yōu)槿诵危l(fā)長一尺,須眉長三寸,皆黃白色,有斂手之狀,亦有兩腳著裙之形,惟無目鼻,每夜有聲,十日而生柯條,遂成大樹,枝葉甚茂。 長水校尉尹車謀反,潛結巴酋徐庫彭,曜乃誅車,囚庫彭等五十余人于阿房,將殺之。光祿大夫游子遠固諫,曜不從。子遠叩頭流血,曜大怒,幽子遠而盡殺庫彭等,尸諸街巷之中十日,乃投之于水。于是巴氐盡叛,推巴歸善王句渠知為主,四山羌、氐、巴、羯應之者三十余萬,關中大亂,城門晝閉。子遠又從獄表諫,曜怒甚,毀其表曰:“大荔奴不憂命在須臾,猶敢如此,嫌死晚邪?”叱左右速殺之。劉雅、朱紀、呼延晏等諫曰:“子遠幽而尚諫者,所謂忠于社稷,不知死之將至。陛下縱弗能用,奈何殺之!若子遠朝誅,臣等亦暮死,以彰陛下過差之咎。天下之人皆當去陛下蹈西海而死耳,陛下復與誰居乎!”曜意解,乃赦之。于是敕內(nèi)外戒嚴,將親討渠知。子遠進曰:“陛下誠能納愚臣之計者,不勞大駕親動,一月之中可使清定!标自唬骸扒湓囇灾!弊舆h曰:“彼匪有大志,希竊非望也,但逼于陛下峻綱耳。今死者不可追,莫若赦諸逆人之家老弱沒奚官者,使迭相撫育,聽其復業(yè),大赦與之更始。彼生路既開,不降何待!若渠知自以罪重不即下者,愿假臣弱兵五千,以為陛下梟之,不敢勞陛下之將帥也。不爾者,今賊黨既眾,彌川被谷,雖以天威臨之,恐非年歲可除!标状髳,以子遠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雍秦征討諸軍事。大赦境內(nèi)。子遠次于雍城,降者十余萬,進軍安定,氐羌悉下,惟句氏宗黨五千余家保存于陰密,進攻平之,遂振旅循隴右,陳安郊迎。 先是,上郡氐羌十余萬落保險不降,酋大虛除權渠自號秦王。子遠進師至其壁下,權渠率眾來距,五戰(zhàn)敗之。權渠恐,將降,其子伊余大言于眾曰:“往劉曜自來,猶無若我何,況此偏師而欲降之!”率勁卒五萬,晨壓壘門。左右勸戰(zhàn),子遠曰:“吾聞伊余之勇,當今無敵,士馬之強,復非其匹;又其父新敗,怒氣甚盛;且西戎剽勁,鋒銳不可擬也。不如緩之,使氣竭而擊之!蹦藞员诓粦(zhàn)。伊余有驕色。子遠候其無備,夜,誓眾蓐食,晨,大風霧,子遠曰:“天贊我也!”躬先士卒,掃壁而出,遲明覆之,生擒伊余,悉俘其眾。權渠大懼,被發(fā)割面而降。子遠啟曜以權渠為征西將軍、西戎公,分徙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余萬口于長安。西戎之中,權渠部最強,皆稟其命而為寇暴,權渠既降,莫不歸附。 曜大悅,宴群臣于東堂,語及平生,泫然流涕,遂下書曰:“蓋褒德惟舊,圣后之所先;念惠錄孤,明王之恒典。是以世祖草創(chuàng)河北,而致封于嚴尤之孫;魏武勒兵梁宋,追慟于橋公之墓。前新贈大司徒、烈愍公崔岳,中書令曹恂,晉陽太守王忠,太子洗馬劉綏等,或識朕于童齔之中,或濟朕于艱窘之極,言念君子,實傷我心!对姟凡辉坪酰骸行牟刂,何日忘之!’岳,漢昌之初雖有褒贈,屬否運之際,禮章莫備,今可贈岳使持節(jié)、侍中、大司徒、遼東公,恂大司空、南郡公,綏左光祿大夫、平昌公,忠鎮(zhèn)軍將軍、安平侯,并加散騎常侍。但皆丘墓夷滅,申哀莫由,有司其速班訪岳等子孫,授以茅土,稱朕意焉!背,曜之亡,與曹恂奔于劉綏,綏匿之于舊匱,載送于忠,忠送之朝鮮。歲余,饑窘,變姓名,客為縣卒。岳為朝鮮令,見而異之,推問所由。曜叩頭自首,流涕求哀。岳曰:“卿謂崔元嵩不如孫賓碩乎,何懼之甚也!今詔捕卿甚峻,百姓間不可保也。此縣幽僻,勢能相濟,縱有大急,不過解印綬與卿俱去耳。吾既門衰,無兄弟之累,身又薄祜,未有兒子,卿猶吾子弟也,勿為過憂。大丈夫處身立世,鳥獸投人,要欲濟之,而況君子乎!”給以衣服,資供書傳。曜遂從岳,質(zhì)通疑滯,恩顧甚厚。岳從容謂曜曰:“劉生姿宇神調(diào),命世之才也!四海脫有微風搖之者,英雄之魁,卿其人矣!辈茆m于屯厄之中,事曜有君臣之禮,故皆德之。 曜立太學于長樂宮東,小學于未央宮西,簡百姓年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選朝賢宿儒明經(jīng)篤學以教之。以中書監(jiān)劉均領國子祭酒。置崇文祭酒,秩次國子。散騎侍郎董景道以明經(jīng)擢為崇文祭酒。以游子遠為大司徒。 曜命起酆明觀,立西宮,建陵霄臺于滈池,又將于霸陵西南營壽陵。侍中喬豫、和苞上疏諫曰:“臣聞人主之興作也,必仰準乾象,俯順人時,是以衛(wèi)文承亂亡之后,宗廟社稷流漂無所,而猶上候營室以構楚宮。彼其急也猶尚若茲,故能興康叔、武公之跡,以延九百之慶也。奉詔書將營酆明觀,市道芻蕘咸以非之,曰一觀之功可以平?jīng)鲋菀。又奉敕旨復欲擬阿房而建西宮,模瓊臺而起陵霄,此則費萬酆明,功億前役也。以此功費,亦可以吞吳蜀,翦齊魏矣。陛下何為于中興之日而蹤亡國之事!自古圣王,人誰無過!陛下此役,實為過舉。過貴在能改,終之實難。又伏聞敕旨將營建壽陵,周回四里,下深二十五丈,以銅為棺槨,黃金飾之,恐此功費非國內(nèi)所能辦也。且臣聞堯葬谷林,市不改肆;顓頊葬廣陽,下不及泉。圣王之于終也如是。秦皇下錮三泉,周輪七里,身亡之后,毀不旋踵,暗主之于終也如此。向魋石槨,孔子以為不如速朽;王孫倮葬,識者嘉其矯世。自古無有不亡之國,不掘之墓,故圣王知厚葬之招害也,故不為之。臣子之于君父,陵墓豈不欲高廣如山岳哉!但以保全始終,安固萬世為優(yōu)耳。興亡奢儉,冏然于前,惟陛下覽之!标状髳,下書曰:“二侍中懇懇有古人之風烈矣,可謂社稷之臣也。非二君,朕安聞此言乎!以孝明于承平之世,四海無虞之日,尚納鐘離一言而罷北宮之役,況朕之暗眇,當今極弊,而可不敬從明誨乎!今敕悉停壽陵制度,一遵霸陵之法!对姟凡辉坪酰骸疅o言不酬,無德不報。’其封豫安昌子,苞平輿子,并領諫議大夫?煞蟾嫣煜,使知區(qū)區(qū)之朝思聞過也。自今政法有不便于時,不利社稷者,其詣闕極言,勿有所諱!笔≯核笠耘c貧戶。 終南山崩,長安人劉終于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字曰:“皇亡,皇亡,敗趙昌。井水竭,構五梁,咢酉小衰困囂喪。嗚呼!嗚呼!赤牛奮靷其盡乎!”時群臣咸賀,以為勒滅之征。曜大悅,齋七日而后受之于太廟,大赦境內(nèi),以終為奉瑞大夫。中書監(jiān)劉均進曰:“臣聞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終南,京師之鎮(zhèn),國之所瞻,無故而崩,其兇焉可極言!昔三代之季,其災也如是。今朝臣皆言祥瑞,臣獨言非,誠上忤圣旨,下違眾議,然臣不達大理,竊所未同。何則?玉之于山石也,猶君之于臣下。山崩石壞,象國傾人亂。‘皇亡,皇亡,敗趙昌者’,此言皇室將為趙所敗,趙因之而昌。今大趙都于秦雍,而勒跨全趙之地,趙昌之應,當在石勒,不在我也!,構五梁’者,井謂東井,秦之分也,‘五謂五車’,梁謂大梁,五車、大梁,趙之分也,此言秦將竭滅,以構成趙也!畣@’者,歲之次名作咢也,言歲馭作咢酉之年,當有敗軍殺將之事!А^困敦,歲在子之年名,玄囂亦在天之次,言歲馭于子,國當喪亡!嗯^靷’謂赤奮若,在丑之歲名也。‘!^牽牛,東北維之宿,丑之分也,言歲在丑當滅亡,盡無復遺也。此其誡悟蒸蒸,欲陛下勤修德化以禳之?v為嘉祥,尚愿陛下夕惕以答之。《書》曰:‘雖休勿休!副菹伦粉欀艿┟私蛑,捐鄙虢公夢廟之兇,謹歸沐浴以待妖言之誅!标讘撊桓娜。御史劾均狂言瞽說,誣罔祥瑞,請依大不敬論。曜曰:“此之災瑞,誠不可知,深戒朕之不德,朕收其忠惠多矣,何罪之有乎!” 曜親征氐羌,仇池楊難敵率眾來距,前鋒擊敗之,難敵退保仇池,仇池諸氐羌多降于曜。曜后復西討楊韜于南安,韜懼,與隴西太守梁勛等降于曜,皆封列侯。使侍中喬豫率甲士五千,遷韜等及隴右萬余戶于長安。曜又進攻仇池。時曜寢疾,兼癘疫甚,議欲班師,恐難敵躡其后,乃以其尚書郎王獷為光國中郎將,使于仇池,以說難敵,難敵于是遣使稱藩。曜大悅,署難敵為使持節(jié)、侍中、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領護南氐校尉、寧羌中郎將、武都王,子弟為公侯列將二千石者十五人。 陳安請朝,曜以疾篤不許。安怒,且以曜為死也,遂大掠而歸。曜疾甚篤,馬輿而還,使其將呼延實監(jiān)輜重于后。陳安率精騎耍之于道。實奔戰(zhàn)無路,與長史魯憑俱沒于安。安囚實而謂之曰:“劉曜已死,子誰輔哉?孤當輿足下終定大業(yè)!睂嵾嘲苍唬骸肮份!汝荷人榮寵,處不疑之地,前背司馬保,今復如此。汝自視何如主上?憂汝不久梟首上邽通衢,何謂大業(yè)!可速殺我,懸我首于上邽東門,觀大軍之入城也!卑才,遂殺之。以魯憑為參軍,又遣其弟集及將軍張明等率騎二萬追曜,曜衛(wèi)軍呼延瑜逆戰(zhàn),擊斬之,悉俘其眾。安懼,馳還上邽。曜至自南安。陳安使其將劉烈、趙罕襲汧城,拔之,西州氐羌悉從安。安士馬雄盛,眾十余萬,自稱使持節(jié)、大都督、假黃鉞、大將軍、雍涼秦梁四州牧、涼王,以趙募為相國,領左長史。魯憑對安大哭曰:“吾不忍見陳安之死也。”安怒,命斬之。憑曰:“死自吾分,懸吾頭于秦州通衢,觀趙之斬陳安也!彼鞖⒅j茁剳{死,悲慟曰:“賢人者,天下之望也。害賢人,是塞天下之情,夫承平之君猶不敢乖臣妾之心,況于四海乎!陳安今于招賢采哲之秋,而害君子,絕當時之望,吾知其無能為也。” 休屠王石武以桑城降,曜大悅,署武為使持節(jié)、都督秦州隴上雜夷諸軍事、平西大將軍、秦州刺史,封酒泉王。 曜后羊氏死,偽謚獻文皇后。羊氏內(nèi)有特寵,外參朝政,生曜三子熙、襲、闡。 曜始禁無官者不聽乘馬,祿八百石已上婦女乃得衣錦繡,自季秋農(nóng)功畢,乃聽飲酒,非宗廟社稷之祭不得殺牛,犯者皆死。曜臨太學,引試學生之上第者拜郎中。 武功男子蘇撫、陜男子伍長平并化為女子。石言于陜,若言勿東者。 曜將葬其父及妻,親如粟邑以規(guī)度之。負土為墳,其下周回二里,作者繼以脂燭,怨呼之聲盈于道路。游子遠諫曰:“臣聞圣主明王、忠臣孝子之于終葬也,棺足周身,槨足周棺,藏足周槨而已,不封不樹,為無窮這計。伏惟陛下圣慈幽被,神鑒洞遠,每以清儉恤下為先。社稷資儲為本。今二陵之費至以億計,計六萬夫百日作,所用六百萬功。二陵皆下錮三泉,上崇百尺,積石為山,增土為阜,發(fā)掘古冢以千百數(shù),役夫呼嗟,氣塞天地,暴骸原野,哭聲盈衢,臣竊謂無益于先皇先后,而徒喪國之儲力。陛下脫仰尋堯舜之軌者,則功不盈百萬,費亦不過千計,下無怨骨,上無怨人,先帝先后有太山之安,陛下饗舜、禹、周公之美,惟陛下察焉!标撞患{,乃使其將劉岳等帥騎一萬,迎父及弟暉喪于太原。疫氣大行,死者十三四。上洛男子張盧死二十七日,有盜發(fā)其冢者,盧得蘇。曜葬其父,墓號永垣陵,葬妻羊氏,墓號顯平陵。大赦境內(nèi)殊死巳下,賜人爵二級,孤老貧病不能自存者帛各有差。 太寧元年,陳安攻曜征西劉貢于南安,休屠王石武自桑城將攻上邽,以解南安之圍。安聞之懼,馳歸上邽,遇于瓜田。武以眾寡不敵,奔保張春故壘。安引軍追武曰:“叛逆胡奴!要當生縛此奴,然后斬劉貢。”武閉壘距之。貢敗安后軍,俘斬萬余。安馳還赴救,貢逆擊敗之。俄而武騎大至,安眾大潰,收騎八千,奔于隴城。貢乃留武督后眾,躬先士卒,戰(zhàn)輒敗之,遂圍安于隴城。 大雨霖,震曜父墓門屋,大風飄發(fā)其父寢堂于垣外五十余步。曜避正殿,素服哭于東堂五日,使其鎮(zhèn)軍劉襲、太常梁胥等繕復之。松柏眾木植已成林,至是悉枯。署其大司馬劉雅為太宰,加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給千兵百騎,甲仗百人入殿,增班劍六十人,前后鼓吹各二部。 曜親征陳安,圍安于隴城。安頻出挑戰(zhàn),累擊敗之,斬獲八千余級。右軍劉干攻平襄,克之,隴上諸縣悉降。曲赦隴右殊死已下,惟陳安、趙募不在其例。安留楊伯支、姜沖兒等守隴城,帥騎數(shù)百突圍而出,欲引上邽、平襄之眾還解隴城之圍。安既出,知上邽被圍,平襄已敗,乃南走陜中。曜使其將軍平先、丘中伯率勁騎追安,頻戰(zhàn)敗之,俘斬四百余級。安與壯士十余騎于陜中格戰(zhàn),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zhí)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fā),輒害五六;遠則雙帶鞬服,左右馳射而走。平先亦壯健絕人,勇捷如飛,與安搏戰(zhàn),三交,奪其蛇矛而退。會日暮,雨甚,安棄馬,與左右五六人步逾山嶺,匿于溪澗。翌日尋之,遂不知所在。會連雨始霽,輔威呼延清尋其徑跡,斬安于澗曲。曜大悅。 安善于撫接,吉兇夷險與眾同之,及其死,隴上歌之曰:“隴上壯士有陳安,驅(qū)干雖小腹中寬,愛養(yǎng)將士同心肝。<馬聶>驄父馬鐵瑕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戰(zhàn)始三交失蛇矛,棄我<馬聶>驄竄嚴幽,為我外援而懸頭。西流之水東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曜聞而嘉傷,命樂府歌之。 楊伯支斬姜沖兒,以隴城降。宋亭斬趙募,以上邽降。徙秦州大姓楊、姜諸族二千余戶于長安。氐羌悉下,并送質(zhì)任。 時劉岳與涼州刺史張茂相持于河上,曜自隴長驅(qū)至西河,戎卒二十八萬五千,臨河列營,百余里中,鐘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茂臨河諸戍皆望風奔退。揚聲欲百道俱渡,直至姑臧,涼州大怖,人無固志。諸將咸欲速濟,曜曰:“吾軍旅雖盛,不逾魏武之東也。畏威而來者,三有二焉。中軍宿衛(wèi)已皆疲老,不可用也。張氏以吾新平陳安,師徒殷盛,以形聲言之,非彼五郡之眾所能抗也,必怖而歸命,受制稱藩,吾復何求!卿等試之,不出中旬,張茂之表不至者,吾為負卿矣!泵瘧郑彩狗Q藩,獻馬一千五百匹,牛三千頭,羊十萬口,黃金三百八十斤,銀七百斤,女妓二十人,及諸珍寶珠玉、方域美貨不可勝紀。曜大悅,使其大鴻臚田崧署茂使持節(jié)、假黃鉞、侍中、都督?jīng)瞿媳鼻亓阂姘蜐h隴右西域雜夷匈奴諸軍事、太師、領大司馬、涼州牧、領西域大都護、護氐羌校尉、涼王。曜至自河西,遣胡元增其父及妻墓高九十尺。 楊難敵以陳安既平,內(nèi)懷危懼,奔于漢中。鎮(zhèn)西劉厚追擊之,獲其輜重千余兩,士女六千余人,還之仇池。曜以大鴻臚田崧為鎮(zhèn)南大將軍、益州刺史,鎮(zhèn)仇池,以劉岳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進封中山王。 初,靳準之亂,曜世子胤沒于黑匿郁鞠部,至是,胤自言,郁鞠大驚,資給衣馬,遣子送之。曜對胤悲慟,嘉郁鞠忠款,署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忠義大將軍、左賢王。胤字義孫,美姿貌,善機對,年十歲,身長七尺五寸,眉鬢如畫。聰奇之,謂曜曰:“此兒神氣豈同義真乎!固當應為卿之冢嫡,卿可思文王廢伯邑考立武王之意也!标自唬骸俺贾獓瑑H能守祭祀便足矣,不可以亂長幼之倫也!甭斣唬骸扒鋭赘裉斓,國兼百城,當世祚太師,受專征之任,五侯九伯得專征之者,卿之子孫,柰何言同諸藩國也!義真既不能遠追太伯高讓之風,吾不過為卿封之以一國。”義真,曜子儉之字也。于是封儉為臨海王,立胤為世子。胤雖少離屯難,流躓殊荒,而風骨俊茂,爽朗卓然;身長八尺三寸,發(fā)與身齊,多力善射,驍捷如風云,曜因以重之,其朝臣亦屬意焉。曜于是顧謂群下曰:“義孫可謂歲寒而不凋,涅而不淄者矣。義光雖先已樹立,然沖幼儒謹,恐難乎為今世之儲貳也,懼非所以上固社稷,下愛義光。義孫年長明德,又先世子也,朕欲遠追周文,近蹤光武,使宗廟有太山之安,義光饗無疆之福,于諸卿意如何?”其太傅呼延晏等咸曰:“陛下遠擬周漢,為國家無窮之計,豈惟臣等賴之,實亦宗廟四海之慶!弊蠊獾摬诽、太子太保韓廣等進曰:“陛下若以廢立為是也,則不應降日月之明,垂訪群下。若以為疑也,固思聞臣等異同之言,竊以誠廢太子非也。何則?昔周文以未建之前,擇圣表而超樹之可也。光武緣母色而廢立,豈足為圣朝之模范!光武誠以東海篡統(tǒng),何必不如明帝!皇子胤文武才略,神度弘遠,信獨絕一時,足以擬蹤周發(fā);然太子孝友仁慈,志尚沖雅,亦足以堂負圣基,為承平之賢主。何況儲宮者,六合人神所系望也,不可輕以廢易。陛下誠實爾者,臣等有死而已,未敢奉詔。”曜默然。胤前泣曰:“慈父之于子也,當務存《尸鳩》之仁,何可替熙而立臣也!陛下謬恩乃爾者,臣請死于此,以明赤心。且陛下若愛忘其丑,以臣微堪指授,亦當能輔導義光,仰遵圣軌。”因歔欷流涕,悲感朝臣。曜亦以太子羊氏所生,羊有寵,哀之不忍廢,乃止。追謚前妻卜氏為元悼皇后,胤之母也。卜泰,胤之舅,曜嘉之,拜上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領太子太傅。封胤為永安王,署侍中、衛(wèi)大將軍、都督二宮禁衛(wèi)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領太子太傅,號曰皇子。命熙于胤盡家人之禮。 時有鳳皇將五子翔于故未央殿五日,悲鳴不食皆死。曜立后劉氏。 石勒將石他自雁門出上郡,襲安國將軍、北羌王盆句除,俘三千余落,獲牛馬羊百余萬而歸。曜大怒,投袂而起。是日次于渭城,遣劉岳追之,曜次于富平,為岳聲援。岳及石他戰(zhàn)于河濱,敗之,斬他及其甲士一千五百級,赴河死者五千余人,悉收所虜,振旅而歸。 楊難敵自漢中還襲仇池,克之,執(zhí)田崧,立之于前。難敵左右叱崧令拜,崧瞋目叱之曰:“氐狗!安有天子牧伯而向賊拜乎!”難敵曰:“子岱,吾當與子終定大事。子謂劉氏可為盡忠,吾獨不可乎!”崧厲色大言曰:“若賊氐奴才,安敢欲希覬非分!吾寧為國家鬼,豈可為汝臣,何不速殺我!”顧排一人,取其劍,前刺難敵,不中,為難敵所殺。 曜遣劉岳攻石生于洛陽,配以近郡甲士五千,宿衛(wèi)精卒一萬,濟自盟津。鎮(zhèn)東呼延謨率荊司之眾自崤澠而東。岳攻石勒盟津、石梁二戍,克之,斬獲五千余級,進圍石生于金墉。石季龍率步騎四萬入自成皋關,岳陳兵以待之。戰(zhàn)于洛西,岳師敗績,岳中流矢,退保石梁。季龍遂塹柵列圍,遏絕內(nèi)外。岳眾饑甚,殺馬食之。季龍又敗呼延謨,斬之。曜親率軍援岳,季龍率騎三萬來距。曜前軍劉黑大敗季龍將石聰于八特坂。曜次于金谷,夜無故大驚,軍中潰散,乃退如澠池。夜中又驚,士卒奔潰,遂歸長安。季龍執(zhí)劉岳及其將王騰等八十余人,并氐羌三千余人,送于襄國,坑士卒一萬六千。曜至自澠池,素服郊哭,七日乃入城。 武功豕生犬,上邽馬生牛,及諸妖變不可勝記。曜命其公卿各舉博識直言之士一人,司空劉均舉參軍臺產(chǎn),曜親臨東堂,遣中黃門策問之。產(chǎn)極言其故,曜覽而嘉之,引見東堂,訪以政事。產(chǎn)流涕歔欷,具陳災變之禍,政化之闕,辭旨諒直,曜改容禮之,即拜博士祭酒、諫議大夫,領太史令。其后所言皆驗,曜彌重之,歲中三遷,歷位尚書、光祿大夫、太子少師,位特進。 曜署劉胤為大司馬,進封南陽王,以漢陽諸郡十三為國;置單于臺于渭城,拜大單于,置左右賢王已下,皆以胡、羯、鮮卑、氐、羌豪桀為之。 曜自還長安,憤恚發(fā)病,至是疾瘳,曲赦長安殊死已下。署其汝南王劉咸為太尉、錄尚書事,光祿大夫劉綏為大司徒,卜泰為大司空。 曜妻劉氏疾甚,曜親省臨之,問其所欲言。劉泣曰:“妾叔父昶無子,妾少養(yǎng)于叔,恩撫甚隆,無以報德,愿陛下貴之。妾叔皚女芳有德色,愿備后宮!标自S之。言終而死,偽謚獻烈皇后。以劉昶為使持節(jié)、侍中、大司徒、錄尚書事,進封河南郡公,封昶妻張氏為慈鄉(xiāng)君,立劉皚女芳為皇后,追念劉氏之言也。俄署驃騎劉述為大司徒,劉昶為太保。召公卿已下子弟有勇干者為親御郎,被甲乘鎧馬,動止自隨,以充折沖之任。尚書郝述、都水使者支當?shù)裙讨G,曜大怒,鴆而殺之。 咸和三年,夜夢三人金面丹唇,東向逡巡,不言而退,曜拜而履其跡。旦召公卿已下議之,朝臣咸賀以為吉祥,惟太史令任義進曰:“三者,歷運統(tǒng)之極也。東為震位,王者之始次也。金為兌位,物衰落也。唇丹不言,事之畢也。逡巡揖讓,退舍之道也。為之拜者,屈伏于人也。履跡而行,慎不出疆也。東井,秦分也。五車,趙分也。秦兵必暴起,亡主喪師,留敗趙地。遠至三年,近七百日,其應不遠。愿陛下思而防之。”曜大懼,于是躬親二郊,飾繕神祠,望秩山川,靡不周及。大赦殊死已下,復百姓租稅之半。長安自春不雨,至于五月。 曜遣其武衛(wèi)劉朗率騎三萬襲楊難敵于仇池,弗克,掠三千余戶而歸。張駿聞曜軍為石氐所敗,乃去曜官號,復稱晉大將軍、涼州牧,遣金城太守張閬及枹罕護軍辛晏、將軍韓璞等率眾數(shù)萬人,自大夏攻掠秦州諸郡。曜遣劉胤率步騎四萬擊之,夾洮相持七十余日。冠軍呼延那雞率親御郎二千騎,絕其運路。胤濟師逼之,璞軍大潰,奔還涼州。胤追之,及于令居,斬級二萬。張閬、辛晏率眾數(shù)萬降于曜,皆拜將軍,封列侯。 石勒遣石季龍率眾四萬,自軹關西入伐曜,河東應之者五十余縣,進攻蒲坂。曜將東救蒲坂,懼張駿、楊難敵承虛襲長安,遣其河間王述發(fā)氐羌之眾屯于秦州。曜盡中外精銳水陸赴之,自衛(wèi)關北濟。季龍懼,引師而退。追之,及于高候,大戰(zhàn),敗之,斬其將軍石瞻,枕尸二百余里,收其資仗億計。季龍奔于朝歌。曜遂濟自大陽,攻石生于金墉,決千金堨以灌之。曜不撫士眾,專與嬖臣飲博,左右或諫,曜怒,以為妖言,斬之。大風拔樹,昏霧四塞。聞季龍進據(jù)石門,續(xù)知勒自率大眾已濟,始議增滎陽戍,杜黃馬關。俄而洛水候者與勒前鋒交戰(zhàn),擒羯,送之。曜問曰:“大胡自來邪?其眾大小復如何?”羯曰:“大胡自來,軍盛不可當也!标咨,使攝金墉之圍,陳于洛西,南北十余里。曜少而淫酒,末年尤甚。勒至,曜將戰(zhàn),飲酒數(shù)斗,常乘赤馬無故局頓,乃乘小馬。比出,復飲酒斗余。至于西陽門,捴陣就平,勒將石堪因而乘之,師遂大潰。曜昏醉奔退,馬陷石渠,墜于冰上,被瘡十余,通中者三,為堪所執(zhí),送于勒所。曜曰:“石王!憶重門之盟不?”勒使徐光謂曜曰:“今日之事,天使其然,復云何邪!”幽曜于河南丞廨,使金瘡醫(yī)李永療之,歸于襄國。 曜瘡甚,勒載以馬輿,使李永與同載。北苑市三老孫機上禮求見曜,勒許之。機進酒于曜曰:“仆谷王,關右稱帝皇。當持重,保土疆。輕用兵,敗洛陽。祚運窮,天所亡。開大分,持一觴!标自唬骸昂我越⌒!當為翁飲!崩章勚嗳桓娜菰唬骸巴鰢,足令老叟數(shù)之。”舍曜于襄國永豐小城,給其妓妾,嚴兵圍守。遣劉岳、劉震等乘馬,從男女,衣<巾臽>以見曜,曜曰:“久謂卿等為灰土,石王仁厚,全宥至今,而我殺石他,負盟之甚。今日之禍,自其分耳!绷粞缃K日而去。勒諭曜與其太子熙書,令速降之,曜但敕熙:“與諸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勒覽而惡之,后為勒所殺。 熙及劉胤、劉咸等議西保秦州,尚書胡勛曰:“今雖喪主,國尚全完,將士情一,未有離叛,可共并力距險,走未晚也!必凡粡,怒其沮眾,斬之,遂率百官奔于上邽,劉厚、劉策皆捐鎮(zhèn)奔之。關中擾亂,將軍蔣英、辛恕擁眾數(shù)十萬,據(jù)長安,遣使招勒,勒遣石生率洛陽之眾以赴之。胤及劉遵率眾數(shù)萬,自上邽將攻石生于長安,隴東、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風、始平諸郡戎夏皆起兵應胤。胤次于仲橋,石生固守長安。勒使石季龍率騎二萬距胤,戰(zhàn)于義渠,為季龍所敗,死者五千余人。胤奔上邽,季龍乘勝追戰(zhàn),枕尸千里,上邽潰。季龍執(zhí)其偽太子熙、南陽王劉胤并將相諸王等及其諸卿校公侯已下三千余人,皆殺之。徙其臺省文武、關東流人、秦雍大族九千余人于襄國,又坑其王公等及五郡屠各五千余人于洛陽。曜在位十年而敗。始,元海以懷帝永嘉四年僣位,至曜三世,凡二十有七載,以成帝咸和四年滅。 史臣曰:彼戎狄者,人面獸心,見利則棄君親,臨財則忘仁義者也。投之遐遠,猶懼外侵,而處以封畿,窺我中釁。昔者幽后不綱,胡塵暗于戲水;襄王失御,戎馬生于關洛。至于算強弱,妙兵權,體興衰,知利害,于我中華未可量也。況元海人杰,必致青云之上;許以殊才,不居庸劣之下。是以策馬鴻騫,乘機豹變,五部高嘯,一旦推雄,皇枝相害,未有與之爭衡者矣。伊秩啟興王之略,骨都論克定之秋,單于無北顧之懷,獫狁有南郊之祭,大哉天地,茲為不仁矣!若乃習以華風,溫乎雅度;兼其舊俗,則罕規(guī)模。雖復石勒稱藩,王彌效款,終為夷狄之邦,未辯君臣之位。至于不遠儒風,虛襟正直,則昔賢所謂并仁義而盜之者焉。 偽主斯亡,玄明篡嗣,樹恩戎旅,既總威權,關河開曩日之疆,士馬倍前人之氣。然則信不由中,自乖弘遠,貌之為美,處事難終?v武窮兵,殘忠害謇,佞人方轡,并后載馳,閹豎類于回天,凝科逾于炮烙。遣豺狼之將,逐鷹犬之師,懸旌俯渭,分麾陷洛,鐵馬陵山,胡笳遵渚,粉忠貞于戎手,聚搢紳于京觀。先王井賦,乃眷維桑;舊都宮室,咸成茂草。墜露沾衣,行人灑淚。若乃上古敦龐,不親其子,功成高讓,歸諸有德。爰及三伐,乃用干戈,將以拯厥版蕩,恭膺天命。懿彼武王,殷之列辟,載旆乘時,興兵誓野,投焚既隕,可以絕言。而輕呂旁揮,彤弧三發(fā),豈若響清蹕于常道之門,馳金車于山陽之館!故知黔首來蘇,居今愛古;白旗陳肆,古不如今。胡寇不仁,有同豺豕,役天子以行觴,驅(qū)乘輿以執(zhí)蓋,庾珉之淚既盡,辛賓加之以血。若乃有生之貴,處死為難,弘在三之義,忘七尺之重,主憂之恨,畢命同歸,自古篡奪,于斯為甚。是以災氣呈形,賊臣苞亂,政荒民散,可以危亡。劉聰竟得壽終,非不幸也。 曜則天資虓勇,運偶時艱,用兵則王翦之倫,好殺亦董公之亞。而承基丑類,或有可稱。子遠納忠,高旌暫偃;和苞獻直,酆明罷觀。而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自絕強藩,禍成勁敵。天之所厭,人事以之,駭戰(zhàn)士而宵奔,酌戎杯而不醒,有若假手,同乎拾芥。豈石氏之興歟,何不支之甚也! 贊曰:惟皇不范,邇甸居穹。丹朱罕嗣,冒頓爭雄。胡旌揚月,朔馬騰風。埃塵淮浦,虓呼河宮。未央朝寂,謻門旦空。郭欽之慮,辛有知戎。

 

晉書

  《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jù)政權的興亡。 
  晉書封面《晉書》編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監(jiān)修三人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其他十六人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卷一 帝紀第一 卷二 帝紀第二
卷三 帝紀第三 卷四 帝紀第四
卷五 帝紀第五 卷六 帝紀第六
卷七 帝紀第七 卷八 帝紀第八
卷九 帝紀第九 卷十 帝紀第十
卷十一 志第一 卷十二 志第二
卷十三 志第三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五 志第五 卷十六 志第六
卷十七 志第七 卷十八 志第八
卷十九 志第九 卷二十 志第十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卷三十 志第二十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
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卷四十 列傳第十
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一 載記第一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卷一百三 載記第三 卷一百四 載記第四
卷一百五 載記第五 卷一百六 載記第六
卷一百七 載記第七 卷一百八 載記第八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卷一百十一 載記第十一 卷一百十二 載記第十二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卷一百十四 載記第十四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卷一百十六 載記第十六
卷一百十七 載記第十七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卷一百十九 載記第十九 卷一百二十 載記第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載記第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載記第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載記第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載記第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載記第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載記第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載記第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