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述注》卷十九 經部十九
《周禮述注》·二十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光坡撰。光坡字耜卿,號茂夫,安溪人。大學士光地之弟也。杭世駿《榕城詩話》稱其家居不仕,潛心經學,著有《三禮述注》,此即其一也。其書取《注》、《疏》之文,刪繁舉要,以溯訓詁之源。又旁采諸家,參以己意,以闡制作之義。雖於鄭、賈名物度數之文,多所刊削,而析理明通,措詞簡要,頗足為初學之津梁。考其兄光地《榕村集》中,有《周官筆記》一卷,皆標舉要義,不以考證辨難為長。其侄鍾倫亦有《周禮訓纂》,與光坡此書體例相近。蓋其家學如是也。宋儒喜談三代,故講《周禮》者恒多。又鑒於熙寧之新法,故恒牽引末代弊政,支離詰駁,於《注》、《疏》多所攻擊,議論盛而《經》義反淆。光坡此書,不及漢學之博奧,亦不至如宋學之蔓衍,平心靜氣,務求理明而詞達。於說經之家,亦可謂適中之道矣。
卷十九 經部十九
○禮類一
古稱議禮如聚訟。然《儀禮》難讀,儒者罕通,不能聚訟。《禮記》輯自漢儒,某增某減,具有主名,亦無庸聚訟。所辨論求勝者,《周禮》一書而已。考《大司樂》章先見於魏文侯時,理不容偽。河間獻王但言闕《冬官》一篇,不言簡編失次,則竄亂移補者亦妄。三《禮》并立,一從古本,無可疑也。鄭康成《注》,賈公彥、孔穎達《疏》,於名物度數特詳。宋儒攻擊,僅摭其好引讖緯一失,至其訓詁則弗能逾越。蓋得其節(jié)文,乃可推制作之精意,不比《孝經》、《論語》可推尋文句而談。本漢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義理,亦無可疑也。謹以類區(qū)分,定為六目:曰《周禮》、曰《儀禮》、曰《禮記》、曰《三禮總義》、曰《通禮》、曰《雜禮書》。六目之中,各以時代為先后,庶源流同異,可比而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