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正誤》卷三十二 經部三十二
《孝經正誤》·一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潘府撰。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丁未進士,官至太常寺卿。事跡具《明史·儒林傳》。府以《孝經》皆孔子語,不應強分《經》、《傳》。因舊本而校正之,或數(shù)章而合為一章,或一章而分作數(shù)章,一節(jié)之內,前后互移,數(shù)節(jié)之中上下變置,定為一十三章。其注則兼采諸儒之說。附錄《曾子孝實》一卷。卷首有府《自序》,并載《總說》六條。自謂幸復圣經之舊,然亦孰見圣經之舊本而證其能復否乎?
卷三十二 經部三十二
○孝經類
蔡邕《明堂論》引魏文侯《孝經傳》,《呂覽·審微篇》亦引《孝經·諸侯章》,則其來古矣。然授受無緒,故陳骙、汪應辰皆疑其偽。今觀其文,去二戴所錄為近,要為七十子徒之遺書。使河間獻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中,則亦《禮記》之一篇,與《儒行》、《緇衣》轉從其類。惟其各出別行,稱孔子所作,傳錄者又分章標目,自名一經。后儒遂以不類《系辭》、《論語》繩之,亦有由矣。中間孔、鄭兩本,互相勝負。始以開元《御注》用今文,遵制者從鄭;后以朱子《刊誤》用古文,講學者又轉而從孔。要其文句小異,義理不殊,當以黃震之言為定論(語見黃氏《日鈔》)。故今之所錄,惟取其詞達理明,有裨來學,不復以今文、古文區(qū)分門戶,徒釀水火之爭。蓋注經者明道之事,非分朋角勝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