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名物解》卷十五 經(jīng)部十五
《毛詩名物解》·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宋蔡卞撰。卞字元度,興化仙游人。熙寧三年與兄京同舉進士第,官至觀文殿學士。事跡具《宋史》本傳。自王安石《新義》及《字說》行,而宋之士風一變。其為名物訓詁之學者,僅卞與陸佃二家。佃,安石客。卞,安石壻也。故佃作《埤雅》,卞作此書,大旨皆以《字說》為宗。陳振孫稱卞書議論穿鑿,徵引瑣碎,無裨於《經(jīng)》義,詆之甚力。蓋佃雖學術本安石,而力沮新法,龂龂異議,君子猶或取之。卞則傾邪奸憸,犯天下之公惡,因其人以及其書,群相排斥,亦自取也。然其書雖王氏之學,而徵引發(fā)明,亦有出於孔穎達《正義》、陸璣《草木蟲魚疏》外者。寸有所長,不以人廢言也。且以邢昺之僉邪,而《爾雅疏》列在學官。則卞書亦安得竟棄乎?書凡十一類,曰《釋天》、《釋百穀》、《釋草》、《釋木》、《釋鳥》、《釋獸》、《釋蟲》、《釋魚》、《釋馬》、《雜釋》、《雜解》。陳氏《書錄解題》稱分十類,蓋傳寫誤脫“一”字也。
卷十五 經(jīng)部十五
○詩類一
《詩》有四家,毛氏獨傳,唐以前無異論,宋以后則眾說爭矣。然攻漢學者意不盡在於經(jīng)義,務勝漢儒而已。伸漢學者意亦不盡在於經(jīng)義,憤宋儒之詆漢儒而已。各挾一不相下之心,而又濟以不平之氣,激而過當,亦其勢然歟!夫解《春秋》者惟《公羊》多駁,其中高子、沈子之說,殆轉相附益。要其大義數(shù)十,傳自圣門者,不能廢也!对娦颉贩Q子夏,而所引高子、孟仲子乃戰(zhàn)國時人,固后來攙續(xù)之明證。即成伯玙等所指篇首一句經(jīng)師口授,亦未必不失其真。然去古未遠,必有所受。意其真贗相半,亦近似《公羊》。全信全疑,均為偏見。今參稽眾說,務協(xié)其平。茍不至程大昌之妄改舊文,王柏之橫刪圣籍者,論有可采,并錄存之以消融數(shù)百年之門戶。至於鳥獸草木之名,訓詁聲音之學,皆事須考證,非可空談。今所采輯,則尊漢學者居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