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太宗文皇帝圣訓(xùn)》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太宗文皇帝圣訓(xùn)》·六卷
順治末,世祖章皇帝編次未竟,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續(xù)成。凡一百一十一則,分二十三門。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惟我太宗文皇帝纘承前緒,益拓鴻基。因壘崇墉,觀兵坶野。威棱震耀,既遠(yuǎn)邁成周。至於敦?cái)⑷簜,正名百物,禮樂大備,書契肇興,則與軒帝膺圖,外奮涿野之威,而內(nèi)肅合宮之典者,后先同揆。誠以守成而兼創(chuàng)業(yè),奮武而并揆文。蓋宰馭乎萬類者,其聰明睿智必超乎萬類之上,太祖有焉。垂裕乎萬年者,其制作精神必周乎萬年之后,太宗有焉。稱天上謚,尊以經(jīng)天緯地之大名,義所稱也。豐功偉烈,史臣珥筆,已恭紀(jì)瑯函。至於圣德所形,聲律身度,一舉一動(dòng),效法乎乾坤,一話一言,表里乎典誥者,則恭傳天語,具在斯編。於以上彰祖德,下啟孫謀。理珠囊而握金鏡,誠億萬世之法守矣。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詔令奏議類
記言記動(dòng),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錄蔑聞焉。王言所敷,惟詔令耳!短浦尽な凡俊,初立此門。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移“制誥”於《集部》,次於《別集》。夫渙號明堂,義無虛發(fā),治亂得失,於是可稽。此政事之樞機(jī),非僅文章類也。抑居詞賦,於理為褻。《尚書》誓誥,經(jīng)有明徵。今仍載《史部》,從古義也!段墨I(xiàn)通考》始以“奏議”自為一門,亦居集末。考《漢志》載奏事十八篇,列《戰(zhàn)國策》、《史記》之間,附《春秋》末。則論事之文,當(dāng)歸《史部》,其證昭然。今亦并改隸,俾易與紀(jì)傳互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