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總義》卷十九 經部十九
《周官總義》·三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易祓撰。祓有《周易總義》,已著錄。是書陳振孫《書錄解題》不載,惟趙希弁《讀書附志》著錄,稱許儀為之序,刻於衡陽。今衡陽本世已無傳,惟《永樂大典》尚載其《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記》,而《地官》、《夏官》亦佚。謹裒合四官之文,編次成帙,以存其舊。其《地官》、《夏官》則采王與之《周禮訂義》所引以補其亡。仍依《讀書附志》所列,勒為三十卷。雖非完帙,然十已得其八九矣。其書研索《經》文,斷以己意,與先儒頗有異同。如論《大宰》“九賦”,則援《載師》之任地及《司市》、《司關》、《卝人》、《角人》、《職幣》等職以駁口率出泉之說。論宗廟“九獻”,則合《籩人》、《醢人》、《內宰》、《司尊彝》及《行人》“王禮再祼”之文,以駁列祼事於九獻之說。論《肆師》之“祈珥”,則引《羊人》、《小子》及《山虞》諸條,以糾改“祈”為“刉”、改“珥”為“衈”之說。論《辀人》之“四旗”,則歷辨《巾車》、《司!、《大司馬》、《大行人》與《考工記》不合,以明《曲禮》車騎為戰(zhàn)國之制。諸如此類,雖持論互有短長,要皆以《經》釋《經》,非鑿空杜撰。至於《內宰》“二事”,則改為副貳之貳;於《酒正》“式法”,則指為九式之法;於園廛、漆林諸賦,則謂以什一取民,又於一分、中分、十一、十二、二十而三數(shù)等而輸之於王;於《凌人》“斬冰”,則謂十二月為建亥之月,先令之於亥月,而后三為凌室,以待亥子丑三月之藏:亦皆自出新義。而於《職方氏》之地理山川,尤為詳悉。蓋祓雖人品卑污,而於《經》義則頗有考據(jù),不以韓侂胄、蘇師旦故掩其著書之功也。
卷十九 經部十九
○禮類一
古稱議禮如聚訟。然《儀禮》難讀,儒者罕通,不能聚訟!抖Y記》輯自漢儒,某增某減,具有主名,亦無庸聚訟。所辨論求勝者,《周禮》一書而已?肌洞笏緲贰氛孪纫婌段何暮顣r,理不容偽。河間獻王但言闕《冬官》一篇,不言簡編失次,則竄亂移補者亦妄。三《禮》并立,一從古本,無可疑也。鄭康成《注》,賈公彥、孔穎達《疏》,於名物度數(shù)特詳。宋儒攻擊,僅摭其好引讖緯一失,至其訓詁則弗能逾越。蓋得其節(jié)文,乃可推制作之精意,不比《孝經》、《論語》可推尋文句而談。本漢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義理,亦無可疑也。謹以類區(qū)分,定為六目:曰《周禮》、曰《儀禮》、曰《禮記》、曰《三禮總義》、曰《通禮》、曰《雜禮書》。六目之中,各以時代為先后,庶源流同異,可比而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