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榮八恥”之我見
“八榮八恥”之我見 “八榮八恥”之我見 能分清好歹,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人正經(jīng)做事的開始。俗稱小孩子懂事,我們就說“懂得好歹了”。但好歹之分,卻并不結(jié)束于少兒時期,也不結(jié)束于少年期、青春期,需要一輩子學習。同樣,好歹的區(qū)別和學習,對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也是長期的和非常重要的。 多少年以前看電影,我們一見到穿西裝,戴鴨舌帽,更別說再穿其它奇裝異服什么的,立馬就能作出判斷,這是壞人。這當然和我們國家當時的政治氣候、經(jīng)濟條件有關(guān)。直到后來,我們才認識到,人是復雜的,其實衣著打扮是一種個性追求,和政治立場、道德修養(yǎng)無關(guān)。再比如“高消費”,我們一度大肆宣揚“能掙會化”。其實,不用說我們的社會還實在不是富得流油,就算有一天真正是富起來了,我們也必須居安思危,不應該丟掉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tǒng),“艱苦奮斗是傳家寶”?梢,情況在不斷地變化,要使我們的思想真正適應形勢,分清好歹,就得不斷更新觀念,就得學習。 但也有些東西,本來是千古一貫,亙古不變的,比如忠孝仁勇禮義廉恥等,不說“天不變道亦不變”,起碼應該是如千年陳釀,歷久彌新。卻由于人們的心靈被蒙上了塵垢,或由于其它客觀條件的變化,常常會使人認識不清楚。改革開放以來,新的形勢、新的任務要求我們更新觀念,這是對的。思想觀念的更新,是整個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社會的繁榮、發(fā)展。然而,在更新觀念的時候,也有人其實是在撿破爛。比如金錢至上、爾虞我詐、自私自利、欺壓百姓、腐化墮落、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等等,這些現(xiàn)象的蔓延,就不是觀念更新,而是人們的價值標準發(fā)生了根本的混亂。 社會上的種種現(xiàn)象,集中在官場的用人問題上突出反映了出來,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不知好歹”。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貪污受賄、以權(quán)謀私、吃喝嫖賭、好逸惡勞,被一些人認為成了“有本事”;而忠誠老實、本分積極、嚴守紀律,清正廉潔、最后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卻成了“沒能耐”“不會當干部”。正是在這種風氣影響下,有的,不以恥為恥,不以榮為榮;還有的,簡直打了“顛倒”,就是以恥為榮;以榮為恥。 一個人不知道好歹,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就把握不住自己的行為,就不可能對國家、對民族有所貢獻;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明確而統(tǒng)一的榮辱觀,不知好歹,更加可怕。不僅影響社會成員發(fā)揮聰明才智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影響國家和民族形象,影響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影響社會的和諧、有序,更影響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增強。 分清好歹,這不僅對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是必需的,對我們的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是必要的。
|