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世祖章皇帝圣訓(xùn)》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世祖章皇帝圣訓(xùn)》·六卷
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恭編。凡一百一十三則,分三十二門。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洪維我世祖章皇帝夙齡踐祚,定鼎燕京。視帝堯起自唐封,尚先五載。然生而神靈,幼而徇齊,長而敦敏,則比德於黃軒。是以提挈天樞,驅(qū)策群力,削平三蘗,底定四瀛。大同文軌,建億載之丕基。加以宵旰之余,始終典學(xué)。御注《孝經(jīng)》,則操至德要道之原。御纂《內(nèi)則衍義》則昭篤近舉遠(yuǎn)之本。御制《人臣儆心錄》,則振舉政典,澄敘官方。御撰《資政要覽》,則敦?cái)⒕V常,砥礪世教。凡圣賢之理蘊(yùn),無不闡明;凡帝王之治法,無不講貫。固已本心出治,舉措咸宜。至於教闡圣謨,言為世則,亦出同綸綍,寶并球圖。夫天不可測,測以星辰之行;地不可度,度以山川之紀(jì);圣不可知,知以典籍之所傳。堯誡湯銘,貽留奕禩,亦庶幾稍窺高厚之萬一矣。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詔令奏議類
記言記動(dòng),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錄蔑聞焉。王言所敷,惟詔令耳。《唐志·史部》,初立此門。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移“制誥”於《集部》,次於《別集》。夫渙號(hào)明堂,義無虛發(fā),治亂得失,於是可稽。此政事之樞機(jī),非僅文章類也。抑居詞賦,於理為褻。《尚書》誓誥,經(jīng)有明徵。今仍載《史部》,從古義也。《文獻(xiàn)通考》始以“奏議”自為一門,亦居集末。考《漢志》載奏事十八篇,列《戰(zhàn)國策》、《史記》之間,附《春秋》末。則論事之文,當(dāng)歸《史部》,其證昭然。今亦并改隸,俾易與紀(jì)傳互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