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憲皇帝圣訓》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世宗憲皇帝圣訓》·三十六卷
乾隆五年皇上恭編。御制序文刊布。分三十類,九百十六則。卷帙亦極繁富。蓋我世宗憲皇帝勵精圖治,日昃不遑,端拱九重而念周四海。為萬世永賴之計,故理繁治劇而不避其煩。廑一夫不獲之心,故慮遠防微而不遺於細。所由都俞吁咈,誥誡特詳。且癸卯踐祚以前,侍圣祖仁皇帝之日長,上則政教之條制,刑賞之權(quán)衡,聞之最悉;下則百度之利弊,萬物之情偽,知之最深,故睿照無遺,如金鑒澄明,物來畢肖。隨時誨示,每泛應無窮。而皇上問視龍樓,親聆綸綍,亦二十馀載。御極以后,圣慕彌深,追述玉音始末,猶能詳備十三年中之記錄,積盈三十馀卷。元元本本,有自來矣。堯典禹謨,流傳簡冊。大圣人健行不息之心,明作有為之政,昭垂天壤,炳然與日月齊光也。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詔令奏議類
記言記動,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錄蔑聞焉。王言所敷,惟詔令耳!短浦尽な凡俊罚趿⒋碎T。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移“制誥”於《集部》,次於《別集》。夫渙號明堂,義無虛發(fā),治亂得失,於是可稽。此政事之樞機,非僅文章類也。抑居詞賦,於理為褻!渡袝肥恼a,經(jīng)有明徵。今仍載《史部》,從古義也!段墨I通考》始以“奏議”自為一門,亦居集末?肌稘h志》載奏事十八篇,列《戰(zhàn)國策》、《史記》之間,附《春秋》末。則論事之文,當歸《史部》,其證昭然。今亦并改隸,俾易與紀傳互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